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_赵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割草,分配,频次,群落,小叶,燃油。

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赵越[1](2017)在《基于固定路径的混合动力客车能量优化分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控制单元作为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满足驾驶需求的前提下,其控制策略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分配,对整车的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基于自动机械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的同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展开了一系列的能量分配策略的研究,并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以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5m AMT同轴并联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构型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假设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面向控制的整车仿真模型。基于城市公交车运行线路固定,车辆运行工况重复性、统计规律性强的特性,采集并分析某条实际公交线路的大量车辆运行数据,为制定能量分配策略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大量历史公交工况的统计分析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站点分段的随机能量分配策略,很好的适应了公交车的实际运行特点。并且利用等效能量消耗最少策略实现了能量分配策略的实时性。其效果得到了仿真验证,并且搭建了基于dSPACE环境下的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借助自动代码生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实时性和控制效果。最后,针对混合动力客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过快导致电池寿命与整车寿命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混合动力客车在电量保持情况下考虑电池寿命的实时优化能量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实现了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电池寿命之间的协调,对延长电池寿命,使其与整车寿命匹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鲍雅静,李政海,刘惠[2](2006)在《放牧与割草影响下羊草草原植物与群落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刈割演替实验及放牧场调查,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在放牧和刈割干扰影响下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多年的刈割和放牧干扰影响下,羊草种群能量现存量明显下降,糙隐子草显着增加;刈割没有对大针茅种群产生明显影响,而中轻度放牧显着促进了该种群的发展;群落能量向根系的分配及根系能量向0~10 cm层的分配比例增加.(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鲍雅静,李政海,仲延凯,杨持[3](2004)在《不同频次刈割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在不同频次刈割影响下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群落地上能量现存量与刈割频次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地下0~30cm根系的能量现存量具有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区别在于17年内刈割3次的处理明显高于未割对照处理。群落总能量现存量的变化趋势与地下部分的变化完全一致。羊草草原地上部分的太阳能转化效率随刈割频次的增加逐渐下降,在未割对照群落中为0.257%,而1年割2次群落仅为未割对照群落的37%。群落地上部分的能量含量也随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地下部分能量含量则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在连年刈割影响下,群落能量向根系的分配比例增加,0~10cm根系所蓄存能量在地下0~30cm根系中所占比例也有增加趋势。但这种变化与刈割频次没有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鲍雅静[4](2001)在《羊草草原割草演替与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草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的特有群系,是我国草原带分布面积很广的草原群系之一,并且是经济利用价值最高的草原类型。在内蒙古高原的地带性植被中有大面积分布,是内蒙古草原区重要的割草场与放牧场,对于这些地区的牧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由于羊草草原长期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刈割作为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就是从系统内取走一部分物质与能量,连年刈割或强度刈割势必造成系统物质与能量的损失与失衡,使草地发生退化演替。本文以内蒙古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了自82年起设置的羊草草原不同割草处理的永久样地,在前期积累的18年的动态监测数据资料和植物样品的基础上,对不同割草利用方式(包括不同频率割草和不同时间割草的处理)影响下,羊草草原群落、种群、个体、组织等不同生物学层次的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以期从能量水平揭示羊草草原割草演替的机理,从能量固定角度对羊草草原的割草演替规律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归纳和预测,完善和充实割草演替理论,为建立合理的割草制度和利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热值研究表明,热值随植物种类、植物部位、取样时植物所处物候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地上部分热值的变动范围在15703-18141j/g之间,其中灌木小叶锦鸡儿的热值最高,禾草的热值多数较高,大多数杂类草的热值相对较低。主要植物种群地下部分热值的分布范围为15051-16410j/g。其中根茎型草地下部分热值较高。不同种类植物地下部分热值差异并不与地上同步。植物地上部分在不同物候期的热值变化是与植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联系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有一定相关性。2.在连年割草影响下,热值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小于10%,不同植物受到不同的影响效应,高大禾草羊草和大针茅的热值略有降低,而矮小禾草恰草和糙隐子草的热值略有上升。羽茅、冰草、杂类草的热值变化无明显规律。羊草和大针茅在17年的割草演替进程中其热值随年际在不断波动,但羊草总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的。大针茅则随不同的割草处理,其变化趋势也不相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1-05-12)

马克平[5](1995)在《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Ⅳ能量的固定和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年净初级生产力为30579.17kJ/m ̄2·a,其中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37.64%,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占62.36%。不同植物器官(组分)的能量现存量差异很大。上部根(0-20cm土层中的根)占植物亚系统总能量现存量的54.87%,穗的能量现存量仅占0.03%,其它器官的能量现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茎>叶>根茎>枯落物>下部根茎>死根。不同植物器官(组分)热值含量水平亦存在较大差异,以主灰分热值比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穗>根颈>死根>上部根>叶>枯落物>根茎>茎>下部根。(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刘世荣,蔡体久,柴一新,丁宝永[6](1990)在《落叶松人工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测定是生产力研究中一项重要因素,这需要测定组成群落主要种类的热值或者是构成群落各成分的热值。能量值的测定比干物质能更好地评价物质在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1990年06期)

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刈割演替实验及放牧场调查,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在放牧和刈割干扰影响下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多年的刈割和放牧干扰影响下,羊草种群能量现存量明显下降,糙隐子草显着增加;刈割没有对大针茅种群产生明显影响,而中轻度放牧显着促进了该种群的发展;群落能量向根系的分配及根系能量向0~10 cm层的分配比例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赵越.基于固定路径的混合动力客车能量优化分配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7

[2].鲍雅静,李政海,刘惠.放牧与割草影响下羊草草原植物与群落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比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

[3].鲍雅静,李政海,仲延凯,杨持.不同频次刈割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4

[4].鲍雅静.羊草草原割草演替与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1

[5].马克平.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Ⅳ能量的固定和分配[J].生态学报.1995

[6].刘世荣,蔡体久,柴一新,丁宝永.落叶松人工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0

论文知识图

β与β′仿真曲线与t′的关系制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Ⅰ...控制制动力分配与常规比例制动力分配...—31模糊控制策略车辆的百公里能量消耗...—30模糊控制策略车辆的百公里能量消耗...

标签:;  ;  ;  ;  ;  ;  ;  

能量固定与分配论文_赵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