一种机械式避震器论文和设计-吴金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式避震器的耐用性差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杆,其一端穿出封口盖并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活塞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筒内位于活塞与活塞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容腔,所述活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与各个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外端穿出通孔且设置有耐磨块,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耐磨块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使得耐磨块抵靠在活塞筒的内表面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杆,其一端穿出封口盖并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活塞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筒内位于活塞与活塞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容腔,所述活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与各个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外端穿出通孔且设置有耐磨块,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耐磨块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使得耐磨块抵靠在活塞筒的内表面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杆,其一端穿出封口盖并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活塞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筒内位于活塞与活塞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容腔,所述活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与各个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外端穿出通孔且设置有耐磨块,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耐磨块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使得耐磨块抵靠在活塞筒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上沿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形的支撑块,所述容腔内设置有螺纹杆,其一端穿出安装座,所述螺纹杆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上与支撑块向对应处设置有用于与支撑块配合调节的调节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盖上位于活塞筒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辅助避震杆,所述辅助避震杆穿过连接孔,且其自由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所述辅助避震杆上位于封口盖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上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是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当路面对轮子的冲击力传到弹簧时,弹簧产生变形,吸收轮子的动能,转换为弹簧的位能(势能),从而缓和了地面的冲击对车身的影响。但是,弹簧本身不消耗能量,储存了位能的弹簧将恢复原来的形状,把位能重新变为动能。如果单独使用弹簧而没有消振元件,一些轻型汽车就会像杂技演员跳“蹦蹦床”一样,受到一次冲击后连续不断地上下运动。目前,在悬架结构中所用的消振元件多为液压或气压减震器,其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其存在的缺点使用不当易造成漏油导致减震作用失效。

中国专利号:201120523143.2公开了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包括活动臂、传动机构和固定在汽车车桥上的支撑架,活动臂的上端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其下端与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传动机构置于支撑架与活动臂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为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螺旋传动机构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结构相同并起阻力作用的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螺旋传动机构通过设于其下端的第一圆柱齿轮与第一摩擦组件和第二摩擦组件中的齿轮外啮合相连。该避震器由于采用了机械式传动结构,从而将行驶中的汽车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颠簸冲击力,通过调节摩擦组件中的摩擦片与摩擦柱的松紧力,增大或减小其间的摩擦力,将冲击动能转换成热能而释放,由此大大缓解了行驶中汽车的颠簸;但是,通过螺杆与螺旋螺母配合,从而调节活动臂的高度,使得螺旋弹簧的压缩发生改变,汽车的车架在运动中,传递到活动臂上的力作用在螺杆与螺旋螺母上,造成其金属疲劳破坏,使得耐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式避震器的耐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杆,其一端穿出封口盖并且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活塞杆上位于活塞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筒内位于活塞与活塞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容腔,所述活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与各个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外端穿出通孔且设置有耐磨块,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耐磨块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使得耐磨块抵靠在活塞筒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上沿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形的支撑块,所述容腔内设置有螺纹杆,其一端穿出安装座,所述螺纹杆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上与支撑块向对应处设置有用于与支撑块配合调节的调节环。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盖上位于活塞筒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辅助避震杆,所述辅助避震杆穿过连接孔,且其自由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所述辅助避震杆上位于封口盖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筒上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械式避震器,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在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运动,螺纹杆上的调节环与支撑块配合,从而调节支撑板的位置,使得连接杆上的第二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变化,进而调节耐磨块与活塞筒之间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在避震器受力后,活塞杆向内压缩第一弹簧运动,进而缓冲冲击,并且通过活塞杆上的耐磨块与活塞筒产生摩擦,从而抵消冲击力,起到避震的效果,通过避震器传统的结构与机械式摩擦相结合,并且通过第二弹簧进行缓冲摩擦力,使得避震器的耐磨性提升,提高避震器的质量;进一步的,避震器受力后,通过安装座使得辅助避震杆与活塞杆一同运动,通过第三弹簧的缓冲作用,进行辅助避震,从而降低活塞杆的受力,提高耐用性;进一步的,活塞筒上设置的排气孔,活塞筒内的空气通过活塞推动排出,使得气体的流动均匀,进而使得活塞杆的运动均匀性好,提高避震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与图2,一种机械式避震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活塞筒2,所述活塞筒2上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3,所述活塞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口盖4,所述活塞筒2内设置有活塞杆5,其一端穿出封口盖4并且设置有安装座6,所述活塞杆5上位于活塞筒2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7,所述活塞筒2内位于活塞7与活塞筒2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8,所述活塞杆5的中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容腔9,所述活塞杆5的侧壁上设置有六个与容腔9连通的通孔10,所述容腔9内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外表面上与各个通孔10相对应处设置有连接杆12,该连接杆12的外端穿出通孔10且设置有耐磨块13,所述连接杆12上位于耐磨块13与活塞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4,使得耐磨块13抵靠在活塞筒2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撑板11的内表面上沿活塞杆5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三个锥形的支撑块15,所述容腔9内设置有螺纹杆16,其一端穿出安装座6,所述螺纹杆16与安装座6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6上与支撑块15向对应处设置有用于与支撑块15配合调节的调节环17。

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口盖4上位于活塞筒2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孔18,所述安装座6上设置有辅助避震杆19,所述辅助避震杆19穿过连接孔18,且其自由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块20,所述辅助避震杆19上位于封口盖4与定位块2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机械式避震器,通过旋转螺纹杆19,使得螺纹杆19在活塞杆5的轴向方向运动,螺纹杆5上的调节环17与支撑块15配合,从而调节支撑板11的位置,使得连接杆12上的第二弹簧14的弹性势能发生变化,进而调节耐磨块13与活塞筒2之间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在避震器受力后,活塞杆5向内压缩第一弹簧8运动,进而缓冲冲击,并且通过活塞杆5上的耐磨块13与活塞筒2产生摩擦,从而抵消冲击力,起到避震的效果,通过避震器传统的结构与机械式摩擦相结合,并且通过第二弹簧14进行缓冲摩擦力,使得避震器的耐磨性提升,提高避震器的质量;避震器受力后,通过安装座6使得辅助避震杆19与活塞杆5一同运动,通过第三弹簧21的缓冲作用,进行辅助避震,从而降低活塞杆5的受力,提高耐用性;活塞筒2上设置的排气孔3,活塞筒2内的空气通过活塞7推动排出,使得气体的流动均匀,进而使得活塞杆5的运动均匀性好,提高避震的舒适性。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机械式避震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706.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62101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16F7/09

专利分类号:F16F7/09

范畴分类:27C;

申请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第二工业区

发明人:吴金钟

第一发明人:吴金钟

当前权利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小彬

代理机构:35209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机械式避震器论文和设计-吴金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