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新能源汽车、吸附连接结构和U型光伏组件,所述U型光伏组件通过吸附连接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车顶;所述吸附连接结构连接于U型光伏组件的开口,所述吸附连接结构与U型光伏组件之间限位构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U型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组件分别电连接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提供较大的供电量以及提高供电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汽车(1)、吸附连接结构(3)和U型光伏组件(4),所述U型光伏组件(4)通过吸附连接结构(3)可拆卸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的车顶;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连接于U型光伏组件(4)的开口,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与U型光伏组件(4)之间限位构成导风通道(6),所述导风通道(6)内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5),所述U型光伏组件(4)以及风力发电组件(5)分别电连接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

设计方案

1.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汽车(1)、吸附连接结构(3)和U型光伏组件(4),所述U型光伏组件(4)通过吸附连接结构(3)可拆卸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的车顶;

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连接于U型光伏组件(4)的开口,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与U型光伏组件(4)之间限位构成导风通道(6),所述导风通道(6)内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5),所述U型光伏组件(4)以及风力发电组件(5)分别电连接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光伏组件(4)包括U型板架(41)和光伏板(42),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与U型板架(41)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42)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电连接;所述U型板架(41)的各个外侧板面均开设有凹槽(411),所述光伏板(42)一一对应嵌设于凹槽(4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为磁性板,所述U型板架(41)通过磁性板吸附于新能源汽车(1)的车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组件(5)包括支架(51)和小型风力发电机(52),所述支架(51)与U型板架(41)的内侧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52)安装于支架(51)上,且小型风力发电机(52)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6)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小型风力发电机(52)的叶轮正对导风通道(6)的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52)至少为一个,沿导风通道(6)的宽度方向并排均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现有的利用太阳能充电系统的汽车具有以下不足:

一、安装在汽车上的光伏板为了更好的实现光能转换,往往需要增设角度调节设备对光伏板进行角度调节,但是其操作繁琐,且成本较高,不适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将太阳能与风能进行结合利用,导致单纯通过光能转换的供电方式供电量有限,且供电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提供较大的供电量以及提高供电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新能源汽车、吸附连接结构和U型光伏组件,所述U型光伏组件通过吸附连接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车顶;

所述吸附连接结构连接于U型光伏组件的开口,所述吸附连接结构与U型光伏组件之间限位构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U型光伏组件以及风力发电组件分别电连接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U型光伏组件包括U型板架和光伏板,所述吸附连接结构与U型板架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U型板架的各个外侧板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光伏板一一对应嵌设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连接结构为磁性板,所述U型板架通过磁性板吸附于新能源汽车的车顶。

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支架和小型风力发电机,所述支架与U型板架的内侧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安装于支架上,且小型风力发电机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与新能源汽车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叶轮正对导风通道的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至少为一个,沿导风通道的宽度方向并排均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太阳能与风能的合理结合利用,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提供较大的供电量以及提高供电效率;

2)本实用新型易于装配,提高了拆卸维修的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附图4为光伏板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新能源汽车1、吸附连接结构3和U型光伏组件4,所述U型光伏组件4通过吸附连接结构3可拆卸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的车顶;易于装配,提高了拆卸维修的便捷性。

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连接于U型光伏组件4的开口,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与U型光伏组件4之间限位构成导风通道6,所述导风通道6内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5,所述U型光伏组件4以及风力发电组件5分别电连接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太阳能与风能的合理结合利用,能够为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提供较大的供电量以及提高供电效率。

如附图4所示,所述U型光伏组件4包括U型板架41和光伏板42,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与U型板架41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42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电连接;所述U型板架41的各个外侧板面均开设有凹槽411,所述光伏板42一一对应嵌设于凹槽411内。U型光伏组件4的结构新颖独特,U型板架41的各个外侧板面上都具有光伏板42,行车时无论太阳角度如何,都能够进行光电转换,区别于现有的单块光伏板需要使用调节设备频繁进行倾斜角度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不需要角度调节,安装上即可使用,节约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吸附连接结构3为磁性板,所述U型板架41通过磁性板吸附于新能源汽车1的车顶,磁性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与拆卸都比较方便。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风力发电组件5包括支架51和小型风力发电机52,所述支架51与U型板架41的内侧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52安装于支架 51上,且小型风力发电机52通过导线与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电连接。

如附图3所示,所述导风通道6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小型风力发电机52的叶轮正对导风通道6的进风口。通过导风通道6的设置,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在导风通道6内形成流动的风,进而使得小型风力发电机52利用风能进行发电,从而为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进行充电;值得注意的是,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52正是对 U型光伏组件4的特殊结构构造进行设置的,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能源利用率,不对车辆行驶造成影响且合理利用产生的能源(风能),实现了太阳能与风能的合理结合利用,能够为新能源汽车1的蓄电池2提供较大的供电量以及提高供电效率。

更为具体的,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52至少为一个,沿导风通道6的宽度方向并排均布,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提高风能利用率,且小型风力发电机52相互之间不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930.7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00408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60L8/00

专利分类号:B60L8/00;F03D9/32;F03D9/11;H02S10/12;H02J7/35;H02J7/14

范畴分类:32B;37C;

申请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南路285号

发明人:许志鹏;吴坡;王宇艳

第一发明人:许志鹏

当前权利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花修洋

代理机构:32316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充电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