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琼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学校730084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格素养。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在我国整体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占据核心地位,同时还贯穿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因素,同时还是其今后成长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的根本保证。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英语成绩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些学生在具备英语学习“高能力”的同时,又处于“低素质”的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灌输学生知识忽略了德育教育。学生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同时能够结合书中的知识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由此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其有计划、有步骤地渗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强化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二、论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语言、行为的榜样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就像一种语言一样,能够创造一种气氛、关系、理解和情绪,可以有力地将意义融入到英语教学情境中去,支配并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反应。它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影响的基本特点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学生的学习意志、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等的内化过程,许多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形成思想、观念、意识的心理积淀。同时,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师生间的交际活动,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2.抓住德育渗透时机。创设课堂情景加深德育渗透,育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
3.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如举行英语朗读比赛,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活动。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另外,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有的学校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播放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电影,既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地道的英语发音,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发展了兴趣,使其在活动中继续深化对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的理解,内在激情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
4.围绕单元话题,强化德育教育。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材,其每一单元都是围绕着特定的话题而编制的,且这些话题大多接近生活。通过这些单元话题,不仅能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同时还能将人类面临的问题展现出来。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围绕单元话题外,还可以结合着身边的所见所闻,自己编制材料来展开讨论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英语的使用能力,同时还强化了自身的道德教育。此外,通过实践,还能使教师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以便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及时的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喜荣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3,(01)。
[2]张俊丽将德育引入英语课堂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S2)。
[3]赵书刚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