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积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地压,应力,应变,速率,力学,岩石。
能量积聚论文文献综述
朱斯陶,姜福兴,王绪友,姜亦武,宁廷洲[1](2019)在《特厚煤层掘进面围岩能量积聚特征及诱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硫磺沟煤矿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岩石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特厚煤层掘进面围岩能量积聚特征及其诱冲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①根据硫磺沟煤矿9-15煤层与岩层的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埋深在100~1000 m时,煤、岩层的能量密度与埋深成正比,煤层与岩层的能量密度比值为1.8~2.3,平均为2.1;②相同深度条件下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围岩积聚弹性能远大于薄及中厚煤层,其积聚高弹性能的围岩结构是特厚煤层掘进面更容易发生冲击地压和冲击地压灾害更严重的原因之一;③掘进巷道影响范围内围岩积聚弹性能与煤层厚度和巷道半径成正比,且在同等巷道半径条件下,煤层厚度越大,巷道围岩积聚弹性能越大,当巷道半径为3.0 m时,围岩积聚的弹性能分别为巷道半径为2.5m和2.0m时围岩积聚弹性能的1.4倍和2.0倍;④提出的考虑煤层厚度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比当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也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对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同彬,郭伟耀,韩飞,顾士坦[2](2018)在《工作面回采速度影响下煤层顶板能量积聚释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工作面回采速度与顶板弯曲变形能相关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首先研究了回采速度效应下顶板能量积聚规律,然后分析了顶板能量释放特征,最后探讨了回采速度影响下顶板能量积聚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增大,岩梁的抗拉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而积聚能量呈指数型增加趋势;随着回采速度增加,顶板释放能量也呈指数型增加趋势;工作面回采速度为5.0~6.0 m/d时,微震活动为高能量低频次,而保持在4.0 m/d左右时,微震活动为低能量高频次;回采速度由慢变快时,顶板积聚能量增加的本质是受到的加载速率增大,而能量释放的本质是增加的弹性能致使煤岩系统的非稳定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冲击地压。(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谢良涛,严鹏,卢文波,陈明[3](2018)在《不同开挖方式下深部岩体能量积聚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不同开挖扰动下围岩塑性损伤分布以及应变能调整过程,对高地应力条件下机械法(TBM)以及钻爆法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不同开挖方式导致的围岩损伤和应变能积聚特征.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现场监测资料,验证了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应变能积聚对岩体损伤区及岩爆孕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地应力下岩体开挖卸荷使围岩应变能呈现出驼峰状积聚形态,由表及里按低→高→低分布;TBM开挖后围岩中应变能的积聚峰值明显高于钻爆法,而应变能的积聚区域却较浅.开挖后围岩发生低等级岩爆的风险较钻爆法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何树生,孙晓彤,陈吉[4](2017)在《围压对岩石能量积聚和耗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爆的分析中,能量是岩爆分析的重点,可以从能量角度研究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使其更接近岩石破坏本质。为了研究围压对岩石能量集聚和耗散的影响,开展常规单轴试验和常规叁轴试验。据此可以对岩爆的过程中岩石能量的吸收形式以及破坏时的作用形式进行准确区分,可以增加对于岩爆预测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王冬梅[5](2016)在《危化品灭火抢险将实现“主攻作战无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王冬梅)在8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演练现场,人们看到一个大型储罐着火,救火的场面不是常见的消防队员围着储罐喷水,而是一些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瞬间扑灭了大火。这样的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将成为未来危化品灭火抢险的全(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6-08-28)
陈光波,郭海涛[6](2015)在《组合岩体动力破坏能量积聚规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地压发生的本质是积聚能量的突然释放。为研究这些能量积聚的具体层位,笔者进行了煤岩组合体动力破坏实验。煤岩单体实验中,峰前积聚能量由多到少为细砂岩、粗砂岩、煤;而煤的冲击倾向性更大;组合体中,有煤参与的组合体积聚能量更多,冲击能量指数也较高,且组合体各组分之间的强度差距越大,越容易积聚能量,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也越大。研究表明:软弱岩层是能量积聚的关键层区,是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关键岩层。据此,在实际煤矿开采过程中提出工程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5年11期)
孟庆彬,韩立军,浦海,文圣勇,李昊[7](2015)在《应变速率和尺寸效应对岩石能量积聚与耗散影响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过程,岩石变形破坏是能量驱动的结果。基于不同尺寸与应变速率下的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计算了不同尺寸与应变速率下岩样吸收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及耗散能,研究了能量积聚与耗散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岩样变形破坏不同阶段的能量分配规律,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岩样破裂失稳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试验时,岩样变形各阶段的能量特征有所差异,岩样吸收的总能量U0与耗散能Ud曲线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弹性应变能Ue曲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岩样的能量与其高径比呈负相关的关系,两者呈幂函数关系;而与应变速率呈正相关,两者呈对数关系。岩石高径比越小或应变速率越大,岩石强度越高,单位体积岩样所吸收的能量也越高,造成岩样的破碎程度越大。在压密与弹性阶段,基本上将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弹性应变能储存于岩样内,弹性应变能是能量分配的主体。在塑性阶段,虽然弹性应变能的数值增大,但其所占比率有所下降;而耗散能比率有所增加,耗散能逐渐成为能量分配的主体。在峰后破坏阶段,弹性应变能瞬间释放,岩样吸收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耗散能,被裂隙面滑移摩擦而耗散掉,在峰后破坏阶段耗散能是能量分配的主体。(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姜耀东,李海涛,赵毅鑫,周坤[8](2014)在《加载速率对能量积聚与耗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加载速率对岩石内能量积聚与耗散的影响规律,运用FLAC3D软件结合岩石CT扫描结果重构出具有真实分布的非均质模型,并进行多加载速率单轴模拟试验,借助Fish语言实现加载过程中能量积聚及耗散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增加将会使能量耗散和积聚更早发生,介质中弹性能存储密度的最大值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指出研究介质力学响应应当与加载条件建立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高宇飞[9](2013)在《正能量积聚力推A股反弹》一文中研究指出周二两市震荡反弹,量能相比周一有所放大,但整体仍属于地量水平。盘面上医疗、酿酒等防御性板块涨幅居前,传媒娱乐、环保等题材股表现活跃。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126.77点,涨17.30点,涨幅0.82%,成交679.51亿元;深成指报8279.31点,涨11(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3-11-13)
蔡美峰,冀东,郭奇峰[10](2013)在《基于地应力现场实测与开采扰动能量积聚理论的岩爆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地应力诱发的岩爆灾害是目前深部地下工程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现场地应力测量是岩爆预测的重要前提,根据叁山岛金矿深部测量和岩体赋存状况的特点,优化应力解除测量技术并在矿区深部进行现场实测。提出采场岩爆发生的2个必要条件,即岩石具备储备高应变能的特性和采场具备高应变能积聚的应力环境。基于地应力实测与岩石力学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准则判据对矿区深部发生岩爆的倾向性做出定性分析与评价。FLAC3D数值模拟分析揭示深部开采引起的采场围岩能量积聚、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首次采用地震学的知识,对叁山岛金矿未来深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岩爆的地点和级别做出预测。研究成果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的预测、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能量积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工作面回采速度与顶板弯曲变形能相关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首先研究了回采速度效应下顶板能量积聚规律,然后分析了顶板能量释放特征,最后探讨了回采速度影响下顶板能量积聚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增大,岩梁的抗拉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而积聚能量呈指数型增加趋势;随着回采速度增加,顶板释放能量也呈指数型增加趋势;工作面回采速度为5.0~6.0 m/d时,微震活动为高能量低频次,而保持在4.0 m/d左右时,微震活动为低能量高频次;回采速度由慢变快时,顶板积聚能量增加的本质是受到的加载速率增大,而能量释放的本质是增加的弹性能致使煤岩系统的非稳定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冲击地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积聚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斯陶,姜福兴,王绪友,姜亦武,宁廷洲.特厚煤层掘进面围岩能量积聚特征及诱冲机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2].赵同彬,郭伟耀,韩飞,顾士坦.工作面回采速度影响下煤层顶板能量积聚释放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8
[3].谢良涛,严鹏,卢文波,陈明.不同开挖方式下深部岩体能量积聚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何树生,孙晓彤,陈吉.围压对岩石能量积聚和耗散的影响[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5].王冬梅.危化品灭火抢险将实现“主攻作战无人化”[N].工人日报.2016
[6].陈光波,郭海涛.组合岩体动力破坏能量积聚规律实验研究[J].中州煤炭.2015
[7].孟庆彬,韩立军,浦海,文圣勇,李昊.应变速率和尺寸效应对岩石能量积聚与耗散影响的试验[J].煤炭学报.2015
[8].姜耀东,李海涛,赵毅鑫,周坤.加载速率对能量积聚与耗散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
[9].高宇飞.正能量积聚力推A股反弹[N].深圳商报.2013
[10].蔡美峰,冀东,郭奇峰.基于地应力现场实测与开采扰动能量积聚理论的岩爆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