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义利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义利,冲突,见义勇为,市场经济,客运站,民事诉讼,病历。
义利冲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白燕[1](2008)在《义利冲突思辩——由篡改病历现象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病历作为证据在各类司法鉴定及人身伤害案件的民事、刑事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条例》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准确地反映病人的病情,病历书写要规范,同时要客观地记录病人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的措施和意见;而且病历一经形成不能涂改,(本文来源于《职业时空》期刊2008年10期)
蒋茂林[2](2008)在《见义勇为行为的义利冲突及调适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见义"不为"者远多于"勇为者",究其原因在于见义勇为行为者的义与利发生冲突。通过自我心理的调适、价值取向的调适以及外在环境的调适可以化解行为者义利的冲突以达到义利的统一,让这种稀有的道德财富更显光彩。(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葛恒阳[3](2007)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义利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和利是人们价值取向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义和利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义和利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07年33期)
王雪迎,刘冰[4](2006)在《公交车上配合抓小偷 乘客索要误工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丢了钱包就够倒霉的了,真没想到车上的乘客还跟我要损失费,这叫什么事啊!”提起自己在车上被盗而又被协助调查的乘客索要赔偿,居学亮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说。10月26日上午9时25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居民居学亮乘坐一辆14路公交车上班,在乘(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06-11-14)
龚长宇[5](2006)在《试论转型期的义利冲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结构中存在种种义利冲突,具体体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与权利平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矛盾叁个方面。对于这些冲突,要到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中寻找原因;同时必须认真面对这些冲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周延龄[6](2003)在《新时期义利问题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最基本的问题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离开利益去探究社会现象,始终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利益固然重要,却离不开义的约束和引导。因为义作为道德价值导向体现和维护着人的类本质。归根结底,义利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 义、利因其社会重要性而成为一个常辩常新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过激烈的义利之辩,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观的不断发展使其具备了崭新的特点。如何从现实的经济状况出发,建构正确的义利观,特别是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亟待我们从理论上做以正确的解答。 大多数学者都使用真理观、价值观、唯物史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中国古代义利观和西方近现代功利主义,把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综合起来挖掘中西义利观中的合理理论资源,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建构当前的义利观。但是,研究的角度仅仅限于个人对国家的单向义利关系,忽略了国家对个人也存在同样问题,因而对个人与国家的双向义利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从义利的双向互动关系入手,针对个人与国家间义利冲突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本文分为叁大部分: 其一,义利观的历史梳理和借鉴 中国古代的义利思想非常丰富,尤以儒家义利观最为典型。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儒家义利观消除了其它义利观的竞争优势,树立了自己的社会主导地位。五四运动的爆发虽然有力的冲击了它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消除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义利观进行了改造,确立了一切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的道义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义利观。 其二,历史新时期义利冲突解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义利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利”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而且“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责任和要求。这也是我们认识新时期义利冲突的出发点。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国家间义利冲突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冲突、纳税与交税的脱走私贩私等等。冲突的产生,个人与国家都有责任。从深层次来分析,市场经济引发了人们谋利的主动性,引起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增加了社会道德价值导向的难度:国家制度的不健全,一方面为侵害个人利益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为个人谋取不正当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传统社会的重“公利私义”观念仍在影响个人与国家的行为。 其叁,历史新时期义利冲突的协调 协调义利冲突,我们不能采取消灭或者回避义利的办法,而应面对现实,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概念,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在它的指导下,增强义利关系中主、客体的互动性,依靠个人和国家的努力共同解诀义利冲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4-27)
张来山[7](200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冲突及其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阐述了义和利的确切内涵以及义与利的内在关系。指出义是“合宜的道德”,是人们肯定和向往的处理社会关系的观念准则、理想尺度;利是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创造和享用外界对象,为自己谋幸福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第二部分考察了义利冲突的实质是处理社会关系的理想准则同现实状况的差异对立;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冲突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存在本身的变化,主要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冲突的多种现状:“大公无私”之义、“公私兼顾”之义、“损人利己”之义同不正当私利、正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 第叁部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入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走向加以分析,通过分析影响义利冲突发展的因素,即经济因素、人们道德方面的人心所向、传统义利观念、西方义利观念,探讨了当前条件下义利冲突的发展趋势,使我们对义利冲突有一个前瞻性把握。 第四部分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冲突的现状,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义利冲突的调节思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为指导,使人们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义利观;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培养公民合理的利益意识和利益调节观念;在实践方式上,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实现先富与共富的结合;在方法和手段上,应当全面注意制度、舆论和榜样导向的作用,对义利冲突实施全方位调控,从而使义利关系协调发展,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风尚的基本目标。(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义利冲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见义"不为"者远多于"勇为者",究其原因在于见义勇为行为者的义与利发生冲突。通过自我心理的调适、价值取向的调适以及外在环境的调适可以化解行为者义利的冲突以达到义利的统一,让这种稀有的道德财富更显光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义利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白燕.义利冲突思辩——由篡改病历现象引发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
[2].蒋茂林.见义勇为行为的义利冲突及调适刍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3].葛恒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义利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
[4].王雪迎,刘冰.公交车上配合抓小偷乘客索要误工损失[N].中国青年报.2006
[5].龚长宇.试论转型期的义利冲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6].周延龄.新时期义利问题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03
[7].张来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冲突及其调节[D].四川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