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特性论文_薛世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混凝土,速率,应变,力学,损伤,形态。

破坏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薛世鹏[1](2019)在《平行裂隙砂岩破坏和声发射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裂隙砂岩破坏特征和声发射响应的影响,利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单轴压缩条件下的预制平行裂纹砂岩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响应特性和裂纹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平行裂隙砂岩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岩桥破裂强度和岩桥破裂应变都相应增大;峰值声发射计数也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加载速率较小时,声发射信号较为丰富,试样破裂以沿预制裂纹扩展的剪切破坏为主,当加载速率较大时,声发射信号更加集中于破裂瞬间,最终的主裂纹为与加载方向平行的张拉裂纹。(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李碧雄,刘侃,莫思特,唐甜[2](2019)在《钢筋水泥净浆同轴构件弯剪破坏过程的电磁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是其内部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伴随损伤程度的发展,混凝土的电磁特性会产生相应变化。为探究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力–电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特性,借鉴同轴电缆结构,以中间和外部的钢筋为内、外导体,将介质相对较为均匀的水泥净浆作为电介质,设计了智能同轴钢筋水泥净浆构件(reinforced cement paste coaxial component,RCPCC)。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对RCPCC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反映RCPCC结构特点的损伤元件的等效电路简化模型及相应的电参数表达式,并据此分析了损伤程度对构件交流电路参数(串联阻抗值、串联电容和相角值)的影响。基于此,设计了RCPCC的弯剪破坏试验,利用LCR测量仪测量构件的交流电路参数随弯剪破坏过程的变化情况,同时用频谱分析仪记录了基波峰值在破坏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CPCC构件的弯剪破坏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对应每个阶段的电磁特性参数变化速率不同,损伤演化的速率与所测得构件相关电参数变化速率一致;在破坏过程中力学和电学行为存在本征的必然联系,裂缝损伤发展会使串联阻抗值增大,串联电容和相角值减小;构件内部裂缝的发展会减小对电磁波传播的阻碍,引起基波峰值增大,基波峰值可表征构件的破坏程度。试验结果所呈现的规律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程卓群,王乾峰,王普,孙尚鹏,刘苗苗[3](2019)在《双轴受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静力叁轴试验机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不同侧向压力下300 mm立方体混凝土的抗压试验,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力学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动态加载速率的K-G破坏准则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应变速率越低,侧压对混凝土峰值应力的增益作用越明显;混凝土峰值应变随应变速率增加,大致呈先减后增趋势;峰值应变随侧压的增大而增大,侧压对峰值应变的影响在应变速率较低时更明显;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混凝土弹性模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侧压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不明显;建立的改进后的K-G准则对动态双轴受压模型描述效果好,而且该模型同时也适用于100和300 mm混凝土立方体的单向和双向应力状态。(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戎虎仁,张佳瑶,刘宏,牛良,张能[4](2019)在《单轴压缩下单裂纹混凝土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裂纹混凝土力学强度及其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含不同长度的单裂纹混凝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高清摄像技术监测单轴压缩过程中试样裂纹扩展过程,运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综合分析单裂纹混凝土力学强度、裂纹演化特征、变形规律,阐释单裂纹混凝土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混凝土强度随着单裂纹长度增大逐渐降低,且呈良好线性负相关;弹性模量随着单裂纹长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2)试样破坏模式分为3种:①轴向劈裂破坏(裂纹长度为10 mm);②剪切破坏(裂纹长度为20、30、40 mm);③拉-剪混合破坏(裂纹长度为50 mm)。(3)试样应变场演化规律:随着单裂纹长度的增加,由径向应变场控制绝大部分裂纹产生和扩展,向径向、剪应变场共同控制裂纹产生和扩展(径向应变场影响较明显),再向径向、剪应变场共同控制裂纹产生和扩展,(剪应变场影响较明显)转变。(4)单裂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裂纹长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主要受到单裂纹周边产生的裂纹控制(影响系数为0.496)。(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陈斌,马芹永[5](2019)在《冲击荷载下混凝土-冻土组合体吸能特性及破坏形态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含水率和应变率对混凝土-冻土组合体能量耗散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采用杆径为50 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系统对不同冲击气压下和不同冻土含水率的组合体进行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含水率的增加,混凝土-冻土组合体的吸收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冻土含水率超过饱和状态后,由于冻土中多余的冰晶体对土颗粒间连结作用的破坏,组合体的吸收能减少;随着应变率的增大,组合体内部新产生的裂纹比原裂纹扩张吸收更多的能量,组合体试件的吸收能也随之增加;在组合体受到冲击压缩作用时,冻土在混凝土后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部分能量被冻土吸收,当应变率相同时,组合体吸收能越大,冻土试样破坏程度越大,而混凝土试样破坏程度越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王东英,汤华,葛修润,尹小涛,邓琴[6](2019)在《隧道锚承载特性及其破坏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式锚碇的楔形结构造成锚–岩系统在不同的加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承载能力,其中极限承载力又因锚–岩系统的破坏类型不同发掘空间巨大。首先基于一般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锚–岩系统可能的破坏类型和隧道锚承载的阶段性,提出不同阶段隧道锚的承载力估值公式。利用数值试验和自编的破坏面追踪程序,揭示锚–岩系统的破坏演化规律,同时探究锚体结构楔形角和埋深对隧道锚的破坏面形态、破裂角和承载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破坏性数值试验追踪得到的锚–岩系统最终破坏形态为下窄上开口的倒喇叭形,室内2D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破坏形态。(2)锚–岩系统的承载具有显着的叁阶段特征,加载初期锚–岩界面无附加应力产生,中期界面压应力随工程荷载近似呈线性增长,加载后期界面压力随围岩破坏迅速降低。阶段承载的力学机制在于:隧道锚初始承载力仅依赖于锚体结构自身,由锚碇自重和由自重产生的界面挤压力、抗剪力两部分组成;而极限承载力取决于锚碇夹持岩体的范围,因而依赖于破坏面的位置、形态和破裂角等数据。数值试验揭示的锚–岩界面的应力随荷载变化曲线和锚–岩系统塑性区的扩展过程佐证了力学模型概化和阶段划分方法的合理性。(3)根据锚体楔形角和埋深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浅埋深、大楔形角情况下,破坏面倾向于圆台状;当埋深在35~45 m、楔形角为2°~6°时则破坏面呈喇叭状,埋深较大时倾向于界面破坏。喇叭形较窄段破裂角为2~3倍楔形角,较宽段破裂角则在20°~25°范围内,拐点位置距后锚面的距离稳定在1/2H处。(4)隧道锚的埋深不影响初始承载力,但极限承载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随楔形角的增加,初始承载力逐渐走低,但极限承载力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表明锚碇结构存在优势角。(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张斌,孔彪,苏成林,徐剑坤[7](2019)在《高温后砂岩受载破坏声发射时频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温处理后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同步测试了砂岩受载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研究了声发射信号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声发射能量和计数在受载后期变化较明显,声发射事件数在受载过程中变化较大。高温处理后,砂岩变形破裂声发射信号符合R/S统计规律,声发射信号具有分形特征。不同温度处理后,砂岩变形破裂声发射主频带分布不同,幅值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应力增加,声发射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郭永成,王克辉,胡鹏,刘鑫宇,陈左贵[8](2019)在《砂岩破坏特性与能量耗散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轴卸荷试验,探究了不同路径下卸荷速率对砂岩力学特性及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轴向变形起主导作用,弹塑性阶段,环向应变的增加值大于轴向应变增加值。在围压卸荷阶段,卸荷速率越小,卸荷阶段的应变折合柔度越大,此时岩样的变形不充分,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恒主应力差路径下的耗散能大于恒轴压路径下的耗散能的35%,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的弹性应变能越小。(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焦凯,陈晨,李磊,史迅,马宗源[9](2019)在《透水混凝土盐溶液冻融破坏特性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掺合料及盐溶液对透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清水、氯盐和硫酸盐条件下的冻融对比试验,采用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评价其抗冻融破坏特性,通过矿物分析研究其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100次清水冻融循环内,透水混凝土质量损失和强度损失呈线性增大;复掺粉煤灰、硅灰组优于单掺硅灰组及基准组;掺合料对强度损失率的改善优于对质量损失率的改善。不同盐溶液冻融后,凝胶结构表面产生不同种类的盐结晶,对复掺组透水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顺序为:硫酸盐>氯盐>清水,100次冻融循环后,硫酸盐、氯盐冻融条件下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较清水条件下分别平均增大了64.5%、27.9%。(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宋战平,程昀,杨腾添,霍润科,王军保[10](2019)在《渗透-应力耦合作用下灰岩压缩破坏及声发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富水隧道围岩体挖掘过程中,复杂的渗透-应力耦合作用经常导致岩体内部结构演化具有不稳定性,进而诱发围岩体的劣化与失稳,这对地下渗流岩体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研究贵阳下麦西隧道进口区灰岩的宏观力学和声发射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应力耦合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渗透水压下的单轴压缩破坏、声发射和压汞试验,分析了灰岩的应力-应变、峰值强度、特征应力、破裂和声发射特性以及劣化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随渗透水压力增大,灰岩压密阶段延长而弹性阶段相对缩短,峰值应力为指数衰减;闭合应力和损伤应力均随渗透水压力增加呈线性减小,而随峰值应力增大而增加,表明溶蚀作用增加了灰岩损伤敏感程度;渗透水压力对灰岩破裂形式未造成较大影响,以劈裂破坏为主,且碎块均匀度与渗透水压力、峰值应力均为指数关系;不同渗透水压力下,灰岩声发射振铃计数大致经历了"平静-发展-突增-跌落"过程,水岩作用弱化了灰岩结构稳定性,导致应变能提前释放;渗透水对灰岩具有溶蚀和引裂作用,随渗透水压力增加,单位质量孔隙体积呈指数增加,起裂应力呈线性衰减。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富水岩体的开挖的稳定性及减防灾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破坏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是其内部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伴随损伤程度的发展,混凝土的电磁特性会产生相应变化。为探究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力–电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特性,借鉴同轴电缆结构,以中间和外部的钢筋为内、外导体,将介质相对较为均匀的水泥净浆作为电介质,设计了智能同轴钢筋水泥净浆构件(reinforced cement paste coaxial component,RCPCC)。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对RCPCC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反映RCPCC结构特点的损伤元件的等效电路简化模型及相应的电参数表达式,并据此分析了损伤程度对构件交流电路参数(串联阻抗值、串联电容和相角值)的影响。基于此,设计了RCPCC的弯剪破坏试验,利用LCR测量仪测量构件的交流电路参数随弯剪破坏过程的变化情况,同时用频谱分析仪记录了基波峰值在破坏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CPCC构件的弯剪破坏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对应每个阶段的电磁特性参数变化速率不同,损伤演化的速率与所测得构件相关电参数变化速率一致;在破坏过程中力学和电学行为存在本征的必然联系,裂缝损伤发展会使串联阻抗值增大,串联电容和相角值减小;构件内部裂缝的发展会减小对电磁波传播的阻碍,引起基波峰值增大,基波峰值可表征构件的破坏程度。试验结果所呈现的规律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薛世鹏.平行裂隙砂岩破坏和声发射特性数值研究[J].煤矿安全.2019

[2].李碧雄,刘侃,莫思特,唐甜.钢筋水泥净浆同轴构件弯剪破坏过程的电磁特性初探[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3].程卓群,王乾峰,王普,孙尚鹏,刘苗苗.双轴受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准则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4].戎虎仁,张佳瑶,刘宏,牛良,张能.单轴压缩下单裂纹混凝土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9

[5].陈斌,马芹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冻土组合体吸能特性及破坏形态试验与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王东英,汤华,葛修润,尹小涛,邓琴.隧道锚承载特性及其破坏模式探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张斌,孔彪,苏成林,徐剑坤.高温后砂岩受载破坏声发射时频特性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9

[8].郭永成,王克辉,胡鹏,刘鑫宇,陈左贵.砂岩破坏特性与能量耗散的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9

[9].焦凯,陈晨,李磊,史迅,马宗源.透水混凝土盐溶液冻融破坏特性及机理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10].宋战平,程昀,杨腾添,霍润科,王军保.渗透-应力耦合作用下灰岩压缩破坏及声发射特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输出的对实验1的攻击轨迹假设...砌筑完成后的模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μCT225kVFCB型高精度显微CT实验系统巷道剪应力云图巷道塑性区分布

标签:;  ;  ;  ;  ;  ;  ;  

破坏特性论文_薛世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