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家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优良家风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培育优良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加大对历史上优秀家风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走出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坚持“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方法。
关键词: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由此,家风建设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
一、家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和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社会独有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权力配置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家”是“国”的母体和基础;“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上,并成为“家”的扩充与放大。国家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相连、家国不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国家的最小单元,而国则如同一个大家庭。在家庭或家族中,父亲是核心;在国家中,君王是核心。在道德生活方面,强调“忠孝一体”,一个人对国家要讲究忠诚,对家庭要讲究孝道。古人认为,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不能想象一个不孝的子孙会是忠于社稷的好官员,只有为国家作出贡献,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才是真正的孝子。中华民族向来追求“家国一体”的境界,浓浓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归宿,而家国情怀往往浓缩在家风家教中,体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家风传承中。
综观历代圣人先贤、名人大家,无一不重视家风建设。他们的良好家风不仅让子孙受益无穷,也为我们今天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孔子倡导“仁、礼”,诗书传家远;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魂千古传诵;诸葛亮告诫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林则徐认为给子孙留家产:“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范仲淹清廉节俭,清正家风泽被后世;包拯家规严明,禁止贪赃枉法。他说,子孙后代为官者,有贪赃枉法的,不许进入家门,死后不得葬入祖坟。家规之严格可见一斑。曾国藩传承祖辈耕读为本的家风,“尚耕读、务勤俭、重孝友、戒骄奢”的曾氏家风百年不衰,影响至今。著名作家陈忠实说:“我的家风家规直接继承于父亲,不说狂话、大话,只说实话、真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自己的家风时说:“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习近平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家风与个人成长、家族兴盛之间密切相关。
二、优良家风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1.优良家风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道德人格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三个层面涵盖了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和基本道德规范。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家风虽然只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但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所以,家风必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也必然会向社风延伸。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具备向好的基础。我们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人民,孕育于社会,才能成为时代的风尚,转化为人民群众普遍遵循和敬畏的家国情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国家和社会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亿万家庭的良好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说,都是教人崇德明理、向上向善、讲求礼仪的,而这些方面也正是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培育好家风,可以帮助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争奉献、促和谐的好风尚,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如果社会成员缺乏这些道德人格基础,就很难谈得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优良家风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途径。优良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因为:
(1)家风比较接地气,它是每一个家庭的内在需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哪个家庭不希望弘扬和培育出好的家风,因为家风的影响和作用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家风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作为价值观养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良好家风,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而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内心认同的过程,有了内心的认同,外在的践行才会有基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家风家教还是一种具有文化约束力的精神尺度,如果我们做了坏事,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人,丢了祖先的脸面,这就是精神尺度的效应。有了最基本的道德敬畏,人们的行为便会相应地受到约束和规范。
(3)家风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不仅是一种道德概括,更是一种道德实践。有了家训家规,还要有家教,而且这个家教必须是长辈带头践行,才能最终形成家风。在一个良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更容易养成吃苦耐劳、谦虚谨慎、诚实好学、平和乐观等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三、培育优良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加大对历史上优秀家风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良好的家风家教折射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光芒,千百年来的优秀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如今很多传统的家风和优良的家教已被丢弃,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为了避免因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导致传统家风家教资源的流失,应该把家风家教看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并加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修己慎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正是当前家风建设重要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弘扬。
2.要走出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培育优良家风的目的,在于用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熏陶感染所有家庭成员。结合家庭教育的实际,当前我们在家风培育方面要走出的误区主要有:重视简单的道德说教,而忽视家风的培育;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重视升学就业的辅导培训,而忽视孩子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培养;重视孩子的消极保护、消极适应,而忽视孩子的家庭参与、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等。家风建设应该被提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日程,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养成良好道德品行和行为的重要场所。在良好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持之以恒的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良好的自我约束力,长大后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家风培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重要课题,家庭教育要有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
3.要坚持“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方法。“大事着眼”,就是应该以全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为引领去培育家风;“小事着手”,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要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地进行家风建设。包括:明确家庭成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个家庭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杜绝什么;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家庭主要成员如何在家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如何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家风不一定要形成文字挂在墙上,它应该是一种无形的、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关键是要入耳、入心、践行,这样,家风培育才会收到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10,28。
[2]申勇张宇珺央视新春“问家风”让民族信仰在家风中传承.电视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