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属于冲压辅助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端之间焊接固定有水平布置的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面上固定有补油桶,所述补油桶的一端设置有出油管和进油管,所述出油管和进油管上均设有截止阀,所述补油桶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补油桶中转动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丝杆,所述丝杆沿补油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补油桶的内壁接触,这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的优点在于使保持出液压力恒定,出液速度恒定,保证持续润滑。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支撑柱(11),两个支撑柱(11)的顶端之间焊接固定有水平布置的横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顶面上固定有补油桶(2),所述补油桶(2)的一端设置有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所述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上均设有截止阀,所述补油桶(2)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231),所述补油桶(2)中转动设置由伺服电机(231)驱动的丝杆(23),所述丝杆(23)沿补油桶(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所述丝杆(23)上螺纹连接有推板(24),所述推板(24)与补油桶(2)的内壁接触。
设计方案
1.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支撑柱(11),两个支撑柱(11)的顶端之间焊接固定有水平布置的横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顶面上固定有补油桶(2),所述补油桶(2)的一端设置有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所述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上均设有截止阀,所述补油桶(2)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231),所述补油桶(2)中转动设置由伺服电机(231)驱动的丝杆(23),所述丝杆(23)沿补油桶(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所述丝杆(23)上螺纹连接有推板(24),所述推板(24)与补油桶(2)的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桶(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所述第一限靠近安装有出油管(22)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环(26)靠近安装有伺服电机(231)的一端,所述推板(24)位于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补油桶(2)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4)的侧面开有呈圆周布置的凹槽(241),所述凹槽(241)的槽面呈圆弧设置,所述凹槽(241)中嵌设有橡胶制的密封圈(2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顶面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的托架(121),所述托架(121)呈半圆形设置,所述补油桶(2)放置在托架(121),两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电机座(122),所述伺服电机(231)螺栓固定在电机座(1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桶(2)的圆弧表面上开有观察窗(27),所述观察窗(27)沿补油桶(2)的长度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22)分出有若干根分流管(221),所述分流管(22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冲压设备连接有注液头(2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冲压方法,需要长期对冲压模具进行补油润滑,以达到保护模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公告号为CN2070574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包括补油桶,补油桶下端连接有第一补油管,补油桶放置于一水箱内,水箱位于冲压设备一侧上方,水箱内装有水,第一补油管穿过水箱底部,补油桶下侧侧壁上设有浮块,补油桶浮于水箱中。水箱上端还放置有一水箱盖,水箱盖开设有与补油桶外壁相匹配的限位孔。
这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虽然能够向冲压机器中加入润滑油,但是这种主要依靠重力的作用,使补油桶中的润滑有向下流动通过管道送入到冲压设备中,根据工艺的要求,润滑油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出液速度,随着补油桶中润滑油的变少,液位下降,液压变小,即出液压力变小,润滑油流出的速度变慢,单位时间内注入冲压设备的润滑油变少,影响润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其优点在于使保持出液压力恒定,出液速度恒定,保证持续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端之间焊接固定有水平布置的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面上固定有补油桶,所述补油桶的一端设置有出油管和进油管,所述出油管和进油管上均设有截止阀,所述补油桶的另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补油桶中转动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丝杆,所述丝杆沿补油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补油桶的内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时候,打开进油管,关闭出油管,工作人员通过进油管将润滑油注入到补油桶中,当注满补油桶之后,关闭进油管,打开出油管,之后伺服电机启动,带动丝杆转动,驱动推板朝向设置有出油管的一端均速运动,将润滑油压出补油桶,润滑油通过出油管注入到冲压模具中,减少重力因素对于润滑油流速的影响,保持出液压力恒定,出液速度恒定,保证持续润滑。
进一步的,所述补油桶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靠近安装有出油管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环靠近安装有伺服电机的一端,所述推板位于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主要用于限制推板的运动位置,当推板压出润滑油的死后,推板朝向第一限位环运动,当推板与第一限位环相抵,说明润滑油压出的任务完成,之后推板朝向第二限位环运动,推板与第二限位环相抵,说明推板回归到工作初始位置,工作人员向补油桶重新加入润滑油,完成一个工作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补油桶长度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的距离就是推板移动的距离,推板移动的距离越长,即压出的润滑油的体积越过多。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侧面开有呈圆周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面呈圆弧设置,所述凹槽中嵌设有橡胶制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密封圈使用橡胶制成,其本具有良好的弹性,密封圈可以紧密地和补油桶的内壁相抵,提高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顶面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的托架,所述托架呈半圆形设置,所述补油桶放置在托架,两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可避免伺服电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震动,托架承托并固定补油桶,防止补油桶由于伺服电机的工作产生震动,提高补油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电机座,所述伺服电机螺栓固定在电机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座主要用于固定伺服电机,防止伺服电机震动。
进一步的,所述补油桶的圆弧表面上开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沿补油桶的长度方向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了解到补油桶内油量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分出有若干根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冲压设备连接有注液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冲压模具上往往具有多个用于注入润滑油的圆孔,有多少个圆孔就实际有多少根分流管,分流管通过注液头与冲压模具的圆孔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伺服电机和推板的设置,保持出液压力恒定,出液速度恒定,保证持续润滑;
2.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密封圈可以紧密地和补油桶的内壁相抵,提高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安装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中用于体现补油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支撑柱;12、横梁;121、托架;122、电机座;2、补油桶;21、进油管;22、出油管;221、分流管;222、注液头;23、丝杆;231、伺服电机;24、推板;241、凹槽;242、密封圈;25、第一限位环;26、第二限位环;2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冲压设备的简易补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位钢结构。支架1包括两根支撑柱11和横梁12,两根支撑柱11垂直于地面设置,支撑柱11与地面接触的一端呈圆台设计,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横梁12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柱11的顶端之间,并且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横梁12的顶面上焊接固定有至少两个托架121,本实施例中,选用两个托架121。两个托架121沿横梁1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托架121呈半圆形设置。托架121上放置有一个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补油桶2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补油桶2水平布置,由于补油桶2为圆筒,所以补油桶2可以和托架121更加紧密的配合,提高补油桶2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补油桶2的一端设置有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出油管22位于进油管21下方,并且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上均设有截止阀。出油管22分出有若干根分流管221,分流管22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冲压设备连接有注液头222。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都优选橡胶软管,由于橡胶软管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可弯曲,可以根据厂房的实际情况,调节橡胶软管。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补油桶2中转动设置丝杆23,丝杆23沿补油桶2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补油桶2的背离出油管22和进油管21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231,伺服电机231与丝杆23连接,并且提供丝杆23转动所需的动力。伺服电机231通过电机座122固定在横梁12的顶面上,电机座122与横梁12焊接固定。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丝杆23上螺纹连接有推板24,推板24呈圆形设置,与补油桶2内腔形状相同,推板24与补油桶2的内壁接触。推板24的侧面开有呈圆周布置的凹槽241,凹槽241的槽面呈圆弧设置,凹槽241中嵌设有密封圈242,推板24通过密封圈242与补油桶2的内壁接触,密封圈242主要用于填充间隙,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渗油的发生。密封圈242优选FLS氟硅橡胶制成,其性能兼有氟素橡胶及硅橡胶的优点,耐油并且能抵抗含氧的化合物的侵蚀,提高使用寿命。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补油桶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第一限靠近安装有出油管22的一端,第二限位环26靠近安装有伺服电机231的一端,并且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补油桶2长度的一半,并且推板24位于第一限位环25和第二限位环26之间。在工作的时候,初始状态下,推板24与第二限位环26抵触,之后丝杆23转动带动推板24朝向第一限位环25运动,将补油桶2中的润滑有推动压出,当推板24与第一限位环25相抵,推板24停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补油桶2的圆弧面上开有观察窗27,观察窗27呈长条状,观察窗27沿补油桶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27了解补油桶2中的油量状况。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进油管21,关闭出油管22,工作人员通过进油管21将润滑油注入到补油桶2中,当注满补油桶2之后,关闭进油管21,打开出油管22,之后伺服电机231启动,带动丝杆23转动,驱动推板24朝向设置有出油管22的一端均速运动,将润滑油压出补油桶2,润滑油依次流过出油管22和分流管221,最后通过注液头222注入到冲压模具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9769.6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095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1D37/18
专利分类号:B21D37/18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无锡市程晖电源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市程晖电源配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青虹路旁(德邻工业园内)
发明人:朱立平
第一发明人:朱立平
当前权利人:无锡市程晖电源配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