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小说论文_柳亚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都市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说,都市,形象,文汇,文学,文艺报,市民。

新都市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柳亚飞[1](2018)在《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作为我国现代优秀的都市作家,其笔下塑造了大量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基本都具备人文性、世俗性以及时代性的特征。本文主要针对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相关研究领域以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周小香[2](2017)在《一场叛逆年代里的精神出逃——由《鬈毛》解读新都市小说的青年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建功的小说《鬈毛》塑造了一个充满慵懒、戏谑和自反精神的青年形象。反叛父权和传统时的无畏与沉默、寻找自我价值时的多方尝试与失落,重新面对生活时的戏谑讽刺和迷惘无奈,构成了新都市小说中以鬈毛为典型形象的都市青年,他们开启了一场在叛逆年代里的精神出逃之旅。本文将以陈建功小说《鬈毛》中的主人公为例,解读新都市小说中的青年形象,探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求索的都市青年的精神困境。(本文来源于《荆楚学术2017年第3期(总第十期)》期刊2017-07-01)

杨新刚[3](2015)在《人性改塑异化的揭示与主体抗争意识的表达——论邱华栋新都市小说叙事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邱华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具现代都市意识的作家之一,其新都市小说呈现出表意文化样态的多样性与表意文化内涵的深刻性的双重现代性特征。从其新都市小说表意文化样态与内涵来看,都市对人性的改塑与异化以及个体主体对异化的抗争,当属其新都市小说最为深刻的叙事主题之一。因此,使其新都市小说具有了超越一般通俗都市小说的深刻的思想性。(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5年09期)

朱晶[4](2015)在《新颖而独到的都市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灼与反思:新都市小说的审美研究(1990年代)》,是吉林大学青年学者邱月的博士学位论文,一部富有生气的当代文学探察与研究专着。它把1990年代的都市小说作为聚焦点,显示了作者学术卓识,因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处于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具有重要的表征(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5-05-21)

周礼红[5](2012)在《市民社会形成前期的都市人——试论新都市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90年代新都市小说粉墨登场,1994年《上海文学》以所谓"新市民小说"为号召,在《"新市民小说联展"征文暨评奖启事》中说:"城市正在成为90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一个新的有别于计划体制时代的市民阶层随之悄然崛起,并且开始扮演城市的主要角色。在世俗化的致富奔小康的利益角逐之中,个人的生命力空前勃动,然而它又是极其原本与初始化的。城市的发展最终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之一,它最终会给(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2年S1期)

杨新刚[6](2011)在《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是当代着名的都市小说作家,在她的笔下塑造一系列的新都市女性形象,概而言之有六个主要类型:清醒的理性主义者、葆有传统美德而走向觉悟的女性、痛失既有优越地位和既得利益而倍感失落的女性、情色奔放的时尚女孩、进城寻找美丽新生活的乡村女性和作为男性导师的女性。池莉所塑造的新都市女性形象具备鲜活的时代性、鲜明的世俗性和温情的人文性等叁个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1年06期)

谢晓霞[7](2010)在《文学制度与新都市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新都市小说出现。新都市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90年代以来文学制度的变化。具体来说,90年代以来文艺政策的宽松化和民主化,作家和政府体制之间的日渐疏离,稿酬制度的日趋完善,民间评奖的兴起,文学评价体系和消费体系的多元化和自主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都市小说并对它的发展起着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肖佩华[8](2010)在《解读新都市小说:在市民文化精神的视野中》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新的市民阶层,中国新都市小说迅即崛起,带来了新都市小说的繁荣。这些作品表现出对新市民生活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认同,充满市民文(本文来源于《理论与创作》期刊2010年02期)

[9](2009)在《2009“泛亚生命·鼻路洁杯”新都市小说征稿启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活动宗旨为了建设文化大都市,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地位相匹配,作为上海唯一一份面向城市主流人群的综合性城市文化时尚杂志——《上海采风》,愿为彰显"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做出贡献。我们以《上海采风》杂志为平台,面向全球华语写作者开展新都市小说征稿评奖活动,倡导文坛新流派和推出一批年轻作家和作品,活跃上海城市文化气氛,加强中外城市文化交流,促进上海原创文学的繁荣。(本文来源于《上海采风》期刊2009年12期)

陈继会,谢晓霞[10](2009)在《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生产与消费视野中的新都市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快速转型,新都市小说应运而生。新都市小说的出现与大众传媒在20世纪90年代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大众传媒不仅建构了现代都市和"类消费社会"的神话,促成了新都市小说的产生,同时又以传媒时代的生产法则,使新都市小说在创作和阅读两个层面呈现出一种新的样态:创作在成为文学生产的一个环节的同时,作家的代群意识凸现,明星化倾向开始出现;阅读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现象,成为读者建构个人身份、满足揭密心理和偶像崇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新都市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陈建功的小说《鬈毛》塑造了一个充满慵懒、戏谑和自反精神的青年形象。反叛父权和传统时的无畏与沉默、寻找自我价值时的多方尝试与失落,重新面对生活时的戏谑讽刺和迷惘无奈,构成了新都市小说中以鬈毛为典型形象的都市青年,他们开启了一场在叛逆年代里的精神出逃之旅。本文将以陈建功小说《鬈毛》中的主人公为例,解读新都市小说中的青年形象,探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求索的都市青年的精神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都市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柳亚飞.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长江丛刊.2018

[2].周小香.一场叛逆年代里的精神出逃——由《鬈毛》解读新都市小说的青年形象[C].荆楚学术2017年第3期(总第十期).2017

[3].杨新刚.人性改塑异化的揭示与主体抗争意识的表达——论邱华栋新都市小说叙事主题[J].东岳论丛.2015

[4].朱晶.新颖而独到的都市小说研究[N].吉林日报.2015

[5].周礼红.市民社会形成前期的都市人——试论新都市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J].小说评论.2012

[6].杨新刚.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东岳论丛.2011

[7].谢晓霞.文学制度与新都市小说[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8].肖佩华.解读新都市小说:在市民文化精神的视野中[J].理论与创作.2010

[9]..2009“泛亚生命·鼻路洁杯”新都市小说征稿启事[J].上海采风.2009

[10].陈继会,谢晓霞.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生产与消费视野中的新都市小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文化文学创作文艺1998年花都市获省以上奖励文艺作品表(...文艺1998年花都市获省以上奖励文艺作品表(...15.文章辑要篇目辑要都市小说信息管理流程图

标签:;  ;  ;  ;  ;  ;  ;  

新都市小说论文_柳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