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村落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村落体育文化,文化生态,困境,修复策略
村落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仁憨,朱杰,苏兴田,郭茹芳[1](2019)在《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内涵、发展困境与修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村落体育研究不断升温,为农村体育的研究形式和内容开辟出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阔步实施,村落体育发展的实效已成为评判小康体育达成度和衡量体育强国梦实现的重要标尺。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论断,则更加掷地有声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体育所承载的新使命、新定位、新功能。然而正视现实,在推进全民健身纵深发展和助力体育强国梦的历史洪流中,村落体育因其人口基数庞大、内外部发展环境相对薄弱,加之体育活动内容与方式呈现出显着的地域性、民族性、节令性及本土性等文化特质,始终成为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攻克难点。进入新时代,村落体育研究面临的目标与任务依然艰巨庞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层出不穷。村落作为农村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根基,只有紧紧瞄准长期聚居于一定区域内的村民作为农村体育研究的具体单元,跨领域、多学科的展开研究,才能在操作层面上形成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更为切实有形的强力抓手。基于此,笔者从揭示体育文化生态的内涵与层次入手,去洞悉村落体育发展面临困境,努力寻求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策略,无疑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亮点理应关注的题中之义,兼具时代维度之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村落体育文化作为构筑村落特有属性的构成要素,新时代必然承载新使命。运用文献资料和系统论方法,揭示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内涵和发展困境并寻求修复策略。研究认为:村落体育文化生态是指经历史积淀并得以不断传承与创新的体育文化对村落体育发展环境,包括自然地域、文化习俗、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等因子体现出的多维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状态。简言之,就是体育文化对村落体育发展环境所产生的全方位影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面临的主要窘困表现为:其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落"这一社会记忆的生命载体正在不断减少,导致村落体育文化的存续失去应有的依附和载体。此外,人工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依然成为制约新时代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重要因子;其二,传承主体的"断裂"使得村落体育文化活动发展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很多宝贵的村落体育文化活动痛惜失之,村民心灵家园荒芜贫瘠;其叁,目前村落体育文化的转型、创新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领导者和传播者,很多村落传统体育项目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村落体育文化活动日渐衰退局面也就在所难免;最后,价值取向倒置催生村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发生重组,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必然使许多村落民间、民俗及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的生存、传承与发展环境失去生命力和内驱力,此类问题亟待认真解决。营造和谐发展的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形式多样的村落体育文化传承方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村落农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挖掘自信成熟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理应成为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修复路径。新时代必须要有新作为,延绵千百年的村落体育文化活动需要在传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真正成为共同构成村落特有属性的宝贵财产。面对新时代村落体育的研究,需要更多专家学者整合学术力量,形成科研团队,跨界、跨学科采用多维视角展开全方位研究。当然,笔者从揭示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和内容层次,进而指出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依此提出新时代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的修复策略,可谓是对村落体育研究领域进行的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很多具体问题仍需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得以提升、改进和完善,力促研究成果不断取得实效。(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盘劲呈,邵如蓉[2](2019)在《村落体育旅游居民支持感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独具特色的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是体育旅游赖以发展的优质空间,体育旅游被认为是高效率、高赋能的旅游方式,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逐渐凸显。如今,体育旅游风情小镇、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旅游新模式为村落居民的生活注入了新活力,产生了显着的积极效应。然而,体育赛事、体育表演往往伴随着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及外来文化等影响,赛事商业运营、协会辅助、媒体曝光等多层面运作,以传统旅游的眼光看待其对乡村的影响已不能适应需求,必须考虑村落体育旅游开发的融合性和碰撞性问题,从居民视角关注体育旅游对乡村影响,重点关注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居民作为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赛事、旅游活动的影响,在面对这些影响时,往往缺乏固定的途径表达自己作为"主人翁"的态度。更难以参与到体育赛事策划、体育文化表演等决策过程中,居民感受无法得到较好的衡量和反馈。其研究问题是:1.哪些活动是适宜乡村发展?2.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居民支持/不支持体育旅游发展?应如何改进?本研究从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以村落体育为基本单位,探究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感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了决策方向和实地建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者相村、纳孔村,考虑乡村体育旅游负责机构的人力资源、文化多样性、行政结构及发展目标等。研究选取了覆盖各年龄层次的268名本地村民,共发放357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75.1%。实地调察法。研究选取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叁岔河运动休闲小镇周边的者相村、纳孔村,叁岔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首批试点小镇,开展了攀岩、卡丁车、露营等运动项目,具有十分浓厚的竞技性、趣味性和引领性。数理统计法。研究运用SmartPLS2.0结构方程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参数估计,这种方法不需要计算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其共同度越高说明模型拟合越好,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还处于摸索及确定阶段,采用PLS方法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公因子1"居民获益感"中,负荷较高的为"注入新的体育理念与现代文化(0.86)、创造更多运动休闲机会(0.79)、获取经济利益(0.77)";公因子2"主观知识水平"中负荷较高的为"准确区分体育旅游活动(0.85)";公因子3"社区依赖"中负荷较高的为"社区的家庭很团结(0.86)、团体联系紧密(0.83)、热爱乡村风光与资源(0.78)";公因子4"积极影响态度"负荷较高的为"创造了工作机会(0.86)、丰富民俗体育活动(0.8)、提供了体育文化、教育交流机会(0.75)";公因子5"消极影响态度"中负荷较高的为"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0.88)、增加了生活成本(0.81)、为资源管理者所利用(0.77)";公因子6为"全方位支持",居民获益感与全方位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224,T值为4.173。研究结论:1.民族村落体育旅游处于萌芽期,开发潜力极强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感受到了体育旅游为生活注入的精彩,如部分居民参与乡村马拉松、民俗表演活动等,而抢花炮、斗牛、上刀山、锦鸡舞等一批传统项目有待开发。将村落人文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项目可以推动体育旅游进入下一阶段。2.居民态度总体积极,旅游形式多元化居民参与赛事策划、志愿者活动与民俗表演能提升获益感受,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工作及交流机会,提升获益感知有利于居民对体育旅游认识的转变;另外,山地漂流、航空跳伞和攀岩探洞等户外项目有利于激发村民对运动的热情,也拓展了原有的生活空间,休闲户外活动增加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3.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具有多维性村民是否支持体育活动开展与众多因素有关,并不局限于某种形式的经济收益或单纯的文化传播,居民对体育旅游积极效应的态度强烈顺序依次为体育理念与文化交流、休闲机会、经济收益,越是赞同成本增加、劳动不公对待等情况,越不支持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参与及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两类居民中产生了全方位支持与限制发展的两种极端态度。建议:1.消除体育旅游消极影响,为居民谋取实际利益为消除居民的不适感受实现引导,从利益主体的需求出发,丰富活动细则及奖惩办法,如劳动时间、强度与薪酬的匹配等,尤其注重村寨文化与现代旅游方式的协同、共生。2.普及体育知识,提升村落体育文化水平重视乡村居民体育知识的培养,尤其是对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市场特征的知识补充,树立运动健康、体育教育等理念,注重村中年轻一代的运动技能与现代体育观培育,不能仅局限于体育活动带来的经济益处。3.出台村落体育特色小镇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有利于民族特色的管理办法,尊重乡村情结与民俗文化,扩充乡村民俗文化的包容性。丰富地方体育组织的规范建设,"自下而上"改善乡村体育公共服务、民俗体育的供给渠道,延续民族团体间的体育权利共享空间。(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家金,孙庆彬,张强,唐远金,李远华[3](2019)在《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运作方式与运作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为对象,实地考察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运作方式及运作动力,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发展提供支持。研究认为:内生于村落社会的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有着独特的运作方式——集体商议的谋划方式、柔性软控制的管理方式、物质精神并举的激励方式、人情伦理舆论共用的动员方式、多元渠道并行的募集方式。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运作主要动力包括共享价值观为组织运作提供精神内驱力、无偿让渡为组织运作提供物质保障力、精英带动为组织运作提供行动助推力、非正式规则为组织运作提供制度约束力和政策引导为组织运作提供外部引导力。(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庆庆[4](2019)在《场域视角下徽州村落体育发展研究——以叶村迭罗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场域理论视角对徽州叶村迭罗汉的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承人匮乏、传承经费匮乏、传承观念保守、传承场域渐窄、安全隐患较大是叶村迭罗汉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增加经济资本的投入、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发挥学校场域的教育功能、构建"生态村"是叶村迭罗汉发展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庆辉[5](2019)在《村落体育视域下我国民俗体育的变迁——以个案富禄抢花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个案富禄抢花炮活动的动态变迁过程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理论和解剖麻雀的方法,从纵向上将富禄抢花炮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从组织形式、内容的变迁进行剖析,并从个案的变迁过程中,总结出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温和琼[6](2019)在《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为研究视觉,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功能、面临的文化生态困境以及发展路径等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加强云南古村落保护是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最根本路径。(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7期)
张强,周家金[7](2019)在《共建共治:新时代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发展模式——基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村落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在考察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发机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其传统发展道路和社会变迁下的生存发展逻辑,以及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对策。研究认为:"因需自发"的生发机理,以及依托宗族关系、族群认同、节庆习俗等"宗族自治"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自发自治"的传统发展道路;"依村存续,顺势而为"是其生存发展逻辑,从资源就地获取、价值取向微调、角色行为调适、制度规范调整上应对社会变迁,走上新时代"共建共治"的发展道路。提出通过多方共建完善结构、强化注册合法运行、协同共治提升效能、规范引导正当维权等举措,着力完善村落体育组织"共建共治"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远金,周家金,张强,孙庆彬,李远华[8](2019)在《村落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及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教育与文化的关联度诠释村落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结论:村落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既可以通过有形的物质价值和制度价值,也可以通过无形的行为价值和精神价值,促进村民身心健康发展,对村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构建村落体育文化教育的策略:以立足于村民为构建理念;非正式组织是构建的保障;传承与发展是构建的路径。(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罗正友,杨锋[9](2019)在《村落体育发展的文化诉求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逐渐渗透到各个地区,村落作为文化传播的介质,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村落、村落体育等概念进行界定,从文化视角审视村落体育发展现状,剖析村落体育发展的文化诉求,探究其发展定位。研究结论:村落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感染力对农村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健康文化是村落体育的发展动力,和谐文化是村落体育的现代主导。村落体育是提升村落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引领村落新风尚的标尺,是文化重构的助推器。(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3期)
邱铭,周道平[10](2019)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湘西村落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湘西村落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显示:湘西村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体育健身意识不够强烈;村落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没有完全落实;村落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阻碍村落体育的发展等。针对湘西村落体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村落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继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独具特色的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是体育旅游赖以发展的优质空间,体育旅游被认为是高效率、高赋能的旅游方式,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逐渐凸显。如今,体育旅游风情小镇、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旅游新模式为村落居民的生活注入了新活力,产生了显着的积极效应。然而,体育赛事、体育表演往往伴随着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及外来文化等影响,赛事商业运营、协会辅助、媒体曝光等多层面运作,以传统旅游的眼光看待其对乡村的影响已不能适应需求,必须考虑村落体育旅游开发的融合性和碰撞性问题,从居民视角关注体育旅游对乡村影响,重点关注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居民作为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赛事、旅游活动的影响,在面对这些影响时,往往缺乏固定的途径表达自己作为"主人翁"的态度。更难以参与到体育赛事策划、体育文化表演等决策过程中,居民感受无法得到较好的衡量和反馈。其研究问题是:1.哪些活动是适宜乡村发展?2.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居民支持/不支持体育旅游发展?应如何改进?本研究从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以村落体育为基本单位,探究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感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了决策方向和实地建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者相村、纳孔村,考虑乡村体育旅游负责机构的人力资源、文化多样性、行政结构及发展目标等。研究选取了覆盖各年龄层次的268名本地村民,共发放357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75.1%。实地调察法。研究选取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叁岔河运动休闲小镇周边的者相村、纳孔村,叁岔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首批试点小镇,开展了攀岩、卡丁车、露营等运动项目,具有十分浓厚的竞技性、趣味性和引领性。数理统计法。研究运用SmartPLS2.0结构方程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参数估计,这种方法不需要计算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其共同度越高说明模型拟合越好,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还处于摸索及确定阶段,采用PLS方法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公因子1"居民获益感"中,负荷较高的为"注入新的体育理念与现代文化(0.86)、创造更多运动休闲机会(0.79)、获取经济利益(0.77)";公因子2"主观知识水平"中负荷较高的为"准确区分体育旅游活动(0.85)";公因子3"社区依赖"中负荷较高的为"社区的家庭很团结(0.86)、团体联系紧密(0.83)、热爱乡村风光与资源(0.78)";公因子4"积极影响态度"负荷较高的为"创造了工作机会(0.86)、丰富民俗体育活动(0.8)、提供了体育文化、教育交流机会(0.75)";公因子5"消极影响态度"中负荷较高的为"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0.88)、增加了生活成本(0.81)、为资源管理者所利用(0.77)";公因子6为"全方位支持",居民获益感与全方位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224,T值为4.173。研究结论:1.民族村落体育旅游处于萌芽期,开发潜力极强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感受到了体育旅游为生活注入的精彩,如部分居民参与乡村马拉松、民俗表演活动等,而抢花炮、斗牛、上刀山、锦鸡舞等一批传统项目有待开发。将村落人文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项目可以推动体育旅游进入下一阶段。2.居民态度总体积极,旅游形式多元化居民参与赛事策划、志愿者活动与民俗表演能提升获益感受,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工作及交流机会,提升获益感知有利于居民对体育旅游认识的转变;另外,山地漂流、航空跳伞和攀岩探洞等户外项目有利于激发村民对运动的热情,也拓展了原有的生活空间,休闲户外活动增加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3.村落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支持具有多维性村民是否支持体育活动开展与众多因素有关,并不局限于某种形式的经济收益或单纯的文化传播,居民对体育旅游积极效应的态度强烈顺序依次为体育理念与文化交流、休闲机会、经济收益,越是赞同成本增加、劳动不公对待等情况,越不支持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参与及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两类居民中产生了全方位支持与限制发展的两种极端态度。建议:1.消除体育旅游消极影响,为居民谋取实际利益为消除居民的不适感受实现引导,从利益主体的需求出发,丰富活动细则及奖惩办法,如劳动时间、强度与薪酬的匹配等,尤其注重村寨文化与现代旅游方式的协同、共生。2.普及体育知识,提升村落体育文化水平重视乡村居民体育知识的培养,尤其是对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市场特征的知识补充,树立运动健康、体育教育等理念,注重村中年轻一代的运动技能与现代体育观培育,不能仅局限于体育活动带来的经济益处。3.出台村落体育特色小镇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有利于民族特色的管理办法,尊重乡村情结与民俗文化,扩充乡村民俗文化的包容性。丰富地方体育组织的规范建设,"自下而上"改善乡村体育公共服务、民俗体育的供给渠道,延续民族团体间的体育权利共享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落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仁憨,朱杰,苏兴田,郭茹芳.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内涵、发展困境与修复策略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盘劲呈,邵如蓉.村落体育旅游居民支持感及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周家金,孙庆彬,张强,唐远金,李远华.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运作方式与运作动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4].王庆庆.场域视角下徽州村落体育发展研究——以叶村迭罗汉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庆辉.村落体育视域下我国民俗体育的变迁——以个案富禄抢花炮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9
[6].温和琼.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7].张强,周家金.共建共治:新时代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发展模式——基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村落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8].唐远金,周家金,张强,孙庆彬,李远华.村落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及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9
[9].罗正友,杨锋.村落体育发展的文化诉求与定位[J].现代交际.2019
[10].邱铭,周道平.精准扶贫背景下湘西村落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