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00例患者,其中50例行常规护理,入对照组,50例我院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实施护理及康复指导,入观察组,对照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及康复指导;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BC)为女性最易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全球流行病学分析提示本病为全球性高发疾病,为威胁女性健康主要疾病之一[1]。随目前BC相关知识普及,越来越多患者早期获诊,BC根治术应用越来越多,大多患者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临床护理工作若存在不足,则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本文为探讨BC根治术后相关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3-2018.9收治乳腺癌病例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规护理50例,入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及康复指导50例,入组观察组,对照组平均46.89±4.25岁,观察组平均46.77±4.31岁,两组患者愿将临床资料用于本次研究,组间基线资料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施生命体征检测、饮食指导、基础自我护理知识宣教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我院分析临床此类病例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指导,内容如下。
1.2.1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强化查房制度,术后3d,每1h查房1次,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伤口是否渗血等,异常时及时处理。
1.2.2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患者乳房被切除后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安慰患者失落情绪,鼓励其倾诉心中焦虑,告知其患病并非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乳房切除并不是其自身责任,应积极面对,迎接新的生活。
1.2.3康复指导:给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其患侧上肢进行训练,减少瘢痕挛缩对患肢功能的不良影响,一般术后1d即开始手腕活动,进行伸指、屈腕活动,3-5d开始肘关节活动,7-8d进行肩部活动,9-10d则开始正常活动,如洗脸、梳头等,后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直至其患肢恢复正常功能。出院前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护理等,并告知其回院复查重要性,要求其每3月回院复查一次。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完成评分,此综合评定问卷从物质、躯体、社会、心理4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400分,生活质量与分值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3.0软件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359.68±20.14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296.58±36.24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0.762,P=0.001)。
3.讨论
BC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乳房并非女性维持生理机能的重压组织器官,原位癌对其生命无直接威胁,但随病情进展,肿瘤细胞脱落后随血液扩散即造成癌扩散,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为预防原位癌进一步扩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针对早期BC患者主要采取BC根治术进行治疗,行根治术后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不过,由于女性乳房缺失,其易产生负性心理,对其术后康复较为不利。目前常规护理在此类病患护理中局限性较大,难以满临床需要[3]。
本院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及康复指导,通过强化术后病情监护为患者初期康复提供基本保障,给予其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改善其负性心理并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康复指导环节给予其进行早期训练,提高患侧肢体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康复效果,此次观察中我院所用护理措施总体取得良好效果[4]。结果显示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做好护理工作及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不过本次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护理结果存一定偶然因素,仍需从后续中研究补充例数。
综上所述,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及康复指导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护理方法可为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文霞,谭建兰,彭风云,等.术后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149-151.
[2]黄少慧,方月圆,陈美群.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2):86-86.
[3]谭凤仙.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154-156.
[4]赵婷玲.探讨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