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河北省沙河市綦村学区王军霞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年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目标,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受制于他们参与认识了解社会的深入程度。阅读教学除了要注意小学阅读的总体要求外,还应注意小学各学年段的具体要求:

第1学龄段(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

第2学龄段(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第3学龄段(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要求逐步加深,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学生完善自己,从阅读中受益。语文阅读教学以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成为富有灵性、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2、重视朗读训练

这将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益终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不能要求他们达到较高、较深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起来还不能达到深透的程度,还没有鉴赏能力去欣赏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却并不困难。如果达到熟读成诵,对今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能力越来越强,自然会对过去不懂或懂得不透的东西慢慢地领悟,并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实践表明,许多语文功底深厚的人,无不受益于儿时的多读多背。因此,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也是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的。

3、教给阅读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指南针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力。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标签:;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