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集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聚合物,结晶,结晶度,辛基,氢键,成核。
聚集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伟,肖乃勇,马颖[1](2019)在《超声处理时间对小麦淀粉聚集态结构及理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淀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长(0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超声波处理,研究超声处理时长对小麦淀粉聚集态结构、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破坏了小麦淀粉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短程有序化结构,导致小麦淀粉聚集态结构的无序化程度加深,且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无序化程度加深趋势愈加明显;由于超声处理对淀粉聚集态结构的破坏,所以小麦淀粉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溶解度、膨胀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有所提高,但崩解值有所降低,淀粉糊的凝胶强度减弱.(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旭林,吉华建,沙金,马玉录,谢林生[2](2019)在《固相拉伸作用对聚丙烯片材聚集态结构与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固相拉伸作用对添加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iPP)片材微观形貌、宏观物理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片状iPP固相拉伸后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软化点测试仪对其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对片状iPP施加适当的拉伸作用,将改善其聚集态结构,提高力学性能;在130℃下拉伸时,片状iPP取向最优,片状iPP冲击强度接近于未拉伸的2倍,拉伸强度没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7期)
袁莉莉,崔超,周典瑞,洪伟杰,王志媛[3](2019)在《相对分子质量可控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集态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芳香族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芳香族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ODA)在反应性双官能团封端剂(4-苯乙炔苯酐,PEPA)的存在下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聚酰胺酸(PAA)树脂溶液,然后将高固含量、低黏度的PAA树脂流延涂敷在玻璃板上,在加热条件下获得聚酰亚胺(PI)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和动态力学热分析手段对PI薄膜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热亚胺化反应引发的树脂主链结构的取向大致与高温下链段解取向相抵消,但反应性苯乙炔封端基团的扩链反应约束了醚桥键和联苯键的构型,构成链段规整有序排列的若干个沿面内取向的微晶态区,致使晶体结构快速增长,增强增韧PI薄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刘书静[4](2019)在《典型patchy胶体的聚集态结构及相态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胶体粒子的表面经由物理或化学修饰后可以形成某些特定的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被形象地称作patch,相应的胶体即为patchy胶体。本文运用热力学微扰理论对A_f类的patchy粒子范德华型、L-J型及偶极Janus粒子分别予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探讨patch间的联结作用得到了相应的平衡自由能和质量作用定律,进一步通过相平衡原理考察了相关参数对相态结构的调控作用。研究内容旨在理解patchy粒子的聚集态结构及相态结构,以期为深入探索其聚集态和相态结构提供可能的理论线索。本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简单介绍了patchy粒子的研究进展,针对有关patchy粒子在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予以总结。在实验方面主要从制备patchy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patchy粒子的理论研究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patchy粒子的应用前景予以概述。第2章:根据热力学的统计原理,计算给出了平衡体系的自由能和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并进一步研究了体系的热力学特征。相应地,获得了体系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等温压缩系数、内能及比热等热力学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另外,根据相平衡原理,利用热力学微扰理论研究了A_f型patchy粒子分别在范德华和莱纳德-琼斯势作用下的溶胶-凝胶及液-液相分离现象。进一步探讨了patch间相互作用和patch的数目对热力学物理量及凝胶化机制的影响。第3章:基于流体的相平衡原理研究了分别在范德华和莱纳德-琼斯势作用下的A_f类patchy粒子的流体-流体(F-F),流体-晶体的转变。重点研究了patchy胶体的流体相与简立方(SC)、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之间转变的热力学相态结构,讨论了晶态固相的成核机制、临界现象和相变问题。通过这四种相态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图阐明了patchy胶体间的缔合强度及patch数目对相态结构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深入探索其聚集态和相态结构提供可能的理论线索。第4章:从热力学相态转变理论及晶胞理论出发,探讨了在莱纳德-琼斯势作用下的A_f类patchy胶体粒子的流体-玻璃态、玻璃态与凝胶及玻璃态与晶体固态相转变的相图。通过相图探讨了在patchy系统中凝胶和玻璃态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玻璃态与晶体的相态转变。结果表明,系统相态行为明显地依赖于patch间的缔合能量和patch的数目这两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从而表明对patchy粒子间缔合相互作用的调控是有效控制patchy粒子聚集态和相态结构的直接方法。第5章:基于热力学微扰理论探究了偶极Janus流体粒子系统,主要考察了粒子间的缔合相互作用、偶极作用及外电场作用对偶极胶体粒子相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偶极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相态结构可以通过以上叁种作用进行调控。不同条件下的偶极Janus流体所呈现出的相图结构特征体现出系统中链型结构与网络结构的竞争过程,其相分离过程本质上归因于不同自组装平衡聚集体间的相分离过程。为了衡量偶极Janus粒子的介电特征,我们计算了偶极Janus粒子的介电常数,探讨了介电常数随粒子间缔合相互作用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外电场强度、偶极-偶极作用、系统中偶极Janus的体积分数和温度可以有效调控偶极Janus粒子的介电常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宏毅[5](2019)在《聚乙烯分子聚集态结构对松弛过程及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是优异的电缆材料。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快速发展,对电介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电气、机械强度要求。空间电荷的注入、消散会直接改变绝缘材料的电场分布,对绝缘材料内部的局部电场强度起到提高或降低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由于空间电荷对绝缘材料内部电场分布的畸变作用,空间电荷对电介质材料的电导率、击穿场强、电老化、热老化等各类电性能都有显着的影响。聚乙烯材料的聚集态结构与空间电荷特性存在一定关系,聚乙烯材料的结晶情况,结构的规整度都会对空间电荷造成影响。而聚集态结构的不同,相应的松弛过程也会发生改变,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发生片晶偏移或产生缺陷的程度也不同。空间电荷在电介质内部的一系列行为与材料内部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针对聚乙烯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松弛过程以及空间电荷行为开展研究,探究聚集态结构对松弛过程和空间电荷存储、释放的产生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及其纳米氧化镁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利用不同退火方式和引入氧化镁成核剂的方法改变聚乙烯的聚集态结构。应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对聚乙烯材料的聚集态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动态热力学分析(DMA)、热刺激电流(TSC)来测试材料的松弛过程,利用电声脉冲法(PEA)测试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在脉冲电声法的测试中,采用不同电场强度和短路时间,测量聚乙烯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情况,研究空间电荷行为与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乙烯材料的结晶度对空间电荷特性有重要影响,提高材料的结晶度有助于空间电荷消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邵波[6](2019)在《有机发光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有机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倍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随着科学家们对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其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传感器、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其中,有机多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由于其结构可调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这些材料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光电元件、传感器、光开关、存储等。由于有机发光分子的晶体具有特定的构象和堆积方式,因此可以提供一个直观的模型来精确地研究聚集态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是以二苯乙烯基蒽为基本骨架,引入吡啶基团,得到新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的聚集态结构对材料的光物理性能以及对多刺激响应荧光转换性质的影响,并且初步探索了这类多刺激智能材料的应用。此外,本论文也以苯甲酮取代的咔唑为基本骨架,通过引入不同基团,获得新的室温磷光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的取代基团对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9,10-二-((E)-4-(吡啶-3-基)苯乙烯基)蒽分子(BP3SA),目的是调节有机发光分子的调节共轭程度,从而实现发光颜色以及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调控。利用溶液法获得了该材料的两种晶相(G-phase和O-phase),系统地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压致变色和质子化-去质子化之间的关系。G-phase是典型的J-聚集,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0.98,而O-phase是典型的H-聚集,其荧光量子效率为0.48。首先,对两种晶相进行研磨处理,两种晶相的发射光谱发生不同程度红移,继续加热,其发射光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蓝移。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发现O-phase经研磨的加热处理之后能够转换成G-phase。为了进一步理解该材料的压致变色性质,静压力被执行在两种晶相上。由于O-phase晶体存在少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得O-phase具有较高的压力敏感度。由于该材料存在对酸有响应的吡啶基团,因此,我们也执行了质子化-去质子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G-phase晶体中分子之间存在C-H···N相互作用,从而使得G-phase具有对酸碱较明显的荧光转换。2.合成了两种咔唑的衍生物,命名为CMTPM和CFMTPM。CFMTPM分子是典型的D-A结构分子,由于叁氟甲基的引入,使得材料的分子轨道电荷分布不同,使得其单线态和叁线态能量差降低。利用溶液法,我们获得了两种材料的晶体。从发光光谱上,两种材料均是荧光-磷光双通道发射。其中,CMTPM晶体是强磷光弱荧光发射,然而CFMTPM晶体是强荧光弱磷光发射,这种差异也是由叁氟甲基基团的引入所导致的。CMTPM晶体的磷光寿命为404 ms,CFMTPM晶体的磷光寿命为830 ms。晶体结构分析可知,CMTPM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CFMTPM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不存在π···π相互作用,但是羰基和咔唑中的苯环之间存在耦合作用。由于叁氟甲基的引入,使得CFMTPM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存在更丰富的弱作用,从而使得CFMTPM晶体具有更长的磷光寿命830 ms。此外,在低温条件下,分子运动减慢,大大地降低了非辐射跃迁通道,从而使得在低温下室温磷光的强度增强,寿命增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冬莲[7](2019)在《共轭聚合物聚集态结构光谱特性的研究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由于成膜性好,可用湿法工艺制备发光薄膜,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是十分具有潜力的发光材料。目前,对于共辄聚合物而言,提高效率与稳定性,延长寿命是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共辄聚合物溶液中的聚集态结构,及相应的薄膜聚集态结构对器件的光电性能有深远的影响。基于共轭聚合物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复杂性,使用各种光谱手段,深入表征共轭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特性,对于理解共辄聚合物结构,寻找提升性能的进一步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光谱手段表征了共轭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响。主要侧重于手性侧链对于主链相互作用的影响,溶剂与主链的相互作用等因素,获得了一些全新的结论,对共辄聚合物分子相互作用有了全新认识。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消旋侧基对共辄聚合物链缠结的影响。首先,在芴和咔唑的共聚物中,我们发现手性侧基和外消旋侧基聚集结构和光电性能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研究表明具有外消旋烷基侧链的共聚物mPCF倾向于在高浓度溶液和薄膜中形成链缠结,而手性侧基的(s)-mPCF却没有这种现象。通过分析两个聚合物中咔唑单体的单晶结构,外消旋的咔唑二聚体具有更大的结合能和平衡常数,因此导致更强的π-π相互作用,同时高浓度溶液下mPCF的新出现的1HNMR峰很好地对应了单晶结构模拟的化学位移峰,证明了在mPCF中由于强的咔唑环相互作用存在着链缠结,链缠结比例为3%。在(s)-mPCF中,由于咔唑环之间较低的结合能和平衡常数导致较弱的相互作用,聚合物分子之间没有形成链缠结,表现在高浓度下1HNMR谱图没有出现新峰。在mPCF旋涂成膜的过程中,链缠结由于是由两个分子链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量较高,在界面处富集,导致了粗糙的薄膜形态以及更低的致密度。(s)-mPCF不形成链缠结,单链分子使分子量较低,形成均匀致密的薄膜。mPCF薄膜的链缠结具有较低的能量,在光电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强的电荷捕获效应,使激发态的寿命缩短以及迁移率/亮度降低,导致了较差的PLED器件性能。通过手性侧基取代外消旋侧基的mPCF可以很好地抑制这些链缠结的形成,避免了强的电荷捕获效应,提高器件性能。这些研究有助于探索器件不稳定性起源和提升器件性能。二、溶剂诱导可逆物理凝胶提高共辗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进一步,我们发现在共轭聚合物P-PPV中加入R-limonene溶剂,在一定浓度下P-PPV形成热可逆的物理交联凝胶。通过P-PPV的稀溶液旋涂薄膜的AFM图像表征了单分子链构象。P-PPV在溶解于CB溶剂时,几条分子链之间相互纠缠。P-PPV在R-limonene的作用下的溶解性更好,单分子链从相互纠缠的状态发生解缠结作用,分子链处于舒展排斥状态,形成相互孤立的卷曲团。并且相互孤立的分子链由于链间非辐射跃迁的减少,可防止非辐射跃迁产生的荧光淬灭作用,增强PLQY与荧光寿命。浓溶液下,变温PL表明溶解在CB中的P-PPV在温度变化时没有明显的变化,溶解在R-limonene中的P-PPV在55-35℃产生凝胶,此区间是凝胶温度。在此区间,P-PPV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下降开始占主导地位,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产生π-π堆积作用,导致物理交联,出现凝胶。在凝胶时,由于分子间更少的纠缠与凝胶点出现使P-PPV更稳定,使分子具有增强荧光发射的作用。凝胶化的P-PPV是一种均匀的物理交联网络,当载流子注入到发光层时,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弱,分子运动强度下降,使P-PPV的结构更为稳定,分子链的稳定性增强,链与链间的非辐射跃迁速率减少,提升了器件稳定性,亮度和寿命。Limonene溶剂与共辄聚合物主链的相似性对于聚合物的充分溶解,链段解缠结和再组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PPV类共轭聚合物的优良溶剂。叁、手性侧基对PPV类衍生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我们尝试在PPV类衍生物中接入手性侧基与外消旋侧基(R-MMB-PPV与MMB-PPV),探究手性侧基及其相对于主链的距离,对PPV类聚合物链缠结的直接影响。通过UV-vis,PL,PLQY,荧光寿命,Raman,FT-IR等表征手段,得到R-MMB-PPV与MMB-PPV的吸收峰,发射峰,PLQY,,荧光寿命都基本相同,Raman与FT-IR光谱几乎完全重迭,证明手性侧基对R-MMB-PPV的链缠结没有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R-MMB-PPV中,烷基链长度相对较短,溶解性较差,链缠结作用较强引起的。但稳定的手性单体的选择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还受到一定的限制。综上所述,在聚芴、聚咔唑、PPV的衍生物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链缠结的现象并对于光电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手性侧链、溶剂与主链特殊的相互作用等,在聚集结构和光电性能的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武营飞[8](2019)在《TPI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其聚集态结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分子链独特的反式结构和双键,使其既可以结晶又可以硫化,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与橡胶并用时,由于TPI的结晶能力较强,可能会存在结晶诱导相分离形成大尺寸晶区的现象,最终影响材料的性能;当与无机填料复合时,其结晶行为又会受到无机填料的影响,性能也会随之改变。因此研究TPI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提升其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TPI/CPI(顺式-1,4-聚异戊二烯)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以及TPI与无机填料-碳纳米管(CNT)复合后聚集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TPI/CPI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主要从结晶态和熔融态两方面进行研究。采用DSC、SAXS和AFM研究了结晶状态下TPI与CPI的混容性。DSC的结果表明共混物均只有一个Tg值;SAXS研究表明共混体系中晶区结构均匀,只存在单一散射峰;AFM的结果表明,无定型的CPI均匀分布在不同晶型的TPI片晶间,未发现明显的CPI的富集区。采用DSC和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熔融状态下TPI与CPI的相容性。研究发现延长退火时间不会对TPI的结晶产生影响,这说明共混体系在熔融状态下未发生相分离,始终处于热力学相容状态。此外,动态流变学方法被首次应用在TPI/CPI共混体系中,采用Ares G2流变仪测试了熔融状态下TPI/CPI共混物的流变学特性,发现小应变下的Han曲线、Cole-Cole曲线、v-GP曲线均符合经典粘弹理论模型,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采用DSC、POM和WAXD对TPI/CNT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提高TPI的成核密度和结晶速率,降低结晶度,同时促进α晶型的生成。(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0)
李艳[9](2019)在《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聚集态结构调控和UV交联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交换膜(AEM)可广泛应用在碱性燃料电池隔膜、钒流电池、电渗析等领域,其离子电导率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AEM的离子电导率通常与离子交换含量(IEC)、离子水合程度、薄膜的相结构等相关。其中,通过增加IEC来提高离子电导率的方法简单而直接,但是高IEC会引起膜吸水率的增加,导致膜机械性能的下降,甚至使膜发生崩塌。受到质子交换膜Nafion结构的启发,构筑具有较好微相分离结构的AEM是平衡其电导率和溶胀率并维持较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在该论文中,我们通过在离聚物上引入热力学不相容的侧链,诱导薄膜形成亲/疏水相分离结构,以提高AEM的综合性能。此外,为了提高AEM相结构的稳定性,我们进一步通过UV光照原位交联实现其相结构固定,并研究AEM的其它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聚(2,6-二甲基苯氧醚)(PPO)为主链,通过Click反应引入双氧化乙烷连接的咪唑盐为亲水侧链,辛基或全氟辛基作为疏水侧链的AEM。其中,含全氟辛基侧链的AEM(PPO-x-Im_y8F_z)表现出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SAXS表征得到其离子簇大小为2-5 nm,离子簇域间距约为6 nm;而未引入疏水侧链或含辛基疏水侧链的AEM无或仅有微弱微相分离结构。结果表明疏水侧链以及疏水侧链的疏水性强弱对AEM离子簇聚集态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此外,PPO-x-Im_y8F_z除了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还具有较低的吸水率,从而能很好地平衡吸水率和离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2)考虑到全氟辛基侧链能够有效地诱导AEM形成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我们进一步将碱稳定性较好的多季铵盐作为AEM的功能性侧链,制备出PPO-22-3QA8F膜;同时,我们还合成制备了IEC相近的侧链只含有多季铵盐的AEM(PPO-8-3QA)以及传统的苄基型AEM(PPO-22-QA)。研究结果表明,PPO-22-3QA8F具有更显着的微相分离结构且离子通道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此外,PPO-22-3QA8F在90℃时氢氧根电导率达到83 mS/cm,远高于PPO-8-3QA(39mS/cm)和PPO-22-QA(27 mS/cm);PPO-22-3QA8F还表现出优异的耐溶胀性能和耐碱性能,在1 M NaOH 80℃碱解168 h后,PPO-22-3QA8F电导率几乎没有下降,而PPO-8-3QA和PPO-22-QA分别只保持60%和55%;在H_2/O_2单燃料电池性能测试中,PPO-22-3QA8F膜表现出较高的电池性能,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02mW/cm~2。(3)通过原位化学交联的方法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首先合成制备了侧链为多季铵盐的阴离子交换膜(PPO-24-3QA),然后浸泡在5 mg/mL的4,4'-二迭氮二苯乙烯-2,2'-二磺酸二钠四水合物水溶液(DAS)里,通过静电作用将DAS小分子交联剂吸附到AEM内。将AEM进行UV光照,通过迭氮基元在UV照射下生成氮宾,进一步与临近基团(苯基、亚甲基、季铵)发生加成或插入反应,最后得到原位交联型AEM(XPPO-24-3QA-3030)。研究结果表明,AEM在交联后尺寸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例如,PPO-24-3QA室温下吸水率为88 wt.%,而XPPO-24-3QA-3030吸水率为42 wt.%;XPPO-24-3QA-3030还具有较为优异的耐碱性能,在1 M NaOH 80℃条件下碱解168 h和336 h后,其电导率仍然保持97%和93%。和传统的AEM相比,碱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此外,AEM的交联度还可以通过控制DAS溶液的浸泡时间和UV照射时间来方便地调节调节,且该方法作用机制为静电相互作用,对AEM来说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梦,尹露萍,赵萌,王倩倩,李江涛[10](2019)在《球形半透膜附近胶体-氢键流体聚集态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典流体的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构建体系的巨势泛函,深入研究了受限于球形半透膜附近胶体-氢键流体的聚集态结构.分别选择氢键流体分子和胶体粒子作为溶剂和溶质分子.半透膜的存在限制了溶质分子的胶体粒子自由渗透.为了揭示体系的聚集态结构,首先根据巨势最小化原理计算了流体分子的平衡数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了氢键键能、氢键官能度、可渗透组分的体相密度以及胶体-氢键流体尺寸比例等因素对半透膜附近流体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组分的聚集态结构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考察微纳尺度下受限流体的聚集态和相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旨在揭示相关因素对渗透过程的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聚集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固相拉伸作用对添加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iPP)片材微观形貌、宏观物理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片状iPP固相拉伸后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软化点测试仪对其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对片状iPP施加适当的拉伸作用,将改善其聚集态结构,提高力学性能;在130℃下拉伸时,片状iPP取向最优,片状iPP冲击强度接近于未拉伸的2倍,拉伸强度没有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集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伟,肖乃勇,马颖.超声处理时间对小麦淀粉聚集态结构及理化性能的影响[J].轻工学报.2019
[2].周旭林,吉华建,沙金,马玉录,谢林生.固相拉伸作用对聚丙烯片材聚集态结构与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3].袁莉莉,崔超,周典瑞,洪伟杰,王志媛.相对分子质量可控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集态结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刘书静.典型patchy胶体的聚集态结构及相态调控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胡宏毅.聚乙烯分子聚集态结构对松弛过程及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邵波.有机发光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张冬莲.共轭聚合物聚集态结构光谱特性的研究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武营飞.TPI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其聚集态结构调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李艳.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聚集态结构调控和UV交联固定[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张梦,尹露萍,赵萌,王倩倩,李江涛.球形半透膜附近胶体-氢键流体聚集态结构的理论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