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包括顶板组件、侧板组件和底板组件,其中侧板组件包括插接板组件和门组件;插接板组件包括多块插接板,在至少两块插接板之间设置一加强梁,加强梁与插接板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厢体侧板的整体强度,同时方便制造安装,降低了成本;解决厢式运输车厢体胀裂问题,同时还拓宽了运输车厢体的应用领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包括顶板组件、侧板组件和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包括插接板组件和门组件;所述插接板组件包括多块插接板,在至少两块插接板之间设置一加强梁,加强梁高度根据厢体高度和插接板高度确定,加强梁宽度根据插接板厚度确定,加强梁长度和加强梁板材厚度根据运输车厢体容积要求确定;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为:加强梁与插接板接触的两侧,其中一侧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结构,另一侧则为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一侧插接板的凸起结构与加强梁的凹槽结构相对应,另一侧插接板的凹槽结构与加强梁的凸起结构相对应,依次相互插接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包括顶板组件、侧板组件和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包括插接板组件和门组件;所述插接板组件包括多块插接板,在至少两块插接板之间设置一加强梁,加强梁高度根据厢体高度和插接板高度确定,加强梁宽度根据插接板厚度确定,加强梁长度和加强梁板材厚度根据运输车厢体容积要求确定;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为:加强梁与插接板接触的两侧,其中一侧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结构,另一侧则为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一侧插接板的凸起结构与加强梁的凹槽结构相对应,另一侧插接板的凹槽结构与加强梁的凸起结构相对应,依次相互插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替换设置为:加强梁设置为“工”字形结构,插接板插入加强梁的工字型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替换设置为:插接板与加强梁连接的侧部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截面为矩形结构,加强梁两侧分别插入插接板侧部的凹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替换设置为:插接板与加强梁连接的侧部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截面为十字型结构,加强梁两侧分别设置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插接板的凹槽结构插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底板边缘上设置的开口朝上的U型连接板,插接板以及加强梁的下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U型连接板的开口内。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组件包括与插接板组件固定连接的门立柱、两端固定在门立柱顶端上的上门框、与门立柱连接的门。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顶板组件包括顶棚插接板以及连接板,连接板截面形状为F型或者U型,连接板的开口朝下,每块插接板以及加强梁的上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连接板的开口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加强梁与U型连接板采用螺栓连接,螺栓贯穿U型连接板和加强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插接板下端边沿设置铆钉,铆钉贯穿U型连接板外侧壁,且内端插入插接板内,使铆钉将U型连接板、插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3、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内部中空,由钢板弯折成型,成型工艺采用辊压方式再对接口进行焊接,且接口位于加强梁所在截面一端的对接处。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厢体拐角处的两块插接板通过侧包边固定连接在一起,侧包边竖直设置且为长条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特征在于:插接板紧挨侧包边的一侧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插接板竖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
背景技术
现有厢式运输车的车厢通常由顶板、侧板和底板组成。其中常见的侧板由左厢板、右厢板、前厢板和后门组成,厢板由插接板通过凹凸结构插接配合,从而形成一种插接板式厢体。这种插接板式厢体相对于由独立钢板构成的整体式厢体,更容易制造、组装,可以降低车厢的成本。但是,这种插接板式厢体的强度依赖于插接板两端的凹板和凸板连接处的强度,其凸凹配合处的插接板体的外皮厚度一般在0.35-0.6mm之间,中间采用聚氨酯发泡工艺。当运输车辆处于满载或装载异形、坚硬、散装货物时,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受道路状况引起的巨大颠簸或者转弯离心力较大情况时,厢体侧向受力导致厢体结构强度受损,当超过厢体结构强度及疲劳极限,随即引发厢体变形甚至胀裂。
因此,插接板式厢体仅能应用于小型微卡运输车,装载轻便的货物,而由于轻卡、中重卡运输车运输的都是坚硬、批量散装、承载较重的货物,插接板式厢体无法适应其承载需求,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另外,现有的插接板式厢体的侧板与底板是通过抽芯铆钉进行连接,铆接面为底板的连接板和插接板一侧的薄外皮,仅形成单层铆接结构,其强度及可靠性低,从而进一步弱化厢体结构的强度。当运输车满载或装载异形、坚硬、散装货物或在恶劣环境行驶时,这一结构会增加厢体发生胀裂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以防止运输车厢体变形、胀裂、增加整个厢体结构的强度,便于制造组装,拓展其应用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包括顶板组件、侧板组件和底板组件,其中侧板组件包括插接板组件和门组件;插接板组件包括多块插接板,在至少两块插接板之间设置一加强梁,加强梁高度根据厢体高度和插接板高度确定,加强梁宽度根据插接板厚度确定,加强梁长度和加强梁板材厚度根据运输车厢体容积要求确定。
进一步地,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为: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为:加强梁与插接板接触的两侧,其中一侧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结构,另一侧则为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一侧插接板的凸起结构与加强梁的凹槽结构相对应,另一侧插接板的凹槽结构与加强梁的凸起结构相对应,依次相互插接固定。
可替换地,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加强梁设置为“工”字形结构,插接板插入加强梁的工字型槽内。
可替换地,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以设置为:插接板与加强梁连接的侧部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截面为矩形结构,加强梁两侧分别插入插接板侧部的凹槽结构。
可替换地,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还可以设置为:插接板与加强梁连接的侧部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截面为十字型结构,加强梁两侧分别设置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插接板的凹槽结构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底板边缘上设置的开口朝上的U型连接板,插接板以及加强梁的下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U型连接板的开口内。
进一步地,门组件包括与插接板组件固定连接的门立柱、两端固定在门立柱顶端上的上门框、与门立柱连接的门。
进一步地,顶板组件包括顶棚插接板以及F型连接板,顶棚插接板可为一体结构,其中F型连接板开口朝下,每块插接板以及加强梁的上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F型连接板的开口内。F型连接板还可以替换成U型连接板。
进一步地,加强梁与U型连接板或F型连接板采用螺栓连接,螺栓贯穿U型连接板和加强梁。进一步地,可采用带垫圈的盖型螺母,螺栓、螺母和垫圈的选用根据厢体尺寸确定。
进一步地,插接板下端边沿设置铆钉,铆钉贯穿U型连接板外侧壁,且内端插入插接板内,使铆钉将U型连接板、插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加强梁内部中空,由钢板弯折成型,成型工艺采用辊压方式再对接口进行焊接,且接口位于加强梁所在截面一端的对接处。
进一步地,厢体拐角处的两块插接板通过侧包边固定连接在一起,侧包边竖直设置且为长条形。
进一步地,插接板紧挨侧包边的一侧还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插接板竖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相邻两插接板之间设置加强梁,提高了厢体侧板的整体强度,解决厢式运输车厢体胀裂问题,同时还拓宽了运输车厢体的应用领域,不仅能应用于小型微卡运输车,装载轻便的货物,而且能够适应轻卡、中重卡运输车的承载需求。
(2)加强梁与插接板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加强梁与底板的U型连接板、顶板的F型连接板插接配合,方便制造安装,降低了成本。
(3)加强梁内部中空结构,既保证了加强梁的整体强度,又可以降低重量,从而有效降低运输车的耗能。
(4)在厢体拐角处设置侧包边以及插接板竖撑,实现了插接板在拐角处的连接,同时也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
(5)加强梁与底板、顶板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增加整个厢体的牢固性,强化厢体结构强度;当车辆处于满载或装载异形、坚硬、散装货物时,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巨大颠簸及转弯离心力较大情况时减低厢体胀裂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接板与U型连接板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接板与F型连接板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强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强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加强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加强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加强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加强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加强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加强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组件;11- U型连接板;2-侧板组件;21-插接板;22-加强梁;221-凹槽结构;222-凸起结构;23-门立柱;24-上门框;25-侧包边;26-插接板竖撑;3-顶板组件,31-F型连接板;32-顶棚插接板;4-螺栓;5-铆钉;6-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包括底板组件1、侧板组件2和顶板组件3,其中侧板组件2包括插接板组件和门组件;插接板组件包括多块插接板21,在相邻两块插接板21之间设置一加强梁22,加强梁22高度根据厢体高度和插接板21高度确定,加强梁22宽度根据插接板21厚度确定,加强梁22长度和加强梁22板材厚度根据运输车厢体容积要求确定。参见附图5、6,加强梁22与两侧插接板21接触的两侧,其中一侧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结构221,另一侧则为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222,一侧插接板21的凸起结构与加强梁的凹槽结构221相对应,另一侧插接板21的凹槽结构与加强梁的凸起结构222相对应,依次相互插接而成。
参见附图3,底板组件1包括底板以及底板边缘上设置的开口朝上的U型连接板11,插接板21以及加强梁22的下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U型连接板11的开口内。门组件包括与插接板组件固定连接的门立柱23、两端固定在门立柱顶端上的上门框24、与门立柱连接的门。厢体拐角处的两块插接板21通过侧包边25固定连接在一起,侧包边25竖直设置且为长条形。插接板21紧挨侧包边25的一侧还分别固定有竖直且用于加强的插接板竖撑26。
参见附图4,顶板组件3包括顶棚插接板32以及F型连接板31,顶棚插接板32可为一体结构,其中F型连接板31开口朝下,每块插接板21以及加强梁22的上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F型连接板31的开口内。
加强梁22与顶板组件3的F型连接板31以及底板组件1的U型连接板11采用螺栓4连接,螺栓4贯穿U型连接板11或F型连接板31以及加强梁22。进一步地,可采用带垫圈的盖型螺母,螺栓、螺母和垫圈的选用根据厢体尺寸确定。
插接板21的下端边沿分别设置铆钉5,铆钉5贯穿U型连接板11的外侧壁,且内端插入插接板21内,使铆钉4将U型连接板11、插接板21固定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2
如图1-4、7、8示出了另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加强梁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加强梁22为“工”字型结构,加强梁22两侧的插接板21插入加强梁22的工字型槽内。
实施例3
如图1-4、9、10示出了另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加强梁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插接板21两侧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22截面为矩形结构,加强梁两侧分别插入插接板侧部凹槽结构。
实施例4
如图1-4、11、12示出了另一种厢式运输车防胀厢体,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插接板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加强梁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插接板21两侧设置凹槽结构,加强梁22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即加强梁两侧分别设置凸起结构222,该凸起结构与插接板的凹槽结构插接配合。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见图5,加强梁22内部中空,由钢板弯折成型,成型工艺采用辊压、折弯、模压、铸造和\/或拼接等方式,再对接口6进行焊接或粘接,且接口6位于加强梁22的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728808.6
申请日:2019-10-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50391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62D 33/04
专利分类号:B62D33/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山东舜晟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舜晟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2200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兴路4008号
发明人:韩培欣;潘建丽;李艳;唐鹏;岳山;王诚
第一发明人:韩培欣
当前权利人:山东舜晟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晓琳
代理机构:37255
代理机构编号: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