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狂欢仪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戏剧精神原型,仪式,节日,狂欢
狂欢仪式论文文献综述
施旭升[1](2019)在《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曾以"动作"来概括戏剧的本质,其实,动作只有在"仪式"中才更具规范化、程序化,充满神秘的摹仿和象征意味,体现娱神娱人的精神价值,显示出某戏剧的精神品味;"节日"乃是一种神圣化了的"时间",它具有某种重复的、庄严的、神圣的、令人激动的性质,维系着所有参与者的"在场"形态,成为戏剧精神的实现方式;"狂欢"则是一种维系着人类广泛的自由且自适的放纵和颠覆的体验,它充满着讽刺、戏谑,狂欢和笑,体现出戏剧艺术所特有的精神品格。从而,"仪式""节日""狂欢",构成了戏剧艺术真正的精神原型。(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舟,张继元,后晶晶[2](2019)在《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卓尼讯( 李建舟 张继元 后晶晶)8月3日,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举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安锦龙授旗并宣布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启动。解放军总医院原政委、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桑福金,州政协主席徐强,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本文来源于《甘南日报(汉文版)》期刊2019-08-05)
赖黎捷,颜春龙[3](2019)在《仪式 狂欢 互动——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传受关系变迁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艺节目在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版图中具有突出地位。自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引起社会轰动以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综艺节目逐步走上类型化、多元化道路,节目的消费特性日渐凸显,观众的个性化消费与主体认同诉求日益强烈。本文试对我国综艺节目与观众的关系变迁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03期)
孙永[4](2019)在《论广告成为日常生活中一场“仪式化”的视觉狂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成为广告重要的生存模式和表意系统。在技术合理化、技术理性的合谋下,广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一场极具"仪式化"的视觉狂欢与视觉盛宴,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在广告盛大的图像仪式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与诠释。但是广告图像的视觉狂欢是一场深度价值削平的视觉游戏,与巴赫金所倡导的狂欢文化本质上是对人的精神自由与生命活力的张扬,对生命存在的感悟与解放超脱的价值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强[5](2018)在《青年社交媒体沉迷热现象的冷思考:狂欢仪式与数据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针对当今青年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从认知形成、态度确定、行为改变叁向维度予以剖析,并分析了社交媒体在印象管理中形成的两种极端倾向,接着以狂欢理论为基础对社交媒体沉迷现象所表现出的狂欢藏私化予以阐述,通过数据叙事理论对社交媒体沉迷现象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8年12期)
姜小凌,黄偲佳[6](2018)在《仪式狂欢与消费快感:对网络低俗信息传播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金认为狂欢是一种仪式化的快感宣泄,其本质是对主流的反抗和对权威的消解。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在消费文化商品时会产生生产式快感和抵抗式快感。网络语境下,低俗信息满足了受众的窥视快感、发泄快感、抵抗快感及低俗信息再生产的快感。受众对低俗信息的快感消费将产生诸如麻醉精神、信息茧房和消解主流等社会问题。因此,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和审美情趣,拓展受众的阅读领域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网络低俗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8年11期)
王鹏飞[7](2018)在《体验、仪式与狂欢:城市书展的叁个发展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购的普及与电子阅读的兴起,以种类齐全和折扣较大为特征的城市书展,遇到了较大的发展瓶颈。在此情况下,城市书展的发展指向,就要在以阅读为核心的定位之下,完成体验、仪式与狂欢叁个方面的转化:从注重图书销售到注重阅读体验,从引导阅读内容到培养阅读行为,从面向小众群体到面向全体市民。(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8年16期)
刘怡[8](2018)在《“集体在场”的仪式狂欢:网络直播的自我呈现与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尤其是真人聊天秀互动视频直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在符号互动论、互动仪式链理论等基础上,以网络直播平台的人际互动为切入点,考察受众在直播互动中的自我呈现和身份建构。网络社会是一个个体化社会,匿名的陌生人会通过互动与他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而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传播中介也为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创造了互动情境,让受众在互动中遗忘现实身份,凭借虚拟符码塑造新的身份。(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09期)
陈田雨[9](2018)在《从传播的仪式观解读“双11购物狂欢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詹姆斯·W·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为基点,从传播的隐喻、角色、内涵、功能四个维度对作为一种仪式的"双11购物狂欢节"的意义进行解读。本文认为如今"双11购物狂欢节"已经演化为一场具有完整意义的传播仪式,在仪式中所有消费者都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共享"消费狂欢"这一主题,而这场仪式的功能就在于对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秩序的维系。(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8年16期)
王杏芝,高忠严[10](2018)在《人神合谋与大众狂欢:山西阳泉理家庄村“跑马陵道日”驱瘟仪式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送瘟神是迄今尚存于华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驱瘟仪式,其渊源可追溯宋代。山西阳泉地区的"跑马陵道"是一场由各路神灵与民间集体合谋共赢的"驱瘟"活动,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一民俗虽经历数百年岁月洗礼,但其本质内核并未发生改变。总体而言,人与神的集体性、互动性是其主要特点,特定时空内的人神合谋与大众狂欢是其内在动力。集体性的合谋最终带来大众的狂欢,在多重对峙下达到精神升华。"跑马陵道"驱瘟仪式,不仅将神与人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整合,而且呈现出一个生动、具体的华北民间驱瘟展演过程。(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狂欢仪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卓尼讯( 李建舟 张继元 后晶晶)8月3日,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举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安锦龙授旗并宣布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启动。解放军总医院原政委、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桑福金,州政协主席徐强,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狂欢仪式论文参考文献
[1].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J].民族艺术研究.2019
[2].李建舟,张继元,后晶晶.第四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发车仪式启动[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9
[3].赖黎捷,颜春龙.仪式狂欢互动——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传受关系变迁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9
[4].孙永.论广告成为日常生活中一场“仪式化”的视觉狂欢[J].陇东学院学报.2019
[5].李强.青年社交媒体沉迷热现象的冷思考:狂欢仪式与数据叙事[J].编辑之友.2018
[6].姜小凌,黄偲佳.仪式狂欢与消费快感:对网络低俗信息传播的再思考[J].西部学刊.2018
[7].王鹏飞.体验、仪式与狂欢:城市书展的叁个发展指向[J].出版广角.2018
[8].刘怡.“集体在场”的仪式狂欢:网络直播的自我呈现与身份建构[J].视听.2018
[9].陈田雨.从传播的仪式观解读“双11购物狂欢节”[J].传媒论坛.2018
[10].王杏芝,高忠严.人神合谋与大众狂欢:山西阳泉理家庄村“跑马陵道日”驱瘟仪式考察[J].地方文化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