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特性,体系,动力,预应力,系数,玻璃。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清,任志宏,石永久,吴丽丽[1](2005)在《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华大学游泳馆点式玻璃建筑设计为背景 ,在点式玻璃建筑中两种常用的鱼腹式柔性支承系统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AR法对脉动风荷载进行了模拟 ,将风荷载导入ANSYS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分析了支承体系的风振系数 ,并研究了预应力和矢跨比对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5年02期)
王元清,任志宏,石永久,吴丽丽[2](2005)在《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华大学游泳馆点式玻璃建筑设计为背景 ,对点式玻璃建筑中两种常用的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了适当的地震波 ,在考虑玻璃自重的情况下 ,对柔性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和谱分析 ,研究了地震反应对两种鱼腹式常用柔性支承承载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5年02期)
任志宏[3](2004)在《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点支式玻璃幕墙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广泛应用,其承载性能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中脉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承载性能的影响一直为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本文分析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并在考虑了玻璃集中质量后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各单元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目前经常使用的两种典型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无压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和带压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讨论分析。并确定了影响两种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承载性能的变化参数。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ANSYS对两类鱼腹式柔性支承的自振振型和频率进行了计算和研究,阐述了两类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动力特性的异同,并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矢跨比、预应力和玻璃集中质量等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在动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了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确定了点支式玻璃幕墙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所承受的风荷载,运用AR法对脉动风荷载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的风荷载导入ANSYS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比较了各参数对风振响应的影响,提出了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风振系数。考虑玻璃的质量后,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也是其动力性能的一部分,本文在风振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输入标准地震谱,对支承体系做了地震时程分析和谱分析,并比较分析了地震对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6-01)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清华大学游泳馆点式玻璃建筑设计为背景 ,对点式玻璃建筑中两种常用的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了适当的地震波 ,在考虑玻璃自重的情况下 ,对柔性支承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和谱分析 ,研究了地震反应对两种鱼腹式常用柔性支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清,任志宏,石永久,吴丽丽.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5
[2].王元清,任志宏,石永久,吴丽丽.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5
[3].任志宏.点支式玻璃建筑鱼腹式柔性支承体系的动力性能分析[D].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