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郭超飞[1](2020)在《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哲学版本。在唯物辩证法形成与发展的时空及情景转换中确定理论参考系,回到毛泽东选择与接受、实践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历史情景中,试图以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逻辑作为研究对象来管窥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中国化的内在形成机理,彰显“中国化”对于唯物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源头是唯物辩证法,理解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必须展现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生逻辑。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境界上批判改造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实现辩证法的科学革命。恩格斯深入到自然科学的理论领域,具体阐释自然辩证法。列宁结合俄国革命的现实实践,尝试利用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资源,着手建立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独特贡献的揭示中明晰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起点。在辩证法传播的中国客观历史条件与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转向过程中求索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何以中国化的深层动因。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而终于找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接受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在经历多次失败和彷徨后,才抛弃了以前的客观唯心论、唯我论、心物二元论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毛泽东将唯物辩证法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是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毛泽东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找寻中国革命主体力量,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式,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制度架构,通过对党内存在的各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等形而上学的斗争及在对中国革命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最终形成,其实质是辩证法的认识论。通过对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理论形态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的实践面向、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的理论内涵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定位的阐释,揭示毛泽东唯物辩证法在认识论维度上,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和矛盾不平衡发展的具体特殊性上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自我理解,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张文毓[2](2020)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文中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举足轻重的事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考察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传播具有借鉴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发展史角度,考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恩格斯的着作《自然辩证法》是其自然辩证法思想最主要的文本体现,因此,本文以这一着作为主线进行考察。按照事物的发生学原理,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及其早期传播(19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在党内和先进分子中传播,传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传播范围相对狭窄。二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在我国的初步建制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初步建制化,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阻碍,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建制化进程被迫中断。三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全面制度化和规范化(1978年至今)。相对于上一阶段开启的建制化进程,我们把此阶段称为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再建制化。在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奠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之上,吸收融合了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最新研究成果,由恩格斯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为主的内容体系,逐渐扩展到以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新框架。此外,自然辩证法思想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合,奠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传播和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1)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我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自然辩证法思想有迫切的时代需求,为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的理论,它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自然科学上升为哲学的典范;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品质,在内容上适合我国国情。(2)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是相互交织的过程。思想在传播中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传播,很难将思想传播与思想发展二者截然割裂开来。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受众群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等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从偶然性、不确定性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3)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以来,我国持续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为指导。进入新时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更需要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付冬丽[3](2019)在《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形态。他的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着眼于社会现实问题,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应对内政、外交、国防、民生、改革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问题,将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运用于解决新时代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理论渊源、实践条件、历史背景三方面入手,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从“矛盾观”、“发展观”、“联系观”这三个辩证法的基本维度出发,归纳分析习近平自地方到中央的从政经历中所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所突显的辩证法意蕴,从而系统阐述其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习近平辩证法思想具有实践性、现实性、革命性三个基本特点。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其辩证法思想所突显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自我批评的自律精神与自我革命的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与友好国际交往的开放精神这三种哲学精神。
戚潇文[4](2019)在《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中重要的理论武器,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古代朴素辩证法的传承和发扬。它从哲学的高度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出了具体路径和方法,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同时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毛泽东辩证法思想,以其辩证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其主观条件为研究起点,梳理了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内在逻辑为脉络,指出毛泽东从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区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阐明了二者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深入论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事物的矛盾精髓理论;揭示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继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形成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正确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突出特征,即鲜明的时代性、深厚的民族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最后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课题,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揭示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转变提供了哲学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形成、发展、内涵等问题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应用,着重分析了这一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意义,尤其是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哲学依据。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
廉昌[5](2017)在《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方法论指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关于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相关论述和政策实施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运用和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石燕[6](2017)在《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很多问题,如生态问题、发展问题、资本问题、国家建设问题、人的生存问题等都有理论观照,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为基础梳理他们的辩证法思想,考察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论述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经过了萌芽、孕育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分析原子概念的内部矛盾表达了对自我意识的自由的追求;在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分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主义、折中主义和二元论;在异化劳动理论中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错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否定性的虚无地位,发现了异化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环节,展现了实现共产主义独特的逻辑路线;在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批判中分析了黑格尔辩证方法的基本特征,揭露了其在现实工人实践中的危害,论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辩证关系。最终,马克思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标志着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形成。马克思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转化为资本逻辑,指出资本逻辑"同一性"是黑格尔辩证法"同一性"现实基础的印证。恩格斯在反对杜林主义中指出了杜林哲学体系的错误,阐述了辩证法及其规律,描述了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法;在自然辩证法中科学定义了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论述了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共存;在对德国古典哲学清算中阐释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论述了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晚年通信中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强调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回应了卢卡奇等西方学者提出的是否存在自然辩证法、自然能否自主辩证法的争论。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完成了本体论转向,自然、社会都具有本体维度,既然有历史辩证法,就有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承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还将自然辩证法内容引进历史辩证法中,恩格斯也是基于本体论角度提出自然辩证法。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无法向黑格尔所论述的那样实现无缝衔接、和谐共存,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恢复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趣旨,可惜,这一点没有被西方学者所理解。在革命时期,毛泽东主要从认识论和矛盾观角度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在认识论上,毛泽东论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实践、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在矛盾观上,毛泽东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对抗在矛盾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阐释了毛泽东研究唯物辩证法的原因,论述了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回应了施拉姆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相关误解。从辩证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本文阐释了矛盾问题"精髓论"。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辩证法就具有重视理论、蔑视实践的研究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辩证法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继承了辩证法的这一理解视角,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方法论意义上提出矛盾问题"精髓论"。在建设初期,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从"两点论"和"重点论"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在巩固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矛盾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主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矛盾同一性、质量互变规律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江泽民主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点论"和"重点论"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胡锦涛根据系统科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成果,运用系统思维管理国家,运用生态思维阐释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全面、协调发展观蕴含了系统思维、可持续发展观蕴含了生态思维,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和谐"理念从矛盾的同一性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系统辩证法是系统思维的深化,习近平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了系统辩证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了整体优化律、结构功能律和差异协同律,它要处理好其与两个环境的关系,注重系统的顶层设计,广泛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的积极作用。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从"两点论"和"重点论"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蕴含了系统辩证法,它强调了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当代中国唯物辩证法观的嬗变、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形态及其实践价值。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主要来源于苏联教科书,这即是苏联教科书式唯物辩证法观,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注重从认识论角度理解唯物辩证法,这即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观,它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号召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倡导问题意识,开始了自主探索中国式唯物辩证法观,这即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观,它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从唯物辩证法中寻找具体的辩证方法来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疑难问题,具体表现为系统辩证法和生态辩证法。不管哪种唯物辩证法观,都是为了论证党执政地位及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合法性、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我国强调从不同的辩证思维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这就使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具有不同的具体形态,即注重矛盾思维的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注重系统思维的系统辩证法和注重生态思维的生态辩证法。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主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它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系统辩证法是系统科学发展的产物,从系统思维研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新形式。胡锦涛和习近平运用系统辩证法处理国家管理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态辩证法是狭义生态学发展的产物,它将自然界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思维思考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胡锦涛和习近平运用生态辩证法处理自然和人的关系,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当代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实践价值体现在资本逻辑、系统辩证法和生态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启示上。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它对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有观照、启示和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还具有深厚的现实土壤和宽阔的发展空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贾裔[7](2015)在《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宝贵的理论财富之一,他的思想理论一直是我们当前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依旧是指导我们前进,发展的重要的法宝。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关于经济的辩证法思想,理解它的内容,学会让我们运用辩证的思想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当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里看出,邓小平辩证地看待经济的发展,提出许多看法和观点,他认为我们最终将铲除“阶级”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当前应该协调地发展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也要讲求效益,不能一味图速度。要统筹好“全局”与“局部”的发展,认清“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辩证地看待人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用“经济的方法”去消灭“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文章主要内容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说邓小平经济辩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来源,从近代的思想萌芽开始一直阐述到当代的实践当中。第二部分主要说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产生、成熟、发展四个阶段所走过的历程,并且一一作了分析概括。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分四个小部分分别来说明邓小平经济辩证思想的主要内涵。最后一部分阐述了邓小平的经济辩证法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赵育巍[8](2015)在《改革开放视阈下邓小平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指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武器。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理论形态和合理形态,邓小平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思想根源。辩证法之所以被称为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关键就在于它与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没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辩证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邓小平的辩证法就是在当代中国,主要解决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问题。中国在结束“文革”之后,邓小平带领人们打破了僵化的思想枷锁,维护了党的形象,挽救了共产主义事业。他带头解放思想,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历史转折时期,为中国开辟出了崭新未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辉煌成绩,从实践上证明了邓小平辩证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这是他理论思维的胜利也是工作方法的胜利。本文从历史的维度,探讨辩证法理论的产生、继承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揭示邓小平辩证法的深厚理论基础。分别从实践辩证法、发展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改革开放辩证法四个方面,归纳邓小平的理论内容,分析和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卓越成果的理论原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回顾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分析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以及现实对中国化的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逐步切入到了制度层面、利益格局调整等深层次问题,即将面对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业垄断、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等诸多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加大。本文试图从邓小平辩证法的理论起点和历史起点出发,整理归纳出其辩证思考的核心内容,研究分析理论如何与实际工作实现紧密的融合,为中国的改革启发思路。
任亭洁[9](2014)在《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位资深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通常将邓小平1978年至1997年主导中国发展时期定义为“新时期”,这个时期邓小平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辩证法思想体系称之为“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是其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伟人的辩证法思想是其直接来源,同时也离不开邓小平个人革命经历、理论素养、领导人身份等主体条件的影响。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内容,典型地体现在他面对和解决的诸多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实践中,包括矛盾观、“变”与“不变”的发展观,真理的辩证观和整体部分观四部分。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务实性的特点,同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刻的理论价值,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创新启示。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分析评价其思想的局限性:缺乏较完整的体系性。
陈英[10](2013)在《邓小平系统辩证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意义,邓小平系统辩证法思想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四大方面,同时他的系统辩证法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社会经济、人类思维模式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就全面的研究邓小平系统辩证思想。
二、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主要创新点 |
2 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源头:唯物辩证法 |
2.1 马克思对思辨辩证法的超越 |
2.2 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阐释和发展 |
2.3 唯物辩证法的列宁主义阶段 |
3 青年毛泽东接受唯物辩证法的进程 |
3.1 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的杂糅与冲突 |
3.2 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3.3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 |
4 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 |
4.1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
4.2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
4.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运用 |
5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国化的独特阐释与价值 |
5.1 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的实践面向:革命经验的理论化与教条主义的批判 |
5.2 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内涵: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5.3 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及内容 |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及理论品质 |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及其早期传播和发展 |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条件 |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和《自然辩证法》着作译介 |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 |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与社会主义初步结合 |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初步建制化 |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曲折中传播和发展 |
四、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规范化 |
(一)现代科技促进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 |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再建制化 |
(三)在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中促进社会和科技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拟定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难点 |
1.5.1 创新点 |
1.5.2 难点 |
第二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形成条件 |
2.1 理论渊源 |
2.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
2.1.2 中华传统辩证法思想 |
2.2 形成条件 |
2.2.1 国际历史背景 |
2.2.2 国内“万象一新”的形势 |
2.2.3 实践条件 |
第三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内容 |
3.1 矛盾观 |
3.1.1 “对立统一”规律是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核心观点 |
3.1.2 矛盾分析法是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基本方法 |
3.2 联系观 |
3.2.1 以系统论思维处理内政 |
3.2.2 以普遍性视野把握外交 |
3.3 发展观 |
3.3.1 以“过程论”视角看待改革开放 |
3.3.2 以“与时俱进”眼光认识新时代 |
3.3.3 质量互变的认识 |
第四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的基本特点 |
4.1 实践性 |
4.2 现实性 |
4.3 革命性 |
第五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思想的价值分析及哲学精神 |
5.1 价值分析 |
5.1.1 理论价值 |
5.1.2 实践价值 |
5.2 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突显的哲学精神 |
5.2.1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
5.2.2 自我批评的自律精神与自我革命的创新精神的辩证统一 |
5.2.3 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与友好国际交往的开放精神的辩证统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形成 |
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二、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三、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二节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
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
二、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 |
三、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在各领域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第二节 事物矛盾的精髓 |
一、明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
二、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命题 |
三、总结出事物矛盾的精髓 |
第三节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发展 |
一、明确界定矛盾的同一性内涵 |
二、论述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斗争形式的相对性 |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展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二、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第三章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特征 |
第一节 鲜明的时代性 |
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
第二节 深厚的民族性 |
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民族性 |
第三节 彻底的革命性 |
一、在实践基础上系统阐发了唯物辩证法 |
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道路 |
三、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
第四章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的提出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论断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结合 |
四、科学发展观对矛盾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二节 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哲学依据 |
一、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揭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钥匙 |
二、为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
三、实现“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相统一的哲学基础 |
四、为习近平强军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矛盾分析法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一、全面把握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
二、善于抓住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
三、增强问题意识,善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5)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辩证法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
二、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 |
(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
(二)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
(三)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
三、邓小平辩证法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
四、结语 |
【相关链接】 |
(6)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和特色 |
第一章 马克思对历史辩证法的探索 |
一、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
(一) 辩证法体现于原子偏斜运动的否定性 |
(二) 辩证法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自由 |
(三) 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 |
二、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孕育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批判中的辩证法思想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三)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批判中的辩证法思想 |
三、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形成 |
(一) 历史辩证法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论述 |
(二) 历史辩证法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揭示 |
(三) 历史辩证法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阐释 |
四、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运用 |
(一)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客观规律 |
(二) 资本逻辑"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同一性"现实根源的印证 |
第二章 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贡献 |
一、恩格斯反对杜林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 |
(一) 恩格斯指出了杜林哲学体系的错误 |
(二) 恩格斯阐述了辩证法及其规律 |
(三) 恩格斯描述了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法 |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 |
(一) 恩格斯科学定义了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
(二) 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存 |
三、恩格斯晚年辩证法思想 |
(一) 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清算中的辩证法思想 |
(二) 恩格斯晚年通信的辩证法思想 |
四、对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有关争论的回应 |
(一) 争论的缘起 |
(二) 纯粹自然能否自主辩证法 |
(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趣旨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在我国革命时期和建设初期的运用和发展 |
一、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毛泽东对"辩证法是认识论"的发展 |
(二) 毛泽东对矛盾规律的发展 |
(三) 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有关论点的回应 |
二、"精髓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一) 辩证法具有重视理论的研究倾向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辩证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三) 毛泽东从方法论意义上提出"精髓论" |
三、毛泽东在建设初期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矛盾观的运用 |
(二) 毛泽东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对矛盾观的发展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
(二) 邓小平对矛盾同一性的运用 |
(三) 邓小平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运用 |
一、江泽民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江泽民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
(二) 江泽民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运用 |
三、胡锦涛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全面、协调发展观与系统思维 |
(二)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思维 |
(三) "和谐"理念对矛盾观的运用和发展 |
四、习近平对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
(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系统辩证法 |
(二) 五大发展理念与唯物辩证法 |
(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系统辩证法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唯物辩证法探究 |
一、唯物辩证法观在当代中国的嬗变 |
(一) 苏联教科书式唯物辩证法观 |
(二) 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观 |
(三) 方法论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观 |
二、当代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形态 |
(一) 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 |
(二) 系统辩证法 |
(三) 生态辩证法 |
三、当代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实践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 |
1.3 内容和结构方法 |
1.3.1 内容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 |
2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来源 |
2.1 批判性地研究了关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理论 |
2.2 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 |
3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
3.1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
3.1.1 提出革命的同时要抓经济建设,重视生产 |
3.1.2 提出要把财力用到工业化建设上 |
3.1.3 提出经济建设方面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
3.1.4 形成了重视工业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农业发展的辩证认识 |
3.2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形成 |
3.2.1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3.2.2 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科学技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3.3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
3.3.1 提出“三步走”战略思想 |
3.3.2 提出要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 |
3.3.3 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4 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4.1 主体经济和补充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 |
4.2 经济增速和发展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 |
4.3 处理好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 |
4.4 发展经济和发展其他项目的统筹规划 |
5 邓小平的经济辩证法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
5.1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 |
5.2 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改革开放视阈下邓小平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邓小平辩证法的理论渊源 |
1.1 前唯物辩证法 |
1.1.1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
1.1.2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
1.2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
1.3 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
1.3.1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
1.3.2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
第二章 邓小平辩证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辩证法 |
2.1 邓小平辩证法的现实背景 |
2.2 邓小平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
2.2.1 实践的辩证法 |
2.2.2 历史的辩证法 |
2.2.3 发展的辩证法 |
2.2.4 改革开放的辩证法 |
第三章 邓小平辩证法在改革开放时代中的伟大实践 |
3.1 以实践的辩证法为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1.1 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突破,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艰难转变 |
3.1.2 强调实践第一,设立经济特区摸索开放之路 |
3.1.3 以社会实践为标准,突破“左”的错误干扰 |
3.2 以历史的辩证法为指导,根据现实条件解决历史问题 |
3.2.1 辩证的看民族历史,为进行国内改革增添动力 |
3.2.2 辩证的看世界历史,为处理国际关系拓展思路 |
3.2.3 辩证的看历史与现实,用“一国两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辟新路 |
3.3 以发展的辩证法为指导,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
3.3.1 以发展为目的,经济特区在争议中艰难闯关 |
3.3.2 为发展去解决矛盾,进一步深化改革 |
3.4 以改革开放的辩证法为指导,走和平发展之路。 |
3.4.1 对内统筹兼顾,自主发展 |
3.4.2 对外友好合作,共同发展 |
第四章 邓小平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
4.1 邓小平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4.2 邓小平辩证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
4.3 邓小平辩证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致谢 |
(9)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的来源 |
1.1.2 选题的依据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4 难点和创新点 |
1.4.1 本文的难点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2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的形成 |
2.1 特殊的时代背景 |
2.1.1 科学技术条件 |
2.1.2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
2.1.3 我国的历史经验背景 |
2.2 直接来源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
2.2.2 列宁的矛盾辩证法思想 |
2.2.3 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
2.3 理论渊源 |
2.3.1 古代文化基础 |
2.3.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 |
2.4 主体条件 |
2.4.1 青年邓小平实践经历与后期个人革命经历 |
2.4.2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2.4.3 出国旅行考察的党的领导人身份 |
2.4.4 独特的思维方式 |
3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矛盾观 |
3.1.1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观 |
3.1.2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3.1.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3.1.4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
3.2 “变”与“不变”的发展观 |
3.2.1“不变”的哲学观 |
3.2.2“变”的哲学观 |
3.2.3 关于变与不变辩证关系的哲学思想 |
3.3 真理的辩证观 |
3.3.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中的真理辩证观 |
3.3.2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中的真理辩证观 |
3.4 整体部分观 |
3.4.1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中的整体部分观 |
3.4.2 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观点 |
4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的特点 |
4.1 实践性 |
4.2 科学性 |
4.3 务实性 |
5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
5.1 历史地位 |
5.2 当代价值 |
5.2.1 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
5.2.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创新启示 |
5.3 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邓小平系统辩证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系统辩证思想的内容 |
1. 政治方面 |
2. 经济方面 |
3. 文化方面 |
4. 社会方面 |
二、邓小平系统辩证思想的影响 |
1.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
2. 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3. 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模式方面有积极意义 |
三、结束语 |
四、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逻辑研究[D]. 郭超飞.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 张文毓.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3]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法思想研究[D]. 付冬丽. 西北大学, 2019(01)
- [4]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戚潇文. 新疆大学, 2019(10)
- [5]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J]. 廉昌. 智库时代, 2017(14)
- [6]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 石燕. 安徽大学, 2017(08)
- [7]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思想探析[D]. 贾裔. 四川师范大学, 2015(01)
- [8]改革开放视阈下邓小平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D]. 赵育巍.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15(01)
- [9]邓小平新时期辩证法思想研究[D]. 任亭洁. 江苏师范大学, 2014(06)
- [10]邓小平系统辩证法思想研究[J]. 陈英. 山西青年, 2013(22)
标签:唯物辩证法论文; 恩格斯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