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伊玛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玛堪,莫日根,中国民间文学,史诗,明珠,文本形式,口耳相传,黄任远,母题,文化记忆
伊玛堪论文文献综述
高荷红[1](2019)在《伊玛堪 大明珠》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玛堪堪称“满─通古斯语族英雄史诗群”中最耀眼的明珠,它是通过赫哲族世世代代用赫哲语讲唱,并口耳相传,主要歌颂主人公莫日根西征复仇或其他英雄业绩的长篇萨满叙事诗。《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作为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史(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12-23)
高源[2](2019)在《略谈伊玛堪》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哲族世代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目前集中居住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有5354人。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伊玛堪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本文来源于《剧作家》期刊2019年06期)
宋德风,李美欣[3](2019)在《《伊玛堪》效果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说明:此系列服装灵感来自赫哲族的伊玛堪。伊玛堪是赫哲族的传统说唱方式,赫哲族没有自己的专属文字,所以赫哲儿女用伊玛堪说唱将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在整体的款式造型上将面料做成正方体寓以活字印刷的方式来表现伊玛堪,服装面料上结合了赫哲族传统的手工鱼皮面料,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杨宁舒[4](2019)在《伊玛堪 黑龙江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在广州市举行的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我省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赫哲族伊玛堪精彩亮相,北纬45度古老渔猎文明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以赫哲语表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10-05)
李艳双[5](2019)在《非遗之后:赫哲族伊玛堪再观察——以《希特莫日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讨论非遗之后伊玛堪传承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为更好的传承发展伊玛堪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5期)
温闻[6](2019)在《赫哲族“伊玛堪”和欧洲叁大英雄史诗中的信仰民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玛堪是我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在文学载体、文化内涵、历史传承和改造等方面,与欧洲叁大英雄史诗具备一定可比性,却没有被赋予同样重要的地位。英雄史诗是一种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长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最终锤炼成了拥有独特内容和艺术思维的文学体系。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欧洲叁大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和《罗兰之歌》。本文意在通过西方史诗和伊玛堪的比较,旨在通过总结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发掘不同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着重对比两者的信仰民俗差异,加深大众对伊玛堪的了解,提高对伊玛堪优秀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热情,提升伊玛堪的文化地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9-07-01)
付春梅[7](2019)在《浅析赫哲族伊玛堪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哲族伊玛堪是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其民族心中神秘而古老的英雄叙事诗,是反映原始渔猎生活和古风民俗的百科全书,是黑龙江流域古老文明的重要篇章,是屹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的一座丰碑。从艺术的视角总结起来,赫哲族伊玛堪在说唱传播、艺术性、伴奏乐器、说唱形式、说唱时间、说唱情景模式方面,具有六大艺术特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冠莹[8](2019)在《赫哲族伊玛堪的音乐艺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哲族所独有的伊玛堪有着非常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说唱音乐,将赫哲族独特的语言与音乐密切整合,融合了民族特有的审美意韵,显现出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当代伊玛堪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甚至面临着消亡的风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要加强对这一艺术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其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承发展伊玛堪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董云平[9](2019)在《“伊玛堪”羊城惊艳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8日讯(董云平)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市共同主办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活动。我省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赫哲族伊玛堪,作为展示体验活动“天人合一”板块展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6-09)
史春颖[10](2019)在《非遗传承与濒危语言保护——以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说唱的保护经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赫哲族地区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从语言与文化、民族关系的角度,探讨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保护有助于濒危赫哲语的保护与传承。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赫哲语的现状和保护传承路径,提出赫哲语传承的叁点对策。建议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必须协同合,以人为本,重视活态传承力量,加强赫哲族语言文化传承氛围。(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伊玛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赫哲族世代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目前集中居住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有5354人。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伊玛堪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玛堪论文参考文献
[1].高荷红.伊玛堪大明珠[N].中国艺术报.2019
[2].高源.略谈伊玛堪[J].剧作家.2019
[3].宋德风,李美欣.《伊玛堪》效果图[J].当代文坛.2019
[4].杨宁舒.伊玛堪黑龙江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N].黑龙江日报.2019
[5].李艳双.非遗之后:赫哲族伊玛堪再观察——以《希特莫日根》为例[J].艺术评鉴.2019
[6].温闻.赫哲族“伊玛堪”和欧洲叁大英雄史诗中的信仰民俗比较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9
[7].付春梅.浅析赫哲族伊玛堪的艺术特征[J].黑龙江史志.2019
[8].李冠莹.赫哲族伊玛堪的音乐艺术探讨[J].艺术科技.2019
[9].董云平.“伊玛堪”羊城惊艳亮相[N].黑龙江日报.2019
[10].史春颖.非遗传承与濒危语言保护——以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说唱的保护经验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