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打孔机、连接臂和打孔轴,连接臂固定连接在打孔机的一侧,打孔轴转动连接在连接臂的一端,打孔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握持杆,打孔机上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打孔机的一侧设有电线插头。该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结构稳定,且可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降低震动性,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以避免发生剧烈抖动而影响打孔作业,同时可进一步减小装置内部构件之间产生的震动力,以保护装置内部各个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1)、连接臂(2)和打孔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的一侧,所述打孔轴(3)转动连接在连接臂(2)的一端,所述打孔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握持杆(4),所述打孔机(1)上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5),所述打孔机(1)的一侧设有电线插头(6);所述连接臂(2)包括连接杆(201)、加固杆(202)和固定杆(203),所述连接杆(201)均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的内部,所述加固杆(202)位于连接杆(201)的一侧,且加固杆(202)的一端均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03)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内部的一侧,所述固定杆(203)的一侧均设有横杆(204),且横杆(204)的一端均与固定杆(203)贯穿设置,并且上端所述横杆(204)的一侧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2)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减震杆(205),且减震杆(205)的一端均与横杆(204)连接;所述打孔机(1)包括密封条(101)、槽板(102)和固定板(103),所述密封条(101)均位于打孔机(1)内部的一端,所述槽板(102)均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内部的一侧,所述槽板(102)的一侧均设有固定板(103)。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1)、连接臂(2)和打孔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的一侧,所述打孔轴(3)转动连接在连接臂(2)的一端,所述打孔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握持杆(4),所述打孔机(1)上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5),所述打孔机(1)的一侧设有电线插头(6);
所述连接臂(2)包括连接杆(201)、加固杆(202)和固定杆(203),所述连接杆(201)均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的内部,所述加固杆(202)位于连接杆(201)的一侧,且加固杆(202)的一端均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03)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内部的一侧,所述固定杆(203)的一侧均设有横杆(204),且横杆(204)的一端均与固定杆(203)贯穿设置,并且上端所述横杆(204)的一侧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2)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减震杆(205),且减震杆(205)的一端均与横杆(204)连接;
所述打孔机(1)包括密封条(101)、槽板(102)和固定板(103),所述密封条(101)均位于打孔机(1)内部的一端,所述槽板(102)均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内部的一侧,所述槽板(102)的一侧均设有固定板(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3)均呈倾斜状,且固定板(103)均依次为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打孔机(1)内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杆(204)均呈长方形状,且两个横杆(204)的厚度均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205)的数量为3个,且减震杆(205)均呈交叉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插头(6)与外部电源连接,且控制开关(5)与电线插头(6)电性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墙壁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墙壁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墙壁进行打槽以进行进一步施工作业。
然而现有的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抗震性差,易使打孔过程中发生倾斜,从而影响打孔的精度,不利于实际使用。
因此需要在现有建筑墙壁打孔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抗震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通过设置减震杆、固定板和横杆,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且可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降低震动性,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以避免发生剧烈抖动而影响打孔作业,同时可进一步减小装置内部构件之间产生的震动力,以保护装置内部各个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连接臂和打孔轴,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在打孔机的一侧,所述打孔轴转动连接在连接臂的一端,所述打孔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握持杆,所述打孔机上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打孔机的一侧设有电线插头;
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杆、加固杆和固定杆,所述连接杆均固定连接在连接臂的内部,所述加固杆位于连接杆的一侧,且加固杆的一端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连接臂内部的一侧,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均设有横杆,且横杆的一端均与固定杆贯穿设置,并且上端所述横杆的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减震杆,且减震杆的一端均与横杆连接;
所述打孔机包括密封条、槽板和固定板,所述密封条均位于打孔机内部的一端,所述槽板均固定连接在打孔机内部的一侧,所述槽板的一侧均设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均呈倾斜状,且固定板均依次为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打孔机内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两个横杆均呈长方形状,且两个横杆的厚度均为5cm。
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数量为3个,且减震杆均呈交叉状。
优选的,所述电线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且控制开关与电线插头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1)该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通过横杆和均匀分布的减震杆可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降低震动性,使本装置在打孔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以避免发生剧烈抖动而影响打孔作业。
(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减震杆的数量为3个,且由于减震杆均呈交叉状,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均匀分布的减震杆进行减震,使减震杆受到的震动力可均衡的传导至横杆中,以减小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力。
(3)其次,由于固定板均呈倾斜状,且由于固定板均依次为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打孔机内部的一侧,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进一步减小装置内部构件之间产生的震动力,以保护装置内部各个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臂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孔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打孔机;101-密封条;102-槽板;103-固定板;2-连接臂;201-连接杆;202-加固杆;203-固定杆;204-横杆;205-减震杆;3-打孔轴;4-握持杆;5-控制开关;6-电线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阅图1-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机1、连接臂2和打孔轴3,连接臂2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的一侧,打孔轴3转动连接在连接臂2的一端,打孔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握持杆4,打孔机1上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5,打孔机1的一侧设有电线插头6,连接臂2包括连接杆201、加固杆202和固定杆203,连接杆201均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的内部,加固杆202位于连接杆201的一侧,且加固杆202的一端均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固定杆203固定连接在连接臂2内部的一侧,固定杆203的一侧均设有横杆204,且横杆204的一端均与固定杆203贯穿设置,并且上端横杆204的一侧与连接杆201固定连接,连接臂2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减震杆205,且减震杆205的一端均与横杆204连接,打孔机1包括密封条101、槽板102和固定板103,密封条101均位于打孔机1内部的一端,槽板102均固定连接在打孔机1内部的一侧,槽板102的一侧均设有固定板103。
其中,固定板103均呈倾斜状,且固定板103均依次为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打孔机1内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板103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进一步减小装置内部构件之间产生的震动力,以保护装置内部各个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其中,两个横杆204均呈长方形状,且两个横杆204的厚度均为5cm,通过两个横杆204的厚度均为5cm的设计可进一步接收减震杆205的震动力,以增强横杆204对减震杆205的稳定性。
其中,减震杆205的数量为3个,且减震杆205均呈交叉状,通过减震杆205均呈交叉状的设计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均匀分布的减震杆205进行减震,使减震杆205受到的震动力可均衡的传导至横杆204中,以减小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力。
其中,电线插头6与外部电源连接,且控制开关5与电线插头6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墙壁打孔装置时,先检查本产品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随后通过电线插头6将本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控制开关5开启本装置的启动,随后用手握持住握持杆4,并使打孔轴3接触墙体以进行打孔,当本装置在实际打孔时,通过减震杆205可使本装置受到的震动力可均衡的传导至横杆204中,以减小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力,使本装置产生的震动力均衡消散,并且通过固定板103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进一步减小装置内部构件之间产生的震动力,以保护装置内部各个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823.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263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8D1/14
专利分类号:B28D1/14;B28D7/00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王秋明
第一申请人:王秋明
申请人地址: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明珠街道鲍徐路58号
发明人:韩秋宏;赵国庆;马湘;陈来红;姜中明
第一发明人:韩秋宏
当前权利人:王秋明
代理人:管宝伟
代理机构:52117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