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当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发挥和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创新引领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211高校"的跨区域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基于高校-企业所在省份专利合作关系的知识流动有向网络,以"区域内-区域外合作"和"宏观-微观"为支撑,探讨了京津冀产学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流动的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从"区域内-区域外"视角而言,北京市在区域内部合作中处于中心,而区域外部知识流入则以南方省份表现更强劲;从"宏观-微观"视角而言,京津冀产学合作从外延广度扩张往内延深度合作演变,核心模块的学校和企业数量增多、连通性加强。本文结果对"211"科教兴国战略总结、京津冀产学一体化及其他区域创新战略部署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1 文献回顾2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和处理 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角度 (2)网络指标表达和内涵3 区域创新网络图谱展示及合作分析 3.1 区域创新双向网络图 3.2 区域创新单向网络图 3.3 区域创新网络合作分析 (1) 区域创新网络京津冀内部合作分析 ①区域创新网络节点数趋于饱和,边数的稳定增长使得图密度增加。 ②知识溢出的高校出度以2011-2013、2014-2016年间增长幅度较大。 ③知识溢出度的集中性仍然较高。 (2) 区域创新网络京津冀与外部地区合作分析 ①创新合作图密度增长加速,外部合作不断加强。 ②知识流入的合作省份逐渐南移。 ③整个”211”主体生命周期内区域内协同发展和区域外引领合作的双效用同时显现。4 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研究 4.1 区域创新网络的整体结构宏观研究 (1)区域创新网络平均度、平均加权度都连续增加,关键节点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平均度代表节点的密集程度,平均加权度则是在考虑节点实际边的权重后得到,对于平均度指标,从1.39增加为5.61;对于平均加权度指标,从14.24增长到122.69。综合两个指标值变化,可以看出合作网络节点密集度上升趋势显著,在节点关联关系普遍增强的背景下,核心高校和省份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更为显著,结果如图6所示。 (2)网络平均中心度显示知识流动和合作的密切性和连通性增强 (3)凝聚子群分析 (4)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4.2 区域创新网络的个体创新的微观研究 (1)高校知识溢出节点微观分析 (2)省级知识流入节点微观分析5 结论和建议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暮紫,秦玉莹,李楠
关键词: 京津冀,产学合作,知识流动,区域创新
来源: 科学学研究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企业经济,科学研究管理
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331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6YJB036)
分类号: G322;F279.27
DO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9.12.015
页码: 2252-2264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3539K
下载量: 95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京津冀论文; 产学合作论文; 知识流动论文; 区域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