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霍羽佳,任芳,陈硕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霍羽佳,任芳,陈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相离子迁移谱,挥发性有机物,茶叶,质量评估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霍羽佳,任芳,陈硕[1](2017)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基于挥发性化合物指纹信息的茶叶质量评估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官品评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常用方法,直接反映了人的感受,但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理化检测则比较客观、准确。本文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快速、准确测定茶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为茶叶的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八届食品质量安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8-23)

解海翠,Durieux,Delphine,范佳,刘勇,Bragard,Claude[2](2014)在《小麦挥发物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行为影响——田间有效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筛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他天敌行为,因此,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互作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Gramineae)]中多种挥发物已被鉴定,为明确其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行为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四臂嗅觉仪和风洞测定4种不同浓度的小麦挥发物(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和1-己醇)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us)及其两种重要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Diptera:Syrphidae)]的行为反应。【结果】结果显示,水杨酸甲酯仅吸引异色瓢虫。3-己酰醋酸酯和己烯醇吸引麦长管蚜及异色瓢虫,但随其浓度增加对蚜虫的吸引作用降低,对异色瓢虫吸引作用增强。3-己酰醋酸酯对黑带食蚜蝇也具有吸引作用。另外,与天敌相比,1-己醇对麦长管蚜吸引作用更强。【结论】总之,本试验明确除1-己醇外,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可以作为吸引天敌,控制蚜虫的潜在用于推-拉策略的挥发物性化学信息物。(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建民[3](2014)在《咖啡脊虎天牛对金银花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化学感受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银花(Loniceraj aponica Thunb)属忍冬科,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别名二花、忍冬、鸳鸯花,既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又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生态价值。金银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种植区域逐年扩大,金银花的病虫害也在不断增加。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作为金银花的主要蛀干害虫,以幼虫蛀食木质部和韧皮部危害金银花枝干,对我国山东、江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金银花重要产区造成严重破坏。关于咖啡脊虎天牛的防治,目前的研究中,主要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有限,农残问题严重。本实验基于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理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顶空抽提法、气质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以及Y型嗅觉仪等相关方法和技术,初步研究了咖啡脊虎天牛对金银花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化学感受机制,提取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状态的金银花挥发性化合物,测定了咖啡脊虎天牛雌性成虫对这些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并测定了雌性成虫对不同金银花挥发物特有的电生理活性化合物以及健康鸡爪花特有的电生理活性化合物单体的行为反应,同时研究了咖啡脊虎天牛触角感器的类型、特征和分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卜:1.从不同品种金银花挥发物中共发现67种化合物成分,其中,健康大毛花(DMJ)有16种,健康九丰一号(JFJ)有24种,健康鸡爪花(JZJ)有22种,咖啡脊虎天牛危害的鸡爪花(JZH)有29种,机械损伤叶片的鸡爪花(JZX)有23种。在咖啡脊虎天牛对各种金银花挥发性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中,共发现12种电生理活性化合物,分别是(E)-2-Decen-l-ol、(Z)-3-Hexen-1-ol、1-Hexano1、(Z)-3-Hexen-l-ol acetate、2-Butoxy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hexyl ester、Acetic acid, pentyl ester、6-methyl-5-Hepten-2-one、Octanal、3-Carene、a-Farnesene和β-Myrcene。其中,健康大毛花有电生理活性成分1种,健康九丰一号有4种,健康鸡爪花有6种,咖啡脊虎天牛危害的鸡爪花有5种,机械损伤叶片的鸡爪花有3种。2.在咖啡脊虎天牛雌虫对有电生理活性化合物的3个浓度水平(100、10和lng/μl)的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中,健康鸡爪花特有的电生理活性化合物组合(Z)-3-Hexen-1-ol、(E)-2-Decen-1-ol和3-Carene在100ng/μl时表现出显着的引诱作用,在lng/μl时表现出显着的驱避作用,咖啡脊虎天牛危害的鸡爪花特有的电生理活性化合物在lng/μl时表现出显着的驱避作用;九丰一号和机械损伤叶片的鸡爪花在各个浓度的最终选择中均无显着的行为差异。在雌虫对健康鸡爪花特有的电生理洁性化合物单一成分的Y型嗅觉仪的实验中发现,3-Carene能够引起显着的行为反应,它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引诱,在低浓度时表现为驱避,(E)-2-Decen-1-ol仅在高浓度时表现驱避,(Z)-3-Hexen-1-ol在各浓度下均无显着反应。这3种成分的等比例混合物在高浓度时呈显着的引诱反应,且高于各单体在同样浓度下的引诱率。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咖啡脊虎天牛(X. grayii White)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特征、数量和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5类感器,包括5种亚型的刺形感器(SC1-5),4种亚型的锥形感器(SB1-4), Bohm氏鬃毛(Bm),凹槽钉形感器(Gp)和钟形感器(Ca)。其中,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锥形感器的数量次之,其余叁类感器数量很少。咖啡脊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在种类和数量上没有显着的差异,仅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锥形感器在雄性成虫触角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比雌性成虫触角上的明显。钟形感器在雄性成虫触角背面各鞭节均有分布,而在雌性成虫触角上仅末节分布。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咖啡脊虎天牛感受机制的更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对于引诱剂或生物农药的研制以及咖啡脊虎天牛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金银花的产量提高以及中药材害虫防治、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保障用药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霞,徐静,沈幼莲,刘凤英,杜永均[4](2009)在《豆野螟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顺3-己烯乙酸酯为标准化合物,研究了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气味具有强烈的EAG反应,但在大部分浓度下,雌、雄虫的反应没有显着差异.在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中,雌、雄虫对高浓度反-2-己烯醛刺激的相对EAG反应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50%和260%,且雌、雄虫触角对这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的形状也有很大差异;但对豇豆花气味中的柏木烯和柏木脑没有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蛾对性信息素都有明显反应,且雌、雄虫的反应存在显着差异,雄虫触角对性信息素化合物主要组分(反10,反12)-十六碳二烯醛的EAG反应的最大值达到250%,远超过雌虫反应的最大值(53%).雌、雄成虫这种神经感觉反应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感器结构、功能和行为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高海波,王文房[5](2007)在《机械损伤与二点叶螨取食对烟草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烟草为植物材料,研究机械损伤、二点叶螨取食对烟草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烟草植株立即大量释放出来源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的含有6个碳原子的醇、醛化合物;烟草遭受二点叶螨取食24 h后诱导出多种新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高海波[6](2007)在《机械损伤与二点叶螨取食对茄子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茄子为供试材料,研究机械损伤、二点叶螨取食对茄子损伤诱导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茄子植株释放的挥发物主要是绿叶性气体;遭受二点叶螨取食后释放出的挥发物与机械损伤植株存在很大不同,许多新的组分被诱导出来。(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练永国,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7](2007)在《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源于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鳞片、卵表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附腺的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et Chen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引诱作用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鳞片的正己烷提取物在0.5mg/mL和1mg/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寄主卵的正己烷提取物在5块卵/mL和1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在4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极显着的驱避作用;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和产卵后前期的雌蛾附腺提取液有反应,而对处女蛾和产卵后期的附腺提取液没反应。卵表提取物和附腺提取物比鳞片提取液对赤眼蜂引诱作用强,两者对赤眼蜂的引诱作用没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练永国,王素琴,王振营,墨铁路,康总江[8](2007)在《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挥发性物质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调控作用以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行为调控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7年01期)

刘英胜,程红,严善春[9](2006)在《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相对分子量在100~200之间,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芳香类化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脂肪酸代谢、萜烯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类苯丙烷代谢(Arimura et al.,2000)。在广阔的自然界中(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06年12期)

刘英胜,程红,严善春[10](2006)在《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诱导释放具有系统性和群体性,并能利用寄主植物特有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寻找适宜的行为场所,利用植物在不同诱因下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改变避免昆虫种内、种间的生存竞争。研究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探索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6年03期)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他天敌行为,因此,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互作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Gramineae)]中多种挥发物已被鉴定,为明确其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行为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四臂嗅觉仪和风洞测定4种不同浓度的小麦挥发物(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和1-己醇)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us)及其两种重要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Diptera:Syrphidae)]的行为反应。【结果】结果显示,水杨酸甲酯仅吸引异色瓢虫。3-己酰醋酸酯和己烯醇吸引麦长管蚜及异色瓢虫,但随其浓度增加对蚜虫的吸引作用降低,对异色瓢虫吸引作用增强。3-己酰醋酸酯对黑带食蚜蝇也具有吸引作用。另外,与天敌相比,1-己醇对麦长管蚜吸引作用更强。【结论】总之,本试验明确除1-己醇外,水杨酸甲酯、3-己酰醋酸酯、己烯醇可以作为吸引天敌,控制蚜虫的潜在用于推-拉策略的挥发物性化学信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霍羽佳,任芳,陈硕.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基于挥发性化合物指纹信息的茶叶质量评估新技术[C].第八届食品质量安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7

[2].解海翠,Durieux,Delphine,范佳,刘勇,Bragard,Claude.小麦挥发物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行为影响——田间有效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筛选(英文)[J].应用昆虫学报.2014

[3].陈建民.咖啡脊虎天牛对金银花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化学感受机制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王霞,徐静,沈幼莲,刘凤英,杜永均.豆野螟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9

[5].高海波,王文房.机械损伤与二点叶螨取食对烟草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

[6].高海波.机械损伤与二点叶螨取食对茄子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

[7].练永国,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7

[8].练永国,王素琴,王振营,墨铁路,康总江.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利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7

[9].刘英胜,程红,严善春.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J].农药市场信息.2006

[10].刘英胜,程红,严善春.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森林病虫.2006

标签:;  ;  ;  ;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论文-霍羽佳,任芳,陈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