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行车记录器论文和设计-王宴慈

全文摘要

一种后行车记录器用以设置于车体的后方,后行车记录器包含:本体及盖体。本体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以容置行动电源装置。盖体与本体相互枢接,而盖体能盖设于本体形成有容置槽的一侧,以遮蔽容置槽,使盖体与容置槽能共同形成密闭空间;盖体内部设有控制模块及影像记录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影像记录器,影像记录器的镜头外露于盖体,而镜头与影像记录器能相互配合以记录后行车记录器外的影像。盖体还具有至少一电连接器,设置于容置槽中的行动电源装置能通过电连接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以提供电力给控制模块及影像记录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车记录器用以设置于一车体的后方,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包含:一本体,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行动电源装置;一盖体,其与所述本体相互枢接,而所述盖体能盖设于所述本体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以遮蔽所述容置槽,而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一控制模块及一影像记录器,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影像记录器,所述影像记录器的一镜头外露于所述盖体,而所述镜头与所述影像记录器能相互配合以记录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外的影像;其中,所述盖体还具有至少一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行动电源装置能通过一电连接线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以提供电力给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影像记录器。

设计方案

1.一种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车记录器用以设置于一车体的后方,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包含:

一本体,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行动电源装置;

一盖体,其与所述本体相互枢接,而所述盖体能盖设于所述本体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以遮蔽所述容置槽,而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一控制模块及一影像记录器,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影像记录器,所述影像记录器的一镜头外露于所述盖体,而所述镜头与所述影像记录器能相互配合以记录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外的影像;

其中,所述盖体还具有至少一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行动电源装置能通过一电连接线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以提供电力给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影像记录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相反于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盖体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本体的卡合槽及所述盖体的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遮蔽件,所述遮蔽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嵌合结构,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嵌合结构,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三嵌合结构,所述第一嵌合结构能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第一嵌合结构能与所述第三嵌合结构相互嵌合;当所述第一嵌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遮蔽件能对应遮蔽所述本体的所述卡合槽;当所述第一嵌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遮蔽件能对应遮蔽所述盖体的所述卡合槽。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相反于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本体的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盖体的所述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6.依据权利要求2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固定座及所述卡合组件,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具有一黏贴层及一离形纸,所述离形纸能被撕除而使所述黏贴层外露,所述固定座相反于具有所述黏贴层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枢接结构;所述卡合组件具有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枢接结构;所述卡合结构能与所述卡合槽相互卡合,而使所述卡合组件固定于所述本体或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枢接结构用以与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当所述黏贴层黏贴于一车体,且所述第一枢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枢接结构相互枢接时,所述本体及所述盖体能透过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及所述第二枢接结构而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弹性连接臂及一限位部,所述弹性连接臂固定于所述卡合结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弹性连接臂相连接,所述限位部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连接臂弯曲;所述卡合结构具有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一间隙;当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间隙,所述弹性限位件能限制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含一无线通信芯片,所述无线通信芯片能与一外部电子装置通讯连接,而所述无线通信芯片能传输所述影像记录器所产生的影像信息至所述外部电子装置;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有所述行动电源装置。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中还设置有一充电电池,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所述控制模块能于所述电连接器未连接至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时,控制所述充电电池提供电力给所述影像记录器,且所述控制模块能于所述电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时,将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所提供的电力储存于所述充电电池。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行车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具有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邻近所述镜头设置,所述发光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作动;所述盖体还具有多个按钮,多个所述按钮外露于所述盖体的一侧,各个所述按钮能被按压;多个所述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其中一个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影像记录器开启或关闭;其中一个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开启或关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车记录器,特别是一种用以设置于机车或脚踏车后方的后行车记录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独立式行车记录器,无论是安装于机车的前方或是后方,其电力来源大致可区分为两类,其一为行车记录器本身具有充电电池,其二为行车记录器透过电线连接至机车的电瓶。

本身具有充电电池的行车记录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因为忘记充电,而导致行车记录器无法使用。另外,行车记录器没电时,用户必须将行车记录器拆卸下来对其进行充电,若是使用者直接对设置于车体上的行车记录器进行充电,则雨水或是外部脏污等,容易通过行车记录器的电连接器进入行车记录器中,进而可能导致行车记录器毁坏。透过电线连接至机车电瓶的行车记录器,用户必须花费额外的费用,且若安装不当还可能有漏电等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行车记录器,用以改善现有的行车记录器带给用户的诸多不便,特别是行车记录器的充电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行车记录器,其用以设置于一车体的后方,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包含:一本体,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行动电源装置;一盖体,其与所述本体相互枢接,而所述盖体能盖设于所述本体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以遮蔽所述容置槽,而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一控制模块及一影像记录器,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影像记录器,所述影像记录器的一镜头外露于所述盖体,而所述镜头与所述影像记录器能相互配合以记录所述后行车记录器外的影像;其中,所述盖体还具有至少一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行动电源装置能通过一电连接线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以提供电力给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影像记录器。

优选地,所述本体相反于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盖体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本体的卡合槽及所述盖体的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优选地,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遮蔽件,所述遮蔽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嵌合结构,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嵌合结构,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三嵌合结构,所述第一嵌合结构能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第一嵌合结构能与所述第三嵌合结构相互嵌合;当所述第一嵌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遮蔽件能对应遮蔽所述本体的所述卡合槽;当所述第一嵌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嵌合结构相互嵌合,所述遮蔽件能对应遮蔽所述盖体的所述卡合槽。

优选地,所述本体相反于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本体的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优选地,所述盖体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卡合槽,所述盖体的所述卡合槽能与一卡合组件相互卡合固定,而所述卡合组件用以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

优选地,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固定座及所述卡合组件,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具有一黏贴层及一离形纸,所述离形纸能被撕除而使所述黏贴层外露,所述固定座相反于具有所述黏贴层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枢接结构;所述卡合组件具有一卡合结构及一第二枢接结构;所述卡合结构能与所述卡合槽相互卡合,而使所述卡合组件固定于所述本体或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枢接结构用以与所述第一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当所述黏贴层黏贴于一车体,且所述第一枢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枢接结构相互枢接时,所述本体及所述盖体能透过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及所述第二枢接结构而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

优选地,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一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弹性连接臂及一限位部,所述弹性连接臂固定于所述卡合结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弹性连接臂相连接,所述限位部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连接臂弯曲;所述卡合结构具有两个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一间隙;当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间隙,所述弹性限位件能限制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含一无线通信芯片,所述无线通信芯片能与一外部电子装置通讯连接,而所述无线通信芯片能传输所述影像记录器所产生的影像信息至所述外部电子装置;所述后行车记录器还包含有所述行动电源装置。

优选地,所述盖体中还设置有一充电电池,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所述控制模块能于所述电连接器未连接至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时,控制所述充电电池提供电力给所述影像记录器,且所述控制模块能于所述电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时,将所述行动电源装置所提供的电力储存于所述充电电池。

优选地,所述盖体还具有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邻近所述镜头设置,所述发光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作动;所述盖体还具有多个按钮,多个所述按钮外露于所述盖体的一侧,各个所述按钮能被按压;多个所述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其中一个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影像记录器开启或关闭;其中一个所述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模块能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其主要的电力来源是设置于容置槽中的行动电源装置,因此,若设置于容置槽中的行动电源装置没有电力时,使用者可以直接更换另一个行动电源装置,而无需将行车记录器拆卸下来充电。盖体盖设于本体的一侧时,容置槽将被盖体封闭成为密闭空间,而设置于容置槽中的行动电源将不易受雨水、脏污等影响。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本体、盖体及遮蔽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本体及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盖体相对于本体旋转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方块示意图。

图5为行动电源装置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与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固定于盖体且与固定座分解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固定于盖体且与固定座固定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安装于车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另一实施例安装于车体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设置有遮蔽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的作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图式或是如特定图式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图式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图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图2、图3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后行车记录器1包含一本体10及一盖体20。本体10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101。盖体20枢接于本体10的一侧,而盖体20能被操作以相对于本体10 旋转;关于盖体20与本体10相互枢接的方式,于此不加以限制,其可依据需求变化。

当盖体20盖设于本体10形成有容置槽101的一侧,盖体20能对应遮蔽容置槽101,而盖体20与容置槽101能对应形成为一密闭空间。在实际应用中,盖体20与本体10之间还可以是设置有防水胶圈(图未示),借此,盖体 20盖设于本体10的一侧时,防水胶圈将可使密闭空间具有防水及防尘的功效。

如图3及图4所示,盖体20设置有一控制模块21及一影像记录器22。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影像记录器22。控制模块21可以是包含有一控制芯片 211及一无线通信芯片212;控制芯片211可以各式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212可以是依据需求为各式无线传输的芯片,例如可以是WIFI芯片、蓝芽芯片等,于此不加以限制。影像记录器22具有一镜头221,镜头221的一部份外露于盖体20,镜头221与影像记录器22能相互配合以记录后行车记录器1 外的影像,而影像记录器22通过镜头221所撷取的影像,将可通过控制芯片 211及无线通信芯片212,而传输至外部电子装置(例如是智能型手机、云端服务器等)。

透过无线通信芯片212的设置,在具体的应用中,使用者也可以是透过行动通讯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控制后行车记录器1作动,例如是撷取影像、启动、关闭等,且使用者也可以是透过行动通讯装置实时地观看后行车记录器1所摄录的影像。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1还可以是包含有一定位芯片213(例如是具有GPS定位功能的芯片),定位芯片213能与控制芯片211相互配合,而产生后行车记录器1实时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在控制模块21具有定位芯片213 的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是透过行动通讯装置来定位安装有后行车记录器1的车辆的当前位置,进而可达到防盗的效果。

如图3及图5所示,盖体20邻近本体10的一侧可以是具有一电连接器 24(例如是各式的USB插座);当盖体20盖设于本体10的一侧时,电连接器 24是对应位于密闭空间中。容置槽101用以容置至少一行动电源装置P,而行动电源装置P可以透过一电连接线L与电连接器24相互电性连接,藉以提供控制模块21及影像记录器22运作时所需的电力。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1的控制模块21及影像记录器22 主要的电力来源是设置于容置槽101中的行动电源装置P,而用户可以放置任何种类、样式的行动电源装置P于容置槽101中。

如图5所示,在实际应用中,行车记录器1的本体10还可以是具有一开孔103。开孔103用以提供与行动电源装置P连接的电连接线L穿过,而使用者可以利用穿出于开孔103的电连接线L连接相关电子装置(例如手机),以对该电子装置进行充电。本体10内部还可以是设置有一防水构件12,所述防水构件12用以遮蔽开孔103,以降低液体通过开孔103进入容置槽101的机率。关于开孔103的形成位置、外型等,皆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图中所示仅为其中一示范态样。

特别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后行车记录器1也可以是包含有所述行动电源装置P,亦即,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1可以是以两种型态方式贩卖,其一为包含有一个行动电源装置P,其二为不包含有行动电源装置P。

如图4所示,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盖体20内还可以是设置有一充电电池 23,控制模块21电性连接充电电池23,而控制模块21能于电连接器24未连接至行动电源装置P时,控制充电电池23提供电力给影像记录器22,且控制模块21能于电连接器24连接至行动电源装置P时,将行动电源装置P所提供的电力储存于充电电池23。换言之,在盖体20内设置有充电电池23的实施例中,后行车记录器1在没有设置行动电源装置P的情况下仍可运作。需强调的是,于此所指的设置于盖体20中的充电电池23是作为备用电池,而非作为控制模块21及影像记录器22的主要电力来源。

请复参图1及图2,盖体20还可以是具有至少一发光单元25,发光单元 25可以是邻近镜头221设置。发光单元25电性连接控制模块21,控制模块 21能控制发光单元25的作动,举例来说,控制模块21能控制发光单元25开启、关闭、闪烁等。发光单元25例如可以是作为警示或是提示的作用。

盖体20还可以是具有三个按钮26A、26B、26C,三个按钮26A、26B、26C 外露于盖体20的一侧,各个按钮26A、26B、26C能被按压,而控制模块21 将控制相对应的单元作动,举例来说,其中一个按钮26A、26B、26C被按压时,控制模块21将控制影像记录器22开启或关闭;其中一个按钮26A、26B、26C 被按压时,控制模块21将控制发光单元25开启或关闭;其中一个按钮26A、 26B、26C被按压时,控制模块21则可开始进行无线传输的作业。关于按钮26A、26B、26C的数量及其对应可控制单元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如图3所示,在不同实施例中,盖体20面对本体10的一侧面201,也可以是设置有一显示器(图未示),而使用者可以是透过多个按钮26A、26B、26C 配合显示器,使后行车记录器1与外部电子装置无线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外部电子装置也可以是透过电连接线L与电连接器24电性连接,藉以读取影像记录器22所记录的影像数据。在具体的应用中,盖体20的侧面201还可以是包含有一记忆卡插槽(图未示),或者控制模块21还可以是具有一内存(图未示),记忆卡插槽用以提供记忆卡插设,内存或记忆卡能用来储存影像记录器22所产生的影像信息。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盖体20相反于面对本体10的一侧可以是具有一卡合槽202。后行车记录器1还可以是包含有一卡合组件30及一固定座40。卡合组件30能透过卡合槽102而固定于盖体20的一侧。

如图7及图8所示,固定座40的一侧具有一黏贴层41及一离形纸42,离形纸42能被撕除而使黏贴层41外露,外露的黏贴层41则可黏贴于车体C 的后扶手C1(如图9所示)。固定座40相反于具有黏贴层4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枢接结构43。

卡合组件30具有一卡合结构31及一第二枢接结构32。卡合结构31能与卡合槽202相互卡合,而使卡合组件30固定于盖体20的一侧。第二枢接结构 32用以与第一枢接结构43相互枢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枢接结构43及第二枢接结构32可以是分别具有彼此相对应的穿孔,而第一枢接结构43及第二枢接结构32可以是透过一锁固件S配合该些穿孔以相互固定,而使用者可以是依据需求,先调整卡合组件30相对于固定座40的位置(角度)后,再透过锁固件S将第一枢接结构43与第二枢接结构32相互固定。关于卡合组件30与固定座40相互枢接的方式,不以上述说明及图式所限,任何可以使卡合组件 30及固定座40相互枢接的结构,皆应属于本实施例的应用范围。

如图9所示,当固定座40透过黏贴层41而黏贴于车体C的后扶手C1时,使用者可以是透过调整第一枢接结构43与第二枢接结构32,以使本体10及盖体20相对于车体C旋转,从而使镜头221能被设置于用户所需的位置,以正确地撷取到车体C后面的路况。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1透过卡合槽 202、卡合组件30及固定座40的相互配合,盖体20及本体10将可能自由调整角度地枢接设置于车体C的后扶手C1的下方。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盖体20可以是不具有卡合槽202,而本体10相反于盖体20的一侧则对应形成有卡合槽,如此,盖体20及本体10将可配合卡合组件30,而固定设置于车体C的后扶手C1的上方。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说明及图式中,是以固定座40透过其所具有的黏贴层41固定于车体C为例,但固定座40固定于车体C上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固定座40也可以是透过卡扣等方式,固定于车体 C的相对应的快拆构件。

请参阅图10,其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盖体20及本体10 彼此相反的一侧可以是分别设置有卡合槽202、102,而使用者可以是依据需求,将卡合组件30卡合固定于本体10的卡合槽102或盖体20的卡合槽202,据以使盖体20及本体10设置于车体C的后扶手C1的上方(如图11所示)或是下方(如图9所示)。

如图1、图10及图12所示,在盖体20及本体10分别具有卡合槽202、 102的实施例中,后行车记录器1还可以是包含有一遮蔽件50。遮蔽件50具有至少一第一嵌合结构51,本体10具有至少一第二嵌合结构11,盖体20具有至少一第三嵌合结构203。第一嵌合结构51能与第二嵌合结构11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51能与第三嵌合结构203相互嵌合。

如图12所示,当第一嵌合结构51与第三嵌合结构203相互嵌合,遮蔽件 50能对应遮蔽盖体20的卡合槽202,而遮蔽件50能据以避免外部脏污堆积于盖体20的卡合槽202中。相对地,遮蔽件50的第一嵌合结构51与本体10 的第二嵌合结构11相互卡合时,遮蔽件50将可遮蔽卡合槽102。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5其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行车记录器的卡合组件 30的示意图。卡合组件30可以是包含有卡合结构31、第二枢接结构32及一弹性限位件33。卡合结构31可以是包含有一座体311及一旋转臂312。座体 311具有两个弹性臂3111。两个弹性臂3111之间形成有一间隙B,两个弹性臂3111用以与卡合槽102、202相互卡合固定。关于弹性臂3111的外型是对应于卡合槽102、202设计,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旋转臂312可以旋转地枢接于座体311,旋转臂312相反于与座体311枢接的一端具有第二枢接结构32。关于旋转臂312与座体311可旋转地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于此不加以限制,较佳地,旋转臂312是可以相对于座体311旋转360度。透过旋转臂312及座体311的设置,使用者将可依据需求,调整后行车记录器1相对于固定座40的角度。

弹性限位件33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合结构31。具体来说,弹性限位件33 可以是包含有两个弹性连接臂331及一限位部332。弹性连接臂331用以固定于卡合结构31的一侧。限位部332与弹性连接臂331相连接,而限位部332 能被操作而相对于两个弹性连接臂331弯曲(如图15所示)。

如图7所示,当弹性限位件33位于间隙B(如图13所示),弹性限位件33 能限制两个弹性臂3111向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借此,可避免两个弹性臂3111在机车行进间,不预期地脱离卡合槽102、202,且限位部332还可以吸收部份来自车体C的震动。

需说明的是,使用者在图7的状态下,由于限位部332限制了两个弹性臂 3111的活动范围,因此,使用者将不易直接将卡合组件30由盖体20上取下,此时,使用者必需先将限位部332扳起(如图15所示),以使限位部332不再卡合于两个弹性臂3111之间,用户才可以使两个弹性臂3111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据以退出卡合槽102、202。也就是说,透过限位部332的设计,还具有简单的防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后行车记录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758.1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TW

国家/省市:71(台湾)

授权编号:CN20956060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7C 5/08

专利分类号:G07C5/08

范畴分类:40F;

申请人:呈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呈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台湾台南市仁德区中正路二段810号

发明人:王宴慈

第一发明人:王宴慈

当前权利人:呈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武玉琴;冷文燕

代理机构:114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后行车记录器论文和设计-王宴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