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入装配论文-庄先锋

压入装配论文-庄先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入装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桨,油压安装,压入计算,装配工艺

压入装配论文文献综述

庄先锋[1](2017)在《船舶螺旋桨无键安装压入计算与装配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螺旋桨与尾轴的无键联接方式在大中型船舶上广泛采用,而螺旋桨无键安装压入计算的正确性和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轴系运行的可靠性。本文以57000 DWT散货轮为例,探讨螺旋桨无键联接的计算方法及其安装工艺。(本文来源于《广东造船》期刊2017年03期)

上官文斌,杜晓泽,聂均,王小莉,吴启红[2](2017)在《发动机曲轴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与装配性能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鼓形设计方案和装配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鼓形影响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试验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得到的结果和实测结果作对比分析,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陈波[3](2014)在《差速器装配中压入设备的浮动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差速器是驱动桥的组成部件之一,压入设备是在差速器装配生产线中比较重要的设备之一,如果设计不合理,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质量。鉴于此,以实际参与设计的设备为例,从设计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2种使装配元件与装配主体件之间保持相对浮动的压入设备结构。(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4年06期)

孙靖圻,丁红女[4](2011)在《用导向压入法装配轴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装配轴承座的轴承时的技术难度,介绍了一套装配轴承的使用工具,并给出了详细的装配工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1年07期)

王大海[5](2006)在《非常温压入式装配工艺原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扼要介绍了设备安装过程中,运用加热或冷却装配工艺的使用条件,原理与优点;侧重介绍了配合零件压入装配加热温度计算,冷却条件与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加热工艺。(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6年09期)

胡彦锁[6](2006)在《汽车部件压入装配与检测集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国外车型的大量合资、引进以及对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促进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中小型企业在生产、检测技术方面普遍落后,主要靠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生产出的汽车零部件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目前这一状况,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现有生产资源,将现代检测控制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设计出一套低成本的通用的检测控制设备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测控系统在我国已经形成一项专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作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与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数据采集的主要技术指标,如采样速率、分辨率、精度、输入电压范围、控制方式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工业控制领域,实时数据采集是一个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 本课题从实际应用出发,以汽车转向传动装置压入装配的检测作为切入点,以机械设计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控制装配力达到控制装配过盈量的目的;运用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串口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的通用的压入装配与检测集成控制系统,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装配线现场。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要求。通过在实际中的应用,验证了该套设备在检测控制方面的可实施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23)

曹克新,孙建军,葛富强,赵志彬[7](2006)在《预热压入法在大型部件过盈配合装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厂新研制开发一种新产品,主动轮驱动装置是该产品的关键部件,它与变频电动机、行星减速器配套使用,驱动装置主轴与变频电动机、行星减速器传动轴须保证较高的同轴度,并承受较大的转矩。驱动装置的主轴与主动轮配合,设计采用定心较好、能承受较大转矩的160H8/n7(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人.冷加工》期刊2006年04期)

李兰英,齐彩宏[8](2005)在《轴承卷边防尘盖装配压入模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卷边盖压入模压盖后盖高的问题,对上模、限位块进行了改进设计。在不同规格轴承上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这种模具能解决密封轴承盖高的问题,具有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轴承》期刊2005年01期)

李兰英,王金涛,刘小梅[9](2000)在《摩托车发动机箱体轴承装配温差法改机械压入法的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发展风起云涌,十分迅速,但其技术主要是引进、消化和吸收日本技术。其中从日本铃木体系引进的技术,在发动机设计中箱体轴承孔与轴承的配合基本上都是过盈配合,其装配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把轴承放到液化氮里冷却,使其尺寸参数缩小,把与箱体的过盈配合转变为间隙配合,然后把冷却缩小了的轴承装进(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技术》期刊2000年03期)

刘淑文[10](1998)在《装配过程中过盈配合压入力的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经常遇到轴与轴套间过盈配合,该过盈配合压人力可按文献['冲公式计算,但在实际应用时过于复杂,本文据此公式作进一步推导,得出如下估算公式。轴与轴套过盈配合压人力计算公式为:P=ZPi。rZV(l)式中P一过盈配合压人力22一轴与轴套接触(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1998年02期)

压入装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鼓形设计方案和装配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鼓形影响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试验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得到的结果和实测结果作对比分析,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入装配论文参考文献

[1].庄先锋.船舶螺旋桨无键安装压入计算与装配工艺[J].广东造船.2017

[2].上官文斌,杜晓泽,聂均,王小莉,吴启红.发动机曲轴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与装配性能的优化[J].内燃机工程.2017

[3].陈波.差速器装配中压入设备的浮动结构设计[J].机电信息.2014

[4].孙靖圻,丁红女.用导向压入法装配轴承[J].机械工程师.2011

[5].王大海.非常温压入式装配工艺原理与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

[6].胡彦锁.汽车部件压入装配与检测集成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

[7].曹克新,孙建军,葛富强,赵志彬.预热压入法在大型部件过盈配合装配中的应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6

[8].李兰英,齐彩宏.轴承卷边防尘盖装配压入模改进[J].哈尔滨轴承.2005

[9].李兰英,王金涛,刘小梅.摩托车发动机箱体轴承装配温差法改机械压入法的工艺分析[J].摩托车技术.2000

[10].刘淑文.装配过程中过盈配合压入力的估计[J].安装.1998

标签:;  ;  ;  ;  

压入装配论文-庄先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