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论文和设计-孟凡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窗框上的连接器、设置在窗扇上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各自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活动铆接在所述窗扇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平开窗的半开和全开状态,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窗框上的连接器(1)、设置在窗扇上的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包括各自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2)与所述第二连杆(3)相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活动铆接在所述窗扇上,所述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可拆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窗框上的连接器(1)、设置在窗扇上的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包括各自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2)与所述第二连杆(3)相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活动铆接在所述窗扇上,所述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杆(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一连杆(2)的中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1)、从所述第二连杆(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二连杆(3)的中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31),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21)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杆(3)穿过的空腔一,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31)之间形成供有所述第一连杆(2)穿过的空腔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和所述第二弯折部(31)在长度方向上的各自一端相互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包括固定件(11)和开关活动件(12),所述固定件(11)和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开关活动件(12)能在所述固定件(11)上来回移动;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形成有能扩大和缩小的安装孔(14),所述第二连杆(3)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所述安装孔(14)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活动件(12)和所述固定件(11)之间还设有弹簧条(15),两个所述弹簧条(15)沿着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移动方向设置,并分设在所述安装孔(14)的两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中部设有锁定装置(4),所述锁定装置(4)包括螺座(41)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座(41)上的螺钉(42);所述螺座(41)上部贯穿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下部嵌入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并通过拨动设置在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上的拨动部(122)带动其在所述固定件(11)上来回移动;所述螺钉(42)一端能凸出所述螺座(41)并与所述固定件(11)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中部设有滑槽(111)和腰型孔(112),所述滑槽(111)的一端与所述腰型孔(112)连通;所述螺座(41)的下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1)内,所述螺钉(42)能穿出所述螺座(41)插入所述腰型孔(1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上还设有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杆(2)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5)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半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设有两个卡勾;其中一个所述卡勾与所述连接座(5)卡接,另一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连杆(2)卡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开窗只有两个状态,一是关闭状态,二是打开状态。当平开窗完全关闭时,室内空气不流通;当平开窗完全打开时,对于学校或医院甚至家里等有小孩的场合很容易会发生小孩意外堕落的现象。目前也有一些带有微通风功能的平开窗,但是这些平开窗不仅零部件较多,安装麻烦,而且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生产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不仅能实现平开窗的半开和全开状态,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窗框上的连接器、设置在窗扇上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各自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活动铆接在所述窗扇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从所述第二连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杆穿过的空腔一,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供有所述第一连杆穿过的空腔二。

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在长度方向上的各自一端相互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包括固定件和开关活动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开关活动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开关活动件能在所述固定件上来回移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开关活动件之间形成有能扩大和缩小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杆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关活动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间还设有弹簧条,两个所述弹簧条沿着所述开关活动件的移动方向设置,并分设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螺座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座上的螺钉;所述螺座上部贯穿所述开关活动件,下部嵌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开关活动件之间并通过拨动设置在所述开关活动件上的拨动部带动其在所述固定件上来回移动;所述螺钉一端能凸出所述螺座并与所述固定件卡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滑槽和腰型孔,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腰型孔连通;所述螺座的下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螺钉能穿出所述螺座插入所述腰型孔内。

进一步,所述窗扇上还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卡勾;其中一个所述卡勾与所述连接座卡接,另一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连杆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使平开窗打开预设距离后锁定半开的状态,既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又能有效防止小孩意外堕落的问题产生。

2.本实用新型的在窗扇和窗框之间设置带有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锁定装置解锁前,通过两个连接机构的相互卡接能有效阻止窗扇被打开更大的距离。在需要时,通过特制的工具或钥匙拧转螺钉解锁,然后通过向下推动拨动部使得开关活动件相对固定件向下移动,才能将第二连杆从连接器上拔出,此时才能完全打开窗扇。通过该种安全设计,能有效阻止半开状态下的窗扇轻易被打开,特别是防止被小孩打开,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和开关活动件的连接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11—固定件;111—滑槽;112—腰型孔;113—凸起部;114—第一通孔;115—第一半孔;12—开关活动件;121—第二半孔;122—拨动部;13—第一连接件;14—安装孔;15—弹簧条;2—第一连杆;21—第一弯折部;3—第二连杆;31—第二弯折部;32—第二连接件;4—锁定装置;41—螺座;42—螺钉;5—连接座;51—卡槽;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窗框上的连接器1、设置在窗扇上的限位器。所述连接器1竖直设置在所述窗框的竖侧侧面上,所述限位器与所述连接器1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器包括各自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2与所述第二连杆3相连的一端上分别设有防止两者脱离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活动铆接在所述窗扇上,所述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和所述第二连杆3的设置使得在半开状态下,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优选为80~100mm,使得平开窗在实现微通风功能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儿童意外从该平开窗堕落的问题产生。

具体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杆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一连杆2的中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1、从所述第二连杆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向着所述第二连杆3的中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31,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21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杆3穿过的空腔一,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31之间形成供有所述第一连杆2穿过的空腔二。所述第一连杆2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一端穿过所述空腔二,所述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31的一端穿过所述空腔一。所述第一弯折部21和所述第二弯折部31在长度方向上的各自一端相互抵接。即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2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2中部的一端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弯折部31靠近所述第二连杆3中部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2和所述第二连杆3相互卡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器1包括固定件11和开关活动件12,所述固定件11和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3上下堆叠且活动平移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开关活动件12能在所述固定件11上来回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3优选设置为工字型结构,其上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固连,其中部顺序贯穿所述开关活动件12以及所述固定件11,其下部与所述固定件11卡接,以实现所述固定件11和所述开关活动件12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11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13贯穿的孔设置为腰型孔,方便所述第一连接件13在所述腰型孔内来回移动,即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相对所述固定件11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一起移动。优选地,所述开关活动件12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固定件11刚好嵌入所述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开关活动件12能在所述固定件11上沿着所述固定件11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上设有沿其上表面向上凸起的凸起部113,所述凸起部113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高度平齐。所述开关活动件12向着所述凸起部113方向移动时,其端部与所述凸起部113的端面抵接,起止挡作用。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形成有能扩大和缩小的安装孔14。具体为,所述固定件11靠近所述凸起部113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4的正上方的所述凸起部113的端面处形成有第一半孔115,所述第一通孔114和所述第一半孔115上下对应。所述第一半孔115的孔壁部分凸出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孔壁。所述开关活动件12靠近所述凸起部113的一端端部上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半孔121。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所述第一半孔115与所述第二半孔121围合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114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114共同组成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卡接的所述安装孔14。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通孔1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最短长度。所述最短长度是指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端部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所述第一半孔115和所述第二半孔121在所述开关活动件12移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连杆3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所述安装孔14可拆卸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连接件32优选设置为中部小,两头大的结构。其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的一端端部上设有圆弧过渡,以使得其能轻松摁入所述安装孔14内。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中部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宽度,同时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最短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中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14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端部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即当所述第二通孔具有最短长度时,所述第二连接件32无法从所述第二通孔中脱离出来。所述第一通孔1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一端端部的直径,即所述第二连接件32可以从所述第一通孔114中脱离出来。因此,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向着远离所述凸起部113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逐渐增大,直至所述第二连接件32能完全从所述第二通孔中脱离出来。为了方便拨动所述开关活动件12移动,所述开关活动件12远离所述第一半孔115的一端表面上设有拨动部122,所述拨动部122设有适应手指指头的弧面,方便着力,更易于向下拨动所述开关活动件12。所述弧面上还设有防滑纹。

为了使得所述第二通孔能始终保持最短长度的状态,所述固定件11和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设有弹簧条15,两个所述弹簧条15沿着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移动方向设置,并分设在所述安装孔14的两侧上。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所述弹簧条15处于常态下,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向着远离所述凸起部113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弹簧条15处于被压缩状态。具体为,所述固定件11的上部设有两个供所述弹簧条15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弹簧条15的半径,使得所述弹簧条15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时能部分凸出所述条形槽,凸出的部分嵌入所述开关活动件12内。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弹簧条15的半径。

为了使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不会轻易被移动,所述开关活动件12和所述固定件11之间还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1中部的锁定装置4,所述锁定装置4包括螺座41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座41上的螺钉42。具体地,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中部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半孔115分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两侧。所述螺座41上部贯穿所述穿孔,下部嵌入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开关活动件12之间并通过拨动设置在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上的拨动部122带动其在所述固定件11上来回移动。所述螺钉42的一端能凸出所述螺座41底部与所述固定件11卡接。具体地,所述固定件11中部设有滑槽111和腰型孔112,所述腰型孔112设置在所述滑槽11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为了节省空间,所述腰型孔112可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13贯穿的所述长孔连通。所述滑槽111沿着所述开关活动件12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螺座41的下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1内,此时所述螺座41的底面与所述滑槽111的槽底抵接,所述螺座41能在所述滑槽111内来回移动。所述滑槽111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14的一端与所述腰型孔112连通。当所述开关活动件12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可向下拧转所述螺钉42,使得所述螺钉42的下部穿出所述螺座41,插入所述腰型孔112内。此时,所述螺钉42的下部与所述腰型孔112靠近所述滑槽111的一侧孔壁抵接,起阻挡所述开关活动件12相对所述固定件11移动的作用。在需要时,可反向向上拧转所述螺钉42,使得所述螺钉42的下部完全缩入所述螺座41内,此时可控制所述开关活动件12向着远离所述凸起部113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螺座41在所述滑槽111内同步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窗扇上还设有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杆2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5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优选为带有两个卡勾的塔簧。具体为,所述连接座5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座。所述卡座沿着所述连接座5的表面向外凸起,其上设有卡槽51。所述弹性件6的其中一个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51卡接,另一个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连杆2远离所述卡槽51的一侧侧面卡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2在所述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下具有向下回转的趋势,使得当所述第二连杆3与所述连接器1脱离时,所述第一连杆2和所述第二连杆3均能保持竖直向下状态,能有效防止其来回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平开窗闭合时,所述全半开装置隐藏在所述窗框和所述窗扇之间,平开窗可正常关闭。当打开窗扇时,将所述第二连杆3上的第二连接件32摁入所述安装孔14内,然后释放所述连接器1,使得所述开关活动件12在所述弹簧条15的作用下自动向着所述凸起部113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所述凸起部113抵接时停止,以此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所述安装孔14完成卡接。此时,平开窗处于半开状态。此时,可通过钥匙或特制工具向下拧转所述螺钉42,使得所述螺钉42的下部插入所述固定件11的腰型孔112内,将所述开关活动件12和所述固定件11进行锁定。当锁定后将无法完全打开窗扇,当需要全开,可通过钥匙或特制工具向上拧转所述螺钉42,使得所述螺钉42的下部脱离腰型孔112,然后手动拨动所述连接器1,将所述第二连杆3从所述连接器1上拆下,即可完全打开窗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788.6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8015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E05C17/34

专利分类号:E05C17/34

范畴分类:36F;

申请人: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1517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百嘉工业园14号小区

发明人:孟凡东;黄汉尚

第一发明人:孟凡东

当前权利人: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星

代理机构:4423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门窗全半开装置论文和设计-孟凡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