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胡如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空心加热管,加热管两端设有银电极,且加热管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多个加热管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加热管上设有纳米膜加热元件,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支架,多个加热管分别置于支架两侧的弧形凹槽内,上、下两个压紧电极之间设有导电支撑柱,上、下两个压紧电极通过螺钉固定在导电支撑柱上。本液体加热装置采用直接在加热管外壁加热的方式,通过减少传热介质的方式减少热损失,增加传热速度,采用小管串联,增加传热面积和流体流动速率,增长加热通道长度实现匀速加热,进一步提高电热转换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空心加热管(1),所述加热管(1)两端设有银电极,且所述加热管(1)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多个所述加热管(1)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加热管(1)上设有纳米膜加热元件。

设计方案

1.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空心加热管(1),所述加热管(1)两端设有银电极,且所述加热管(1)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多个所述加热管(1)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加热管(1)上设有纳米膜加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管(1)呈矩阵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软管(8),多个所述加热管(1)通过软管(8)连接成流体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硬管(9),多个所述加热管(1)通过硬管(9)连接成流体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两个硬件连接件(10),两个所述硬件连接件(10)分别置于加热管(1)两端,所述硬件连接件(10)内部开设有水路,多个所述加热管(1)通过水路连接成流体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弧形凹槽,多个所述加热管(1)分别置于支架(2)两侧的弧形凹槽内,上、下两侧的所述加热管(1)外侧均设有压紧电极(3),所述压紧电极(3)上设有与加热管(1)匹配的弧形面,上、下两个所述压紧电极(3)之间设有导电支撑柱(5),所述导电支撑柱(5)贯穿支架(2),上、下两个所述压紧电极(3)通过螺钉固定在导电支撑柱(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柱(5)为铜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电极(3)弧形面顶部设有弹性凸起(4),所述弹性凸起(4)曲率半径小于压紧电极(3)弧形面其他部位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电极片(7),所述电极片(7)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片电极(6),所述加热管(1)卡设在弹片电极(6)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及软管(8)内部分设有或完全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旋弹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在人们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传统火烧加热方式不仅热利用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较多的加热方式一般为铝压铸不锈钢传导式加热,以及即热锅炉方式加热,该种加热方式存在加热速度慢,热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路加热效率低,速度慢,加热器体积大,加热不均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极速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空心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两端设有银电极,且所述加热管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多个所述加热管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加热管上设有纳米膜加热元件。

优选的,多个所述加热管呈矩阵排列。

优选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软管,多个所述加热管通过软管连接成流体通路。

优选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硬管,多个所述加热管通过硬管连接成流体通路。

优选的,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为两个硬件连接件,两个所述硬件连接件分别置于加热管两端,所述硬件连接件内部开设有水路,多个所述加热管通过水路连接成流体通路。

优选的,所述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弧形凹槽,多个所述加热管分别置于支架两侧的弧形凹槽内,上、下两侧的所述加热管外侧均设有压紧电极,所述压紧电极上设有与加热管匹配的弧形面,上、下两个所述压紧电极之间设有导电支撑柱,所述导电支撑柱贯穿支架,上、下两个所述压紧电极通过螺钉固定在导电支撑柱上。

优选的,所述导电支撑柱为铜柱。

优选的,所述压紧电极弧形面顶部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曲率半径小于压紧电极弧形面其他部位曲率半径。

优选的,所述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片电极,所述加热管卡设在弹片电极内部。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及软管内部分设有或完全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旋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液体加热装置将液体引入加热管内部,每个加热管均通过电极供电加热,加热起来更加均匀快速,采用直接在加热管外壁加热的方式,通过减少传热介质的方式减少热损失,增加传热速度,采用小管串联,增加传热面积,提高流体流通速率,增长加热通道长度实现匀速加热,进一步提高热利用效率,同时本装装置能够根据具体工况选用不同连接方式及加热类型,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纳米膜加热元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纳米膜加热元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纳米膜加热元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纳米膜加热元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连接方式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连接方式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硬管连接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硬件连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硬件连接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硬件连接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设置螺旋弹簧的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管1、支架2、压紧电极3、弹性凸起4、导电支撑柱5、弹片电极6、电极片7、软管8、硬管9、硬件连接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图5-11,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加热管1,加热管1两端设有银电极,且加热管1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加热管1材质为石英、陶瓷或者其他导热管,通过电极片给银电极通电,在银电极及纳米电热膜作用下进行液体加热,多个加热管1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加热管1外表面设有纳米膜加热元件,多个加热管1呈矩阵排列,极大的提高空间利用率,根据具体加热设备,选用不同的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软管8,多个加热管1通过软管8连接成流体通路,加热管1与软管8连接的部位设置螺旋弹簧,也可根据所需在加热管1内部也设置螺旋弹簧,螺旋弹簧能够在加热管1内部起到扰流作用,促进液体传热,同时螺旋弹簧在软管8内部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软管8折弯过渡导致水路堵塞问题的出现,通过软管8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安装拆卸;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硬管9,多个加热管1通过硬管9连接成流体通路,硬管9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管路连接组件为两个硬件连接件10,两个硬件连接件10分别置于加热管1两端,硬件连接件10内部开设有水路,多个加热管1通过水路连接成流体通路,采用硬件连接件10将加热管1连接在一起,使整个装置更加牢固可靠,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安装起来更加方便。

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支架2,支架2上、下两侧面均开设有弧形凹槽,多个加热管1分别置于支架2两侧的弧形凹槽内,上、下两侧的加热管1外侧均设有压紧电极3,压紧电极3上设有与加热管1银电极位置相匹配的弧形面,上、下两个压紧电极3之间设有导电支撑柱5,导电支撑柱5贯穿支架2,上、下两个压紧电极3通过螺钉固定在导电支撑柱5上,通过导电支撑柱5将上下两个压紧电极3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设备的安装使用,同时该种纳米膜加热元件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导电支撑柱5为铜柱,为了便于将加热管1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支架2上,而且同时不会对加热管施加过大的压力,压紧电极3弧形面顶部设有弹性凸起4,弹性凸起4曲率半径小于压紧电极3弧形面其他部位曲率半径,使压紧电极3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不同粗细的加热管1。

将液体引入加热管内部,每个加热管1均通过电极供电加热,加热起来更加均匀,采用直接在加热管1外壁加热的方式,通过减少传热介质的方式减少热损失,增加传热速度,采用小管串联,增加传热面积和提高流体的流动速率,增长加热通道长度实现匀速加热,进一步提高热利用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3-4、图5-10,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摆放的空心加热管1,加热管1两端设有银电极,且加热管1外表面在两个银电极之间设有纳米电热膜,加热管1材质为石英、陶瓷或者其他导热管,通过电极片给银电极通电,在银电极及纳米电热膜作用下进行液体加热,多个加热管1两端通过管路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多个加热管1外壁两端各设有一个纳米膜加热元件,多个加热管1呈矩阵排列,根据具体加热设备,选用不同的管路连接组件,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软管8,多个加热管1通过软管8连接成流体通路,通过软管8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安装拆卸;管路连接组件为多个硬管9,多个加热管1通过硬管9连接成流体通路,硬管9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管路连接组件为两个硬件连接件10,两个硬件连接件10分别置于加热管1两端,硬件连接件10内部开设有水路,多个加热管1通过水路连接成流体通路,采用硬件连接件10将加热管1连接在一起,使整个装置更加牢固可靠,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安装起来更加方便,纳米膜加热元件包括电极片7,电极片7上、下两侧均设有弹片电极6,加热管1卡设在弹片电极6内部,该种纳米膜加热元件安装起来简单方便,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降低成本,拆卸及维修更换起来均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803.9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55553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F24H 1/14

专利分类号:F24H1/14;F24H9/14;F24H9/18;H05B3/03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花津南路103号1#生产厂房

发明人:胡如国;周初效;范海军;赵丽丽

第一发明人:胡如国

当前权利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宋萍

代理机构:34158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胡如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