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239300
2005年,红学专家刘心武登临百家讲坛,向大家揭秘《红楼》而引起轩然大波。2010年,他又登上讲坛揭秘《红楼梦》八十回后每个人物的命运而再次引发热议,掀起“红学”热潮。在刘心武的揭秘下,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的命运结局和高鹗的后四十回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刘心武何以有这样的结论,他又凭什么这样说?其实这一切都是靠的文本细读,关注细节。
纵观整个小学语文课本,其中的许多课文都暗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及深刻的思想。而这些故事、作者的想法以及传递的思想如何能浮出水面,学生又如何能透过课文了解背后的故事,探寻隐藏的玄机,走进作者的心灵?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引领学生怀着一颗敏锐的心,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了解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一、通过细节,激发兴趣,研读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草船借箭》是三国故事里的精彩一笔,也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初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基本上是围绕“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么个借法”、“借的结果怎样”来提问。这时我针对一个“借”字问学生:“什么叫借”?原来“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借了东西是要还的。此时我抛出一个问题:“诸葛亮向曹操借箭既没有征得曹公的同意,也没有还,还是借吗?”这时有的学生回答:“那就是骗呀!”“是呀,那就是骗呀!可是文章为什么要用‘借’呢?诸葛亮又是什么样的人?军师为何要用如此令人不齿的手段呢?”在这里通过一个“借”字,我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他们不仅会研读文本深究“借”与“骗”,他们还会对《三国演义》这本书充满兴趣,去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去研究诸葛亮,进而了解这部书,了解书中的各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课文,我们更是通过课文,通过细节去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徜徉书海,感受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透过细节,了解故事,感受情感
《“番茄太阳”》是作家卫宣利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课文叙说了“我”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活泼爱笑、聪慧机灵、乖巧善良的盲童形象。在教学课文中,教师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明明的形象。而我觉得,这篇课文里,我们首先应关注作者本人,再去关注明明,然后再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这一细节进行提问:“作者的生活如何艰难?心情为什么灰暗?”由此,我带领学生走进卫宣利的人生,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卫宣利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从此她成了残废人,很长一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人交往。后来她的父母又强行为她安排了一桩她不能接受的婚姻,所以,她独自从家里逃了出来,躲了起来。”带着学生阅读了卫宣利的人生故事后,学生此刻不难体会出她的灰暗心情和艰难生活。同时,卫宣利背后的人生故事也帮助学生理解《“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感受到她与盲童之间的真诚交往,以及盲童的坚强、乐观、善良对作者的感染和鼓励,让她坚强地面对人生,积极向上地走上创作之路。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也会去阅读她的其他作品,更全面地了解卫宣利,体会她人生道路上的情感起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文本中的一句话,一个词,哪怕是一个字,有时抓住它就能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就可以引领学生领略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
三、留意细节,领悟语言文字,感受表达技巧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向结合,语文课堂中的工具性更须突出,教师在课堂中更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语文中处处都有细节。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语文教学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文本细读的特性之一就是指向“言语性”。关注文本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甚至每个标点,这就是文本本身的“细节”。
《“番茄太阳”》中以重点词语“笑”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内核。第一回环,感受笑的纯美;第二回环,再悟笑中乐观;第三回环,领悟笑中的温暖;第四回环,深悟笑中的深意,最终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获昨人生启迪。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引号的不同作用,破折号的使用,多处运用的感叹号,不仅使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艺术,也让学生学习到作文的技巧。唯有关注文本中这些细节,才能更好地领悟到语言文字的“艺术”。
总之,关注文本细节,能使我们引领学生领略到课文的深刻之处、独到之处,使我们接近或走进作者的内心,能指导、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外的一个新境界。教师带领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也会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成就学生的语文人生,成就教师自己的精彩语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