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设备领域,具体为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包括混料腔,混料腔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运腔,且转运腔正面安插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贯通混料腔壁面,转运腔上表面焊接设置集中漏斗,且集中漏斗顶部焊接连接至混料腔内壁面,混料腔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顶盖,混料腔中央安插设置有转轴,且转运腔中套合在转轴上设置有转运叶轮,转运腔上方的混料腔内绕合在转轴上设置有绞龙,且混料腔底部的转轴上套合设置有传动轮。该装置通过颗粒沿集中漏斗从转运腔顶部开口进入转运腔内,通过转运叶轮转动将混匀的原料颗粒从转运腔内转运从出料口排出,可实现连续自动喂料。
主设计要求
1.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包括混料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腔(1)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运腔(2),且转运腔(2)正面安插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贯通混料腔(1)壁面,所述转运腔(2)上表面焊接设置集中漏斗(4),且集中漏斗(4)顶部焊接连接至混料腔(1)内壁面,所述混料腔(1)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顶盖(5),所述混料腔(1)中央安插设置有转轴(6),且转运腔(2)中套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转运叶轮(7),所述转运腔(2)上方的混料腔(1)内绕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绞龙(8),且混料腔(1)底部的转轴(6)上套合设置有传动轮(9),所述顶盖(5)上表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轴封套(10),且转轴(6)安插在轴封套(10)底部中央,所述顶盖(5)上表面安插设置有三组出料软管(11),且出料软管(11)顶部均连接设置有投料腔(12)。
设计方案
1.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包括混料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腔(1)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运腔(2),且转运腔(2)正面安插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贯通混料腔(1)壁面,所述转运腔(2)上表面焊接设置集中漏斗(4),且集中漏斗(4)顶部焊接连接至混料腔(1)内壁面,所述混料腔(1)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顶盖(5),所述混料腔(1)中央安插设置有转轴(6),且转运腔(2)中套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转运叶轮(7),所述转运腔(2)上方的混料腔(1)内绕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绞龙(8),且混料腔(1)底部的转轴(6)上套合设置有传动轮(9),所述顶盖(5)上表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轴封套(10),且转轴(6)安插在轴封套(10)底部中央,所述顶盖(5)上表面安插设置有三组出料软管(11),且出料软管(11)顶部均连接设置有投料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腔(12)上端通过铰接连接设置有盖板,且投料腔(12)环绕设置在顶盖(5)上方,且相邻两组投料腔(12)与顶盖(5)中心连线夹角为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腔(2)为圆柱形腔体,且转运腔(2)正面安插连接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转运腔(2)上表面与出料口(3)相反方向开设有夹角为六十度的扇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叶轮(7)中央设置有套合安装在转轴(6)上的轴套,且轴套外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六组叶片,且转运叶轮(7)底部焊接设置有底板,且底板外径与转运腔(2)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漏斗(4)为较大开口在上方的漏斗,且集中漏斗(4)上方边缘焊接设置在混料腔(1)内壁面上,所述转运腔(2)上方的转轴(6)上套合设置有绞龙(8),且绞龙(8)下端贴合转运腔(2)上表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现有的塑料加工多采用通过热熔将塑料颗粒融化为液态,从而方便加工为所需形状,由于热熔设备流量有限,需要不间断向热熔设备投入塑料颗粒方便塑料加工,且现有的塑料加工中常需要多种种类的塑料颗粒混合加工从而提高塑料质量,人工混料过程较为费时费力。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方便混料且持续出料的设备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包括混料腔,所述混料腔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运腔,且转运腔正面安插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贯通混料腔壁面,所述转运腔上表面焊接设置集中漏斗,且集中漏斗顶部焊接连接至混料腔内壁面,所述混料腔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顶盖,所述混料腔中央安插设置有转轴,且转运腔中套合在转轴上设置有转运叶轮,所述转运腔上方的混料腔内绕合在转轴上设置有绞龙,且混料腔底部的转轴上套合设置有传动轮,所述顶盖上表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轴封套,且转轴安插在轴封套底部中央,所述顶盖上表面安插设置有三组出料软管,且出料软管顶部均连接设置有投料腔。
优选的,所述投料腔上端通过铰接连接设置有盖板,且投料腔环绕设置在顶盖上方,且相邻两组投料腔与顶盖中心连线夹角为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转运腔为圆柱形腔体,且转运腔正面安插连接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转运腔上表面与出料口相反方向开设有夹角为六十度的扇形开口。
优选的,所述转运叶轮中央设置有套合安装在转轴上的轴套,且轴套外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六组叶片,且转运叶轮底部焊接设置有底板,且底板外径与转运腔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集中漏斗为较大开口在上方的漏斗,且集中漏斗上方边缘焊接设置在混料腔内壁面上,所述转运腔上方的转轴上套合设置有绞龙,且绞龙下端贴合转运腔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投料腔方便投放多种不同原料颗粒,且可增加该装置一次装填原料量。
2.该装置通过混料腔对原料进行储存,转轴上套合设置的绞龙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在混料腔中方便对原料颗粒混匀。
3.该装置通过颗粒沿集中漏斗从转运腔顶部开口进入转运腔内,通过转运叶轮转动将混匀的原料颗粒从转运腔内转运从出料口排出,可实现连续自动喂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混料腔、2转运腔、3出料口、4集中漏斗、5顶盖、6转轴、7转运叶轮、8绞龙、9传动轮、10轴封套、11出料软管、12投料腔。
混料腔1、转运腔2、出料口3、集中漏斗4、顶盖5、转轴6、转运叶轮7、绞龙8、传动轮9、轴封套10、出料软管11、投料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喂料装置,包括混料腔1,混料腔1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运腔2,且转运腔2正面安插设置有出料口3,出料口3贯通混料腔1壁面,转运腔2上表面焊接设置集中漏斗4,且集中漏斗4顶部焊接连接至混料腔1内壁面,混料腔1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顶盖5,混料腔1中央安插设置有转轴6,且转运腔2中套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转运叶轮7,转运腔2上方的混料腔1内绕合在转轴6上设置有绞龙8,且混料腔1底部的转轴6上套合设置有传动轮9,顶盖5上表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轴封套10,且转轴6安插在轴封套10底部中央,顶盖5上表面安插设置有三组出料软管11,且出料软管11顶部均连接设置有投料腔12。
进一步地,投料腔12上端通过铰接连接设置有盖板,且投料腔12环绕设置在顶盖5上方,且相邻两组投料腔12与顶盖5中心连线夹角为九十度。
进一步地,转运腔2为圆柱形腔体,且转运腔2正面安插连接设置有出料口3,转运腔2上表面与出料口3相反方向开设有夹角为六十度的扇形开口。
进一步地,转运叶轮7中央设置有套合安装在转轴6上的轴套,且轴套外等距均匀焊接设置有六组叶片,且转运叶轮7底部焊接设置有底板,且底板外径与转运腔2内径相同。转轴6转动带动转运叶轮7将混匀的原料颗粒从转运腔2内转运从出料口3排出。
进一步地,集中漏斗4为较大开口在上方的漏斗,且集中漏斗4上方边缘焊接设置在混料腔1内壁面上,转运腔2上方的转轴6上套合设置有绞龙8,且绞龙8下端贴合转运腔2上表面。
工作原理:分别向三组投料腔12中装填塑料原料颗粒,通过出料软管11将原料颗粒输送至混料腔1内,通过皮带将传动轮9连接至驱动电机从而带动转轴6转动,通过转轴6上套合设置的绞龙8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原料颗粒沿集中漏斗4从转运腔2顶部开口进入转运腔2内,通过转运叶轮7转动将混匀的原料颗粒从转运腔2内转运从出料口3排出,该装置通过投料腔12方便投放多种不同原料颗粒,且可增加该装置一次装填原料量,该装置通过混料腔1对原料进行储存,同时在混料腔1中方便对原料颗粒混匀,该装置转轴6同时可带动绞龙8和转运叶轮7转动,同时实现混料和转运原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966.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65083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29B 7/14
专利分类号:B29B7/14;B29B7/24;B29B7/26;B29C31/0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深圳市兴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兴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西田社区第三工业区第16栋二楼
发明人:罗民年
第一发明人:罗民年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兴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