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毒力新城疫活佐剂疫苗

中等毒力新城疫活佐剂疫苗

一、中等毒力新城疫活的佐剂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辛梅[1](2021)在《鸡毒支原体TM-1蛋白嵌合型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文中提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与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感染家禽重要的病原体。MG感染后主要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respiratory disease,CRD),导致免疫力降低,易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后引起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鸡毒支原体广泛存在于国内养殖场,一旦与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或呈隐性感染的鸡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后,会导致CRD的爆发;呈新城疫亚临床症状的鸡在接触到MG时也会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率升高。临床上,新城疫病毒与鸡毒支原体共感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当下针对两种疾病的疫苗是传统的弱毒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为全病原活毒疫苗,生物污染是无法忽略的问题;其次,CRD弱毒苗对幼雏具有一定的致病性;ND疫苗株(基因II型、III型等)与流行野毒株基因型(基因VII型)不匹配导致出现免疫偏差、免疫失败现象;此外,CRD的弱毒疫苗与ND弱毒疫苗之间存在相互干扰,无法同时使用,导致出现免疫窗口期。CRD与ND的防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目前尚无同时针对两种疾病的新型疫苗研发和使用。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结构上与病毒相似,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并且缺乏核酸,不具有感染性与复制性。因此,VLPs是当今疫苗研发中最新型的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替代物,也是全球业内研发的热点。VLPs可以作为有效的载体平台,负载外源核酸、靶基因或共轭化合物并传递给生物体,甚至特定类型的细胞。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基因VII型的新城疫病毒NA-1株M蛋白为VLPs的骨架,通过替换NDV HN蛋白胞外域的方式将MG的TM-1蛋白引入该VLPs,使其表面展示r HN MG TM-1蛋白和NDV HN、F蛋白,从而构建嵌合型病毒样颗粒:MG-NDV cVLPs。利用该颗粒免疫雏鸡,通过检测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存活率监测、病毒排出及体内残留时间监测),从三个方面对该嵌合型病毒样颗粒进行免疫效果评价,评估其作为候选疫苗的可能性。(1)MG-NDV cVLPs的构建及鉴定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MG TM-1蛋白,纯化后对兔进行免疫,制备兔源MG TM-1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病毒样颗粒的鉴定做准备;之后,以替换NDV-HN胞外域的方式将MG国际参考株MG R(low)株的保护性蛋白TM-1与我国NDV流行株(基因VII型)的HN、F蛋白共同嵌合至VLPs表面,制备嵌合型病毒样颗粒并对其进行鉴定。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cVLPs各组分蛋白均正确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cVLPs可与NDV M、NDV F、NDV HN、MG TM-1的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小约为100 nm的粒子,表面展示纤突结构,呈现典型的病毒形态,与野生型新城疫病毒形态相似。以上结果说明嵌合型病毒样颗粒MG-NDV cVLPs构建成功。(2)MG-NDV cVLPs的免疫效果评价设置不同剂量的MG-NDV cVLPs免疫组,同时设置商品苗对照组,对雏鸡进行免疫。分别利用HI和ELISA技术监测针对NDV和MG的特异性抗体,评价其体液免疫水平;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水平,来反映其免疫原性。之后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监测存活率、病毒排出及体内病毒残留时间。HI及ELISA试验证明不同剂量的颗粒组均能够诱导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且MG-NDV cVLPs能够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攻毒试验证明不同剂量的MG-NDV cVLPs均能够100%保护鸡群抵抗NDV NA-1株和MG HS株的单独、混合感染;对雏鸡体重变化监测结果显示,各组体重稳步上升;病毒排出及体内残留时间监测结果表明使用MG-NDV cVLPs免疫雏鸡有效缩短了体外排毒时间和减少了体内病毒载量。通过上述试验表明MG-NDV cVLPs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能够保护鸡群抵御MG以及NDV的攻击,可以作为防控CRD和ND的新型候选疫苗,同时也为与新城疫病毒与其他病毒或细菌的共感染提供了防控新思路。

蔡俊呈,陈礼斌,张殿宸,林秋燕,向斌,廖明,徐成刚,任涛[2](2021)在《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是世界上流行范围最广、对全球养禽业造成最严重经济损失的家禽传染病之一。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控制此病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禽业生产中。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城疫疫苗的研制与创新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将从新城疫疫苗研究现状和主要新城疫疫苗及其优缺点作简要阐述,为新城疫疫苗的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姚舜禹[3](2020)在《表达NDV蛋白的重组酵母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文中认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1927年在英国纽卡斯尔首次出现的一种禽类病毒,主要伤害病禽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甚至导致死亡,是严重威胁全球家禽养殖业的病原之一。应用疫苗是防控新城疫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现有NDV疫苗所用毒株大多为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毒株所构建,与目前导致新城疫疫情的毒株间已有较大的遗传差距,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新城疫疫苗。本研究构建了锚定型表达包含NDV融合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F)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截短体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研究了其表达特性,并通过对动物免疫初步评价了重组酵母菌株作为候选疫苗的免疫效力。主要结果如下:1.NDV F和HN基因的扩增与转录单位构建:根据抗原表位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选择新城疫F基因第241位碱基至888位碱基以及HN基因的第25位碱基至528位碱基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这部分片段的一,二,三级结构组成和特点,确定其氨基酸序列,等电点和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质,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连接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OT)中,构建带有抗原表位的转录单位。2.NDV F与HN蛋白在酿酒酵母表面的表达及鉴定:采用Yeast Fab Assembly的技术,通过II型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与其切割位点不同的特点将转录单位与同源臂和Leu营养筛选标记串联,利用Li Ac转化法将其整合到ST1814-G酵母基因组。经营养缺陷型筛选、PCR基因型验证、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NDV F与HN蛋白串联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的菌株,通过生长曲线检测,结合Western Blot灰度分析结果,证实重组蛋白在36小时表达量最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外源蛋白F与HN的表达对宿主菌的酵母菌生长影响不大。3.重组酵母菌的免疫效果评价:构建HN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HN原核蛋白,以其来检测动物实验鸡血清的Ig G含量,ELISA实验结果证明重组酵母免疫后的鸡血清中的Ig G含量明显高于喂食原始酵母菌(ST1814G)的阴性对照组,表明重组酵母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串联表达新城疫病毒F和HN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动物免疫结果证实该菌株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表明重组菌具有免疫保护性,可作为NDV预防的潜在候选疫苗进行工业开发。

范林进[4](2020)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病。IBDV超强毒(Very virulent IBDV,vvIBDV)的感染在我国正逐渐被控制。然而,最近IBD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免疫鸡群不断被检出IBDV阳性,虽然不致死鸡,却导致鸡群严重免疫抑制和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现地称其为非典型IBD。非典型IBD已经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然而其病原特征和流行情况尚不明确。针对养禽业面临的这一严峻问题,本研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率先鉴定了非典型IBD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其正在我国主要养禽地区不断蔓延。进而以SHG19株为代表毒株,分别在蛋鸡和肉鸡上评估了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SHG19株能引起感染鸡急性发病,严重损害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SHG19感染后4 d,对试验鸡分别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城疫活疫苗,发现试验鸡的HI抗体产生受到明显抑制。另外,SHG19株感染还导致肉鸡增重明显下降,出栏体重比对照鸡减重16%。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免疫鸡群中流行。为了揭示其原因,本研究评估了针对vvIBDV的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发现所检测的3种不同类型的vvIBDV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保护效果均不理想。血清交叉中和试验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进一步研究了IBDV新型变异株和vvIBDV的抗原性差异及其分子基础,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存在不同的单抗反应谱,2-5C-6F等7株单抗只识别vvIBDV但不识别IBDV新型变异株。抗原表位鉴定结果显示,中和性单抗2-5C-6F识别的抗原表位为VP2的317SGGQAGDQMSWSASGSLAVT336,IBDV新型变异株和vvIBDV在该表位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即G318D和D323E。G318D/D323E双点突变使vvIBDV Gx不再能够被单抗2-5C-6F识别,而D318G和(或)E323D突变能使原本不被识别的IBDV新型变异株SHG19获得被单抗2-5C-6F识别的能力。D318G/E323D双点突变还使原本不能被中和的IBDV新型变异株SHG19被单抗2-5C-6F中和。这证明,VP2的318和323位氨基酸突变是IBDV新型变异株逃匿vvIBDV抗体中和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新疫情的防控需求,本研究构建并拯救了1株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rGtVarVP2,其以弱毒疫苗株Gt的基因组为骨架,用新型变异株SHG19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替换其相应区段。初步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rGtVarVP2能够对野毒攻击提供100%免疫保护。靶向养殖业疫病防控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率先鉴定了非典型IBD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明确了其组织损伤、免疫抑制、免疫干扰等致病特点;揭示了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免疫鸡群中蔓延的主要原因;阐明了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的抗原性差异及其分子基础;并初步构建了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候选疫苗株。本研究对于IBD的综合防控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倪小舒[5](2020)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提出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9亚型禽流感是养禽业必须预防和控制的三种重要疫病。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近年来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基因Ⅶ型强毒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H9亚型禽流感在我国家禽中广泛存在,传播效力高,传播速度快,是目前最难控制的禽流感之一。为了抵御这三种疾病的侵害,降低单价苗频繁免疫接种带来的副反应,研制免疫效力优、交叉保护性好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苗是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了 4株重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别制成单价灭活苗,比较免疫后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情况;选取免疫原性较好的AH515-PR8株与NDV(A-Ⅶ株)、IBV(QXL87株)制成三联灭活疫苗,并将该疫苗与市售同类产品进行免疫效力的比较。1.重组H9亚型AIV的构建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H1N1流感病毒A/Texas/05/2009×Puerto Rico/8/1934的六个内部基因为骨架,构建了含4株H9N2亚型AIV流行株的囊膜糖蛋白(HA、NA)基因的重组病毒A3-PR8、AH515-PR8、TM343-PR8与XZ349-PR8。将4株重组病毒在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其中A3-PR8株、AH515-PR8株与TM343-PR8株均能在鸡胚中稳定生长,红细胞凝集价达到29及以上。分别对4株重组病毒E6代次的病毒含量进行测定,与对应的原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重组毒株的病毒含量提升0.5~0.8个滴度。2.重组H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评价试验分为A3-PR8组、AH515-PR8组、TM343-PR8组、疫苗株WJ57-PR8组和攻毒对照组,各免疫组采用21日龄SPF鸡10只,攻毒对照组采用21日龄SPF鸡5只。各免疫组分别以颈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每只鸡0.2mL(含2×108.5EID50病毒);攻毒对照组接种等量PBS。免疫后第7、14、21、28天采血,测定血清中H9亚型AIV的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AH515-PR8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不断上升,且一直高于其它免疫组;免疫后28d,抗体效价最高,为28.9,高出其余组0.4~0.7个滴度。在攻毒后,AH515-PR8组、TM343-PR8组与疫苗株WJ57-PR8相比,排毒量有明显下降。其中AH515-PR8组排毒量最低,5d时病毒分离率为0%。3.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将50只SPF鸡随机分为免疫组A1组、B1组、A2组与B2组,每组各10只;攻毒对照A3组与B3组,每组各5只。A1、B1两组于21日龄免疫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含3.5×108EID50 NDV、4×106EID50 IBV、5.8×108EID50AIV;A2、B2 两组免疫市场同类产品。免疫后7d、14d、21d、28d采血分离血清,使用HI试验测定NDV与AIV的抗体效价,使用ELISA试验测定IBV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28d,NDV抗体均值达到29.3,比同类产品高出1个滴度;AIV抗体均值为210.2,比同类产品组高出0.7个滴度;IBV抗体免疫后7d时均为阴性;14d时A1组抗体阳性率为80%,比B1组高出10%;21d、28d时两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使用NDV JS02/06株对A1、A2、A3组通过滴鼻点眼的途径攻毒,使用H9亚型AIV WJ57株对B1、B2、B3组通过翅静脉注射的途径攻毒。攻毒后于3、5、7d采集喉头与泄殖腔拭子测定排毒。在NDV部分,A1组临床保护率为100%,比A2组高出10%,同时大幅降低NDV的排毒,在攻毒后7d病毒分离率为10%。在AIV部分,B1组3d时排毒率为20%,5d时排毒率为0%,均低于B2组。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 4株重组H9亚型AIV A3-PR8、AH515-PR8、TM343-PR8与 XZ349-PR8,其中 AH515-PR8 株免疫原性最佳。AH515-PR8 株与 NDV(A-Ⅶ株)、IBV(QXL87株)制成三联灭活疫苗后均展现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商品化的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钱景富,王雅华,杨柏松[6](2020)在《养殖生产中鸡新城疫常用疫苗及免疫特性》文中提出鸡新城疫自1926年首次发现,几乎世界各国都有本病流行的报告。新城疫是鸡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极高,强毒力毒株引起的感染常达100%。目前该病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介绍新城疫疫苗种类及各类疫苗使用特点,为鸡场免疫及疫苗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董炳梅[7](2019)在《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在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系上复制增殖,但不同毒株或亚型对宿主细胞均存在偏嗜性。为了筛选适于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生产的传代细胞系,本研究将我国ND疫苗株NDVⅠ系与Lasota株分别接种BHK-21、Vero、Hela、鸡肝癌细胞(LMH细胞)与DF-1细胞,通过对细胞病变的观察,结合对细胞培养物细胞半数感染量(Median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和HA效价的测定,对比确定适于NDVⅠ系与Lasota株生长的传代细胞系。结果显示,NDVⅠ系与Lasota株在Vero、BHK-21、DF-1、Hela与LMH细胞上均可增殖,并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但不同毒株适应细胞的能力不同。较适于NDVⅠ系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BHK-21与DF-1细胞;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LMH与BHK-21细胞。本研究证明了NDVⅠ系与Lasota株均可在LMH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且LMH细胞更适于NDVⅠ系的增殖培养。NDV侵染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NDV的唾液酸受体主要包括Neu5Ac-α-2,3Gal-β-1,4Glc(SAα2,3Gal)和Neu5Ac-2-S-α-2,6Gal10Me(SAα2,6Gal),两种受体在宿主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表达丰度的不同对病毒的宿主范围和毒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解释NDVⅠ系与Lasota株对不同细胞系的偏嗜性,本研究首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2种唾液酸受体在BHK-21等5种细胞上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BHK-21、LMH、DF-1、Hela与Vero细胞内均存在TSA-R SAα2,6Gal与SAα2,3Gal,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部分,BHK-21细胞核有SAα2,3Gal受体分布,而DF-1细胞核中两种受体均有分布。其次,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种细胞膜表面的两种唾液酸受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种细胞表面SAα2,3Gal受体的含量显着高于SAα2,6Gal受体,提示5种细胞主要以SAα2,3Gal受体为主;按由多到少排列,SAα2,3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BHK-21、DF-1、LMH与Vero细胞;SAα2,6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LMH、BHK-21、Vero与DF-1细胞。结合NDVⅠ系与Lasota株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的比较,可判断NDVⅠ系更易与SAα2,3Gal受体结合,NDV Lasota株更易与SAα2,6Gal受体结合。NDV虽然可在多种细胞上增殖培养,但效价普遍较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NDV的两种唾液酸受体分别为SAα2,3Gal和SAα2,6Gal,而介导两种唾液酸受体形成的酶类分别是ST3Gal转移酶和ST6Gal转移酶,因此唾液酸转移酶对唾液酸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丰度的高低对病毒入侵与增殖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NDV细胞培养效价及进一步确定不同唾液酸受体对NDV细胞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PCI-neo为载体,在成功构建唾液酸转移酶PCI-neo-ST3与PCI-neo-ST6质粒的基础上,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染BHK-21细胞,共获得22株BHK-ST3细胞与17株BHK-ST6细胞;进而将NDV Lasota株分别接种以上细胞,通过HA效价及TCID50的测定,分别获得了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克隆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表面相应的唾液酸受体表达丰度均有显着提高,且BHK-ST6-15细胞较BHK-ST3-22细胞更适合于NDV Lasota株的增殖。为了提高NDV在BHK-ST6-15细胞株的增殖效价,本研究在对应用BHK-ST6-15贴壁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的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将BHK-ST6-15细胞进行低血清悬浮培养的驯化;另一方面对NDV Lasota株在悬浮培养的BHK-ST6-15细胞上增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BHK-ST6-15细胞的低血清悬浮培养,应用该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其细胞培养液效价可达108.375 TCID50/0.1 mL,显着高于BHK-ST6-15贴壁细胞,从而为实现NDV Lasota株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主要依靠接种SPF鸡胚制备而成,该工艺主要存在批次间稳定性差、家禽外源病毒污染的风险和鸡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问题,因此,影响着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为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本研究应用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活疫苗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完全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同时,该技术具有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且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为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林秋燕,谢鹏,于得水,梁健鹏,孙敏华,谭阳通,廖明,徐成刚,任涛[8](2019)在《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新城疫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家禽传染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制约了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来防控新城疫,但是临床上依然存在新城疫的流行和暴发,根除新城疫急需研制安全性高、成本低廉、便于免疫的新型疫苗。本文将从新城疫疫苗研究现状和主要新城疫疫苗及其优缺点作简要阐述,为新城疫疫苗的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李佩瑶[9](2019)在《赛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B株灭活疫苗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高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赛鸽“集鸽”模式及训放等原因导致该病在鸽群中的流行。目前免疫预防主要采用鸡新城疫疫苗,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导致保护率偏低。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从赛鸽中分离典型致病性毒株,开展灭活疫苗的相关研究,拟为赛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河北、内蒙以及天津等赛鸽公棚送检病料进行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选择典型致病性分离毒株进行毒力测定及相关疫苗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到5株新城疫病毒;其中河北分离毒株在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中表现典型新城疫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死亡率为100%;其MDT为52.8 h,ICPI为1.78,IVPI为2.59,命名为HB株。经基因序列测定及推导氨基酸序列显示该毒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强毒株特点,其基因型为Ⅵ型。本试验测得该疫苗使用的病毒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灭活温度为37℃、灭活时间16h;理想佐剂为法国进口水佐剂。经过安全性、最佳免疫剂量、抗体产生时间、免疫持续期、保存期试验等表明颈部皮下接种0.3ml/只,第7天开始产生抗体,2周后平均抗体效价达到26,4周时达到峰值29,在免疫后90d进行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100%。临床应用显示该疫苗对鸽新城疫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刘娜[10](2018)在《松花粉多糖对H9N2亚型AIV的抑制作用及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可感染多种禽类如鸡、鸭、火鸡等;新城疫病毒(Newcastal diseasevirus,NDV)感染可造成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中以鸡的易感性最强。禽流感与新城疫混合感染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在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接种疫苗防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流行与传播,但疫苗的免疫效果、质量、免疫保护期等的不足,往往造成免疫接种的失败;同时由于地区环境、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病毒变异,毒力增强,使疾病的防疫面临极大挑战。当前重要任务是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而寻找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重点。植物多糖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副作用小、安全无毒等优点,有望研究开发成为新型疫苗佐剂或免疫增强剂。本研究室试验表明松花粉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并且松花粉多糖具有无副作用,天然绿色等特点。基于松花粉多糖的抗病毒及其免疫调节特性,本试验设计3种不同剂量的松花粉多糖配合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14日龄雏鸡,评估松花粉多糖对该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初步探索其增强疫苗免疫的作用机理,为生产推广应用及研发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共分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松花粉多糖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根据文献资料报道,松花粉多糖抗病毒的最佳时期为吸附期,其预防作用更显着。为了研究松花粉多糖(TPPPS)的抗病毒特性及最佳时期。本试验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例,通过体外细胞感染及免疫荧光试验验证TPPPS抑制病毒的作用时期,结果表明,TPPPS可以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体外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在吸附期对病毒的抑制效果最佳。为比较TPPPS的预防作用及治疗作用,通过体内攻毒保护性试验检测TPPPS攻毒前使用及攻毒后使用的动物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TPPPS攻毒前使用组的AI-HI抗体滴度水平优于攻毒后使用组,证明松花粉多糖在预防期使用效果最佳。该部分的体内体外试验结果说明松花粉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早期使用更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第二部分松花粉多糖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为探讨松花粉多糖(TPPPS)对雏鸡接种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试验将1日龄健康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0只,分别于1日龄口服不同剂量的松花粉多糖及生理盐水,连续口服10 d,于14日龄时免疫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分别测定各组试验鸡的免疫指标,探讨松花粉多糖对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松花粉多糖的ND、HI抗体效价、外周血IL-2、IL-4、IFN-γ的水平、CD4+/CD8+比值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TPPPS高剂量组(40 mg/mL)免疫增强效果优于低剂量组(10 mg/mL)。本试验表明松花粉多糖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以40 mg/mL组效果最佳。

二、中等毒力新城疫活的佐剂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等毒力新城疫活的佐剂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1)鸡毒支原体TM-1蛋白嵌合型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鸡毒支原体的研究概况
        1.1 鸡毒支原体的生物学特征
        1.2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4 防治措施
    第2章 新城疫研究概况
        2.1 新城疫病毒的病原学
        2.2 新城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理变化
        2.3 新城疫的诊断
        2.4 新城疫疫苗研究现状
    第3章 病毒样颗粒研究概况
        3.1 病毒样颗粒
        3.2 病毒样颗粒疫苗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MG-NDV CVLPS的构建及鉴定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MG-NDV CVLPS的免疫效果评价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城疫概述
2 新城疫疫苗
    2.1 活疫苗
    2.2 灭活疫苗
    2.3 病毒样颗粒疫苗
    2.4 亚单位疫苗
    2.5 活载体疫苗
    2.6 核酸疫苗
3 研究展望

(3)表达NDV蛋白的重组酵母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新城疫病毒概述
        1.1.1 新城疫病毒的发现
        1.1.2 新城疫病毒的理化性质与基因组结构
        1.1.3 新城疫病毒的类型
        1.1.4 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后临床症状
    1.2 新城疫病毒检测技术
        1.2.1 血清学检测
        1.2.2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
    1.3 新城疫病毒疫苗主要类型
        1.3.1 传统疫苗
        1.3.2 载体疫苗
        1.3.3 病毒样颗粒疫苗
        1.3.4 纳米粒子递送疫苗
        1.3.5 生物佐剂疫苗
    1.4 酿酒酵母表达系统
        1.4.1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表达系统
        1.4.2 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城疫病毒F与HN基因酿酒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用毒株、质粒及引物
        2.2.2 实验用主要试剂
        2.2.3 培养基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新城疫病毒F和HN蛋白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新城疫病毒RNA的提取
        2.3.3 反转录
        2.3.4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2.3.5 目的片段纯化回收
        2.3.6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制备
        2.3.7 PCR回收产物的酶切及与载体的连接
        2.3.8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新城疫病毒F和HN蛋白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2 新城疫病毒F与HN基因的克隆
        2.4.3 重组质粒验证
    2.5 分析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城疫病毒F与HN蛋白片段在酿酒酵母表面的表达及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用酵母质粒、引物和菌株
        3.2.2 实验用主要试剂
        3.2.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PCR反应体系
        3.3.2 酶切构建转化体系
        3.3.3 酵母转化
        3.3.4 酵母基因组提取
        3.3.5 Western blot鉴定
        3.3.6 F与HN蛋白片段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生长曲线
        3.3.7 免疫荧光
    3.4 实验结果
        3.4.1 酵母转化构建NDV F和 HN蛋白片段表面展示菌株
        3.4.2 重组菌株验证
        3.4.3 新城疫病毒F与HN蛋白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的生长曲线
        3.4.4 新城疫病毒F与HN蛋白的表达鉴定
        3.4.5 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结果
    3.5 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城疫病毒F/HN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用主要试剂
        4.2.2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4.3.2 蛋白纯化
        4.3.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新城疫病毒HN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4.4.2 新城疫病毒HN原核蛋白的纯化
        4.4.3 新城疫病毒血清抗体的ELISA检测
    4.5 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1.1 IBDV病原学
        1.1.2 IBDV基因组结构
        1.1.3 IBDV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1.1.3.1 VP1蛋白
        1.1.3.2 VP2蛋白
        1.1.3.3 VP3蛋白
        1.1.3.4 VP4蛋白
        1.1.3.5 VP5蛋白
    1.2 IBDV的遗传变异
        1.2.1 IBDV经典株
        1.2.2 IBDV变异株
        1.2.3 IBDV超强毒
    1.3 IBD疫苗和防控
        1.3.1 IBD疫苗
        1.3.1.1 传统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1.3.1.2 亚单位疫苗
        1.3.1.3 活载体疫苗
        1.3.1.4 免疫复合物疫苗
        1.3.1.5 DNA疫苗
        1.3.2 IBD防控
    1.4 非典型IBD新疫情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非典型IBD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临床病料及处理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SPF鸡胚及试验动物
        2.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1.5 样品检测及IBDV VP2 基因代表区段的扩增
        2.1.5.1 样品RNA的提取
        2.1.5.2 样品cDNA的合成
        2.1.5.3 PCR
        2.1.6 IBDV VP1 代表区段的扩增
        2.1.7 IBDV遗传演化分析
        2.1.8 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的分离鉴定
        2.1.8.1 IBDV VP2 基因检测
        2.1.8.2 外源病毒检测
        2.1.8.3 病毒效价检测
        2.1.9 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研究
        2.1.10 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0.1 对蛋鸡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0.2 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1 数据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IBDV的检测及基因扩增结果
        2.2.2 IBDV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
        2.2.3 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 的分离鉴定结果
        2.2.4 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研究结果
        2.2.5 IBDV新型变异株对蛋鸡的免疫抑制研究结果
        2.2.6 IBDV新型变异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抑制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
        2.3.2 IBDV新型变异株严重损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
        2.3.3 IBDV新型变异株导致严重免疫抑制
第三章 IBDV新型变异株的抗原变异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质粒、毒株、细胞、单抗和疫苗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试验动物
        3.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1.5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3.1.6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3.1.6.1 IBDV的 TCID50测定
        3.1.6.2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3.1.7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
        3.1.8 SHG19株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分析
        3.1.8.1 SHG19株的全基因组克隆
        3.1.8.2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1.9 VP2抗原表位鉴定
        3.1.10 SHG19抗原变异相关位点的鉴定
        3.1.10.1 VP2及其突变体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3.1.10.2 VP2及其突变体的真核表达
        3.1.10.3 单抗识别VP2及其突变体的检测
        3.1.11 SHG19突变体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3.1.11.1 SHG19及其突变体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3.1.11.2 SHG19及其突变体病毒的拯救
        3.1.12 SHG19突变体病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
        3.1.13 单抗2-5C-6F对SHG19突变体病毒的中和活性检测
        3.1.14 数据统计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评价结果
        3.2.2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3.2.3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结果
        3.2.4 SHG19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分析结果
        3.2.5 VP2单抗的抗原表位鉴定结果
        3.2.5.1 单抗7D4识别的抗原表位
        3.2.5.2 单抗2-5C-6F识别的抗原表位
        3.2.6 SHG19抗原变异相关位点的鉴定结果
        3.2.7 SHG19突变体病毒的拯救及鉴定结果
        3.2.8 SHG19突变体病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结果
        3.2.9 单抗2-5C-6F对SHG19突变体病毒的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保护效果不理想
        3.3.2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株抗原性差异明显
        3.3.3 IBDV新型变异株抗原变异关键氨基酸的鉴定
第四章 IBDV新型变异株的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质粒、病毒和细胞
        4.1.2 主要试剂
        4.1.3 试验动物
        4.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1.5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4.1.6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拯救与鉴定
        4.1.7 IBDV新型变异株攻毒模型的建立
        4.1.7.1 半数感染量(BID50)的测定
        4.1.7.2 SHG19株IBDV的最小攻毒剂量的确定
        4.1.8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4.2 实验结果
        4.2.1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拯救与鉴定
        4.2.2 IBDV新型变异株的攻毒模型
        4.2.3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4.2.4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有效性评价结果
    4.3 讨论
        4.3.1 IBDV新型变异株的攻毒模型
        4.3.2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情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
    1.2 H9N2亚型AIV的遗传进化
    1.3 中国H9N2亚型AIV的流行现状
    1.4 H9N2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
    1.5 H9N2亚型禽流感的基因重配
    1.6 H9N2亚型AIV疫苗研究进展
    
1.6.1 常规全病毒灭活疫苗
    
1.6.2 重组病毒疫苗和载体病毒疫苗
2 新城疫流行情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2.1 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2.2 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
    
2.2.1 常规疫苗
    
2.2.2 新型疫苗
3 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3.1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
    3.2 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3.2.1 常规疫苗
    
3.2.2 新型疫苗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以PR8为骨架的重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构建与筛选
1 材料
    1.1 毒株,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质粒的构建
    
2.1.1 病毒RNA提取及cDNA制备
    
2.1.2 PCR扩增目的基因
    
2.1.3 连接中间载体(Blunt Simple)
    
2.1.4 连接工作载体(PHW2000)
    
2.1.5 质粒转化
    
2.1.6 酶切鉴定
    2.2 反向遗传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2.2.1 质粒转染
    
2.2.2 病毒的拯救
    
2.2.3 病毒的传代培养
    
2.2.4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
    2.3 灭活疫苗的制备
    
2.3.1 疫苗制备原料的准备
    
2.3.2 抗原稀释与灭活
    
2.3.3 水相制备
    
2.3.4 油相制备
    
2.3.5 疫苗乳化
    2.4 免疫效力的测定与攻毒保护试验
    
2.4.1 抗体水平监测
    
2.4.2 攻毒保护实验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序列进化树分析
    3.2 HA、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3.3 构建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3.4 转染0H、48H、96H的细胞观察结果
    3.5 重组毒株E6代EID_(50)与原始毒株EID_(50)的比较
    3.6 免疫后抗体水平的监测
    3.7 排毒检测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与同类产品免疫效力比较
1 实验材料
    1.1 毒株
    1.2 SPF种蛋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
    
2.1.1 抗原制备
    
2.1.2 抗原浓缩
    
2.1.3 抗原灭活
    
2.1.4 半成品检验
    
2.1.5 疫苗制备
    
2.1.6 成品检验
    2.2 新支流三联灭活疫苗与同类产品免疫效力对比
    
2.2.1 抗体水平检测
    
2.2.2 攻毒保护试验
3 结果
    3.1 病毒浓缩效果检验
    3.2 疫苗半成品检验
    3.3 疫苗成品检验
    3.4 NDV抗体水平的监测
    3.5 IBV抗体水平的监测
    3.6 H9亚型AIV抗体水平的监测
    3.7 攻毒后生存曲线示意图
    3.8 排毒检测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养殖生产中鸡新城疫常用疫苗及免疫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城疫疫苗种类
    1.1 新城疫活疫苗
        1.1.1 低毒力活疫苗
        1.1.1. 1 B1株
        1.1.1. 2 F株
        1.1.1.3 La Sota株
        1.1.1. 4 Uisterzc株
        1.1.1. 5 VH株
        1.1.1. 6 VG/GA株
        1.1.1. 7 V4株
        1.1.1. 8 ZM10株
        1.1.1. 9 Clone 30株
        1.1.1. 1 0 N79株
        1.1.1. 1 1 V4/HB92株
        1.1.2 中等毒力活疫苗
        1.1.2. 1 H株
        1.1.2. 2 Mukteswar株
        1.1.2. 3 Roakin株
        1.1.2. 4 Komarov株
        1.1.2. 5 克隆株
    1.2 灭活疫苗
        1.2.1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La Sota株)
        1.2.2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Q-BS株)
    1.3 新城疫联苗
2 新城疫疫苗免疫特性
    2.1 低毒力活疫苗
    2.2 中等毒力活疫苗
    2.3 灭活疫苗
3 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7)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1.1 副黏病毒概述
        1.2 NDV的病原学概述
        1.3 NDV分子生物学特性
        1.4 NDV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增殖
    第二章 新城疫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2.1 病毒受体特性
        2.2 NDV的唾液酸受体
        2.3 与唾液酸受体相关的酶类
        2.4 影响NDV与受体结合的因素
        2.5 NDV唾液酸受体的分布
        2.6 NDV培养特性
    第三章 新城疫疫苗研究概况
        3.1 常规疫苗
        3.2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第二篇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不同细胞系培养NDV特性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唾液酸受体SAα2,3Gal和 SAα2,6Gal在不同细胞系表达的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表达唾液酸转移酶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NDV Lasota株在BHK-ST6-15 细胞上培养条件的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BHK-ST6-15 全悬浮细胞培养的NDV Lasota株活疫苗的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疫苗
    1.1 活疫苗
    1.2 灭活疫苗
2 新型疫苗
    2.1 亚单位疫苗
    2.2 重组活载体疫苗
    2.3 核酸疫苗
3 研究展望

(9)赛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B株灭活疫苗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赛鸽养殖及防控情况
    1.2 鸽新城疫的研究概况
    1.3 鸽新城疫疫苗的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分离鉴定
    3.2 致病性试验
    3.3 HB 株毒力测定
    3.4 分子特征
    3.5 灭活条件的筛选
    3.6 疫苗效力评价
    3.7 大田试验
    3.8 临床应用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松花粉多糖对H9N2亚型AIV的抑制作用及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禽流感研究进展
        1.1.1 禽流感的危害及流行状况
        1.1.2 禽流感疫苗的现状及特点
    1.2 新城疫研究进展
        1.2.1 新城疫的危害及流行状况
        1.2.2 新城疫疫苗的现状及特点
    1.3 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1.4 多糖的研究概况
        1.4.1 多糖的生物活性
        1.4.1.1 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4.1.2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1.4.2 多糖佐剂
        1.4.3 松花粉多糖佐剂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毒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化学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松花粉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2.2.2 松花粉多糖液的制备
        2.2.3 松花粉多糖抑制H9N2流感病毒试验
        2.2.3.1 体内试验
        2.2.3.2 体外试验
        2.2.4 松花粉多糖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2.2.4.1 试验动物分组
        2.2.4.2 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2.2.4.3 血清IL-2、IL-4、IFN-Γ分泌量测定
        2.2.4.4 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测定
        2.2.4.5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
        2.2.4.6 动物保护性试验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松花粉多糖抑制H9N2流感病毒试验
        3.1.1 体内试验
        3.1.2 体外试验
    3.2 松花粉多糖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3.2.1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ND抗体效价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AI抗体效价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血清IL-2、IL-4、IFN-Γ分泌量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外周血CD4+/CD8+T比值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3.2.6 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对NDV/H9N2攻毒保护的效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四、中等毒力新城疫活的佐剂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 [1]鸡毒支原体TM-1蛋白嵌合型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D]. 辛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2]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J]. 蔡俊呈,陈礼斌,张殿宸,林秋燕,向斌,廖明,徐成刚,任涛.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1(03)
  • [3]表达NDV蛋白的重组酵母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D]. 姚舜禹. 天津大学, 2020(02)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D]. 范林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D]. 倪小舒. 扬州大学, 2020(04)
  • [6]养殖生产中鸡新城疫常用疫苗及免疫特性[J]. 钱景富,王雅华,杨柏松.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7]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D]. 董炳梅. 吉林大学, 2019
  • [8]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J]. 林秋燕,谢鹏,于得水,梁健鹏,孙敏华,谭阳通,廖明,徐成刚,任涛.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9(06)
  • [9]赛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B株灭活疫苗研究与应用[D]. 李佩瑶.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10]松花粉多糖对H9N2亚型AIV的抑制作用及对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 刘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中等毒力新城疫活佐剂疫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