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论文和设计-王文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护士手动充放气等问题,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枕头本体包括侧翻部,侧翻部连接有充放气装置,中央控制模块与充放气装置通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端通讯连接,电子设备端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充气时,侧翻部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1)以及和枕头本体(1)通讯连接的中央控制模块(2),所述的枕头本体(1)包括侧翻部(3),所述的侧翻部(3)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与充放气装置(4)通讯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端通讯连接,电子设备端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存储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充放气装置(4)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3)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4)充气时,所述侧翻部(3)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1)以及和枕头本体(1)通讯连接的中央控制模块(2),所述的枕头本体(1)包括侧翻部(3),所述的侧翻部(3)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与充放气装置(4)通讯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端通讯连接,电子设备端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存储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充放气装置(4)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3)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4)充气时,所述侧翻部(3)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头本体(1)还包括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5),所述的侧翻部(3)位于头枕部(5)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侧的侧翻部(3)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所述的充放气装置(4)包括气泵(6)以及和气泵(6)连接的充气管道(7)和放气管道(8),所述的放气管道(8)和充气管道(7)通过电控换向阀(9)与气泵(6)连接,所述的电控换向阀(9)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使气泵(6)与充气管道(7)连通充气,或使气泵(6)与放气管道(8)连通放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道(7)上设置有单向阀(10),所述的放气管道(8)包括出气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所述的出气管道(11)与侧翻部(3)连通,所述的出气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垂直连通,所述的吹气管道(12)用于使气泵(6)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3)通过出气管道(11)出气,所述的出气管道(11)上设置有电控单向阀(13),所述的电控单向阀(13)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头枕部(5)的两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4)用于实时测量头枕部(5)受到的压力,并将测得的压力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包括存储模块(15)和处理模块(16),所述的存储模块(15)用于存储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供处理模块(16)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所述的处理模块(16)用于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和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模块(16)包括对比模块(17),所述的对比模块(17)用于调取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2)还包括计时模块(18),所述的计时模块(18)用于接收电子设备端发出的时间阈值,所述的计时模块(18)用于计时,并将达到阈值的时间信息反馈给处理模块(16)使处理模块(16)启动或停止发送执行动作指令信息至充放气装置(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头本体(1)设置有支撑颈部的支撑部(19),所述的支撑部(19)一侧设置有充气装置(20),所述支撑部(19)另一侧连接管道(21),所述的管道(21)上设置有溢流阀(22),所述充气装置(20)和溢流阀(22)用于调节支撑部(19)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充气后,所述侧翻部(3)的一侧呈倾斜状态,所述充放气装置(4)充气使所述侧翻部(3)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19)设置有贴合颈部的贴合部(24),所述的贴合部(24)的横截面呈弧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

背景技术

压力性损伤是指骨隆突处、医疗器械、其他器械下方皮肤和\/或软组织在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ICU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不仅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增加疾病的治疗费用,严重者可引起继发感染,而导致患者死亡。

当患儿处于仰卧位时,身体最大的压力点为头部,年龄越小头部重量占身体比重越大,重力主要集中在头部;而且头部是身体最大骨突处,毛发生长少及皮下组织缺乏,因此头部是ICU患儿压力性损伤的高发部位。

患儿头部定期的左右翻动可以减轻患儿头部肌肤的压力,患儿头部枕于枕垫后,枕垫的两侧为可充气气囊,充气使气囊呈三棱柱形从而达到使患儿头部侧翻的目的,然后放气回到仰卧位。从而减轻患儿头部的肌肤的压力,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但现有的都是通过护士手动充气放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以及和枕头本体通讯连接的中央控制模块,所述的枕头本体包括侧翻部,所述的侧翻部连接有充放气装置,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与充放气装置通讯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端通讯连接,电子设备端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所述的充放气装置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充气时,所述侧翻部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患儿的头部需要侧翻时,将本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垫于患儿的脑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端输入操作信息,电子设备端将用户输入的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接收到操作信息后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接收到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后,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充气时,侧翻部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当充放气装置放气时,侧翻部的一端下降使患儿回翻。用户只需输入操作指令,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转化为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向侧翻部充气或放气,达到患儿头部侧翻的目的,重新分配患儿受压部位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全身高度水肿且长期限制体位患儿的压力性损伤,起到了减压的作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十分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枕头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所述的侧翻部位于头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侧的侧翻部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所述的充放气装置包括气泵以及和气泵连接的充气管道和放气管道,所述的放气管道和充气管道通过电控换向阀与气泵连接,所述的电控换向阀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使气泵与充气管道连通充气,或使气泵与放气管道连通放气。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充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放气管道包括出气管道和吹气管道,所述的出气管道与侧翻部连通,所述的出气管道和吹气管道垂直连通,所述的吹气管道用于使气泵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通过出气管道出气,所述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电控单向阀,所述的电控单向阀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头枕部的两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头枕部受到的压力,并将测得的压力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存储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的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供处理模块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所述的处理模块用于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和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处理模块包括对比模块,所述的对比模块用于调取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还包括计时模块,所述的计时模块用于接收电子设备端发出的时间阈值,所述的计时模块用于计时,并将达到阈值的时间信息反馈给处理模块使处理模块启动或停止发送执行动作指令信息至充放气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枕头本体设置有支撑颈部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一侧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支撑部另一侧连接管道,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溢流阀,所述充气装置和溢流阀用于调节支撑部的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充气后,所述侧翻部的一侧呈倾斜状态,所述充放气装置充气使所述侧翻部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支撑部设置有贴合颈部的贴合部,所述的贴合部的横截面呈弧形。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枕头本体还设置有肩部抵靠部,所述的肩部抵靠部抵靠于患儿的肩部,所述的支撑部位于头枕部和肩部抵靠部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枕头本体表面设置有柔性层,所述的柔性层用于保护患儿的肌肤,所述的柔性层粘贴于枕头本体的表面。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柔性层采用泡沫敷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中,所述的充放气装置与侧翻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充气装置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转化为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向侧翻部充气或放气,达到患儿头部侧翻的目的,重新分配患儿受压部位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全身高度水肿且长期限制体位患儿的压力性损伤,起到了减压的作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枕头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侧翻部位于头枕部的左右两侧,两侧的侧翻部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包括气泵以及和气泵连接的充气管道和放气管道,放气管道和充气管道通过电控换向阀与气泵连接,电控换向阀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使气泵与充气管道连通充气,或使气泵与放气管道连通放气。两侧的侧翻部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端输入操作指令控制充放气装置充气或放气,达到患儿左右交替侧翻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放气管道包括出气管道和吹气管道,出气管道与侧翻部连通,出气管道和吹气管道垂直连通,吹气管道用于使气泵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通过出气管道出气,出气管道上设置有电控单向阀,电控单向阀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开启或关闭。中央控制模块发出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可以使电控单向阀开启或关闭,以及改变电控换向阀的连通方向使气泵与充气管道连通,或使气泵与放气管道连通。从而控制充放气装置对侧翻部的充气或放气。每个充放气装置只需要一个气泵,不需要两个气泵,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并且气泵通过吹气管道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流出,比起直接采用抽气泵对侧翻部抽气来说消耗的能量更少。

4.本实用新型头枕部的两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头枕部受到的压力,并将测得的压力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患儿将头部放置于头枕部上时,压力感受器可测得头枕部感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位于头枕部的两侧,两个压力传感器可以根据受到压力的情况,可以识别患儿处于左侧翻、仰卧位或右侧翻,然后将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发送到中央控制模块。

5.本实用新型的枕头本体设置有支撑颈部的支撑部,支撑部一侧设置有充气装置,支撑部另一侧连接管道,管道上设置有溢流阀,充气装置和溢流阀用于调节支撑部的高度。充气装置对支撑部进行充气,当支撑部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溢流阀开启,使支撑部内部的气体通过管道流出,使得支撑部维持在一定的高度。支撑部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可以使患儿的气道打开,并减少颈部皮肤褶皱潮湿引起的皮肤糜烂。防止因颈部过伸导致的患儿的后枕部压力增加,增加了患儿舒适度。

6.本实用新型支撑部设置有贴合颈部的贴合部,贴合部的横截面呈弧形。根据颈椎的生理曲线设计弧形的贴合部。使贴合部能够很好的贴合患儿的颈部。

7.本实用新型充气后,侧翻部的一侧呈倾斜状态,充放气装置充气使侧翻部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角度太大反而会引起另一侧的压力性损伤,故充放气装置充气后,侧翻部的倾斜角度需在20~30°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柔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充气后侧翻部倾斜3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后侧翻部倾斜2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贴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枕头本体;2、中央控制模块;3、侧翻部;4、充放气装置;5、头枕部;6、气泵;7、充气管道;8、放气管道;9、电控换向阀;10、单向阀; 11、出气管道;12、吹气管道;13、电控单向阀;14、压力传感器;15、存储模块;16、处理模块;17、对比模块;18、计时模块;19、支撑部;20、充气装置;21、管道;22、溢流阀;23、肩部抵靠部;24、贴合部;25、柔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包括枕头本体1以及和枕头本体1通讯连接的中央控制模块2,枕头本体1包括侧翻部3,侧翻部3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中央控制模块 2与充放气装置4通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2还用于与电子设备端通讯连接,电子设备端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中央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存储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与预存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充放气装置4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启动或停止向侧翻部3充气或放气,当充放气装置4充气时,侧翻部3的一端上升使患儿头部侧翻。

进一步细说,枕头本体1还包括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5,侧翻部3位于头枕部5的左右两侧,两侧的侧翻部3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充放气装置4包括气泵6以及和气泵6连接的充气管道7和放气管道8,放气管道8和充气管道7 通过电控换向阀9与气泵6连接,电控换向阀9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使气泵6与充气管道7连通充气,或使气泵6与放气管道8连通放气。两侧的侧翻部3均连接有充放气装置4,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端输入操作指令控制充放气装置4充气或放气,达到患儿左右交替侧翻的目的。

进一步细说,充气管道7上设置有单向阀10,放气管道8包括出气管道11 和吹气管道12,出气管道11与侧翻部3连通,出气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垂直连通,吹气管道12用于使气泵6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3通过出气管道 11出气,出气管道11上设置有电控单向阀13,电控单向阀13用于接收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开启或关闭。中央控制模块2发出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可以使电控单向阀13开启或关闭,以及改变电控换向阀9的连通方向使气泵6与充气管道7连通,或使气泵6与放气管道8连通。从而控制充放气装置4对侧翻部3的充气或放气。每个充放气装置4只需要一个气泵6,不需要两个气泵6,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并且气泵6通过吹气管道 2112向外界大气充气从而使侧翻部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道11流出,比起直接采用抽气泵6对侧翻部3抽气来说消耗的能量更少。

进一步细说,头枕部5的两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用于实时测量头枕部5受到的压力,并将测得的压力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患儿将头部放置于头枕部5上时,压力感受器可测得头枕部5感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4位于头枕部5的两侧,两个压力传感器14可以根据受到压力的情况,可以识别患儿处于左侧翻、仰卧位或右侧翻,然后将压力传感器14将压力信息发送到中央控制模块2。

进一步细说,中央控制模块2包括存储模块15和处理模块16,存储模块 15用于存储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供处理模块16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处理模块16用于调取操作信息、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和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

进一步细说,处理模块16包括对比模块17,对比模块17用于调取压力信息和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

进一步细说,中央控制模块2还包括计时模块18,计时模块18用于接收电子设备端发出的时间阈值,计时模块18用于计时,并将达到阈值的时间信息反馈给处理模块16使处理模块16启动或停止发送执行动作指令信息至充放气装置4。

进一步细说,枕头本体1设置有支撑颈部的支撑部19,支撑部19一侧设置有充气装置20,支撑部19另一侧连接管道21,管道21上设置有溢流阀22,充气装置20和溢流阀22用于调节支撑部19的高度。充气装置20对支撑部19进行充气,当支撑部19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溢流阀22开启,使支撑部19内部的气体通过管道21流出,使得支撑部19维持在一定的高度。支撑部19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可以使患儿的气道打开,并减少颈部皮肤褶皱潮湿引起的皮肤糜烂。防止因颈部过伸导致的患儿的后枕部压力增加,增加了患儿舒适度。

进一步细说,充气后,侧翻部3的一侧呈倾斜状态,充放气装置4充气使侧翻部3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充气后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使得患儿能够很好的左右侧翻,不会过翻。一侧倾斜的侧翻部3能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角度太大反而会引起另一侧的压力性损伤,故充放气装置4充气后,侧翻部3的倾斜角度需在20~30°之间。若小于20°则使用效果不佳。枕头本体 1上标有刻度。

进一步细说,支撑部19设置有贴合颈部的贴合部24,贴合部24的横截面呈弧形。根据颈椎的生理曲线设计弧形的贴合部24。使贴合部24能够很好的贴合患儿的颈部。贴合部24的内侧填充有一定的填充材料,使贴合部24的横截面呈弧形。

进一步细说,枕头本体1还设置有肩部抵靠部23,肩部抵靠部23抵靠于患儿的肩部,支撑部19位于头枕部5和肩部抵靠部23之间。

进一步细说,枕头本体表面设置有柔性层25,所述的柔性层25用于保护患儿的肌肤,所述的柔性层25粘贴于枕头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细说,柔性层25采用泡沫敷料制成。柔性层25采用泡沫敷料制成。泡沫敷料厚度稳定、不容易变形,适用范围广,对皮肤菲薄患儿的预防尤为适合,特别适合用于骨突部位,通过分散剪切力、减少摩擦力、重新分布压力以及保持局部皮肤适宜的微环境达到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柔性层25粘贴于枕头本体表面,医护人员可直接撕下更换,简单方便。

进一步细说,充放气装置4与侧翻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充气装置20与支撑部19可拆卸连接。充放气装置4与侧翻部3可通过拉链连接,充气装置20 与支撑部19可通过拉链连接。

中央控制模块可与2和充气装置20通讯连接,充气装置20用于接收中央控制模块2发射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并根据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开启或关闭。

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端输入操作信息,电子设备端将操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当用户发出操作指令最后使侧翻部3每隔2h交替侧翻,若患儿先向右侧翻,则左侧的充放气装置4对左侧的侧翻部3充气使患儿向右侧翻,右侧的充放气装置4的气泵6关闭,此时左侧的气泵6开启,左侧电控换向阀9 与左侧充气管道7连通,与左侧放气管道8阻断,左侧放气管道8上的电控单向阀13关闭,使得左侧侧翻部3充气时气体无法从左侧放气管道8流出,左侧充放气装置4充气;

2h后,左侧的充放气装置4对左侧的侧翻部3放气,此时左侧电控换向阀 9接收到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后与左侧放气管道8连通,与左侧充气管道7阻断,左侧电控单向阀13接收到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后开启,气泵6通过左侧吹气管道 12将气冲入外界大气,左侧出气管道11的电控单向阀13开启后,左侧侧翻部 3的气体从侧翻部3流出,因为吹气管道12和出气管道11垂直连通,故根据流体学可知,侧翻部3中的气体通过出气管道11快速的流出,效果较好,若仅靠患儿头部的重量使左侧侧翻部3中的气体流出,效果较差。右侧的充放气装置4 对右侧的侧翻部3充气,气泵6启动,右侧的电控换向阀9与右侧充气管道7 连通,与右侧放气管道8阻断,右侧放气管道8上的电控单向阀13关闭,使得右侧侧翻部3充气时气体无法从右侧放气管道8流出,右侧充放气装置4充气,患儿左翻。

用户输入2h的时间阈值,被计时模块18接收后,计时模块18计时,当达到时间达到2h后,计时模块18将该时间信息反馈给处理模块16,处理模块16 启动或停止发送执行动作指令信息至充放气装置4。

压力传感器14测得压力信息将压力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模块2,对比模块 17调取压力信息,将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相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从而控制电控换向阀9的连通方向、电控单向阀13开启或关闭和气泵6的开启或关闭。因为当患儿左翻或右翻时,其两侧压力传感器14感受到的压力不同,有差值,该压力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模块2 后,对比模块17提取后,就将压力信息与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匹配,再将匹配后的执行动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充放气装置4,从而控制电控换向阀9的连通方向、电控单向阀13开启或关闭和气泵6的开启或关闭。使得患儿可以交替侧翻。大大节省了护士的工作量,也防止了患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枕头本体1、中央控制模块2、侧翻部3、充放气装置4、头枕部5、气泵6、充气管道、放气管道8、电控换向阀9、单向阀10、出气管道11、吹气管道12、电控单向阀13、压力传感器14、存储模块15、处理模块16、对比模块17、计时模块18、支撑部19、充气装置20、管道21、溢流阀22、肩部抵靠部23、贴合部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设计图

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2967.2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67805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47G9/10

专利分类号:A47G9/10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大学

第一申请人:浙江大学

申请人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发明人:王文媚;凌云;诸纪华;周军

第一发明人:王文媚

当前权利人:浙江大学

代理人:朱孔妙

代理机构:33261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论文和设计-王文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