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施工成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拉式膜结构,弹簧质点模型,几何非线性,索膜滑移
施工成形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吴寒[1](2016)在《边索滑移情况下的张拉膜结构施工成形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索膜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与传统刚性结构不同,索膜结构的刚度、合理形态主要是通过结构体内合理的预应力分布来保证的。施工过程中,索膜滑移、施工误差等因素均会造成索膜结构的预应力分布与设计预期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膜面出现褶皱、甚至破坏。为准确实现索膜结构的设计目标,需要在考虑索膜滑移的情况下,采用简明高效地计算方法,对索膜空间结构施工成形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进一步完善索膜结构设计理论、改进施工方法。在进行索膜结构张拉过程分析时,为避免传统有限元方法计算大、收敛性不佳等困难,也为了更简明地处理索膜滑移现象,本文将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含有叁个附加节点的弹簧质点模型(MSMTN)应用于张拉式索膜结构的变形模拟,并进一步提出了索膜滑移处理方法,从而实现了索膜滑移情况下的索膜结构张拉过程分析。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将含叁个附加节点的弹簧质点模型引入索膜结构体系的施工仿真分析中,基于MSMTN,建立了适用于索膜结构计算分析的大变形增量算法;2.基于弹簧质点模型,提出了索在中间支座上滑移的计算模拟方法,即通过保持索、支座共节点,改变滑移索单元原长的方法来模拟索滑移过程,有效避免了索滑移后单元重划的困难;进而建立了索膜空间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索膜滑移迭代计算分析方法;3.基于MSMTN模型,建立了张拉式膜结构施工张拉全过程分析计算方法,并针对典型马鞍形索膜空间结构,在考虑索膜滑移的情况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索膜结构的空间结构形态、结构应力状态的变化情况;4.在完成索膜空间结构施工成形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考虑索膜滑移时,边索施工误差、不同预设预应力对索膜结构施工成形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弹簧质点模型,讨论了膜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联系,研究了施工过程中索膜滑移、索系施工误差以及不同初始预应力等对大跨度索膜空间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索膜空间结构的设计理论及施工过程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8)
宗钟凌,高明,郭正兴[2](2012)在《索穹顶塔架提升索杆累积安装施工成形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索穹顶结构施工成形方法—塔架提升索杆累计安装成形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已知构件原长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塔架的辅助提升作用,尽可能使得多数构件在近地面安装完成,以减小施工成形过程中构件的内力和施工牵引力。针对一个索穹顶结构算例,采用动力松弛法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模拟,考察了构件内力与结构位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构件的累计安装成形是结构刚度逐渐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塔架的辅助提升使得构件内力与结构位形变化过程变得平缓,施工过程便于控制。(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张毅刚,刘佳,李永梅,吴金志[3](2004)在《索承网壳分层张拉成形方法及施工过程内力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索承网壳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分层张拉成形方法。讨论了分批张拉的次序问题,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分层施工分层分批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杆件的内力变化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计算,通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得出对实际设计和施工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10-01)
宋剑波,钱若军,王人鹏[4](2004)在《索穹顶的施工成形过程详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叙述和分析了常用的几种索穹顶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案和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刘佳[5](2004)在《索承网壳分层张拉成形方法及施工过程内力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索承网壳结构是一种将刚性网壳和柔性索杆体系组合在一起的半刚性异钢种杂交空间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成形的机理是通过给张拉整体体系中的环索、斜索施加预应力来控制单层网壳的变形使其产生反拱,达到降低单层网壳构件的应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的目的。索承网壳结构集单层网壳和张拉整体结构优点于一身,使结构的受力形式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本文针对索承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施工方法——分层张拉成形法。以索承网壳试验模型为算例,针对新型施工方法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程序 Ansys 对结构成形过程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计算,总结了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结构表现出的特点。分析了在只有部分安装好的结构构件参与工作的情况下,不完整结构对预应力的反应情况及在成形过程中结构形状变化特点,内力和节点位移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张拉顺序对结构的影响程度。介绍了本课题在索承网壳成形分析计算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及通过 Ansys 单元生死技术模拟索承网壳成形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模型试验,对分层张拉成形方法的可行性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并且在试验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节点和杆件连接形式及预应力加载方式并通过试验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可为今后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引导和借鉴。在模型成形后,进行了加载和卸载试验,进一步考察了索承网壳在不同的荷载工况下的静力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施工成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的索穹顶结构施工成形方法—塔架提升索杆累计安装成形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已知构件原长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塔架的辅助提升作用,尽可能使得多数构件在近地面安装完成,以减小施工成形过程中构件的内力和施工牵引力。针对一个索穹顶结构算例,采用动力松弛法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模拟,考察了构件内力与结构位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构件的累计安装成形是结构刚度逐渐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塔架的辅助提升使得构件内力与结构位形变化过程变得平缓,施工过程便于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工成形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吴寒.边索滑移情况下的张拉膜结构施工成形过程模拟分析[D].南昌大学.2016
[2].宗钟凌,高明,郭正兴.索穹顶塔架提升索杆累积安装施工成形过程模拟分析[J].建筑科学.2012
[3].张毅刚,刘佳,李永梅,吴金志.索承网壳分层张拉成形方法及施工过程内力分析与试验研究[C].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4].宋剑波,钱若军,王人鹏.索穹顶的施工成形过程详述[C].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刘佳.索承网壳分层张拉成形方法及施工过程内力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