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民医院产科7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产妇20例。结果:在产妇产后因内诊次数多、产程长、破膜时间长、试产失败、羊水污染、急诊手术、贫血、肥胖、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提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结论:在产妇剖宫产后切实做好腹部切口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及时获取切口感染现象,予以早期处理,将缝线拆除,实施彻底清创,且每天都需要进行换药,在微波理疗之后实行二期缝合切口,利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促使切口早期愈合。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在产妇分娩胎儿过程中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是主要方式,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风险因各种社会因素促使近年来剖宫产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产科高度重视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剖宫产术属于创伤,但是术后经常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1,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血肿以及切口裂开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会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提升经济负担,也提升医师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本次我院研究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产妇20例基本情况进行报答,且依据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为,为以后控制与预防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次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均选自2010年10-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产妇,全部为横切口,均为足月分娩,全部为急诊手术,其中一次剖宫产18例,疤痕子宫2例。

1.2.临床表现:2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产妇中术后均有反复体温升高的有15例,术后4-7天切口发生硬结与红肿为5例,且患者术后合并出现脓性分泌物,同时存在恶臭,选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经分析为存在细菌生长,可能是因感染引发的;10例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阴性,切口分泌物为黄色渗液,内见脂肪滴漂浮,考虑皮下脂肪液化;5例无发热患者,其中2例妊娠合并贫血;3例切口深达前鞘及腹直肌。

1.3.愈合不良的原因:20例患者中,5例为切口感染所致,均为胎膜早破,且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术中见羊水污染,其中2例术前有发热。10例为脂肪液化,产妇均较肥胖,皮下脂肪层厚。2例妊娠合并贫血,产妇消瘦,营养不良,术后切口皮下脂肪层血供差,拆除缝线后切口部分裂开。2例为疤痕切口,1例切口皮下有积血。

1.4.治疗经过和预后:对于不同伤口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发现切口有渗出,尽早拆除缝线,并取切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对于伤口新鲜,单纯脂肪液化的患者,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切口用10%的氯化钠冲洗换药;对于伤口不新鲜的患者在拆除缝线之后还要清除一下坏死组织,扩创引流,坚持每天换药,使用纱条引流,并局部使用微波疗。微波理疗不但减少渗出,还可以增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代谢,加强局部营养,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且有解痉、止痛、炎症消散等作用2。待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二次缝合,二期缝合术后切口7-8天拆线,拆线后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6周后再没有出现伤口裂开。

2.讨论

2.1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2.1.1感染:

感染是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因素。剖宫产切口属于Ⅱ类手术切口,正常孕妇阴道内存在大量细菌,各种菌群保持相对稳定,产程中阴道检查可破坏其自然防御体系,破膜时间过长、产程长、内诊次数多、羊水污染、阴道炎、严重贫血等,可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繁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腹部切口感染。实践证明剖宫产术后感染高于阴道分娩。试产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提倡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

2.1.2肥胖

经研究显示肥胖是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3。一般情况先孕妇整个孕期大约会增加12.5K体重。如产妇孕前以及孕期营养过度可能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主要是由于肥胖者存在比较少单位组织供血,进而对延长手术时间造成影响,脂肪也比较厚,在对产妇手术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残留脂肪孤岛,进而诱发缝合缺陷促使脂肪坏死、液化、渗液。

2.1.3操作技术的影响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解剖层次。缝合准确,切忌缝针太浅、缝线拉断、滑结、结扎太紧、止血不彻底,要不断改进操作技巧,尽量避免因操作技术而造成的切口愈合不良。

2.2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

2.2.1孕期保健。做好产妇孕妇孕期保健工作,给予肥胖产妇孕期均衡且适度的营养,同时需要进行适当锻炼,指导产妇正确控制自身体重,避免过快增长;对于慢性贫血产妇需要改变自身营养状况;在产妇进入产程之后尤其是已破膜产妇需要降低导尿检查、阴道检查、肛查等几率,且检查之前需要切实做好无菌操作准备;对于难产产妇而言需要予以及时剖宫产,防止延长产程。

2.2正确缝合技巧与手术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需要切实做好精细操作,缝合过程不可以留有腔隙,防止盲目缝扎,如果过密缝合促使局部组织坏死与供血不良,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过松缝合促使不能彻底止血,防止因操作粗暴引发并发症;对于愈合不良且可能裂开产妇,予以预防性加用减张缝合术;在临床操作中需要提升手术技能,切实做好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

2.2.3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经研究显示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显著减少发生剖宫产感染的几率4。如果产妇存在可能感染以及感染因素的时候予以合理预防性抗生素能够减少感染发生率。将抗生素应用在围术期中可以确保切口附近抗生素浓度,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总之,造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尤其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这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基本条件。加强孕期保健,积极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合并症,术中操作细致,术后加强切口护理,保持敷料干燥,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拆除缝线,扩开切口,局部彻底清创、引流,微波理疗,二期缝合切口,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497..

[2]段莉华.微波照射促进腹部切口愈合9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

[3]葛自银,杨树清.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1例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2,3(3):170-171.

[4]王芳,马荣惠.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192-1193.

标签:;  ;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