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0≤f1\/f3≤‑1.1;‑10.00≤R5\/R6≤‑1.00。该摄像光学镜头能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获得低TTL。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5.00≤f1\/f3≤-1.10;-10.00≤R5\/R6≤-1.00。
设计方案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5.00≤f1\/f3≤-1.10;
-10.00≤R5\/R6≤-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4.97≤f1\/f3≤-1.11;
-9.95≤R5\/R6≤-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9≤f1\/f≤4.23;
-13.34≤(R1+R2)\/(R1-R2)≤-1.56;
0.04≤d1\/TTL≤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11≤f1\/f≤3.39;
-8.34≤(R1+R2)\/(R1-R2)≤-1.95;
0.07≤d1\/TTL≤0.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72≤f2\/f≤-2.25;
-3.34≤(R3+R4)\/(R3-R4)≤9.87;
0.02≤d3\/TTL≤0.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6.70≤f2\/f≤-2.81;
-2.09≤(R3+R4)\/(R3-R4)≤7.89;
0.03≤d3\/TTL≤0.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49≤f3\/f≤-0.38;
0.01≤(R5+R6)\/(R5-R6)≤1.22;
0.02≤d5\/TTL≤0.0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56≤f3\/f≤-0.48;
0.02≤(R5+R6)\/(R5-R6)≤0.98;
0.03≤d5\/TTL≤0.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16≤f4\/f≤1.24;
0.05≤(R7+R8)\/(R7-R8)≤0.38;
0.05≤d7\/TTL≤0.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f4\/f≤0.99;
0.08≤(R7+R8)\/(R7-R8)≤0.30;
0.07≤d7\/TTL≤0.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33≤f5\/f≤1.79;
1.43≤(R9+R10)\/(R9-R10)≤5.86;
0.03≤d9\/TTL≤0.1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53≤f5\/f≤1.43;
2.28≤(R9+R10)\/(R9-R10)≤4.68;
0.05≤d9\/TTL≤0.1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93≤f6\/f≤-0.32;
0.71≤(R11+R12)\/(R11-R12)≤3.80;
0.02≤d11\/TTL≤0.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21≤f6\/f≤-0.40;
1.13≤(R11+R12)\/(R11-R12)≤3.04;
0.03≤d11\/TTL≤0.13。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4≤f12\/f≤14.9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51≤f12\/f≤11.93。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45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5毫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9。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角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5.00≤f1\/f3≤-1.10;
-10.00≤R5\/R6≤-1.00。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4.97≤f1\/f3≤-1.11;
-9.95≤R5\/R6≤-1.03。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以及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9≤f1\/f≤4.23;
-13.34≤(R1+R2)\/(R1-R2)≤-1.56;
0.04≤d1\/TTL≤0.21。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11≤f1\/f≤3.39;
-8.34≤(R1+R2)\/(R1-R2)≤-1.95;
0.07≤d1\/TTL≤0.17。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72≤f2\/f≤-2.25;
-3.34≤(R3+R4)\/(R3-R4)≤9.87;
0.02≤d3\/TTL≤0.07。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6.70≤f2\/f≤-2.81;
-2.09≤(R3+R4)\/(R3-R4)≤7.89;
0.03≤d3\/TTL≤0.06。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49≤f3\/f≤-0.38;
0.01≤(R5+R6)\/(R5-R6)≤1.22;
0.02≤d5\/TTL≤0.06。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56≤f3\/f≤-0.48;
0.02≤(R5+R6)\/(R5-R6)≤0.98;
0.03≤d5\/TTL≤0.05。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16≤f4\/f≤1.24;
0.05≤(R7+R8)\/(R7-R8)≤0.38;
0.05≤d7\/TTL≤0.15。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25≤f4\/f≤0.99;
0.08≤(R7+R8)\/(R7-R8)≤0.30;
0.07≤d7\/TTL≤0.12。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33≤f5\/f≤1.79;
1.43≤(R9+R10)\/(R9-R10)≤5.86;
0.03≤d9\/TTL≤0.13。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53≤f5\/f≤1.43;
2.28≤(R9+R10)\/(R9-R10)≤4.68;
0.05≤d9\/TTL≤0.11。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93≤f6\/f≤-0.32;
0.71≤(R11+R12)\/(R11-R12)≤3.80;
0.02≤d11\/TTL≤0.16。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21≤f6\/f≤-0.40;
1.13≤(R11+R12)\/(R11-R12)≤3.04;
0.03≤d11\/TTL≤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4≤f12\/f≤14.92。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51≤f12\/f≤11.93。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45毫米。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5毫米。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9。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广角且色像差充分补正,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六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第六透镜L6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均为塑料材质。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5.00≤f1\/f3≤-1.1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的比值,可有效降低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优选的,满足-4.97≤f1\/f3≤-1.11。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10.00≤R5\/R6≤-1.0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的,满足-9.95≤R5\/R6≤-1.03。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焦距f1,以及满足下列关系式:0.69≤f1\/f≤4.23,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与整体焦距的比值。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第一透镜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优选的,1.11≤f1\/f≤3.39。
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下列关系式:-13.34≤(R1+R2)\/(R1-R2)≤-1.5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的,-8.34≤(R1+R2)\/(R1-R2)≤-1.95。
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1\/TTL≤0.2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7≤d1\/TTL≤0.17。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焦距f2,满足下列关系式:-10.72≤f2\/f≤-2.25,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正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优选的,-6.70≤f2\/f≤-2.81。
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下列关系式:-3.34≤(R3+R4)\/(R3-R4)≤9.87,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的,-2.09≤(R3+R4)\/(R3-R4)≤7.89。
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3\/TTL≤0.07,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3≤d3\/TTL≤0.06。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L3焦距f3,以及满足下列关系式:-2.49≤f3\/f≤-0.38,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的,-1.56≤f3\/f≤-0.48。
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下列关系式:0.01≤(R5+R6)\/(R5-R6)≤1.22,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优选的,0.02≤(R5+R6)\/(R5-R6)≤0.98。
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5\/TTL≤0.0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3≤d5\/TTL≤0.05。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L4焦距f4,满足下列关系式:0.16≤f4\/f≤1.24,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的,0.25≤f4\/f≤0.99。
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下列关系式:0.05≤(R7+R8)\/(R7-R8)≤0.38,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0.08≤(R7+R8)\/(R7-R8)≤0.30。
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05≤d7\/TTL≤0.15,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7≤d7\/TTL≤0.12。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焦距f5,满足下列关系式:0.33≤f5\/f≤1.79,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的,0.53≤f5\/f≤1.43。
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下列关系式:1.43≤(R9+R10)\/(R9-R10)≤5.86,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2.28≤(R9+R10)\/(R9-R10)≤4.68。
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9\/TTL≤0.13,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5≤d9\/TTL≤0.11。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L6焦距f6,满足下列关系式:-1.93≤f6\/f≤-0.32,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的,-1.21≤f6\/f≤-0.40。
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下列关系式:0.71≤(R11+R12)\/(R11-R12)≤3.80,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1.13≤(R11+R12)\/(R11-R12)≤3.04。
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11\/TTL≤0.1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03≤d11\/TTL≤0.13。
本实施方式中,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94≤f12\/f≤14.92。借此,可消除摄像光学镜头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优选的,1.51≤f12\/f≤11.93。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45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5。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9。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35。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单位为mm;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3: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
IH:像高
y=(x2<\/sup>\/R)\/[1+{1-(k+1)(x2<\/sup>\/R2<\/sup>)}1\/2<\/sup>]+A4x4<\/sup>+A6x6<\/sup>+A8x8<\/sup>+A10x10<\/sup>+A12x12<\/sup>+A14x14<\/sup>+A16x16<\/sup>+A18x18<\/sup>+A20x20<\/sup>(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6R1、P6R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581278.5 申请日:2019-06-29 公开号:CN110376711A 公开日:2019-10-25 国家:SG 国家/省市:SG(新加坡) 授权编号:授权时间:主分类号:G02B 13/00 专利分类号:G02B13/00;G02B13/06;G02B13/18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新加坡卡文迪什科技园大道85号2楼8号 发明人:寺西孝亮;张磊 第一发明人:寺西孝亮 当前权利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胜宝 代理机构:4431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相关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