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特性论文_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浆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特性,籽粒,玉米,速率,千粒重,产量。

灌浆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1](2019)在《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降低外,其余参数都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都降低。S1和S2处理后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S2显着大于对照和S1,S1与对照差异不显着。S1和S2处理后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S2、S1与对照叁者之间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差异显着,S2的影响大于S1。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则显着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改变,JM22谷蛋白含量S1和S2处理显着减少4.52%和6.01%,XM26谷蛋白和不可溶蛋白含量S1、S2处理则显着增加13.66%和17.27%、28.95%和34.80%,谷/醇也显着增加。高温处理使两品种面团揉混参数值增加。S1处理后JM22和XM26峰值时间、峰值高度、8min带宽分别较各自对照显着增加8.50%和42.80%、12.20%和2.80%、26.57%和68.30%,而S2处理两品种都只有峰值时间显着增加,分别为9.60%和28.50%。本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提升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王丽娜,韩玉林,邹少奎,吕永军,李楠楠[2](2019)在《不同小麦品种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籽粒灌浆特性对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7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灌浆规律,通过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继而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公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极显着正相关。最大灌浆速率V_(max)、平均灌浆速率V_(mean)与千粒重显着正相关;快增期灌浆速率V_2、缓增期灌浆速率V_3及平均灌浆速率V_(mean)均与最大灌浆速率V_(max)极显着正相关,与千粒重显着正相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的粒干重积累量(K_1、K_2、K_3)与千粒重极显着正相关。灌浆时间各参数T、T_1、T_2、T_3与千粒重均无显着相关。快增期灌浆速率V_2、缓增期灌浆速率V_3和快增期持续时间T_2、缓增期持续时间T_3均显着负相关。生产上,可以选择灌浆速率快的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实现千粒重和产量增加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继卫,杨克军,王玉凤,张翼飞[3](2019)在《耕作方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形成过程就是灌浆过程。前人从播期、密度等不同角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在耕作方式上的报道较少。耕作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合的耕作方式对保护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关于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虽然很多,但多为耕作对单个物理指标的影响,土壤物理指标间是共同作用于农田作物的。本试验通过探讨耕作方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高产的耕作方式。【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旋耕平作、旋耕垄作和免耕叁种耕作方式。于吐丝期进行挂牌,吐丝14天后,每隔7天进行取样,每个处理取3穗,取中部籽粒100粒烘干测其干重。于成熟期每个小区中间选取2行(长5 m),收获全部果穗,用PM8818水分测定仪测其含水量折算出实际产量,并随机抽取10穗进行考种。主要对植株果穗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分析】玉米籽粒干重于吐丝14天后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于吐丝后42天籽粒干重趋于稳定。玉米籽粒最终干重表现为:旋耕平作>免耕>旋耕垄作。玉米的籽粒灌浆过程呈单峰变化,灌浆速率峰值表现为:旋耕平作>免耕>旋耕垄作,其中旋耕平作和免耕处理下,玉米灌浆速率峰值分别比旋耕垄作高5.13%和2.56%,耕作方式对玉米灌浆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影响。旋耕平作和免耕处理下,玉米灌浆速率峰值出现吐丝后21天,旋耕垄作则出现在吐丝28天。在玉米的产量在不同耕作方式间表现为:旋耕平作>旋耕垄作>免耕,旋耕平作处理下玉米的产量为14609.12kg/hm~2,比旋耕垄作高3.15%,比免耕高2.03%。玉米的百粒重在不同耕作方式间表现为:旋耕平作>免耕>旋耕垄作,旋耕垄作分别比旋耕平作和免耕低7.04%和0.58%。玉米的穗粒数表现为:免耕>旋耕平作>旋耕垄作,玉米的有效穗数表现为:旋耕平作>旋耕垄作>免耕,这可能是由于免耕增加了玉米的机械阻力,玉米出苗困难,降低了玉米的出苗率,进而影响玉米的有效穗数。【结论】旋耕平作和免耕虽然较旋耕垄作可以增加玉米的最终籽粒干重,提高玉米灌浆速率峰值,缩短玉米灌浆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有利于玉米粒重的增加,但免耕处理下玉米的有效穗数较小,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旋耕平作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区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洪德峰,张学舜,马俊峰,卫晓轶,王稼苜[4](2019)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熟期及籽粒灌浆之间的差异,为玉米机收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新单68’、‘新单61’、‘郑单958’为研究材料,研究生育期、品质及籽粒鲜重、体积、干重的变化,并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单68’亲本早熟性好,籽粒粗淀粉含量高,生育期短,‘新单61’和‘新单68’的籽粒体积均小于‘郑单958’;‘新单61’、‘新单68’的籽粒体积没有明显差异。‘郑单958’籽粒干重自授粉平稳增加,‘新单61’、‘新单68’授粉24天内,干重快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新单68’产量显着高于‘郑单958’,‘新单68’和‘新单61’的含水量显着低于‘郑单958’。总而言之,‘新单68’生育期短,粗淀粉含量高,后期灌浆快,穗轴较细,说明‘新单68’籽粒容易脱水,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0期)

杨娜,席吉龙,席天元,王珂,姚景珍[5](2019)在《叶面喷施抗逆制剂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春季低温灾害发生后喷施抗逆制剂对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低温冻害发生后,以5种化学调控剂为材料对济麦22麦田喷施,研究喷施制剂对小麦灌浆特性、光合性能、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种抗逆制剂能延长灌浆时间,平均灌浆速率较对照显着提高,以天达2116和kn-8表现较好;光合速率以旱地龙和kn-8表现较好。各处理的穗数均比对照显着提高,以kn-8最高,比对照提高10.28%;穗粒数均高于对照,以kn-8增幅最大,且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千粒质量增幅为1.17~2.41 g,以天达2116增加最多,kn-8次之,二者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着水平;产量比对照提高0.14%~9.34%。低温灾害后喷施化学调控剂是灾后恢复生长、提高产量的有效补救措施,推荐喷施抗逆制剂旱地龙和kn-8。(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于宁宁,任佰朝,赵斌,刘鹏,张吉旺[6](2019)在《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施氮可显着提高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本试验以登海518(DH518)和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N_0)、少量施氮(N_1,129kg N·hm~(-2))、适量施氮(N_2,184.5 kg N·hm~(-2))和过量施氮(N_3,300 kg N·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处理玉米的籽粒灌浆受抑制,粒重减小,产量显着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和产量显着增加,N_1处理较N_0增产16.4%~57.2%,N_2处理较N_0增产35.8%~65.1%.N_0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淀粉(支/直)降低,粗脂肪含量增加;DH518品种N_2处理较N_0、N_1处理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5%、6.5%,19.9%、9.5%和8.9%、5.2%,且支/直升高;ZD958品种N_2处理较N_0、N_1处理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6.9%、7.8%,30.5%、14.8%和11.5%、5.7%,支/直升高;两品种N_2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N_0和N_1降低4.8%~12.3%.但是,过量施氮(N_3)较N_2处理夏玉米产量降低,籽粒品质下降.可见,合理施氮可促进夏玉米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方山,张海军,安霞,吕连杰,陈军[7](2019)在《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试验,设置6个浓度:0 (CK)、375 (T1)、750 (T2)、1125 (T3)、1500 (T4)、1875 (T5) g/hm2,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分析了施用不同浓度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降低了最大灌浆速率,缩短了缓增期持续时间,但增加了快增期、慢增期及总灌浆天数; T5处理缩短了缓增期、快增期、慢增期及总灌浆天数,但提高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T3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T4、T5处理显着提高穗粒数。T3、T4、T5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 04%、2. 02%、2. 31%,差异显着。本研究条件下,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1125g/hm2大量元素水溶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陈建珍,闫浩亮,刘科,朱开典,田小海[8](2019)在《大穗型水稻BL006和R-农白籽粒灌浆过程中源-流-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为试验材料,中穗型品种黄华占为对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比较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动态、群体干物质积累、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输导组织特征及产量性状,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结实特性及源-流-库特性。结果表明:(1)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灌浆起步早、前期灌浆速率快,最终粒重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灌浆动态基本一致,部位间互为同步灌浆。(2)与中穗型水稻品种相比,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升高16.83%、33.75%和13.19%、10.07%,谷粒充实率无显着差异,每穴有效穗数及R-农白的受精率分别降低39.48%、31.24%和10.78%;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全生育期)和R-农白(齐穗期后)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升高36.06%和6.59%;灌浆期间茎鞘NSC含量升高99.03%和70.32%;穗颈维管束数量、面积和枝梗维管束的面积显着增加。总之,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的灌浆速率高、灌浆耗时短、粒重高,其中,BL006的受精率更高,籽粒灌浆更优。灌浆期间,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源"足、"流"畅,通过适当减少有效穗数,实现了籽粒的优异灌浆充实,这为探明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特性及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9年09期)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9](2019)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0. 05水平下均达到显着,最大净光合速率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提高了24. 28%,15. 41%,18. 41%,3. 13%。籽粒产量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高出21. 60%,1. 24%,0. 84%,4. 10%。综合各密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可看出,广德5适宜种植密度为M50处理(7 5000株/hm~2)。(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峰,王朋,王俊仁,张志高,孙杰[10](2019)在《中熟粳稻品种灌浆特性演进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各时期代表性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改良过程中籽粒灌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期品种、现代常规稻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杂交稻组合强、弱势粒异步灌浆明显。提出增加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延长其灌浆期是提高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灌浆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籽粒灌浆特性对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7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灌浆规律,通过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继而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公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极显着正相关。最大灌浆速率V_(max)、平均灌浆速率V_(mean)与千粒重显着正相关;快增期灌浆速率V_2、缓增期灌浆速率V_3及平均灌浆速率V_(mean)均与最大灌浆速率V_(max)极显着正相关,与千粒重显着正相关。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的粒干重积累量(K_1、K_2、K_3)与千粒重极显着正相关。灌浆时间各参数T、T_1、T_2、T_3与千粒重均无显着相关。快增期灌浆速率V_2、缓增期灌浆速率V_3和快增期持续时间T_2、缓增期持续时间T_3均显着负相关。生产上,可以选择灌浆速率快的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实现千粒重和产量增加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浆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丽娜,韩玉林,邹少奎,吕永军,李楠楠.不同小麦品种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探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张继卫,杨克军,王玉凤,张翼飞.耕作方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洪德峰,张学舜,马俊峰,卫晓轶,王稼苜.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杨娜,席吉龙,席天元,王珂,姚景珍.叶面喷施抗逆制剂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6].于宁宁,任佰朝,赵斌,刘鹏,张吉旺.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蒋方山,张海军,安霞,吕连杰,陈军.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8].陈建珍,闫浩亮,刘科,朱开典,田小海.大穗型水稻BL006和R-农白籽粒灌浆过程中源-流-库特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9

[9].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10].张峰,王朋,王俊仁,张志高,孙杰.中熟粳稻品种灌浆特性演进规律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论文知识图

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1 各处理的籽粒灌浆特性不同密度处理玉米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积...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灌浆特性锚索单元的灌浆特性除草剂对临优145和临汾138灌浆特性

标签:;  ;  ;  ;  ;  ;  ;  

灌浆特性论文_冯波,曹芳,李升东,刘爱峰,程敦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