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历史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历史,德意志,南泥湾,幻象,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历史形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志远[1](2019)在《社会历史研究法视域下的歌曲《南泥湾》音乐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历史研究法是文艺美学方法论中客体论方法的一种,注重研究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音乐艺术的发展并不是静态地固守传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迁,并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色。本文以歌曲《南泥湾》在大生产运动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世纪时期中的叁个不同版本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历史角度对其各版本的音乐形态进行全面的阐释,着重反映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对艺术作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3期)
张蒙帅[2](20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前提,以生产力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论证了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形态,进而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和时代判断,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了唯物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毕芙蓉[3](2018)在《意识形态问题首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样,意识形态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甚至在马克思本人那里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是最早使用德语“意识形态”一词的人,发明这一词汇的则是法国人特拉西。特拉西以这(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2-27)
朱晓静[4](2016)在《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开创性一步——论《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在世界封建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垚先生对封建社会历史的研究,是新时期突破欧洲中心论,重新书写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则是先生构建世界史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理论体系的开创性一步。文章主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本书的创新之处,如西欧的封建化进程、西欧农奴的概念、西欧城市的定性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6年35期)
刘谦,姚曼[5](2015)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变迁——基于社会历史与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SAT考试自1926年设立以来,从试题内容和美国公众对SAT作为一项考试制度的关注热点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叁个发展阶段。该项考试设计之初曾期待通过弱化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和中学教学之间的关联,以天资测验的方式进行实现跨越社会阶层的人才选拔。经历近百年的沿革,SAT改革却再次要求更贴近中学教学。如今的SAT依然呈现出与社会阶层、种族之间的强烈相关性。在这番历史的回归中,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对科学理性主导下标准化测量的追求,以及当代美国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对考试制度的直接影响。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为SAT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土壤,对平等的追求成为贯穿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马俊峰[6](2014)在《社会形态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内在的联系。这些年来社会形态理论备受攻击和争论,也连带地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本文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历史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新看法,立足社会有机体的视角,对社会形态和社会历史发展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剔除和澄清哲学界过去一直存在的一些误解和曲解,强化社会形态范畴对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论意义,以图更好地指导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4年04期)
王浩斌[7](2014)在《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即从一个"自发的阶级"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中产阶级的文化与阶级意识形成于公共领域,英国式的咖啡馆,法国式的沙龙、小酒馆,以及随着印刷机的发明和普及而引发的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构成了中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公共领域,从而建构出一个可以向封建贵族权力形成挑战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时代精神风气之学理反映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最为深厚的土壤和根基。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终于形成,中产阶级也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从而引发政治革命,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大转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赵伟,刘世衡[8](2014)在《意识形态幻象:填补真实空位的致命诱惑——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社会历史化重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它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作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要归因于其思想土壤:拉康的欲望幻象理论。可以说,整个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都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重释,是后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创造性布展和开拓。因此,我们对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层面,要以阐释学的视角重新厘定二者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该理论的实质与精髓,才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4年04期)
李崇[9](2013)在《论法的社会历史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并且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正存在着的法,根据经济基础以及阶级本质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凡是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相同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法,即属于相同的法的历史类型。本文旨在从法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风俗的异化、法的社会历史类型释义、法的社会历史类型更迭规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制法以及社会主义制法几个方面来解析法的社会历史形态。(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11期)
屈婷[10](2012)在《城乡分工的演进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城乡分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考察了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城乡分工史,论证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城市化转型和世界历史的生成。但是,城乡分工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并不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需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的成功证明了一种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可能性,同时这条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也还存在有待澄清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有助于分析当前中国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指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社会历史形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前提,以生产力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论证了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形态,进而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和时代判断,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了唯物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历史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韩志远.社会历史研究法视域下的歌曲《南泥湾》音乐形态分析[J].明日风尚.2019
[2].张蒙帅.《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大连干部学刊.2019
[3].毕芙蓉.意识形态问题首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4].朱晓静.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开创性一步——论《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在世界封建社会历史研究中的意义[J].教师.2016
[5].刘谦,姚曼.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变迁——基于社会历史与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5
[6].马俊峰.社会形态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4
[7].王浩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解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赵伟,刘世衡.意识形态幻象:填补真实空位的致命诱惑——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社会历史化重释[J].北方论丛.2014
[9].李崇.论法的社会历史形态[J].商.2013
[10].屈婷.城乡分工的演进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城乡分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