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中学侯爱丽
【摘要】随着社会大环境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它促使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得不来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从造成分化的原因及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教学策略对两极分化”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
随着社会大环境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它促使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得不来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查阅资料,总结了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科特点和教材质量诱发两极分化;学生自身的各项差异导致两极分化;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以及教学与实际的脱离最直接地影响数学成绩的分化程度;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分化也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上述两极分化的成因,我提出了以下对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防止分化的前提;立足课堂教学是防止分化的关键;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加强数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防止分化的保证。该问题的研究旨在使绝大多数同学通过初中数学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分化的比率。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等。学生在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并不大。因此,“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造成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掌握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还会影响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记忆力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形成胆怯、怠惰的个性,最后影响了学习能力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的发挥。
1、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心理原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除了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思想障碍以外,还有情绪和身体上的障碍。在这个时期,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会产生情绪波动,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这些困难都可能导致学生的高原现象,表现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产生厌倦灰心等消极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学习数学知识,技能不扎实,不能为初中的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是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又一原因。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思维性强的本质特点。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正由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逻辑思维发展好的写生,其学习兴趣越来越大,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逻辑思维发展不好的学生,则会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这就导致恶性循环,使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势必成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数学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4、教材与教学因素。
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都比小学更强,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数学思维能力不可能从天而降,主要是通过对教材逻辑性的掌握和对老师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模仿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如果教师只寻求培养思维能力的所谓“捷径”,而忽略了备课和上课的基本表现,就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出现脱节现象,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所以,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上下关联、融会贯通,再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初中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怎样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严重分化,就成为摆在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教学策略实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根据学生固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基础,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美学,采取强化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用自控自主评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以缩小“两极分化”。
1、感知数学美学,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克服学生思维障碍。由于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从初一起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既能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还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面对某一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防止主观、片面、孤立和静止地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克服知识空白、思维定势、意志薄弱等障碍。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仅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而不喜欢学习数学,学习也就停滞不前。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将数学学科的美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如教学媒体(模型、电教化、图片等),生活体验和实践等,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激发兴趣,从而喜欢数学,以学习数学为乐。
2、强化心理暗示,激赏尝试成功。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为了尊重、了解学生,教师可以尝试为每一名学生建一张档案卡,记录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程度、学生的学习目标、个性特点、最喜欢的人和事、学习能力进步程度等,并注意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好学生”容易和教师亲近,而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教师情感融洽,就需要作适当的心理暗示,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各种态度、表情及行为方式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上课时教师走下讲台,经常站在学习困难生身边,这样的肢体语言可以给学生“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是朋友”的心理暗示。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情感融洽了,信息交流就会通畅,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生对图形特感兴趣。而数学这门课正好是研究数和图形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请学习困难生到黑板上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或变化图形,并可引导性的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完成这个图形?”学生上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结合已知条件画出所需的图形。如果学生画错,教师也可及时指出。教师这样的行为给予学生的是一种“老师和我一起合作画出图形,老师会随时帮助我”的暗示,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学生身到心到的参与下顺利完成教学环节,而且能吸引下面的学生的注意力,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学活动自然流畅。同时,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教和学融合在一起,避免了灌输式教学的呆板和乏味,此长彼消,效果当然截然不同。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称赞学习困难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经常在学生面前表达对学生的喜欢。教师长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积极、肯定、正面的鼓励性暗示,使学习困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和良好自我认知,重树自信、自尊;教师要教会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给自己一个微笑、经常肯定自己、设计鼓励自己的常用语等。经常重复,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信心,调整良好的情绪。那么,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3、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4、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开始,教师就应该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了数学思维方式,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常常受到情感因素的左右。“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去认识某学科的重要性,进而学好它,而是因为不喜欢某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在学法上多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拉进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最后,实施分层教学与个别教学策略。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是难免的,因此,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就十分必要。在分层指导中,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坚持实事求实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摆脱学习中的窘境,最终实现预期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6、引导自觉学习,自控自主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学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教师的感情也更加融洽后,教师就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则从“带着教材走向教室”向“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转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情景、生活常识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窗外的遮阳罩应钉在离窗沿多高的位置?斜角多少度?宽度多大为宜?才能够既不影响采光,又能挡雨;统计本市汽车流量,设计出合理的城市公路或立交桥,保证交通畅通。等等。经过引导,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以思考的目光注视周围的生存空间,逐渐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两极分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经常作出客观、肯定的评价,如作业、测试的成绩好坏、错误的原因和对策,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和长处,等等。教师也要及时地将对学生的评价、表扬、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上进的愿望增强,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提高,信心增强,从而形成自觉、自主学习的良好品性和行为习惯,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明显提高,“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能逐步弱化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龙海.协商课程与自主学习谈.课题资料.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