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装置论文和设计-熊锐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其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联通,每个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壁倾斜设置,从而减缓混凝土掉落的速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具有输送管,该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从而该输送管能够实现弯折,方便对准待浇筑的点,提高浇筑效率、减少浪费;并且单元管体的内腔壁设置为倾斜,管腔内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混凝土流速,混凝土每流经一个单元管体其流速减缓一次,避免混凝土离析,尤其是当混凝土竖直向下输送时,倾斜的内腔壁能够阻挡向下掉落的混凝土,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避免混凝土离析。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联通,每个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壁倾斜设置,从而减缓混凝土掉落的速度。

设计方案

1.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联通,每个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壁倾斜设置,从而减缓混凝土掉落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还设置用于连接出料装置的出口的第一连接管,及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外部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周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管体包括内腔联通的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混凝土由所述第一节体流向所述第二节体,相邻的所述第一节体和所述第二节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节体套设于所述第一节体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出口连接有能够弯折的排出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管轴承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包括联通的球形腔和锥形管,所述球形腔位于所述第一节体,所述第二节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球形腔配合的球形部,所述锥形管贯通所述第二节体,所述锥形管内径沿远离所述球形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为软管,所述软管的出口设置有保持器,所述保持器用于使所述软管的出口朝向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置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连接管沿管口圆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环形沟槽还设有环形承台,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环形承台之间设置滚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管末端的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包括设置于排出管末端的金属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混凝土材料按照来源划分,一般有自拌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两种,其中自拌混凝土为浇筑时在施工现场拌和,商品混凝土一般是从商品混凝土公司用泵车运送至施工现场。自拌混凝土一般盛装于容器内,由施工人员人工装填至模具内,商品混凝土一般是采用泵车和钢管输送并装填至模具内。现有的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浇筑管桩桩芯为例,若采用自拌混凝土,需要将盛装混凝土的圆斗置于桩的承台附近,人工将混凝土铲进桩孔内,时间长、效率低;若采用商品混凝土,则通过钢管连接泵车输送混凝土,由于桩孔较小,钢管有时难以对准桩孔进行浇筑,容易抛洒混凝土造成浪费,或给下一步施工工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钢管又不能替换为方便弯折的柔软的管体,柔软的管体不耐磨,难以运输夹杂有大量粗骨料、细骨料的混凝土。并且当混凝土的运输高度较大、运输距离较远时,混凝土容易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部分拌和成分流速过快而离析,混凝土离析会导致构件成型不良,只能将构件拆除重新浇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料口不容易对准浇筑点,浇筑效率低、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以及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过程中容易离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其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联通,每个所述单元管体的内腔壁倾斜设置,从而减缓混凝土掉落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具有输送管,该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从而该输送管能够实现弯折,方便对准待浇筑的点,提高浇筑效率、减少浪费;并且单元管体的内腔壁设置为倾斜,管腔内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混凝土流速,混凝土每流经一个单元管体其流速减缓一次,避免混凝土离析,尤其是当混凝土竖直向下输送时,倾斜的内腔壁能够阻挡向下掉落的混凝土,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避免混凝土离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改变输送管的方向调节浇筑位置,所述输送管还设置用于连接出料装置的出口的第一连接管,及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外部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周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单元管体包括内腔联通的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混凝土由所述第一节体流向所述第二节体,相邻的所述第一节体和所述第二节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节体套设于所述第一节体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对准浇筑点,所述输送管出口连接有能够弯折的排出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管轴承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内腔包括联通的球形腔和锥形管,所述球形腔位于所述第一节体,所述第二节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球形腔配合的球形部,所述锥形管贯通所述第二节体,所述锥形管内径沿远离所述球形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浇筑,所述排出管为软管,所述软管的出口设置有保持器,所述保持器用于使所述软管的出口朝向地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内设置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连接管沿管口圆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环形沟槽还设有环形承台,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环形承台之间设置滚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管末端的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重物包括设置于排出管末端的金属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具有输送管,该输送管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从而该输送管能够实现弯折,方便对准待浇筑的点,提高浇筑效率、减少浪费;并且单元管体的内腔壁设置为倾斜,管腔内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混凝土流速,混凝土每流经一个单元管体其流速减缓一次,避免混凝土离析,尤其是当混凝土竖直向下输送时,倾斜的内腔壁能够阻挡向下掉落的混凝土,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避免混凝土离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元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

图标:100-出料装置;200-第一连接管;210-安装座;300-第二连接管;400-输送管;500-排出管;600-保持器;700-单元管体;710-第一节体;711-球形腔;720-第二节体;722-锥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用于辅助输送、浇筑混凝土,其能够防止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离析,还能够方便对准浇筑点,减少混凝土材料浪费,提高浇筑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装置能够用于各类结构构件浇筑,本实施例中以难度较大的管桩桩芯的浇筑为例。

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输送管400,本输送管400不同于现有的硬质管件,其能够弯曲,请参照附图1,输送管400入口与出料装置100连接,出口对准管桩口。

请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出料装置100的出口设置第一连接管200,所述输送管400入口设置第二连接管300,所述第二连接管300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0。

请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管200外部固定有安装座210,所述第二连接管300轴承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0内。

请参照附图5所示,所述安装座210内设置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连接管300沿管口圆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轴承连接。为了防止第二连接管300脱落,所述环形沟槽还设有环形承台,环形承台与环形凸缘配合反之第二连接管300脱落,为了方便转动,减小摩擦,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环形承台之间设置滚珠。

请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上述的输送管400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单元管体700,相邻的单元管体700相对转动能够所述单元管体700的内腔联通,每个所述单元管体700的内腔壁倾斜设置,因此整个输送管400的内径不断变化,内腔壁能够不断干涉混凝土流体,从而在运输过程中不断起到拌和减缓混凝土掉落的速度的作用,防止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离析。

请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单元管体700包括第一节体710和第二节体720,所述第一节体710靠近所述出料装置100,相邻的所述输送单元依次套接,远离所述出料装置100的输送单元的第一节体710套接于靠近所述出料装置100的输送单元的第二节体720外部。

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内腔包括联通的球形腔711和锥形管722,所述球形腔711位于所述第一节体710,所述第二节体720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球形腔711配合的球形部,所述锥形管722贯通所述第二节体720,所述锥形管722内径沿远离所述球形腔711的方向逐渐减小。

为了进一步方便对准浇筑点,所述输送管400出口连接有能够弯折的排出管500。

由于一般浇筑是从浇筑点上方向下浇筑,因此所述排出管500采用软管,为了使软管管口始终向下,所述软管的出口设置有保持器600,所述保持器600用于使所述软管的出口朝向地面。

请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保持器600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管500末端的重物,该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使排出管500末端出口保持朝向地面,能够使混凝土流向保持竖直向下,有利于在浇筑定位要求高的构件,例如浇筑管桩桩芯时,能够对准浇筑点,避免抛洒浪费。

请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重物包括设置于排出管500末端的金属环。金属环使得软管末端出口圆周的配重均匀,管口更不容易倾斜、偏移。

本混凝土浇筑装置的使用原理:

第一连接管200与出料装置100连接,转动输送管400的单元管体700,使相邻的第一节体710和第二节体720相对转动,令输送管400呈一定的曲度,排出管500的出口对准浇筑点,如附图1中所示,排出管500对准管桩口。

混凝土经出料装置100进入输送管400,请参照附图3,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其流速势必加快,但混凝土每经过一个单元管体700就受到锥形管722倾斜的内墙壁的阻挡,混凝土的流速减缓,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离析。

当一个管桩浇筑完成后,通过改变输送管400的曲度,并配合第二连接管300转动,使排出管500的管口移动,从而对准另一个浇筑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混凝土浇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251.9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08976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E02D 15/04

专利分类号:E02D15/04;E04G21/04

范畴分类:36E;36D;

申请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4100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奥园广场21栋207室

发明人:熊锐;李万旺;胡锡玲;阳珊;曾庆卓;林泽斌;李惠波;程玲;董黎平;宁煜明

第一发明人:熊锐

当前权利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志廷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混凝土浇筑装置论文和设计-熊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