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器官发生论文_刘雪梅,罗雪梅,王征,金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器官发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器官,植株,发生,甜菜,湿地松,菌苗,油松。

直接器官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梅,罗雪梅,王征,金晓玲[1](2014)在《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以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榉树不定芽的直接诱导试验.结果表明:适合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BA 2.25~4.50μmol/L,有效芽诱导率达到76.67%;继代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 2.25μmol/L,增殖系数为5.1;壮苗培养基为MS+BA 2.25μmol/L+GA31.45μmol/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2.69μmol/L+活性炭0.1 g·L-1,生根率77.78%,生根数达4.5条.(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清清,叶建仁,吴小芹[2](2012)在《黑松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松无菌苗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从丛生芽的诱导、伸长、增殖及不定根形成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最佳组合为GD+3 mg/L 6-BA+0.3 mg/L NAA+25 g/L蔗糖,丛生芽诱导率为95.7%,平均每外植体芽数为3.1;在DCR+0.5 mg/L 6-BA+0.2 mg/L NAA+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丛生芽伸长明显,添加0.5 g/L活性炭对丛生芽伸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GD、1/2 GD、DCR 3种基本培养基中,DCR培养基较适合黑松增殖培养;根伸长阶段用珍珠岩培养基,提高了再生植株的根系质量和移栽成活率;基因型对移栽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30-B 1个月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0%。(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2年06期)

孔冬梅,万婷[3](2010)在《油松成熟胚培养直接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Carr.)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了直接器官发生研究。在添加1~5 mg.L-1BA,或再配合添加1~10 mg.L-12,4-D的DCR和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发生不定芽。在只添加1 mg.L-1BA的DCR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90%。及时将不定芽继代于不含生长调节物质的DCR培养基上有利于芽的伸长。添加1 mg.L-1IBA的1/2DCR培养基最适于不定根的诱导,在该培养基上不定根诱导率达到47.1%。再生植株在蛭石基质上炼苗后转到温室培养,成活率高达86.4%,且生长正常。(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游小英,沈永宝[4](2008)在《红缨海棠茎段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年新生枝条为外植体建立了红缨海棠的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方式以采用75%乙醇先浸泡带芽茎段30s,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为宜;茎段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N6+BA2.0mg·L~(-1)+ NAA0.10mg·L~(-1)+Sucrose30.0g·L~(-1)+Agar6.0 g·L~(-1)+pH5.8,分化率达100.0%;不定芽丛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N6+BA0.5mg·L~(-1)+NAA0.05mg·L~(-1)+Sucrose20.0g·L~(-1)+Agar6.0g·L~(-1)+REE2.0mg·L~(-1)+ pH5.8,增殖系数约8.0;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N6+(NAA+IBA)0.5mg·L~(-1)(1:1)+Sucrose10.0g·L~(-1) +Agar6.0g·L~(-1)+pH5.8,30d后(先经6d暗培养)生根率达100.0%,平均不定根数量达8条/株,平均不定根长0.3cm,最长达1.0cm;生根苗移栽至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最高,达80.0%。(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8-01)

傅晓春,王晓军,赵民安,刘敏,赵海清[5](2008)在《新疆雪莲体外直接器官发生的快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雪莲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和根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探索新疆雪莲体外直接器官发生的快繁途径。结果表明:新疆雪莲不同外植体直接再生不定芽的效果不同,以真叶为外植体,直接再生芽频率最高,在MS+6-BA1.0 mg/L(单位下同)+NAA0.1+2,4-D0.1上,30 d芽诱导率可达66%;在MS+6-BA0.5+NAA0.05上,芽的增殖生长效果好;在1/2MS+NAA0.1上,25 d内生根率达84.7%;在珍珠岩∶腐叶土为1∶3的基质中炼苗,成活率达89.1%。(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段肖霞[6](2007)在《甜菜离体培养直接器官发生及遗传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是重要的糖用和饲料作物,糖用甜菜提供了全球约30%的食糖;饲料甜菜是家畜最佳的多汁饲料,块根肥大,营养丰富。由于栽培驯化时间较短,加上它又是一种2年生的异交作物,遗传背景狭窄,资源贫乏。特别是自交高度不亲和性,往往使得优良单株基因型很容易丢失,给优良品种选育材料的繁殖和保存带来了极大困难。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给甜菜育种方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然而,由于甜菜组织培养重复性差,愈伤组织难以诱导,植株再生受基因型限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甜菜育种上的实际应用,加剧了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糖甜菜与甘蔗糖竞争中处于极大劣势;同时伴随着多种病害的影响,导致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以甜菜六个不同品种为材料,在高频率诱导多芽的基础上,进行抗病基因的转化及检测,并分析材料在不同阶段的同工酶变化,为培育新种质奠定基础。1用供试的六个材料,切取子叶节,接入诱导多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不同品种间的多芽诱导率差异不大,在以子叶节为外植体,对芽进行诱导时,不受基因型限制。2所用卡那霉素的浓度为150mg/L,抗性不定芽分化率较高。羧苄青霉素的浓度为800mg/L时,才能有效抑制感染外植体的农杆菌。如有返菌现象,可用含800mg/L羧苄青霉素的无菌水冲洗,即可抑菌,且对材料无伤害。乙酰丁香酮(AS)可诱导基因的活化,可提高转化率,本试验加入量为100mg/L。3采用BA和NAA的激素组合,进行茎节外植体芽的诱导,随着BA浓度的提高,芽诱导率也提高,但有部分玻璃化苗的出现,切去叶片,留茎节,可长出正常芽。在供试品种中,51130,51132较其它品种玻璃化程度高。4用小芽进行扩繁时,材料不受基因型限制;在用叶片和叶柄进行多芽诱导时,受材料基因型的限制,不同品种诱导率有差异。5在生根时,加入IBA3-5mg/L,加300mg/L的羧苄青霉素,不加卡那霉素,10d左右可看到有根尖冒出,20天后根系发达。6在对转RF和PBVP6基因的植株进行PCR检测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相应于阳性对照位置上有些转化的甜菜植株显示了条带,即含有BNYVV CP和BBSV基因的PCR扩增片断,可初步表明所转基因存在于有阳性条带的转化甜菜中。7甜菜在加入6-苄氨基嘌呤(6-BA)诱导直接多芽发生的过程中,POD、EST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出现了酶带条数和颜色深浅的变化,推知其变化可能与控制多芽发生的代谢活动有关;遗传转化后出现了明显的酶带颜色加深和新酶带的增加,这是否由于外源基因的导入甜菜而具有抗逆性的标志,还是转基因的直接作用效果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朱丽华,吴小芹[7](2006)在《湿地松成熟合子胚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地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发生,初步建立植株再生体系。先用含不同浓度6-BA的液体培养基处理湿地松成熟胚12~36h,吸干后转移到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6周后,经60mg·L-16-BA液体培养基预处理12h的胚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69%,预处理24h平均每个外植体产芽数达到最高(9~12个),但芽体较小,在继代培养基中伸长较慢;经30mg·L-16-BA液体培养基预处理的胚不定芽诱导频率较低,仅25%~38%,但芽体健壮,在继代培养基中伸长较快;6-BA浓度大于80mg·L-1时不利于不定芽分化。不定根诱导的研究结果表明,NAA对不定芽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在改良1/2GD+NAA0.05mg·L-1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生根率达50%,移栽成活率为60%左右。(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6年08期)

郝秀英,周勃,王燕飞,李大伟,狄月华[8](2006)在《甜菜组织培养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甜菜营养生长的特点,通过在MS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BA和NAA或IBA,建立了由茎节和叶子两种外植体的直接器官发生再生植株的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甜菜糖业》期刊2006年01期)

翟晓巧,王政权,范国强[9](2004)在《泡桐体外器官直接发生的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泡桐、兰考泡桐和白花泡桐的茎段和叶片为材料 ,建立其器官高效直接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毛泡桐茎段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8mg LBA ,叶片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5mg LBA ;兰考泡桐茎段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3mg LNAA + 1 8mg LBA ,叶片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 1mg LNAA + 1 5mg LBA ;白花泡桐茎段和叶片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 + 0 3mg LNAA + 1 8mg LBA和MS + 0 1mg LNAA +1 8mg LBA。此外 ,毛泡桐、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不同外植体幼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皆为 1 2MS + 0 1mg LNAA。(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侯爱菊,朱延明,杨爱馥,张彬彬[10](2003)在《诱导黄瓜直接器官发生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诱导黄瓜直接器官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频率均有显着影响。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类型 ;‘长春密刺’及‘龙杂黄七号’再生频率较高 ,分别达到 93.2 %和 92 .5 % ,前者每块外植体上的平均芽数 (13.2 )极显着高于后者 (3.1) ;6 BA单独存在即可诱导产生丛生芽 ,0 .5mg/mL最佳(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直接器官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黑松无菌苗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从丛生芽的诱导、伸长、增殖及不定根形成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最佳组合为GD+3 mg/L 6-BA+0.3 mg/L NAA+25 g/L蔗糖,丛生芽诱导率为95.7%,平均每外植体芽数为3.1;在DCR+0.5 mg/L 6-BA+0.2 mg/L NAA+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丛生芽伸长明显,添加0.5 g/L活性炭对丛生芽伸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GD、1/2 GD、DCR 3种基本培养基中,DCR培养基较适合黑松增殖培养;根伸长阶段用珍珠岩培养基,提高了再生植株的根系质量和移栽成活率;基因型对移栽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30-B 1个月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器官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雪梅,罗雪梅,王征,金晓玲.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体系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

[2].李清清,叶建仁,吴小芹.黑松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12

[3].孔冬梅,万婷.油松成熟胚培养直接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英文)[J].植物研究.2010

[4].游小英,沈永宝.红缨海棠茎段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5].傅晓春,王晓军,赵民安,刘敏,赵海清.新疆雪莲体外直接器官发生的快繁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

[6].段肖霞.甜菜离体培养直接器官发生及遗传转化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

[7].朱丽华,吴小芹.湿地松成熟合子胚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J].林业科学.2006

[8].郝秀英,周勃,王燕飞,李大伟,狄月华.甜菜组织培养直接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J].中国甜菜糖业.2006

[9].翟晓巧,王政权,范国强.泡桐体外器官直接发生的植株再生[J].核农学报.2004

[10].侯爱菊,朱延明,杨爱馥,张彬彬.诱导黄瓜直接器官发生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子叶的器官发生途径A.子叶直接器官发不同浓度TDZ与NAA及其组合对直接器不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直接器官发生下胚轴的器官发生途径A.下胚轴切段#~下胚轴切段的分化状态:a直接器官发不同浓度TDz与外植体对直接器官发生

标签:;  ;  ;  ;  ;  ;  ;  

直接器官发生论文_刘雪梅,罗雪梅,王征,金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