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介子,常数,理论,因子,介质,氢键。
微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尹赫[1](2019)在《量子振动微扰方法计算红外光谱:研究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心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的柔性动态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是很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向。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探测物质超快变化运动的重要手段,其探测时间分辨率在飞秒和皮秒级别,空间分辨率在原子分子尺度,可以灵敏快速表征蛋白质的超快构象变化,并且其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一直以来,为了解析蛋白质的动力学特征,很多的科学家都对生物大分子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模拟和计算。静电图谱方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它可以通过溶质在不同的溶液中的红外光谱,描述溶质溶剂相互作用,通过在蛋白质体系中的光谱,表征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过程,特定位点处的蛋白构象变化等。但是它并没有定量地计算红外光谱,图谱是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的,且图谱只针对特定的溶剂,在极性很大的溶剂中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我们自主研发的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可以定量、快速准确地获得红外光谱。乳酸脱氢酶已经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是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碳循环中重要的酶。它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在每个活性中心处,与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共同作用,催化丙酮酸与乳酸的相互转化。最近,从同位素标记的红外光谱中得到,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存在构象异质性,并且对应于乳酸脱氢酶的不同催化反应速率。在此,我们利用量子振动微扰理论,对人心脏处的乳酸脱氢酶的四聚体蛋白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然后计算其中底物丙酮酸羰基伸缩振动的一维和二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不均匀地展宽,并且与整个四聚体酶的红外吸收范围相同,表明在乳酸脱氢酶的四个活性中心处具有相同的构象异质性。然而,在不同单体活性中心处的动态平衡构象却不一样,使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具有不同的半峰宽度和峰值,这对应于实验中观察到的光谱多重峰。在活性中心处,底物转化为产物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生的,这种不能完全统计的,发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米凯利斯复合物的构象分布称为活性中心异质性。活性中心异质性与构象异质性的区别在于,酶-底物的复合物是随机形成的,仅能选取特定的构象分布,尽管它也是由势能面控制产生的构象异质性,但却不能遍历所有可能的构象。这是因为有酶翻转的限制,如在单酶实验中表示为等待时间的分布,即反应速率。本研究揭示了在实验和计算中所观察到的米氏复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不同吸收峰是由具有不同构象分布的活性中心所产生,由它们的谱线形状迭加而成。并且,具有不同分布的活性中心不能互相转化,正如实验中所发现的那样,对应它们的不同反应速率。我们在本篇文章中阐述的活性中心异质性机制与来自同位素标记红外光谱和温度跳跃弛豫光谱中的动力学模型完全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梁泽锐[2](2019)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计算B介子非轻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L.Lederman在费米实验室发现了束缚态γ(bb)粒子进而证实了 b夸克的存在以来,开启了对含有“b”夸克的介子或重子(简称B物理)深入研究的时代。实验上,LHCb、Belle、BaBar等实验组每年收集到大量的B介子衰变事例,使得我们通过实验能够进一步得到B介子的基本性质。其中,B介子衰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验证CP破坏的起源,而且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探索其衰变过程中丰富的QCD动力学机制。理论上,目前已经建立发展起来了许多因子化方案用来计算B介子衰变过程中的强子矩阵元。其中,基于KT因子化建立起来的微扰QCD因子化方法是一种能够处理因子化图、非因子化图以及湮灭图等贡献,输入参数仅是非微扰普适的介子波函数的一种因子化方法。本文主要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理论框架下计算了 B介子叁体非轻衰变和两体非轻衰变。B介子叁体非轻衰变过程一般以中间矢量和标量共振态为主,即通过含有共振态和赝标量介子的类两体衰变进行。通常情况下,由于幂次压低效应,B介子叁体衰变中重的b夸克衰变内核在领头阶包括两个虚胶子,这使得衰变振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微扰QCD因子化框架下将衰变末态的两个轻介子看成是轻介子对,同时引入非微扰的介子对分布振幅,并且介子对分布振幅中引入包含共振态和非共振态贡献的类时标量形状因子,于是B介子叁体衰变就简化成一般形式下的类两体衰变。在第一项工作中,我们对B0→ψ(3770)π+π-衰变做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粲偶素ψ(3770)介子主要看成是2S-1D波的混合态。所以我们在计算中,分别对S波和D波的贡献做了理论计算,并且考虑了f0(980)和f0(1500)两个中间共振态。对于S-D波的混合角,我们选用在拟合轻子衰变宽度以及非相对论势模型下计算得到的混合角度θ=-(12±2)°和θ=(27±2)°。最后结论部分,我们给出了 2S和1D波部分的衰变分支比,结果显示f0(980)是Bs0→ψ(2S,1D)π+x-衰变的主要贡献来源。对于总的S波贡献,Bs0→ψ(2S)π+π-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对于Bx0→ψ(3770)π+π-衰变引入混合角θ=-12°之后,它的分支比比Bs0→ψ(1D)π+π-的增大了两倍。这一衰变道将来实验上一旦观测到,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ψ(3770)的混合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叁体衰变的内部机制。第二项工作中,我们首次对B介子两体稀有衰变Bs0→a0(980)a0(980)做了预测性的计算。众所周知,稀有衰变是验证标准模型以及QCD的丰富领域,因为初末态介子的夸克组分不同,所以它只有湮灭图的贡献。在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认为存在端点发散的湮灭图的贡献一般是不可计算的。而微扰QCD因子化方法不同,认为上面所说的端点发散可以被微扰QCD中的Sudakov因子所修正。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标量介子a0(980)看成正反夸克对,分别考虑了末态为带电和中性标量介子a0(980),计算了B0→a0(980)a0(980)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发现存在较大的分支比和CP破坏。这使得这个衰变道容易被实验探测到,而且这一结果将会帮助我们理解轻标量介子的内部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1)
梁泽锐[3](2019)在《微扰QCD方法计算B介子叁体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扰QCD因子化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计算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和叁体非轻衰变。对于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在领头阶近似水平下已经有不少系统的研究,但是叁体非轻衰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近年来,叁体衰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中主要以B_s~0→ψ(3770)π+π-衰变为例,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计算相应的衰变分支比。(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张磐,张愉,丁一,李武兴,姜惠兰[4](2018)在《基于微扰法的低压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DG)接入低压配电网,使配电网潮流分布变得复杂,基于单向潮流的传统故障定位方案不再适用。提出基于微扰法进行相模变换实现含分布式电源低压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针对配电网叁相线路参数不对称,运用微扰原理,通过构造线路参数阻抗矩阵微扰量,求出使原相互耦合的叁相网络解耦成3个相互独立序网图的相模变换矩阵,实现了对不对称线路参数阻抗矩阵的解耦;在此基础上,对低压有源配电网依据区段故障前后相模变换电流故障分量的相角差值的变化,推导出判断配电网故障区段的判据,实现对低压配电网的故障定位。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出故障区段,解决了配电网络参数不对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8年12期)
袁成卫,陈明,罗伟峰,张强[5](2018)在《双模介质谐振器测量介电性能的微扰理论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双模介质谐振器用于测量介质介电性能时数据处理方法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腔微扰理论的分析方法。将双模介质谐振器中的定位台阶看作微扰结构,综合应用谐振腔结构微扰理论和材料微扰理论,提出了双模介质谐振器中介质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近似计算方法,对一组介质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基于模式匹配理论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与较为精确的模式匹配法计算结果相比,介电常数偏差小于0.5%,介电损耗最大偏差约5%.(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娄冰琼,唐永波[6](2018)在《相对论多体微扰方法计算类硼离子体系超精细结构常数和朗德g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样条基,发展了一套用于计算原子结构性质的相对论多体微扰方法程序包。应用此方法系统计算了类硼离子体系2P态的能级,超精细结构常数和朗德g因子。同时也调查研究了Breit相互作用对这些性质的影响。下面表格列出了部分类硼体系的超精细结构常数和朗德g因子,并与其他理论结构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7)
朱飞龙,Eric,I.Thorsos,李风华[7](2018)在《耦合微扰简正波方法与孤立子内波》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变化环境下声场简正波解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取决于本地简正波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完备的一阶微扰理论方法,并引入迭代算法,获得了本地简正波水平波数和本征函数的精确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微扰简正波方法得到的简正波水平波数和本征函数精度比前人方法更高,与KRAKENC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而计算速度比KRAKENC快100倍。同时将微扰简正波方法与耦合简正波理论结合,应用到海水声速水平变化剧烈的孤立子内波群环境。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传播损失与COUPLE07在单次散射近似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计算速度比COUPLE07快25倍,并将该方法在声场计算中的适用频率提高到了3 kHz。(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薛瑞杰[8](2017)在《量子振动微扰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氯化氢—水团簇与丙酮水溶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分子的某个特殊位点作为探针来研究其振子所处环境的一维和二维红外光谱对在分子层面上理解在凝聚相以及生物体系中的局域氢键网络,组态动力学以及长程静电相互作用都有特殊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超快的时间尺度、核的量子效应以及大尺度分子处于复杂的环境中等原因,导致对于实验光谱的量子解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困难是计算时间依赖的振动跃迁频率,并且这个频率的计算得包含振动运动的量子效应。在我的这个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并且精确的新方法来重现一维和二维的红外光谱——量子振动微扰(Quantum Vibrational Perturbation,QVP)。该方法主要是为了提升计算分子中生色基团的瞬时量子振动频率的精度和效率。该方法是将经典取样和利用量子力学获得某一特殊振动模的跃迁频率相结合的一种半经典的方法。经典取样主要是利用经典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来获得分子间的构型密度分布,而这里的量子效应主要是通过一阶微扰近似来将量子效应包含在振动跃迁频率的计算中。用离散变分格点的方法来描述振动基态与激发态的波函数,使得计算的效率大大地提高,而微扰方法是用来获得由于溶剂环境涨落而导致的振动频率位移,同时其也避免了解薛定谔方程,提高了振动频率获得的效率。量子力学/分子力学联合势能将用于对溶液环境的模拟,其也将大大降低了分子动力学势能的计算,进而使得该方法在大生物蛋白分子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我们发现一阶微扰,对于该计算已经足够精确了,进而获得基于从头算分子动力学轨迹的振动频率。本文同时也提出了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在氯化氢-水团簇以及在丙酮水溶液中的应用,并且分别得到了在氯化氢-水团簇体系中的氯氢伸缩振动的一维和二维红外光谱以及丙酮水溶液中的羰基伸缩振动的一维红外光谱。为了进一步降低计算成本,我们提出了一种杂化的策略,并且我们发现通过该策略计算得到的峰的位置和形状都与实验结果符合地非常好。另外,我们发现了在氯氢伸缩振动模中,非谐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氢键相互作用加剧了这种非谐效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易乐钊[9](2016)在《电力系统不换位输电线路的微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负荷侧的用电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被投入使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具有单位截面积传输功率大,能够节约输电走廊、经济性好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企业出于成本、技术等原因,有时会选择采用不换位运行,这给线路故障分析、计算带来了困难。传统的对称分量法或六序分量法适用于各相完全换位的对称输电线路,对于不换位输电线路,用其解耦线路参数矩阵误差较大。因此,对不换位输电线路的故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模分量法因为其相模变换矩阵形式不唯一,因而可以被用于不换位输电线路的故障分析。使用模分量法的主要问题是求取具有足够精度的能使输电线路参数矩阵解耦的相模变换矩阵S,本文通过构造因线路不换位造成的阻抗矩阵微扰量,运用微扰法将阻抗矩阵Z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分别展开,通过满足不同阶数的等式,得到了不同精度的相模变换矩阵S和模阻抗矩阵λ,实现了对不换位单回输电线路阻抗矩阵Z的解耦。通过对实际线路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求得的相模变换矩阵S和模阻抗矩阵λ具有很高的精度。将求得的相模变换矩阵S用于不换位单回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和分析,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误差很小,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在前文基于微扰法的不换位单回输电线路相模变换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微扰法在不换位同塔双回线中的适用性,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求得的同塔双回线相模变换矩阵S和模阻抗矩阵λ仍具有很高的精度。将该矩阵用于不换位双回线的故障测距和故障分析中,求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误差很小,验证了微扰法在不换位双回输电线路中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薛瑞杰,从阳,侯丹,曲泽星,李辉[10](2016)在《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探针光谱,不仅在解析复杂生物蛋白质结构和动力学,揭示构象结构、动力学过程与生物蛋白功能的内在联系,理解蛋白质内部的氢键网络、静电势、蛋白质折迭与聚集、酶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被广泛应用[1,2],而且在量子溶剂微观超流研究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3,4]。然而,定量解释实验光谱观测依然是理论物理化学家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主要归咎于凝聚相体系的大尺度、超快过程、核振动的量子效应。最近,基于微扰理论和离散变分法,结合分子动力学取样和QM/MM势能计算,我们发展了新的一维、二维红外探针光谱计算新方法,并成功的应用于气溶胶、弱酸强酸水溶液等红外探针光谱的模拟。理论光谱的位置和形状与实验结果都很好的吻合。局部振动模间的偶合、非谐性及有效的约化维数的处理方法将进行深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期刊2016-07-01)
微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L.Lederman在费米实验室发现了束缚态γ(bb)粒子进而证实了 b夸克的存在以来,开启了对含有“b”夸克的介子或重子(简称B物理)深入研究的时代。实验上,LHCb、Belle、BaBar等实验组每年收集到大量的B介子衰变事例,使得我们通过实验能够进一步得到B介子的基本性质。其中,B介子衰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验证CP破坏的起源,而且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探索其衰变过程中丰富的QCD动力学机制。理论上,目前已经建立发展起来了许多因子化方案用来计算B介子衰变过程中的强子矩阵元。其中,基于KT因子化建立起来的微扰QCD因子化方法是一种能够处理因子化图、非因子化图以及湮灭图等贡献,输入参数仅是非微扰普适的介子波函数的一种因子化方法。本文主要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理论框架下计算了 B介子叁体非轻衰变和两体非轻衰变。B介子叁体非轻衰变过程一般以中间矢量和标量共振态为主,即通过含有共振态和赝标量介子的类两体衰变进行。通常情况下,由于幂次压低效应,B介子叁体衰变中重的b夸克衰变内核在领头阶包括两个虚胶子,这使得衰变振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微扰QCD因子化框架下将衰变末态的两个轻介子看成是轻介子对,同时引入非微扰的介子对分布振幅,并且介子对分布振幅中引入包含共振态和非共振态贡献的类时标量形状因子,于是B介子叁体衰变就简化成一般形式下的类两体衰变。在第一项工作中,我们对B0→ψ(3770)π+π-衰变做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粲偶素ψ(3770)介子主要看成是2S-1D波的混合态。所以我们在计算中,分别对S波和D波的贡献做了理论计算,并且考虑了f0(980)和f0(1500)两个中间共振态。对于S-D波的混合角,我们选用在拟合轻子衰变宽度以及非相对论势模型下计算得到的混合角度θ=-(12±2)°和θ=(27±2)°。最后结论部分,我们给出了 2S和1D波部分的衰变分支比,结果显示f0(980)是Bs0→ψ(2S,1D)π+x-衰变的主要贡献来源。对于总的S波贡献,Bs0→ψ(2S)π+π-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对于Bx0→ψ(3770)π+π-衰变引入混合角θ=-12°之后,它的分支比比Bs0→ψ(1D)π+π-的增大了两倍。这一衰变道将来实验上一旦观测到,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ψ(3770)的混合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叁体衰变的内部机制。第二项工作中,我们首次对B介子两体稀有衰变Bs0→a0(980)a0(980)做了预测性的计算。众所周知,稀有衰变是验证标准模型以及QCD的丰富领域,因为初末态介子的夸克组分不同,所以它只有湮灭图的贡献。在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认为存在端点发散的湮灭图的贡献一般是不可计算的。而微扰QCD因子化方法不同,认为上面所说的端点发散可以被微扰QCD中的Sudakov因子所修正。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标量介子a0(980)看成正反夸克对,分别考虑了末态为带电和中性标量介子a0(980),计算了B0→a0(980)a0(980)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发现存在较大的分支比和CP破坏。这使得这个衰变道容易被实验探测到,而且这一结果将会帮助我们理解轻标量介子的内部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尹赫.量子振动微扰方法计算红外光谱:研究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心异质性[D].吉林大学.2019
[2].梁泽锐.微扰QCD因子化方法计算B介子非轻衰变[D].西南大学.2019
[3].梁泽锐.微扰QCD方法计算B介子叁体衰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4].张磐,张愉,丁一,李武兴,姜惠兰.基于微扰法的低压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J].中国电力.2018
[5].袁成卫,陈明,罗伟峰,张强.双模介质谐振器测量介电性能的微扰理论分析方法[J].兵工学报.2018
[6].娄冰琼,唐永波.相对论多体微扰方法计算类硼离子体系超精细结构常数和朗德g因子[C].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朱飞龙,Eric,I.Thorsos,李风华.耦合微扰简正波方法与孤立子内波[J].声学学报.2018
[8].薛瑞杰.量子振动微扰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氯化氢—水团簇与丙酮水溶液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
[9].易乐钊.电力系统不换位输电线路的微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6
[10].薛瑞杰,从阳,侯丹,曲泽星,李辉.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及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