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损伤论文-刘鸿涛,牛晓丽

下肢损伤论文-刘鸿涛,牛晓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司他丁,舒芬太尼,止血带,下肢手术

下肢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刘鸿涛,牛晓丽[1](2019)在《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4例拟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2组均接受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术中均应用止血带。对照组于上止血带前1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相同时间静脉应用乌司他丁6 000 IU/kg,于末次松弛止血带之前10 min再次给予乌司他丁6 000 IU/kg。记录上止血带前(t_0)及松止血带后10 min、6 h、12 h(分别为t_1、t_2和t_3)血浆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超声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t_1~t_3时间段心电图变化,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t_1~t_3时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t_1~t_3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均明显低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LVEF、E/A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_1~t_3时ST—T段改变、QRS波低电压发生率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t_1~t_3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则呈相反趋势(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止血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显着减轻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显着的心脏保护效应,还可减轻止血带导致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发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2](2019)在《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46例,根据术后肌力训练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7.18±1.47)岁,身高(177.62±3.68)cm,体重(77.64±3.71)kg,采用BTE Primus~(RS)系统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6.76±1.34)岁,身高(178.14±4.17)cm,体重(78.02±3.65)kg,按照徒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评价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对所观察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周时两组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功能障碍,BTE Primus~(RS)系统可以有效增加ACL重建术后患者大腿的周径并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表现。(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祁涛,曹小飞[3](2019)在《葛根素注射液对下肢止血带所致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下肢止血带所致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前2天至手术当日每天滴注葛根素溶液(葛根素400 mg+5%葡萄糖液500 mL),滴注30 min/次,共滴注3天;对照组滴注相同剂量5%葡萄糖液。分别在麻醉前(T_0)、上止血带后60 min(T_1)、松止血带后10 min(T_2)、松止血带后30 min(T_3)、松止血带60 min(T_4)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计算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Q_S/Q_T)值;检测血浆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肺泡表面活性特异蛋白D(SP-D)水平。结果与T_0时点比较,对照组患者T_2、T_3时A-aDO2明显增加、OI明显降低(P<0.05),T_2、T_3、T_4时点血浆MDA、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血浆A-aDO_2明显降低、OI明显增高(P<0.05),T_2、T_3、T_4时点血浆MDA、SP-D、TNF-α水平显著降低(P<O.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对下肢止血带所致肺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1期)

何强,付月,许慧杰,陈如意,王菊[4](2019)在《面向行人下肢损伤分析的汽车前端结构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行人保护测试及评价标准正式纳入C-NCAP中,汽车行人保护性能面临更加严苛的设计要求。本文为减小正面碰撞(Y=0)中汽车前端结构对行人下肢的伤害,在已有的CAE半车模型基础上,选择对行人腿部保护性能影响显着的关键部件——前罩板、上部防撞杆、防撞横梁和下支撑板,以构成简化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提出了一套整合集成试验设计方法,代理模型技术,全局优化算法的一体化流程,以减小行人下肢损伤为优化目标,对关键部件的空间相对布置进行匹配优化。最终,建立了一个汽车前端关键部件的布置参数匹配的最优构型,有效地降低了行人下肢损伤指标。(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INFATS 2019)》期刊2019-11-14)

陈武,肖森,曲志东,郄彦朝,刘欣然[5](2019)在《前碰撞中主动肌肉对乘员下肢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确定汽车正面碰撞中主动肌肉作用对下肢损伤的影响,并为汽车下肢防护性设计提供相应的生物力学参数。研究基于中国50百分位男性解剖学参数建立人体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具有完整约束系统的实车模型,设置九种不同髋关节驾乘姿态的乘员坐姿,而后设置主动肌肉变量,进行正面碰撞仿真试验,并对比试验结果确定主动肌肉对正面碰撞中下肢损伤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主动肌肉作用使得下肢损伤风险有较明显增加,同时造成因坐姿不同引起的下肢损伤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下肢损伤在试验和交通事故统计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INFATS 2019)》期刊2019-11-14)

石诗萌,施晓剑,陈正权,韩甲[6](2019)在《下肢功能筛查工具(Lower Limb Functional Screening Tool,LoliFST)预测运动员下肢损伤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动作筛查测试作为一种预测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不良动作模式和指导实施纠正性训练方案的工具,正广泛应用于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领域。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筛查工具存在缺陷:1)动作评估需要依赖于若干工具;2)无法实现受试者自测,限制其进一步推广;3)动作设计与功能性运动表现相差较大,未能涵盖叁维动作平面中的跳跃着陆、转体等动作;4)大多数只有动作技术评分,而缺乏与动作相关的症状评分体系,因此其实用性和预测运动损伤风险效度受到质疑。本文在国际动作筛查与干预小组(Interna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s Group)成员的指导下,研发下肢功能筛查工具(Lower Limb Functional Screening Tool,LoliFST)作为一种预测下肢损伤风险的新工具,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确定LoliFST预测运动员下肢损伤风险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根据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中的"结构"与"功能"设计建立LoliFST,该套筛查包含五套动作,分别为"单腿站立伸腰伴肩外展","‘4’字站立髋旋转伴脊柱前屈","单腿下蹲起立提踵","单腿‘十’字跳跃","单腿360°旋转跳跃"。整项测试涵盖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各运动轴上的全范围活动,并涉及叁维动作平面,即额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运动。包含了关节活动度、肌力、肌肉爆发力、核心控制和感觉整合五项与运动损伤风险密切相关的功能。招募53名(男n=33,女n=20;平均年龄19.4±2.5岁)符合纳入标准的运动员。通过问卷调查记录近12月受伤史、运动水平等级(国际级健将,国家级健将,业余选手)和训练年限等信息。随机对受试者的双下肢进行评估,分别对每名受试者进行动作质量和症状评分,满分均为10分,表明动作质量完美,或测试过程中无症状。如果得分为0分,则表示无法完成该动作。测试过程中若出现各种症状,如恐惧、疼痛、无力、关节僵硬、麻木等,则根据相应的调整系数进行扣分。本研究对该项工具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进行了评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受试者,在测试后叁天重新进行该测试,两次测试的视频由同一人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评分,计算其稳定系数。选取20段测试视频,在同一时间段由两人对其进行评分,计算其测试者间信度。在测试完成6个月后,对受试者进行问卷回访调查,记录其在这期间的受伤情况、训练强度和运动频率等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后6月下肢或腰损伤及无损伤运动员的LoliFST症状、动作质量得分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征性曲线(ROC)分析判断LoliFST预测下肢损伤风险的有效性。研究结果:(1)LoliFST重测信度ICC值为0.74,测试者间信度ICC值为0.95。(2)25名受试者近12月有下肢和(或)腰部受伤史,占总人数47.2%;11名受试者在测试后6个月内发生下肢或腰部损伤,占总人数23.4%,当中有7人为复发性损伤,复发率为28%,占损伤人数63.6%。(回访有6人脱落)(3)下肢/腰损伤组与非损伤组的动作质量得分(P<0.05,F=4.303)及症状得分(P<0.05,F=6.722)均有显着性差异。(4)使用动作质量/症状评分共同预测损伤时,AUC=0.730(P<0.05,95%CI:0.539-0.921);使用动作质量/症状评分/受伤史共同预测损伤时,AUC=0.741(P<0.05,95%CI:0.559-0.924),使用动作质量/症状评分/受伤史/双侧不平衡共同预测损伤时,AUC=0.780(P<0.01,95%CI:0.605-0.956)。研究结论:(1)LoliFST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LoliFST可预测出78%的下肢和(或)腰部损伤,其效度支持LoliFST作为损伤风险预测工具。(3)在使用动作筛查测试预测损伤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动作质量、症状、受伤史和双侧不平衡等多方面因素,仅通过动作质量评分难以准确预测运动损伤风险。(4)动作筛查测试中的动作设计应涵盖叁维动作平面,包括跳跃着陆、转体等模拟各项运动的动作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津沁,高晓嶙,黄鹏[7](2019)在《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足球运动损伤风险非常高,运动损伤是足球运动员因伤影响训练及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增加大量的医疗费用。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率较高,常见的损伤机制也多为非接触性伤害。了解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因素以及进行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测试对于预防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以及足球下肢非冲撞性损伤的发病率增加,损伤风险评估测试正在被更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然而国内对于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测试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在国外,损伤风险评估测试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较多。本文充分总结国内外近年来进行的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因素以及评估测试,为国内较为缺乏的损伤风险评估领域提供科学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的足球运动下肢损伤风险的研究中,有关足球运动损伤风险因素、足球运动下肢损伤风险测试方法、评价标准、针对人群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完善对于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方法及体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详尽叙述足球运动中下肢非冲撞性损伤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雾,以及不同因素是如何影响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的;详尽叙述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方法有哪些,分别针对不同人群的评价标准,以及一些损伤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研究结论:及建议结论:(1)足球损伤会导致身体活动和训练时间减少,并且增加大量的医疗费用。足球运动常见的损伤机制是截断,跑步,被截断,射击,转弯,跳跃以及着陆,其中,跑步(19%)、扭转和转弯(8%)、射球(4%)、落地(4%)是最常见的伤害机制,并被分为非接触性伤害。(2)足球运动员下肢非冲撞性损伤的风险因素的内部因素有性别,损伤史和不充分的康复,身体类型,优势侧,柔韧性,肌肉力量,姿势稳定性。比赛水平、技能水平、运动鞋类型、踝关节贴扎、运动场地是足球运动员损伤的外部因素。(3)使用FMS得分评估足球运动损伤风险,得出14分作为足球运动员损伤风险的截断点。使用FMS预测老足球运动员(年龄>32岁)损伤风险,结果表明受伤与未受伤运动员FM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得分<10的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得分10-14的运动员,得分为>14的运动员的受伤发生率没有降低。(4)下肢Y平衡测试(YBT-LQ)对NCAA1组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无明显预测作用。(5)落地错误评分系统(LESS)评价优秀年轻足球运动员ACL损伤风险,结果表明7名受试者在随访期间发生ACL损伤,所有损伤的机制均为非接触或间接接触。未受伤的受试者得分显着低于受伤的受试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5是最佳诊断界限值,灵敏度为86%,特异性为64%。(6)目前没有关于单腿蹲测试(SLS)、SFMA、BESS对于足球运动下肢损伤风险评估标准的相关研究。建议:国内外研究显示足球运动损伤风险非常高,是限制足球运动员正常训练与比赛的重要原因。虽然足球运动损伤的风险因素已经被单独研究过,但是损伤风险可能是多因素的。运动中损伤风险因素的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另外,孤立的损伤风险因素的评估没有考虑到运动员执行运动时所需的功能性运动模式和运动链。因此,通过功能性测试和动作模式测试评估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当前研究表明,FMS、SFMA、YBT-LQ、BESS、SLS、LESS共6种损伤风险评估测试操作简单,并且已有一些证据表明FMS、YBT-LQ、LESS测试可以评估特定人群足球运动损伤风险,运动损伤风险测试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步,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足球运动场边测试对足球运动员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另外,以上6项测试具有评估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的可能,未来可以针对这一方向作出更多研究。同时,由于针对不同的人群及损伤性质,评估标准存在差异,并且探究不同损伤风险风险因素以及测试相关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制定全面、不繁琐且具有针对性的足球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体系,未来可以针对针对这一方向作出更多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加顺,刘淼,李冬艳,邹娜,高潇[8](2019)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电针组及结合组,应用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减重组及电针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通过维持患者正常的肌张力、改善肌肉收缩的顺应性来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范蕊,吴宗辉,陈晓琳,邹佐强,龙在云[9](2019)在《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下肢骨骼肌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 (Atrogin-1/Fbxo32)、成肌分化抗原(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TSCI大鼠下肢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造模组(n=33)。采用Allen法制备大鼠TSCI模型。将造模组存活大鼠(n=24)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术后1 d,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和双侧足叁里穴,共28 d。术前,术后3 d、7 d、14 d、21 d、28 d比较各组BBB评分;术前和术后28 d,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术后28 d,比较各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比较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各组腓肠肌中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 d、7 d、14 d、21 d和28 d,模型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1),术后7 d、14 d、21 d和28 d,电针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1)。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减小(P <0.01),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加(P <0.05),MSTN、Trim63和Fbxo3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Myod和Myog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大椎、命门和双侧足叁里穴可能通过下调MSTN、Trim63、Fbxo32 mRNA的表达,并上调Myod和Myog mRNA的表达,促进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延缓肌蛋白降解,从而减轻TSCI大鼠下肢腓肠肌萎缩。(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0期)

蒋熊力忍,娄磊,顾海明,刘志新[10](2019)在《驾驶人踏板侵入对假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下肢损伤容易造成终生残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研究踏板侵入对假人下肢损伤的影响,本文标定了踏板力传感器,并将标定后的传感器安装于假人脚底。通过实车试验,采集了驾驶人侧足部与踏板的接触力,并分析了碰撞过程中,假人腿部的运动及受力。通过搭建某一车型的腿部仿真模型,并与实车试验进行对标,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驾驶人侧踏板侵入量、侵入时间及侵入速度对下肢损伤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下肢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46例,根据术后肌力训练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7.18±1.47)岁,身高(177.62±3.68)cm,体重(77.64±3.71)kg,采用BTE Primus~(RS)系统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6.76±1.34)岁,身高(178.14±4.17)cm,体重(78.02±3.65)kg,按照徒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评价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对所观察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周时两组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功能障碍,BTE Primus~(RS)系统可以有效增加ACL重建术后患者大腿的周径并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刘鸿涛,牛晓丽.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BTE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9

[3].祁涛,曹小飞.葛根素注射液对下肢止血带所致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

[4].何强,付月,许慧杰,陈如意,王菊.面向行人下肢损伤分析的汽车前端结构参数化设计和优化方法[C].Proceedingsofthe16thInternationalForumofAutomotiveTrafficSafety(INFATS2019).2019

[5].陈武,肖森,曲志东,郄彦朝,刘欣然.前碰撞中主动肌肉对乘员下肢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C].Proceedingsofthe16thInternationalForumofAutomotiveTrafficSafety(INFATS2019).2019

[6].石诗萌,施晓剑,陈正权,韩甲.下肢功能筛查工具(LowerLimbFunctionalScreeningTool,LoliFST)预测运动员下肢损伤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张津沁,高晓嶙,黄鹏.足球运动下肢非冲撞性损伤风险评估研究综述[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杨加顺,刘淼,李冬艳,邹娜,高潇.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9

[9].范蕊,吴宗辉,陈晓琳,邹佐强,龙在云.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下肢骨骼肌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10].蒋熊力忍,娄磊,顾海明,刘志新.驾驶人踏板侵入对假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标签:;  ;  ;  ;  

下肢损伤论文-刘鸿涛,牛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