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定价论文_程丹,王君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股票发行定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股票发行,公开发行,首次,股票,减持,股东,媒体。

股票发行定价论文文献综述

程丹,王君晖[1](2019)在《创业板再融资取消连续两年盈利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8日,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再融资规则的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拟按照注册制的理念,对现行再融资规则中制定时间较早、不能适(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1-09)

张一璇[2](2018)在《股票发行定价与股东减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持续减持股份套现,已逐渐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发起人股东减持股份愈发频繁,减持股份时点距上市日期日趋缩短,已被市场多方参与者诟病。国内外学者对股东减持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用股价估值说、大股东掏空说、财务绩效说等理论解释了股东减持的动机,并指出大股东减持套现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是,现有文献很少关注到股票发行定价与发行后股东减持的关系。股票上市发行主要涉及发行方、承销券商、投资者和证券监管机构四方参与主体,发行方和承销商在股票发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逻辑上来讲,公司发起人股东既是上市融资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减持的主要行为人,其上市融资和减持之间很有可能是“一揽子”决策,而并非相互独立的过程。根据机会主义理论,公司发起人股东有动机与承销券商进行合谋,提高股票发行价格,促进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股票发行定价的角度出发,探讨股票发行定价如何影响股东股票减持的成本、倾向乃至后果,从而为认识股票发行与发行后股东减持股份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对股票减持特征的认知,并帮助投资者判断和预测股票减持的可能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本文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是否会影响发行后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行为,结论发现:(1)股票发行定价越高,发起人股东越可能在股票上市流通后减持股份;(2)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具有传染效应,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会促进非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而非发起人股东减持却不会引起发起人股东减持;(3)股东减持距离限售结束期越短,上述传染效应越明显:(4)股票发行高定价与公司上市支付的承销费用正相关。基于此,公司支付高额承销费、获得超额发行定价机会、发行后减持股份以收回上市成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30)

冯琳[3](2018)在《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在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表现的开端,股票发行制度是影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关乎着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股票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良好的股票发行制度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股票发行定价效率决定着股票发行制度的优劣。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一个重要制度背景在于,中国资本市场是在转轨经济下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因此关于IPO定价机制的研究必须将中国的现实制度背景考虑进来。就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现状来看,伴随着新股发行询价制的改革进程,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例如2011年“紫鑫药业”欺诈发行事件、2014年“奥赛康”大股东套现事件以及2015年“登云股份”财务造假事件等。关于IPO定价问题的研究必须将中国的现实制度背景考虑进来,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并没有真正的现实意义。理论上来讲,股票市场具有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直接融资和财富效应四大基本功能。定价功能的合理发挥是价格发现功能的重要体现,关系着新股发行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而关系着资源配置、直接融资和财富效应等功能的有效发挥。资本市场本质上是脆弱和不稳定的,与股票内在价值和公司基本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相比,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取向、心理预期、风险偏好、投机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往往是一种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影响更大的因素,因此分析股票发行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便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展开。围绕IPO定价效率以及影响因素,文章共分为八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前两章。主要就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并且从标准的发行询价制、IPO定价相关的研究以及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叁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和介绍论述和分析。文章在对既有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分析IPO定价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文章的第二部分为第叁章和第四章。第叁章主要从中国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以及股票发行询价定价制度的发展变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下文分析IPO发行定价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并为后续的影响因素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该部分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经历了行政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本质上来讲行政审批制是一种行政色彩极其浓厚的核准制,中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也是去行政干预的过程;第二,中国的IPO定价制度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自询价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以来,中国证监会一直不遗余力地对发行询价制度进行着调整,旨在提高新股发行价格的合理性。到目前为止,证监会总共对询价制度进行了以下叁个阶段的改革:分别是窗口指导阶段(2005年1月-2009年5月)、市场化定价阶段(2009年6月-2012年4月)以及IPO定价隐性管制时期(2012年5月-至今);第叁,从新股发行定价的发展历程来看,行政管制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意义的改变。一方面,发审委事实上仍直接或间接对发行市盈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询价定价过程中的各种限制规定,导致询价制度并未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第四章的论述核心在于对中国IPO定价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影响IPO定价的非效率因素。模型把IPO定价效率分为前沿部分(效率部分)和非效率部分,定价前沿部分(效率部分)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影响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定价非效率部分的影响因素主要涵盖询价对象的报价行为以及IPO市场氛围等因素。实证分析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模型的前沿部分均与新股发行价格显着相关,说明拟发行企业的内在价值因素是影响IPO价格的重要因素;第二,从IPO非效率部分本身的回归结果来看,询价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行为因素和IPO市场氛围因素是影响IPO定价非效率均值部分的重要因素;从IPO非效率部分波动的回归结果来看,询价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行为和市场氛围不会明显改善非效率部分的波动性。此外,实证结论还发现风投机构的介入能够有效降低IPO定价非效率部分的波动性;第叁,IPO隐性管制阶段(2012年5月-至今)的改革措施使得新股发行呈“去市场化”的态势,或者说这一阶段的新股发行定价有着较为严重的价格管制。综上所述,文章第叁部分主要贡献在于概括了影响IPO定价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在后续的章中对上述影响因素具体展开分析。文章的第叁部分为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该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行为因素、政府的价格管制因素以及市场氛围叁方面的因素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五章引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将新股发行过程中叁个参与主体(中国证监会、拟发行企业和保荐人)的行为进行了剖析,指出叁者间呈现出“双重委托代理”的关系模式,即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分别为中国证监会与拟发行企业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拟发行企业和保荐人之间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章对新股发行过程中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双重委托代理框架下易导致合谋行为的产生。对于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借鉴Tirole和Laffont(1986)构建的合谋理论框架,指出拟发行企业和保荐人之间存在合谋发行的行为,并考察了最优的防范合谋的机制,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加强社会媒体对新股发行询价流程的监督;另一方面,提高惩罚力度,增加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威慑力;对于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本章分析了合谋行为、机构投资者报价与承销商定价以及新股长期收益的关系,主要结论为:第一,情绪投资者易推高机构投资者报价,因此合谋行为易产生机构投资者的报高价行为;第二,承销商会反向调整合谋行为导致的高报价行为,投资者报价溢价在合谋行为和承销商定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第叁,合谋行为负向影响新股的长期收益率,投资者报价溢价在合谋行为和新股长期收益率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第二,第六章内容主要分析了政府的价格管制因素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市场化改革对企业IPO后的长期市场表现有着较为显着的正向解释能力;第二,行政管制对企业IPO后的长期市场表现有着较为显着的负向解释能力;第叁,与市场化改革阶段相比,新股发行的价格管制对IPO长期收益的负向影响要更为久远。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而言,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第叁,第七章内容主要分析了市场投资者情绪对IPO市场抑价率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第一,从市场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来看,当给一个正冲击后,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在第一期表现为负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由负变为正;第二,从IPO抑价率对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来看,当给一个正冲击后,IPO抑价率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较为迅速,当期就表现出了正向影响,随后影响逐渐减弱。综上所述,两者都表现出了较为持久的相互作用影响。文章的第四部分为第八章,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相关IPO参与者的责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二,逐步降低政府的干预度,减少IPO制度的非有效供给;第叁,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具有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第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股票市场先行赔付制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既有的文献对IPO定价问题的研究只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问题,并没有对IPO定价的影响因素展开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对IPO定价问题展开实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对不同的IPO定价阶段展开较为细致地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较为稳健的结论。第二,与国外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发行市场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国内的学者对中国发行市场参与者行为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但鲜有文献从组织合谋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组织合谋理论引入到股票发行市场中,首先,构建了委托人-代理人-监督者的防范合谋模型,并进一步对最优契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静态分析;其次,本文以合谋报价与IPO表现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核心路径,借助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的中介变量,搭建了“合谋报价—机构投资者报价—IPO表现”的作用路径,阐述了合谋行为对承销商定价以及新股长期收益的作用机理,即合谋定价通过影响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影响承销商定价(或新股长期收益),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打开了股票发行询价定价的“黑箱”。一方面是对组织合谋理论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新股发行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对当下研究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期刊2018-05-25)

李翔,张一璇,周梦雅,陈浩[4](2018)在《股票发行定价与发行后股东减持——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发行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是否会影响发行后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行为,结论发现:(1)股票发行溢价越高,发起人股东越可能在股票上市流通后减持股份;(2)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具有溢出效应,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会促进非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3)股票发行溢价与公司上市支付的承销费用正相关。基于此,公司支付高额承销费、获得超额发行定价机会、发行后减持股份以收回上市成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关联。(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1期)

牛枫,叶勇,陈效东[5](2017)在《媒体报道与IPO公司股票发行定价研究——来自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9至2012年间401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关注和媒体监督两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股票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显着提高IPO股票发行定价,而媒体监督则对IPO股票发行定价产生显着地负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对IPO股票发行定价影响效应更为突出。实证结果表明,媒体主要通过对询价机构的报价水平的影响而实现对IPO股票定价决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7年11期)

高青[6](2017)在《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首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的体系和方法进行阐述,从行政定价方式缺少合理性、操纵市场现象较为严峻两个方面入手,对当前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案例和定价的优缺点对发行人的影响为依据,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方式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7年07期)

湛晶心,孙即,洪卫青[7](2017)在《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机制与发行价差研究——兼评非公开发行新规》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公开发行(定增)是支持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之一。2017年2月定增新规2发布之前,定增定价机制允许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和发行期首日中选择定价基准日,且多数上市公司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容易引发价差陷阱。本文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期间的1714例定增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了定增中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及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并从定价机制、审批流程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定增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监管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周芬棉[8](2017)在《防止炒概念再融资杜绝监管套利漏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2月17日讯 记者周芬棉为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完善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机制,证监会今日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并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现行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自2006年(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7-02-18)

[9](2016)在《万国数据登陆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万国数据首次公开发行1925万份美国存托股票("ADSs"),每份ADS代表8股A类普通股,定价为每份10美元,在承销商未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募资规模约为1.925亿美元。公司的ADS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全球市场开始交易,证券交易代码为"GDS"。(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陈学胜,崔丰慧,方红星[10](2015)在《交叉上市、股票发行定价与市场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上市会影响原上市地股票价格,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先H股后A股和先A股后H股两种交叉上市路径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种交叉上市路径在招股公告日和交叉上市日前后,对原市场均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招股公告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效应,交叉上市日效应则表现为正向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先H股后A股上市公司对H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受A股市场高发行溢价率和A股股票高收益预期的影响,而先A股后H股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源于市场发达程度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改善预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股票发行定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持续减持股份套现,已逐渐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发起人股东减持股份愈发频繁,减持股份时点距上市日期日趋缩短,已被市场多方参与者诟病。国内外学者对股东减持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用股价估值说、大股东掏空说、财务绩效说等理论解释了股东减持的动机,并指出大股东减持套现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是,现有文献很少关注到股票发行定价与发行后股东减持的关系。股票上市发行主要涉及发行方、承销券商、投资者和证券监管机构四方参与主体,发行方和承销商在股票发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逻辑上来讲,公司发起人股东既是上市融资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减持的主要行为人,其上市融资和减持之间很有可能是“一揽子”决策,而并非相互独立的过程。根据机会主义理论,公司发起人股东有动机与承销券商进行合谋,提高股票发行价格,促进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股票发行定价的角度出发,探讨股票发行定价如何影响股东股票减持的成本、倾向乃至后果,从而为认识股票发行与发行后股东减持股份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对股票减持特征的认知,并帮助投资者判断和预测股票减持的可能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本文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是否会影响发行后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行为,结论发现:(1)股票发行定价越高,发起人股东越可能在股票上市流通后减持股份;(2)股东减持股票的决策具有传染效应,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会促进非发起人股东减持股票,而非发起人股东减持却不会引起发起人股东减持;(3)股东减持距离限售结束期越短,上述传染效应越明显:(4)股票发行高定价与公司上市支付的承销费用正相关。基于此,公司支付高额承销费、获得超额发行定价机会、发行后减持股份以收回上市成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票发行定价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丹,王君晖.创业板再融资取消连续两年盈利条件[N].证券时报.2019

[2].张一璇.股票发行定价与股东减持[D].南京大学.2018

[3].冯琳.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

[4].李翔,张一璇,周梦雅,陈浩.股票发行定价与发行后股东减持——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发行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18

[5].牛枫,叶勇,陈效东.媒体报道与IPO公司股票发行定价研究——来自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7

[6].高青.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方式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7

[7].湛晶心,孙即,洪卫青.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机制与发行价差研究——兼评非公开发行新规[J].金融监管研究.2017

[8].周芬棉.防止炒概念再融资杜绝监管套利漏洞[N].法制日报.2017

[9]..万国数据登陆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J].电信技术.2016

[10].陈学胜,崔丰慧,方红星.交叉上市、股票发行定价与市场溢出效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一5不包含历史遗留股票的抑价水平分布图南海大事记南海大事记(2)南海大事记南海大事记(1)样本各股的初始收益率重要文件汇编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文化卫生昆药2000年迈出四大(3)

标签:;  ;  ;  ;  ;  ;  ;  

股票发行定价论文_程丹,王君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