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高平048400)
【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行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脑出血;神经外科;静脉溶栓;抗凝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75-0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较低,因而在神经外科也较为少见,再加上该病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的特异性,因而为避免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出现死亡等不良事件,应给予其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80岁,平均(63.4±3.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80岁,平均(63.6±3.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层次、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其积极治疗,(1)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传统抗凝治疗,即给予患者5000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期间做好降颅压、脱水、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2)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动静脉溶栓治疗,即于左股静脉与右股动脉部位进行穿刺,并将导管鞘置于血栓处,将100万U尿激酶由导管内泵入后行溶栓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做好密切观察,若见异常则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来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视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据有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约80%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发病机制明确,最为常见的如血液病、脑外伤等,但仍有20%的患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加大了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治疗难度[2]。
我院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除了做好抗凝、降颅压、脱水、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外,还联合尿激酶治疗,其属溶栓类药物,可直接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到作用,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凝块可起到明显的降解作用,因而有利于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以及纤维蛋白原进一步降解,作用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时,可起到较好的溶栓作用,因其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大大提高神经功能,而对患者行局部窦内溶栓治疗后,有利于改变药物浓度,进而大大改善血管再通情况[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动静脉溶栓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充分表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行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抗凝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行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推广价值。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需参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结局。
【参考文献】
[1]蔡邵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3):125-126.
[2]赵广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8(28):132-133.
[3]陈弼政,吴欣洪,罗富华,等.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10(13):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