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7对其互作蛋白STAT1的磷酸化调控及在F9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

PGC7对其互作蛋白STAT1的磷酸化调控及在F9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PGC7是一个在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卵母细胞、植入前胚胎和多能性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母源效应因子。PGC7的表达状态与小鼠ES细胞的多能性水平有关,PGC7的高表达水平也有助于维持胚胎干细胞和内细胞团的低甲基化水平,这些结果表明PGC7在维持细胞多能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anog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保守的同源异型结构域,在小鼠植入前胚胎和ES细胞等多能性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随着细胞多能性下降而表达量降低,表明Nanog对于多能性的维持存在剂量效应,并且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和多能性层次密切相关。STAT家族蛋白包括STAT1-4、STAT5a、STAT5b和STAT6,已经有研究表明STAT家族蛋白对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调控存在贡献。LIF/gp130/STAT3信号通路是发现最早的小鼠ES细胞多潜能性维持通路,LIF通过激活STAT3来调控靶基因表达,抑制ES细胞的分化,从而维持小鼠ES细胞的多能性状态。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一种独立于LIF-JAK-STAT3的新的途径,即Vc可以激活JAK2/STAT2信号传导途径,而活化的STAT2结合到Nanog启动子的近端区域并在ESC中促进Nanog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调控胚胎细胞多能性的功能。STAT1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如胚胎发育,细胞程序性死亡,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生物体中的细胞增殖调节,目前还未见STAT1参与调控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报道。本课题组前期利用质谱鉴定出了PGC7互作蛋白网络,发现STAT1是PGC7的互作候选蛋白。本实验围绕STAT1与PGC7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在干细胞多能性维持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PGC7-STAT1互作结合情况分析及PGC7对于STAT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首先,本研究通过对STAT1的结构域组成进行分析,针对其五个结构域分别构建截短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PGC7与STAT1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缺失STAT1的任一结构域均不影响STAT1与PGC7的互作,即PGC7与STAT1存在广泛的互作关系。随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测PGC7与STAT1的亚细胞定位,发现PGC7与STAT1核质均有分布,但当PGC7与STAT1共表达时STAT1进核情况明显,即PGC7可以促进STAT1的核定位。(2)PGC7对于STAT1的活性调控。首先,通过Co-iP检测PGC7对于STAT1与其磷酸酯酶PTPN6a的互作结合情况影响,结果表明PGC7可以抑制STAT1与其磷酸酯酶的互作结合。随后,通过WB检测PGC7对于STAT1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PGC7可以提高STAT1的磷酸化水平,结合上述结果说明PGC7通过抑制STAT1的磷酸酯酶对其磷酸基团的水解过程,进而提高了STAT1的磷酸化水平。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PGC7对于STAT1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GC7可以激活STAT1的转录活性。综上所述,PGC7通过拮抗STAT1的特异性磷酸酯酶对其磷酸基团的水解过程,提高了STAT1的磷酸化水平,最终,激活了STAT1的转录活性并促使其转运入核。(3)PGC7与STAT1的互作对于多能性的作用。首先,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Nanog的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PGC7和STAT1均可以增强Nanog的启动子活性,且两者的互作会使Nanog启动子活性进一步提升。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Nanog和OCT4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PGC7与STAT1的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提升Nanog和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AP染色检测F9细胞整体多能性状态,结果表明PGC7和STAT1的互作可以拮抗RA诱导细胞多能性的下降,显著提升F9细胞的多能性水平,参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维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PGC7 的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     1.1.1 PGC7 的生物学特征
  •     1.1.2 PGC7 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     1.1.3 PGC7在DNA甲基化调控中的作用
  •     1.1.4 PGC7 在染色质调控中的作用
  •     1.1.5 PGC7 在多能性中的作用
  •   1.2 STAT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     1.2.1 STAT家族蛋白概述
  •     1.2.2 STAT家族蛋白在调控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
  • 第二章 PGC7与STAT1 互作验证及对STAT1 细胞定位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仪器与耗材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1.5 细胞培养与传代
  •     2.1.6 总RNA提取与反转录
  •     2.1.7 STAT1 标签表达载体构建载体构建
  •     2.1.8 细胞转染
  •     2.1.9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     2.1.10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
  •     2.1.11 免疫荧光染色
  •   2.2 结果
  •     2.2.1 STAT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2.2.2 PGC7与STAT1 的互作验证
  •     2.2.3 STAT1 结构域分析
  •     2.2.4 STAT1 及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2.2.5 PGC7与STAT1 互作结构域分析
  •     2.2.6 PGC7与STAT1 的细胞内共定位
  •     2.2.7 PGC7与STAT1 截短体的细胞内共定位
  •     2.2.8 PGC7对STAT1 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PGC7 激活STAT1 的活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仪器与耗材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3.1.5 细胞培养与传代
  •     3.1.6 总RNA提取与反转录
  •     3.1.7 PTPN6a表达载体构建
  •     3.1.8 细胞转染
  •     3.1.9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
  •     3.1.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   3.2 结果
  •     3.2.1 PTPN6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3.2.2 磷酸化修饰蛋白的免疫印迹法(Phosphorylated Western Blot)
  •     3.2.3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检测PGC7 对于PTPN6a与 STAT1 的互作影响
  •     3.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ISRE报告载体活性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PGC7与STAT1 的互作参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仪器与耗材
  •     4.1.4 主要溶液配制
  •     4.1.5 细胞培养与传代
  •     4.1.6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     4.1.8 SYBR实时荧光定量
  •     4.1.9 AP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
  •   4.2 结果
  •     4.2.1 PGC7与STAT1 对于Nanog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4.2.2 PGC7与STAT1 对于Nanog和 OCT4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4.2.3 PGC7与STAT1 对于F9 细胞整体多能性水平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方景帅

    导师: 郭泽坤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编号:31872355)

    分类号: Q344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2731K

    下载量: 54

    相关论文文献

    • [1].维持干细胞多能性关键基因被发现[J]. 健康生活 2010(07)
    • [2].羊水中多能性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1)
    • [3].拷问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应用前景[J]. 山东医药 2011(32)
    • [4].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的融合细胞遗传表型特征研究[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05)
    • [5].雄性多能性生殖干细胞及其应用于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潜能[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05)
    • [6].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心脏疾病领域的研究和应用[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03)
    • [7].开启干细胞多能性的新“按钮”[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2(01)
    • [8].猪多能性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前瞻[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4)
    • [9].获得多能性干细胞的方法[J]. 生命科学研究 2009(02)
    • [10].让昨天告诉今天: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研究的学术与技术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9)
    • [11].多能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2(02)
    • [12].能帮助干细胞保持其多能性的蛋白质[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1(03)
    • [13].无血清单层细胞诱导法培养猪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31)
    • [14].多能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2(01)
    • [15].人类及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不同多能性状态[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10)
    • [16].猪多能性干细胞与人类遗传疾病模型[J]. 中国基础科学 2015(04)
    • [17].非基因整合建立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方法的优化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3)
    • [18].交替剪接对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与谱系分化的调控[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02)
    • [19].两性小鼠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评估中的研究[J]. 科学通报 2008(21)
    • [20].一种崭新的获取多能性干细胞的技术——诱导多能性干细胞[J]. 畜牧与兽医 2009(08)
    • [21].猫多能性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01)
    • [22].添加不同因子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3)
    • [23].配对相关同源框1基因敲减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多能性[J]. 解剖学杂志 2016(03)
    • [24].异染色质在多能性维持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9)
    • [25].第一只来自多能性干细胞的克隆猪问世[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03)
    • [26].《干细胞》:睾丸干细胞只具备有限多能性[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5)
    • [27].多能性转录因子mRNA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条件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0)
    • [28].骨髓基质细胞亚群中多能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和作用[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2(05)
    • [29].368例静脉麻醉多元化组合多能性效应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1)
    • [30].Oct4及其亚型调控细胞多能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01)

    标签:;  ;  

    PGC7对其互作蛋白STAT1的磷酸化调控及在F9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