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包括:模体和加料器,其中:模体上设有N个并列排布的模腔组,每个模腔组均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距布置的模腔;模体上设有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对布置,且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加料器上设有M个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条形槽和用于卡入第一定位脚、用于卡入第二滑槽内的第二定位脚,且当第一定位脚位于第一滑槽、第二定位脚位于第二滑槽内时,各条形槽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上料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手工上料存在的烫伤风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和加料器(2),其中:模体(1)上设有N个并列排布的模腔组,每个模腔组均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距布置的模腔,N≥1,N为整数;模体(1)上设有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相对布置,且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加料器(2)上设有M个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条形槽(21)和用于卡入第一滑槽(11)内并可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的第一定位脚(3)以及用于卡入第二滑槽(12)内并可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的第二定位脚(4),所述M=N,且当第一定位脚(3)位于第一滑槽(11)、第二定位脚(4)位于第二滑槽(12)内时,各条形槽(21)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
设计方案
1.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和加料器(2),其中:
模体(1)上设有N个并列排布的模腔组,每个模腔组均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距布置的模腔,N≥1,N为整数;模体(1)上设有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相对布置,且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
加料器(2)上设有M个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条形槽(21)和用于卡入第一滑槽(11)内并可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的第一定位脚(3)以及用于卡入第二滑槽(12)内并可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的第二定位脚(4),所述M=N,且当第一定位脚(3)位于第一滑槽(11)、第二定位脚(4)位于第二滑槽(12)内时,各条形槽(21)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加料器(2)上且让位于任意一个条形槽(21)上均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凹槽(a),且在条形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凹槽(a)的中心线与条形槽的中心重合,在条形槽的宽度方向,所述凹槽(a)的宽度大于条形槽的宽度;在条形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凹槽(a)的深度大于条形槽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条形槽(21)中的各凹槽(a)之间的间距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在条形槽(21)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a)的长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加料器(2)上设有沿条形槽(21)深度方向布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脚(3)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与加料器(2)固定连接,第二定位脚(4)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与加料器(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脚(3)和第二定位脚(4)均包括螺纹杆部和固定在螺纹杆部一端的定位端头部,紧固件为与螺纹杆部螺纹配合的螺母;其中:第一定位脚(3)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第二定位脚(4)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各模腔组均位于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各条形槽(21)均位于第一定位脚(3)与第二定位脚(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加料器(2)上固定安装有推柄(2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加料器(2)为板状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氟硅胶类的O型圈时,主要采用人工上料,这种上料方式大大减慢了预成型件的上料时间,并且增加了工人上料时的烫伤风险。且这种费时费力的上料方式影响生产效率成本及人员的管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包括:模体和加料器,其中:
模体上设有N个并列排布的模腔组,每个模腔组均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距布置的模腔,N≥1,N为整数;模体上设有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对布置,且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
加料器上设有M个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条形槽和用于卡入第一滑槽内并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定位脚以及用于卡入第二滑槽内并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定位脚,所述M=N,且当第一定位脚位于第一滑槽、第二定位脚位于第二滑槽内时,各条形槽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
优选地,加料器上且让位于任意一个条形槽上均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凹槽,且在条形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凹槽的中心线与条形槽的中心重合,在条形槽的宽度方向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条形槽的宽度,在条形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条形槽的深度。
优选地,同一个条形槽中的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mm。
优选地,凹槽在条形槽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1mm。
优选地,加料器上设有沿条形槽深度方向布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脚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与加料器固定连接,第二定位脚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与加料器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定位脚和第二定位脚均包括螺纹杆部和固定在螺纹杆部一端的定位端头部,紧固件为与螺纹杆部螺纹配合的螺母;其中:第一定位脚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第二定位脚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纹连接。
优选地,各模腔组均位于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
优选地,各条形槽均位于第一定位脚与第二定位脚之间。
优选地,加料器上固定安装有推柄。
优选地,加料器为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模体上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加料器上设置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和条形槽,并使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使第一定位脚位于第一滑槽、第二定位脚位于第二滑槽内时,各条形槽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上料时只需将条料放置在加料器上的条形槽内,并使条料的一端伸至条形槽的外部,然后将定位脚插入对应的滑槽内,使得各条形槽内的料条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最后压住条料露出条形槽的部分并推动加料器前进移动既可以将料条压入各模腔组内,从而完成上料工作。这种上料方式,减少了上料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手工上料存在的烫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加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加料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加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C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中所述加料器的俯视图。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氟硅胶上料的模具组,包括:模体1和加料器2,其中:
模体1上设有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以及N个并列排布的模腔组,各模腔组均位于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之间,每个模腔组均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间距布置的模腔,N≥1,N为整数;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相对布置,且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加料器2为板状结构,加料器2上设有M个直线延伸且两端贯通的条形槽21和用于卡入第一滑槽11内并可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的第一定位脚3以及用于卡入第二滑槽12内并可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的第二定位脚4,各条形槽21均位于第一定位脚3与第二定位脚4之间,所述M=N,且当第一定位脚3位于第一滑槽11、第二定位脚4位于第二滑槽12内时,各条形槽21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上料时,预先将条料放置在加料器2上的条形槽21内,使条料的一端伸至条形槽21的外部;然后将加料器2移到模体1上方,并将定位脚插入对应的滑槽内,该加料器2可以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在模体1上滑动,且加料器2上的各料条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最后压住条料露出条形槽21的部分并推动加料器2前进移动既可以将料条压入各模腔组内,从而完成上料工作。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体1上设置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12,在加料器2上设置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和条形槽,并使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各模腔组中模腔的排布方向,使第一定位脚位于第一滑槽11、第二定位脚位于第二滑槽12内时,各条形槽21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上料时只需将条料放置在加料器2上的条形槽21内,并使条料的一端伸至条形槽21的外部,然后将定位脚插入对应的滑槽内,使得各条形槽21内的料条与各模腔组一一对应,最后压住条料露出条形槽21的部分并推动加料器2前进移动既可以将料条压入各模腔组内,从而完成上料工作。这种上料方式,减少了上料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手工上料存在的烫伤风险。
此外,本实施例中,加料器2上且让位于任意一个条形槽21上均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凹槽a,且在条形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凹槽a的中心线与条形槽的中心重合,在条形槽的宽度方向方向,所述凹槽a的宽度大于条形槽的宽度;在条形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凹槽a的深度大于条形槽的深度。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小料条与条形槽21内壁之间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料条与加料器的阻力,使上料定位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在条形槽21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a的长度为1mm,且同一个条形槽21中的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mm。
本实施例中,加料器2上设有沿条形槽21深度方向布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脚3和第二定位脚4均包括螺纹杆部和固定在螺纹杆部一端的定位端头部,其中:第一定位脚3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二定位脚4中螺纹杆部远离其定位端头部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紧固件为与螺纹杆部螺纹配合的螺母。该结构的设置便于定位脚的拆装、更换。
本实施例中,加料器2上固定安装有推柄22,以方便在上料时推动加料器2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054.9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755879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29C43/34
专利分类号:B29C43/34;B29C43/36;B29L31/2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安徽库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库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西路中鼎工业园北区库伯密封技术
发明人:陈增宝;朱宝宁;孙卫华;章彬;周伟
第一发明人:陈增宝
当前权利人:安徽库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段晓微
代理机构:34119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