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包括可环绕人体骨盆部的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所述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呈内外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上设有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对应的二个固定部;在所述内层带体的两端之间和所述外层带体的两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的层叠连接,形成一体结构,使更加便于佩带,并通过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分别对骼骨进行多向加压和调节,增强收缩骨盆作用;同时通过分别设置在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上各自独立的第一连接结构,使得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在进行佩带时可进行独立调节,极大提高了骨盘带对骨盘的施加作用力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包括可环绕人体骨盆部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所述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呈内外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上设有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对应的二个固定部;在所述内层带体的两端之间和所述外层带体的两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包括可环绕人体骨盆部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所述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呈内外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上设有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对应的二个固定部;在所述内层带体的两端之间和所述外层带体的两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层带体与所述内层带体的至少一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固定部呈水平对称布置,并且呈上下对应包裹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上;所述每个固定部包括形成中间缕空的上固定带部和下固定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呈一体式平面围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固定部的邻接部分呈从两端向中间逐渐缩小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为成对的魔术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为成对的魔术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在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位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防滑条。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在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位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防滑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在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位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防滑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产科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妇女产前辅助和产后康复用医用骨盆带。
背景技术
孕妇下腰痛是孕妇在孕晚期,胎儿体积快速增长造成子宫体积变大,使骨盆关节及韧带承受较大的压力,松弛素造成耻骨分离,代谢障碍组织水肿对神经形成压迫所致。而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是妊娠并发症,通常于妊娠晚期产时或产后发病。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耻骨联合区疼痛和放射性疼痛,伴有移步困难。另外,孕妇产后骨盆张开,使胯部变宽,脂肪容易积累,造成臀部下垂、内脏下垂,影响了妇女的形体造型。公告号为CN2044462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耻骨联合分离症交叉骨盆带,该交叉骨盆带由三条可伸缩的弹力带组成,包括两条交叉弹力带和一条水平弹力带,交叉弹力带和水平弹力带固定于同一区域;交叉弹力带内侧一端设有魔术贴正贴面,外侧对应位置设有魔术贴被贴面;水平弹力带一端内侧设有魔术贴正贴面,另一端外侧对应位置设有魔术贴被贴面;水平弹力带内侧还设有两处魔术贴被贴面,交叉弹力带外侧对应位置设有魔术贴正贴面。该骨盆带对耻骨联合分离症复位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该骨盆带通过两条交叉弹力带交叉连接形成对骼骨的挤压,佩带费时费力,不便于妇女的正常使用,也不利于后期产妇检查时的快速解除。公告号为CN2038856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则公开了一种骨盆矫正带,其主要帮助产后增大的骨盆和松弛的腹肌快速恢复。该骨盆矫正带包括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均为中部宽两端窄的结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均由两端固定连接的两层固定带构成,左固定带一端与右固定带的一端相连接,左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右固定带的另一端上分别对应设有使两者相互连接的连接件。该矫正带在佩戴时,需先将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的上下两层相互错开后置于胯部,再将连接件在前腹部处接合。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佩带费时费力,矫正带对不同腰围尺寸的人产生不均匀的束缚力,左右固定带只能对胯部上下施加作用力而不能对骨盘施加径向的力。另外,分置于胯部的上下二层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在围合受力后易向上下移动,大大降低了对骨盆矫正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矫正带佩带费时费力,矫正效果不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通过一呈分体式的并且分别具有固定部和各自独立的佩带连接副的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相互呈内外层叠连接的结构,使骨盆带既方便佩带,同时提高对骨盆施加作用力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包括可环绕人体骨盆部的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所述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呈内外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上设有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对应的二个固定部;在所述内层带体的两端之间和所述外层带体的两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通过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的层叠连接,形成一体结构,使更加便于佩带,并通过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分别对骼骨进行多向加压和调节,增强收缩骨盆作用;同时通过分别设置在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上各自独立的第一连接结构,使得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在进行佩带时可进行独立调节,极大提高了骨盘带对骨盘的施加作用力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骨盘带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独立调节,在所述外层带体与所述内层带体的至少一端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结构。骨盘带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内层带体对骨盘进行围合并通过内层带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和调节,再通过外层带体对骨盘进行围合并通过外层带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和调节。当需要减少外层带体对骼骨的压力或针对骨盘较大体形者,外层带体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进行围合连接,即外层带体可通过与内层带体进行连接实现外层带体的围合系紧作用,而非外层带体通过自身两端的搭接实现围合系紧。
为了方便孕产妇能快速佩带,使固定部准确对应到骨盆的骼骨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二个固定部呈水平对称布置,并且呈上下对应包裹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骼骨上;所述每个固定部包括形成中间缕空的上固定带部和下固定带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呈一体式平面围合结构。该一体式平面围合结构,使得该固定部的加工工艺得以减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二个固定部的邻接部分呈从两端向中间逐渐缩小的结构。该结构在人体会阴和肛门上方的背部形成一向上凹入的结构,不会对该部分形成遮挡,更便于会阴和肛门的检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为成对的魔术贴。通过魔术贴作为内层带体或外层带体自身围合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或内层带体与外层带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可提高了骨盆带的加工工艺性,连接强度满足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的连接要求,拆卸也更加方便,提高调节的灵活性。当然,该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也可有其它方式,如钮扣连接或按扣连接或系带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患者穿戴舒适、不勒,不能佩带过紧,也防止骨盆带产生位置滑移,所述固定部在与所述人体骨盆部左右两侧位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防滑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通过层叠连接,形成一体,更加方便了使用佩带,使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分别行使对骨盆侧面的骼骨上下进行施压和对固定部进行围合增强作用,实现了既能通过固定部对骼骨进行双层加压收缩骨盆作用,同时也极方便开腹手术时骨盆带的快速佩带和解脱,可单人操作。该骨盆带对患者指征改善明显。二个固定部向邻接部分逐渐缩小的结构,不限制会阴和肛门检查。在骨盆带上设有的防滑条结构,使得骨盆带无需过紧地佩带,使得患者穿戴舒适,不勒不滑。骨盆带采用轻质面料,具有轻巧、透气,有弹性,患者佩带柔软、亲肤,避免产生压力性溃疡,并可水洗。该骨盆带可用于产前辅助支撑带、产后辅助塑臀带、产前医用骨盆约束带和骨盆医用约束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层带体和外层带体呈内外层层叠连接在一起;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层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内层带体的非亲肤面,即外层面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连接对件B;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层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内层带体的亲肤面,即内层面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对件A;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层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通过实线显示在外层带体的内层面上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连接对件A,通过虚线显示在外层带体的外层面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对件B;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带体;10、内层带体;20、外层带体;21、固定部;211、上固定带部;212、下固定带部;3、连接对件A;4、连接对件B;5、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 “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 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的实施例,其中,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在外层带体20上呈横向布置有二个固定部21,该固定部21设有与骨盆骼骨上下位置对应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当带体1在骨盆周围围合佩带时通过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各自两端上的第一连接结构相互连接系紧。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该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呈层叠连接,使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分别行使对骨盆侧面的骼骨上下进行施压和对固定部21进行围合增强作用,实现了既能通过固定部21对骼骨上下进行加压,也通过内层带体10对骨盘作径向加压,实现双层加压收缩骨盆作用。该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只在它们的中间进行缝合连接,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的外侧相互分开,可各自独立进行围合连接。在使用时,先通过内层带体10对骨盘进行围合系紧,再通过外层带体20进行围合系紧,并使外层带体20上的固定部21分别对应在骨盘骼骨的上下侧上。通过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在进行佩带时可进行独立调节,极大提高了骨盘带对骨盘的施加作用力的效果。
参见图1~图6,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实施例,包括带体1。该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该内层带体10呈长矩形,该内层带体10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20的内面上。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在该外层带体20上设有对应骨盆侧面的二个固定部21。当带体1在骨盆周围围合佩带时通过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各自两端上的第一连接结构相互连接系紧。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结构为魔术贴。该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对件A3为魔术贴的钩面,连接对件B4为魔术贴的毛面。该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分别成对地在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的两端内外层面呈错位设置,使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实现各自独立的围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魔术贴也可替换成其它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如按扣、系带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参见图1~图6,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实施例,包括带体1。该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该内层带体10为一长矩形,该内层带体10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20的内面上。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该外层带体20设有二个固定部21。该二个固定部21与外层带体20为一体结构。该固定部21包括形成围合结构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中间呈缕空。当带体1在骨盆周围围合佩带时通过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各自两端上的第一连接结构相互连接系紧。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结构为魔术贴。该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对件A3为魔术贴的钩面,连接对件B4为魔术贴的毛面。该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分别成对地在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的两端内外层面呈错位设置,使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实现各自独立的围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魔术贴也可替换成其它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如按扣、系带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该一体式的固定部21的设置使得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在使用时不易发生滑移,对骨盘骼骨的作用位置更加稳固,更有利于对骼骨进行双层加压收缩骨盆作用。
参见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的实施例,其中,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在外层带体20上呈横向布置有二个固定部21,该固定部21设有与骨盆骼骨上下位置对应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形成一中间缕空的围合结构,二个固定部21邻接部分呈向中间逐渐缩小结构。该结构在人体会阴和肛门上方的背部形成一向上凹入的结构,不会对该部分形成遮挡,更便于会阴和肛门的检查。
参见图1~图6, 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实施例,包括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的带体1。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层带体10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20的内表面上。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层叠连接的带体1在佩带围合后通过分别设置在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上的第一连接结构作各自独立地可拆卸连接。该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层带体20横向设有二个固定部21,每个固定部21设有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该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围合形成中间大两端小的菱形结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围合的中间部为缕空结构。当带体1佩带围合时,该二个固定部21对应在骨盆两侧的骼骨位置上,其中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分别挤压骼骨和上下位置。该内层带体10呈长矩形,设有与人体接触的内层面和与外层带体20连接的外层面。内层面与外层面之间填充由涤纶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内层面采用亲肤棉布制成,触感更舒适。由于每个用户的盆骨围合尺寸不同,为了适用广大孕产妇,内层带体10的外层面和外层带体20均包括弹力层,弹力层为由棉丝与定型纤维编织的高弹网眼织料制成。弹力层的存在使骨盆带可拉伸,且在使用时产生更大的压力,促进骨盆收缩。
参见图1~图6,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实施例,包括带体1。该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该内层带体10为一长矩形,该内层带体10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20的内面上。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该外层带体20设有二个固定部21。该二个固定部21与外层带体20为一体结构。该固定部21包括形成围合结构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在二个固定部21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的中间位置上均设有一防滑条5。该防滑条5分别对应在骨盆的髋骨上方和下方,有效防止闭合后的骨盆带上下滑动。
参见图1~图6,一种分体双层式骨盆带实施例,包括带体1。该带体1由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以内外层形式呈层叠结构相互层叠连接,形成一体。该内层带体10为一长矩形,该内层带体10层叠连接在外层带体20的内面上。在内层带体10的两端之间及外层带体20的两端之间均独立地设有可拆卸的第一连接结构,在外层带体20与内层带体10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结构。该外层带体20设有二个固定部21。该二个固定部21与外层带体20为一体结构。该固定部21包括形成围合结构的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上固定带部211和下固定带部212中间呈缕空。该第一连接结构的设置使得骨盘带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内层带体10对骨盘进行围合并通过内层带体10上的第一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和调节,再通过外层带体20对骨盘进行围合并通过外层带体20上的第一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和调节。当需要减少外层带体20对骼骨的压力或针对骨盘较大体形者,外层带体2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进行围合连接,即外层带体20可通过与内层带体10进行连接实现外层带体20的围合系紧作用,而非外层带体20通过自身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实现围合系紧。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包括成对的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为魔术贴。该连接对件A为魔术贴的钩面,连接对件B为魔术贴的毛面。该连接对件A3和连接对件B4分别成对地在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的两端内外层面呈错位设置,使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实现各自独立的围合连接。同时,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层叠连接的相对面上为相同的连接对件A3或连接对件B4,而在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的另一面上设置与之配对的连接对件A3或连接对件B4。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层带体10的内侧亲肤面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对件A3,具体为魔术贴钩面,在内层带体10的非亲肤面,即与外层带体20相对面的两端上设置连接对件B4,具体为魔术贴毛面;而外层带体20与内层带体10相对面的两端上均设置连接对件A3,具体为魔术贴钩面,在外层带体20的另一面,即骨盘带的最外面的一端上设置连接对件B4,具体为魔术贴毛面。该技术方案使得骨盘带内层带体10和外层带体20可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独立调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7304.6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78782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61F5/03
专利分类号:A61F5/03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百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百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7317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白塔区块桐江路30号
发明人:郑跃伟;袁利平;章旭平;代希坤;张丽丽;朱桂炜
第一发明人:郑跃伟
当前权利人:浙江百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