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反射论文-朱伟

临界反射论文-朱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反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超临界反射SmS,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临界反射论文文献综述

朱伟[1](2019)在《超临界反射SmS对强地面运动衰减关系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研究表明超临界反射SmS震相会导致地面运动在一定震中距内增强,从而会改变GMPE(地面运动预测方程)模型在该震中距范围内的形态。鉴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地面运动衰减关系的发展过程,并且介绍了考虑SmS对GMPE影响的研究现状。而目前在国内,基于2008年汶川Mw7.9级地震的一些强地面运动研究表明,在震中距100到300 km范围内,水平分量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值显着增强。为了解释这一观测现象,本文通过观测汶川余震单个地震多个台站及单个台站多个地震的记录波形图,确认了该地区临界震中距内(约100~300 km)有大振幅SmS震相的存在,其振幅是直达S波的3~5倍。根据余震的地面运动衰减关系,本文发现相同震中距范围内水平分量平均峰值地面速度(PGV)和PGA值也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为了进一步确认该地区大振幅SmS震相的存在及其对地面运动衰减关系的影响,本文利用当地的地壳速度模型进行理论测试,结果发现,在相同震中距范围内仍然可以观测到大振幅SmS,并且会使得地面运动幅值增大,这也说明了汶川主震在临界震中距内PGA值增大的原因。同时,根据盆地台与山区台的观测特征,本文发现SmS不一定会对地面运动产生显着影响。因此,本文还测试了SmS强弱的影响因素(地壳结构、震源参数和频率范围)。结果表明,地壳结构越简单越有利于SmS的发育;震源深度会改变SmS发生超临界反射的震中距范围,震源深度越大,SmS发生全反射的临界震中距越小;而震源机制解对SmS的影响较为复杂,没有明显规律,这可能与地震的辐射花样有关;SmS(1~2 Hz)是比直达S(约1 Hz)更加高频的震相。此外,本文还以龙门山地区为例,定量分析了SmS对地面运动的影响,结合汪素云的模型,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提出了符合汶川主震PGA衰减趋势的叁段式衰减模型。综上所述,本文认为SmS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地壳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6)

朱伟,倪四道[2](2016)在《华南地区MOHO超临界反射引起地面运动放大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尤其是近期的广西省苍梧县,更是发生了5.4级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忽视。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大多数有关地面运动的研究往往将地震动的衰减假设为简单的全空间几何扩散,而忽略了地下经莫霍面反射的大振幅Sm S震相对地面运动的影响。近年,一些地震学家就发现,在一些地震现场离震源较远处的区域地面运动出现了异常,并造成该区域内的受灾比附(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36: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专题37:强震震害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期刊2016-10-15)

胡泽华,尹延朋,叶涛[3](2016)在《铍反射层临界基准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核材料,铍的中子核反应数据的可靠性对核工程有重要的意义.临界积分实验是检验核数据可靠性乃至指明核数据改进方向的基本手段.两个系列的铍金属反射层临界积分实验HMF058和HMF066,在铍的中子核数据检验中给出了明显矛盾的结论,使得这些积分实验无法评价核数据的品质,更不能指出明确的数据改进方向.本文提出利用相似性理论分析临界积分实验自洽性的方法,主要采用基于灵敏度系数的相似性指标,对两系列实验进行相似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两系列中高度相似的实验,积分量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偏差存在显着的差异.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都表明,无法通过改进核数据来同时改进HMF058和HMF066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的符合.据此,推论HMF058和(或)HMF066基准临界积分实验的测量或评价可能存在系统性的疏失,有必要对实验进行细致的再评价,或开展可靠的新积分实验以排除不可靠的实验,避免误导核数据的检验.(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康许科[4](2014)在《超临界CO_2发泡法制备PS/PP微发泡反射板》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发泡聚合物是指聚合物基体中含有泡孔尺寸从0.1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多孔聚合物,由于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微孔发泡材料上的应用发展,使得微发泡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成为了现实。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在能量吸收,隔热隔音,以及光学性能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材料”。本论文以聚苯乙烯、聚丙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为基材,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符合LED灯具和广告灯箱使用要求的反射板材料。同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工艺和发泡聚合物内泡孔之间的关系、发泡聚合物内泡孔和反射率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以聚苯乙烯为基材,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聚苯乙烯微发泡板材,然后对其进行抗冲击性能、抗弯曲性能、反射率、遮盖率、泡孔形貌观察等测试,研究其作为LED灯具用反射板材料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微发泡聚苯乙烯材料具有很高的反射率和遮盖率,但发泡后材料很脆,抗冲击性能和抗弯曲破坏性能较差,不宜作为反射板材料使用。然后研究了韧性较好的聚丙烯基材,同样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聚丙烯微发泡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性能表征。结果发现,相对于聚苯乙烯微发泡材料,聚丙烯微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抗弯曲破坏性能,但材料的反射率和遮盖率不高,作为反射板材料使用仍不理想。论文进而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苯乙烯/聚丙烯共混物,通过添加相容剂改善其相容性,并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了共混物的微发泡材料。结果发现,聚苯乙烯/聚丙烯混合微发泡材料兼具聚苯乙烯优良的反射率和聚丙烯的优良的力学性能,性能基本达到LED灯具用反射板材料的要求。最佳工艺参数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比例1:3,PP/PS嵌段共聚物做相容剂,使用16h保压时间,60℃发泡温度,31MPa发泡压力。样品RB值为96.3%,RW值为96.5%,遮盖率为99.79%。(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4-05-01)

张新彦,张忠杰[5](2013)在《人工源宽角反射超临界角广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角反射的超临界角地震波广泛地应用于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探测,也可在油气地震探测中,对地下有高速层存在的深层结构进行很好的成像。超临界角的地震波引进了相位和振幅的变化,这在地震资料处理(比如速度分析、偏移等)是不可忽略的。由于精确的反投射系数太过繁杂,不宜操作,人们对此(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叁专题论文集》期刊2013-10-13)

戴守通,韩治,景丹[6](2009)在《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静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的外容器内充装大量混凝土作为反射层,为分析其在实验期间装置能否承受得住混凝土的重压而不至于破坏,以及容器底板是否会出现过大的下沉位移,使用ANSYS对该装置进行了静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主要采用叁维壳单元SHELL93,混凝土的重压按等效重量施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9年00期)

戴守通,韩治,景丹[7](2010)在《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静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的外容器内充装大量混凝土作为反射层,为分析其在实验期间装置能否承受得住混凝土的重压而不至于破坏,以及容器底板是否会出现过大的下沉位移,使用ANSYS对该装置进行了静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主要采用叁维壳单元SHELL93,混凝土的重压按等效重量施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期刊2010-07-01)

王强[8](2007)在《板模型具部分反射边界条件的临界解的离散纵标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非均匀介质、单速、各向同性、具部分反射边界条件的几何迁移系统的临界解的离散纵标逼近理论。运用泛函分析方法,特别是Lp空间上的线性算子理论,证明了近似计算临界板厚度及相应的负本征函数的离散纵标方法的收敛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7年36期)

罗道斌,李增生[9](2007)在《弯曲液面的临界光反射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中发现了弯曲液面的临界光反射现象,并采集到清晰的、对比度高的弯曲液面临界反射图样。在激光束斜入射的情况下,弯曲液面临界反射的图样中,有一椭圆状暗场,暗场附近区域有明亮清晰的条纹。根据几何光学的分析,解释了这一临界光反射现象。(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张金强,苑书金,刘振峰[10](2007)在《反射率法正演算法中截断效应及临界反射效应的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射率法正演算法是计算层状介质中合成地震记录的重要算法。该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将所有的弹性波类型包含在计算过程中,在不同的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控制、选取所需的特定弹性波类型进行计算。在层状介质中,波动方程在频率波数域具有如下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叁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0-01)

临界反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尤其是近期的广西省苍梧县,更是发生了5.4级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忽视。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大多数有关地面运动的研究往往将地震动的衰减假设为简单的全空间几何扩散,而忽略了地下经莫霍面反射的大振幅Sm S震相对地面运动的影响。近年,一些地震学家就发现,在一些地震现场离震源较远处的区域地面运动出现了异常,并造成该区域内的受灾比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反射论文参考文献

[1].朱伟.超临界反射SmS对强地面运动衰减关系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朱伟,倪四道.华南地区MOHO超临界反射引起地面运动放大效应的研究[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36: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专题37:强震震害特点及其社会影响.2016

[3].胡泽华,尹延朋,叶涛.铍反射层临界基准实验分析[J].物理学报.2016

[4].康许科.超临界CO_2发泡法制备PS/PP微发泡反射板[D].东华大学.2014

[5].张新彦,张忠杰.人工源宽角反射超临界角广角效应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叁专题论文集.2013

[6].戴守通,韩治,景丹.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静力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

[7].戴守通,韩治,景丹.混凝土反射临界装置静力分析[C].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2010

[8].王强.板模型具部分反射边界条件的临界解的离散纵标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7

[9].罗道斌,李增生.弯曲液面的临界光反射现象[J].榆林学院学报.2007

[10].张金强,苑书金,刘振峰.反射率法正演算法中截断效应及临界反射效应的消除[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叁届年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  

临界反射论文-朱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