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无线电噪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噪声,大气,无线电,场强,低频,系数,天线。
大气无线电噪声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逯建军,刘丹玲,谢慧[1](2011)在《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大气噪声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主要噪声源产生机理,理论分析了雷击时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磁辐射的特性估计,给出了雷闪的电流峰值、电流脉冲前沿上升时间、平均衰减时间及一次雷电中出现电流峰值的个数等参数的实例分布图,提出了预估大气噪声的方法,指出噪声频谱的形状及其绝对电平取决于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传播路径、激励模式、与频率有关的衰减率以及在接收机有效积累时间内发生的击穿次数。(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AASR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y Application(AASRI-AIIA 2011 V2)》期刊2011-05-23)
逯建军,刘丹玲,谢慧[2](2010)在《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大气噪声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主要噪声源产生机理,理论分析了雷击时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磁辐射的特性估计,给出了雷闪的电流峰值、电流脉冲前沿上升时间、平均衰减时间及一次雷电中出现电流峰值的个数等参数的实例分布图,提出了预估大气噪声的方法,指出噪声频谱的形状及其绝对电平取决于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传播路径、激励模式、与频率有关的衰减率以及在接收机有效积累时间内发生的击穿次数。(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it and Signal Processing & 2010 Second IITA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olume 2)》期刊2010-12-25)
胡绘斌,李浩[3](2010)在《一种计算大气无线电噪声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通过人工查图法计算大气无线电噪声时效率低下且计算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建立了计算大气无线电噪声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与人工查图法相比,该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黄德耀,王聚杰,杨维富,张雪枫[4](2002)在《福建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的某些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全球雷电分布特征、雷电放电产生的频谱以及各频段无线电传播条件。介绍了福建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结果。结合这些实测数据 ,分析了大气无线电噪声组成以及噪声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季变化特征和随频率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王聚杰,张添益,杨维富,张雪枫[5](2000)在《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纬地区 (河南省辉县 )进行了冬季一个月的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对实测值分别与CCIR - 32 2 - 2 [1] 及CCIR - 32 2 - 3[2 ] 报告书的预期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CCIR - 32 2 - 3报告书的预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 ,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特别是白天偏差较大。(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0年11期)
张仁芳,王聚杰[6](1995)在《海口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无线电噪声数据是地磁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通信、雷达等无线电电子系统的设计、系统站址的选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等均需要使用噪声与干扰数据,或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以保证系统的工作质量。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测量及研究。CCIR有关研究小组综合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形成了“大气无线电噪声全球分布及特性”的研究报告。但目前使用该报告预测大气噪声仍存在不同意见。我国在此方面原是空白。(本文来源于《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5-10-01)
黄德耀,杜军虎,李忠勤[7](1993)在《海口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产设备组建了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系统,拟定了天线噪声因子校正方法,在海口地区进行了大气无线电噪声实际测量,并对实测值和预测值作了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潘振中[8](1992)在《低纬度大气无线电噪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无线电噪声是无线电通信和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所需的重要技术数据。特别是在低纬度,由于大气无线电噪声电平高,往往对通信和广播接收质量起决定性的限制作用,其重要性尤为明显。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322号报告书是国际上通用的大气无线电噪声预测方法。该报告书给出了四个季度(春、复、秋、冬)和六个时段(00—04,04—08,08—12,12—16,16—20,20—24时,当地时间)内,频率为 1MHz 的大气无线电噪声系数 F_(am)(dB)的世界(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大气无线电噪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主要噪声源产生机理,理论分析了雷击时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磁辐射的特性估计,给出了雷闪的电流峰值、电流脉冲前沿上升时间、平均衰减时间及一次雷电中出现电流峰值的个数等参数的实例分布图,提出了预估大气噪声的方法,指出噪声频谱的形状及其绝对电平取决于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传播路径、激励模式、与频率有关的衰减率以及在接收机有效积累时间内发生的击穿次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无线电噪声论文参考文献
[1].逯建军,刘丹玲,谢慧.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大气噪声特性分析[C].Proceedingsof2011AASRI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IndustryApplication(AASRI-AIIA2011V2).2011
[2].逯建军,刘丹玲,谢慧.低频无线电通信信道大气噪声特性分析[C].Proceedingsof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rcuitandSignalProcessing&2010SecondIITA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ume2).2010
[3].胡绘斌,李浩.一种计算大气无线电噪声的数学模型[J].军事通信技术.2010
[4].黄德耀,王聚杰,杨维富,张雪枫.福建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的某些特征[J].电波科学学报.2002
[5].王聚杰,张添益,杨维富,张雪枫.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与分析[J].通信学报.2000
[6].张仁芳,王聚杰.海口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观测[C].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
[7].黄德耀,杜军虎,李忠勤.海口地区大气无线电噪声测量[J].电波科学学报.1993
[8].潘振中.低纬度大气无线电噪声[J].电波科学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