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92篇CSSCI来源期刊上应用资源保存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样本,从发文趋势、期刊分布、理论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中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资源保存理论;组织管理;CSSCI
一、引 言
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 theory)由Hobfoll[1]提出,其基本假设是:个体总是具有保护现有资源并获取新资源的动机。基于这一假设,该理论发展出两个基本原理,一是资源损耗优先原理,即资源损耗和资源获取所引发的感受是不对称的,相比于资源获取,个体对资源损耗更为敏感;二是资源投资原理,即个体出于保护自身资源不受损耗、从已发生的资源损耗中快速恢复或者获取新资源等目的,必须不断对现有资源进行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检验,资源保存理论已成为解释组织行为发生和变化的经典理论之一。近年来,国内的组织管理研究对资源保存理论的运用也蓬勃发展,然而对该理论在国内发展和应用的具体情况,目前缺少相应的总结和归纳。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对国内研究中有关资源保存理论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真实呈现国内组织管理领域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现状,推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的理论发展。
二、文献来源与筛选标准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来源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功能,将搜索范围限定为“期刊”,设置来源类别为“CSSCI”,然后将检索条件输入为主题、篇名、摘要或关键词包含“资源保存理论”。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述搜索结果包含131篇文献。通过人工筛选,保留其中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作为样本,共计92篇。
基于ASTM D 638,采用Lloyd Instruments进行试验的拉伸试验,拉伸式样的结构如图5所示。
三、文献分析
(一)发文趋势
对92篇样本文献的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所示。可以看出,样本文献中发表时间最早的是2010年,说明国内组织管理领域的学者直到近十年才引入资源保存理论进行研究。在进入国内的前5年,资源保存理论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平均年发文量仅有2.2篇,这与国外文献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广泛应用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自2015年起,每年发文量快速上升。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2019年全年的预估发表数量为35篇,这意味着2015—2019年平均发文量将达到196篇,是2010—2014年平均发文量的89倍。由此可知,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引入资源保存理论的时间相对滞后,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萌芽期,但近5年来,伴随着国内研究逐渐摆脱“随意思考”或“思辨型”研究的整体趋势[2],资源保存理论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国外前沿理论的积极学习和追赶。
目前基本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模型,其输入都是固定尺寸的图片。原因在于:1)网络结构的输出尺寸必须固定,如果不进行精心设计,则输入尺寸也必须固定;2)输入尺寸变化,使得训练更加困难,甚至大多数框架不支持不同大小输入样本的训练。一般通过图像缩放和剪裁来满足输入图像的尺寸要求,但是剪裁和缩放或使得图像信息丢失和变形,影响物体分类和目标检测的准确度,如图1所示,剪裁和缩放对图像信息的影响,剪裁使得图像像素信息有所损失,缩放使得图像信息变形。
图1 资源保存理论相关文献发文趋势
(二)期刊分布
对样本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发现,92篇样本文献分别发表在43本CSSCI来源期刊上。载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为《管理学报》(11篇)、《南开管理评论》(7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篇)、《经济管理》(6篇)和《预测》(5篇)。这5本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在19以上,在CSSCI中都属于管理类期刊,总载文量达到36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3913%。这说明资源保存理论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得到高水平管理类期刊的普遍认可,已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强影响力。
(三)理论视角
在样本文献中,有48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单一视角,占总数的52.17%。其余的44篇文献则整合了包括资源保存理论在内的不同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资源保存理论一起应用最多的是社会交换理论,出现了11次,研究者们结合两种理论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辱虐管理等变量与工作投入、离职意愿和工作绩效等变量间的关系[3-4]。还有5篇文献综合了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来探讨非伦理领导、职场排斥等工作压力源与创新行为、工作绩效等员工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外,研究者们使用的理论视角则相对分散,除自我决定理论出现了4次之外,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其他视角都只出现了1到2次。
可是,届时与厨师们一起,在厨房里霍霍磨刀的厨娘会降吗?将匕首放在怀里的妓女会降吗?李家与上官家的将军文臣们会降吗?那样荣华富丽的城市玉碎,它需要一腔腔清洁的血来祭奠。我们为什么要提前逃出来,是因为我们还小?我们还有希望?长安城里,千百年来已经流了太多的血?这么多的血,还不够偿还千古名都的繁华与势利?
(四)研究对象
Brummelhuis和Bakker[7]将资源分为6个大类,分别包括:(1)条件资源(objects/conditions),包括婚姻、雇佣关系、社交网络等,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与情境有关的资源;(2)建设性资源(constructive resources),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资源,强调个体自身的技能、知识和经历等;(3)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前两者相比,这种情境性资源容易产生变化,包括情感、尊重、他人帮助等;(4)能量(energies)也是易变的,但属于个体自身资源,包括情绪、认知、身体状态等;(5)宏观资源(macro resources)反映了个体所属的社会大环境特征,如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6)关键资源(key resources)是一种超出个体资源层面的稳定性格特质,如自尊、自我效能感等,这种资源能够影响个体对其他资源的使用策略。这一分类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为了梳理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在应用资源保存理论时对不同资源类型的关注情况,本文依照上述6种分类,整理了样本文献中研究变量的出现频次,结果见表2所示。
2.层面分布
只有22篇样本文献围绕具体行业进行研究,涉及最多的是服务业,有7篇文献;其次是制造业,有4篇文献;其余文献则围绕高新技术、金融和医疗等行业展开讨论。资源保存理论起源于对压力情境的探讨,服务业员工需要直接面对顾客、承担情绪劳动,制造业的员工则需要在严格的纪律下完成量化生产指标[5-6],他们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认知和情绪等多种个人资源来应对压力性或泛压力性的工作环境,所以,资源保存理论非常适用于研究上述行业的管理问题。不过,压力情境并非应用资源保存理论的绝对指征,不同行业的管理和运行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可能对个体的资源信号感知和资源使用策略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研究在应用资源保存理论时,有必要基于不同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研究。
本文以92篇应用资源保存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为样本,分析发现,国内组织管理领域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始于2010年,呈两阶段发展,2010—2014年为萌芽阶段,2015年之后进入迅速增长阶段;样本文献的主要载体为影响因子较高的管理学期刊,说明资源保存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已得到国内主流期刊的普遍认可;在理论视角上,样本文献或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单一视角,或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等其他视角进行整合分析;在研究对象方面,样本文献涉及最多的行业是服务业,涉及最多的层面是个体层面,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层级开始多样化;从研究变量对应的资源类型来看,样本文献较多关注能量资源和条件资源,对建设性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讨论不足,同时,在具体研究变量上,情绪和工作-家庭关系等变量备受关注,说明国内对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还处于学习和消化的发展过程中,但也呈现出追赶国外组织管理前沿研究的整体趋势。
表1 各个年份的研究层面分布统计
发表年份2015及以前2016201720182019(前6个月)个体层面发文数量13118108所占比例65.00%68.75%53.33%43.48%44.44%群体/组织层面发文数量7571310所占比例35.00%31.25%46.67%56.52%55.56%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五)研究变量
1.行业分布
表2 研究变量出现的频次统计
序号资源类型资源特征变量举例出现频次所占比例 1能量个体自身的;易变的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情绪耗竭等5638.89%2建设性资源个体自身的;相对稳定的情绪智力、能力等85.56%3社会支持与情境有关的;易变的信任、主管支持等117.64%4条件资源与情境有关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特征、工作—家庭关系等3524.31%5关键资源能够影响对其他资源的利用心理资本、人格特质等2718.75%6宏观资源个体所处的大环境特征环境复杂性等74.86%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对能量资源关注最多,其中既包括组织支持感等认知变量,也包括情绪耗竭等情绪变量。其次受到关注的是条件资源,包括任务复杂性、工作-家庭平衡等。对上述两种资源的关注符合组织管理研究的一般特征。但样本文献对社会支持和建设性资源的探索较少。实际上,随着研究的发展,国外组织管理研究对这两种资源的关注已经明显增加,相比之下,国内研究也应加强对不同类型资源的重视,全面探析个体与情境之间的资源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结果。
除了断裂构造外,区域性的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不同类型矿床的产出有一定的关联,如细脉浸染状矿床常分布于地壳的隆起地区。金堆城矿区位于秦岭褶皱带的隆起区,中条山脉位于中条隆起带的边缘;河南栾川南泥湖巨型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褶皱带的北缘的隆起区;山西繁峙钼矿区位于五台隆起带的边缘;吉林前撮落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其他如江南台背斜的隆起区有铜厂等大型细脉浸染状铜钼矿床。而矽卡岩型矿床则分布于凹陷地区,如杨家杖子钼矿床位于燕辽凹陷区;瑶岗仙矿区位于资郴凹陷区;安徽铜陵铜官山铜山口等铜钼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凹陷区,其他如秦岭南部的凹陷区也有矽卡岩矿床的分布[10]。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个体、群体和组织是组织管理研究的3个主要层面。对样本文献所涉及的研究层面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探讨个体层面问题的有50篇,占全部样本文献的54.35%;分析群体层面现象的有30篇,占32.61%;另有12篇文献是在组织层面展开研究,占全部样本文献的13.04%。进一步按年份对样本文献中所涉及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自2016年起,群体及组织层面研究迅速增多,2018年后甚至超过了50%。由此可见,国内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对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呈现研究层级多元化的趋势。
1.探索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主题
(二)未来研究展望
2)8号煤层含气量分布是由构造、煤层埋深、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中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地质因素。构造复杂程度控制煤层含气量的分布,其中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的部位含气量高;含煤地层地下水位等势线与含气量分布具有较好的契合关系,汇水部位煤层含气量高;煤层埋深在局部区域影响煤层含气量分布;泥岩伪顶封盖性能好,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从具体变量来看,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个变量分别是情绪耗竭(14次,占9.72%)、组织支持感(8次,占5.56%)、心理资本(7次,占4.86%)、工作特征(6次,占4.17%)和工作-家庭关系(5次,占3.47%)。其中情绪耗竭成为样本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变量。这表明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个体情绪的关注与日俱增[8-9],与国外研究的整体趋势是相符的。此外,工作-家庭关系也是出现频次最多的5个变量之一,表明国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已经从工作场所延伸到了员工家庭,关注员工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反映出国内组织管理研究对国外前沿理论和热点话题的追踪和学习[10]。
在国外,资源保存理论的内容和观点仍然在不断发展充实,国内研究对于该理论引入较晚,仍需聚焦理论前沿,加强吸收和应用。同时,对资源变化的判断和评估与个体所处的宏观情境息息相关,在应用前沿理论观点来研究国内管理问题时,需要根植中国情境,加强对中国制度和文化情境下组织管理实践的思考和探索。
2.丰富对不同类型资源的探析
根据最新发展的定义,资源是指个体感知到的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任何事物,因此,资源概念的外延是广泛的。但国内研究主要探索了个体的能量资源和条件资源,对其他资源关注较少。后续研究有必要丰富对不同类型资源的探讨,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和边界条件。
3.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首先,可以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在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和理论,挖掘新的理论增长点;其次,突破基于静态假设的问卷调查法,通过纵向研究追踪现象的动态发展与变化;最后,拓展不同的数据渠道,例如文本数据、社会调查数据等,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互补,形成稳健、可延续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 Hobfoll S 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9, 44(03): 513-524.
[2] 蒋建武, 李南才.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临时雇佣研究述评 [J]. 管理学报, 2015(04).
[3] 颜爱民, 裴聪. 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管理学报, 2013(02).
[4] 张莉, 钱珊珊, 林与川. 社会支持影响离职倾向的路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1).
[5] 廖化化, 颜爱民.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一个来自酒店业的体验样本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4).
[6] 杨钦钦, 谢朝武. 冲突情景下旅游安全感知的作用机制:好客度的前因影响与旅游经验的调节效应 [J]. 南开管理评论, 2019(03).
[7] Brummelhuis L L T, Bakker A B. A Resource Perspective on the Work—home Interface: the Work—home Resources Model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2, 67(07): 545-556.
[8]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工作不安全感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J]. 管理科学, 2013(03).
[9] 赵李晶, 张正堂, 宋锟泰, 等.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资质过剩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关系研究 [J]. 管理学报, 2019(04).
[10] Tsui A S. On Compassion in Scholarship: Why Should We Car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3, 38(02): 167-180.
DOI:10.19634/j.cnki.11-1403/c.2019.06.026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19)06-011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2087、71872089);江苏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基地(2017ZSJD002)。
标签:资源论文; 理论论文; 文献论文; 组织论文; 样本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管理组织学论文; 《管理现代化》2019年第6期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2087; 71872089)江苏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基地(2017ZSJD002)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