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新闻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比较新闻学,问题,比较方法
比较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
单波,林莉[1](2016)在《比较新闻学的新问题与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比较新闻学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建构了比较研究的价值观、思维逻辑、研究问题和方法论体系。文章从七个方面论述该领域的新趋势,包括比较研究的范式、媒介体制去模式化、新闻角色认知去西方化、多元化与同质化的新闻报道、全球媒体的跨文化实践、新技术与新闻生产、全球媒介伦理等。比较新闻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解释各种情境因素如何作用于新闻实践,表现并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和矛盾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张慧[2](2014)在《浅谈比较新闻学内涵及中西新闻报道差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对"比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到"比较新闻学"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课题,探索中可查阅的资料也比较少。文章叁个部分分别从比较新闻学定义认识、中美新闻写作倾向以及新闻写作中的"妖魔化"现象着手,来探究中西新闻差异以及我国新闻未来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4期)
叶文芳,丁一[3](2013)在《中西比较新闻学的开山大师——白瑞华和他的《中国报刊,1800—1912》》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美国汉学家白瑞华(RoswellSessoms Britton)和他的着作《中国报刊》(The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1800-1912)作以概括性介绍,指出他对中国史料的熟稔程度和驾驭能力。白瑞华搜集并合理利用史料,以西方新闻史学家的独特视角撰写《中国报刊》。这部学术着作具有史论结合、比较性叙述等特点,对于今天的新闻史研究和新闻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报刊》选取清后期至民国初这百余年间的中国新闻发展历史,记述中国本土报刊消亡和新报刊兴起的演变过程。阅读这部独特的中国新闻断代史,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研读已被湮没的史料,可以领悟到一些从前被掩盖或被忽视的新闻发展规律。这正是《中国报刊》所昭示的更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3年12期)
王振铎[4](2012)在《媒介交互视野中的比较新闻学研究——从《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赵月[5](2012)在《浅谈中国比较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比较新闻学才开始发展。比较新闻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期;成长与初步成熟期;繁荣与深化期。但总的来看,比较新闻学的研究在中国仍显薄弱、稚嫩,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视角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展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2年03期)
朱清河,童兵[6](2010)在《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比较新闻学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蹒跚起步的,而真有所发展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其萌芽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是其成长与初步成熟期;第叁阶段为新世纪以来,是其繁荣与深化期。但从整体层面来看,比较新闻学的研究在整个新闻传播学领域仍显薄弱、稚嫩,无论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运用,还是研究内容、对象、视角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展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后毅[7](2007)在《一部难得的比较新闻学着作——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化夷同志着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媒研究》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这是一部比较新闻学着作,但作者未在书名中明确地标出“比较”二字,其实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在中美各自的新闻传媒中,某些方面可进行比较,如“新闻传媒的理念”、“新闻的舆论监督”等,而在某些方面却无法比较,如“新闻的自由与不自由”等,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各不相同,历史文化传承差异很大,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也迥然不同,孰优孰劣,孰长孰短,难以(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07年04期)
张威,张焱[8](2003)在《比较新闻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比较新闻学对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谈人:张威,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比较新闻学课程主讲人, 张焱:南京大学新闻系研究生 研究生:虽然学习了6年的新闻学,但对比较新闻学还比较陌生,直到上了您的选修课,才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比较新闻学。不过,我对比较新闻学的一些基础性内容仍有所疑惑,如果我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说服自己继续将比较新闻学的研究深入下去。(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03年Z1期)
巴人[9](2003)在《《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新近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张威博士撰写的专着《比较新闻学 :方法与考证》 ,新近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4 5万字。作者曾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公司 ,获新闻学博士学位 ,后长期在澳大利亚从事澳洲报刊研究 ,有着直接涉足外国煤体的体验。正因为有这样一(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张威[10](2003)在《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显然,它植根于西方。这门学科的确立首先应当归功于3位美国报刊研究学者:韦伯·斯拉姆、佛雷德·塞伯特和西奥多·皮特森。其标志就是他们的合作成果──1956(本文来源于《中华新闻报》期刊2003-04-09)
比较新闻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对"比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到"比较新闻学"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课题,探索中可查阅的资料也比较少。文章叁个部分分别从比较新闻学定义认识、中美新闻写作倾向以及新闻写作中的"妖魔化"现象着手,来探究中西新闻差异以及我国新闻未来的发展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新闻学论文参考文献
[1].单波,林莉.比较新闻学的新问题与新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张慧.浅谈比较新闻学内涵及中西新闻报道差异问题[J].新闻传播.2014
[3].叶文芳,丁一.中西比较新闻学的开山大师——白瑞华和他的《中国报刊,1800—1912》[J].科技与出版.2013
[4].王振铎.媒介交互视野中的比较新闻学研究——从《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谈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赵月.浅谈中国比较新闻学的发展历程[J].才智.2012
[6].朱清河,童兵.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后毅.一部难得的比较新闻学着作——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媒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07
[8].张威,张焱.比较新闻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比较新闻学对谈录[J].新闻知识.2003
[9].巴人.《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新近出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
[10].张威.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回顾[N].中华新闻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