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孔扩张器论文和设计-王杨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孔扩张器,其包括放置在后鼻腔内用于对后鼻孔进行扩张的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靠近前鼻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扩张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从后鼻腔向外穿入鼻腔内,所述通气管的外端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从所述后鼻孔向外穿出前鼻孔后用于将所述扩张管固定在后鼻腔内。本实用新型的鼻孔扩张器可较长时间放置在后鼻腔内,并能在伤口愈合时避免因疤痕挛缩造成后鼻孔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促进了伤口愈合恢复,保证了呼吸通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后鼻腔内用于对后鼻孔进行扩张的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靠近前鼻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扩张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从后鼻腔向外穿入鼻腔内,所述通气管的外端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从所述后鼻孔向外穿出前鼻孔后用于将所述扩张管固定在后鼻腔内。

设计方案

1.一种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后鼻腔内用于对后鼻孔进行扩张的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靠近前鼻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扩张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从后鼻腔向外穿入鼻腔内,所述通气管的外端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从所述后鼻孔向外穿出前鼻孔后用于将所述扩张管固定在后鼻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通气管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鼻中隔的厚度,两个所述通气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系带,两根所述系带分别从左右两个鼻孔内穿出后在所述鼻中隔的外部连接或胶结以将所述鼻孔扩张器固定在鼻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为扁平结构的系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由硅胶一体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为硅胶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扩张管的端部或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扩张管一体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外端管壁与所述扩张管的管壁呈夹角或弧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和所述通气管为柔性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孔扩张器。

背景技术

某些先天性后鼻孔狭窄或者闭锁疾病和手术可导致后鼻孔狭窄或者闭锁,再次手术往往术后再次出现狭窄或者闭锁,以往多用导尿管留置扩张,术后胀痛难耐,且患者鼻腔不通,导致留置时间过短,疤痕再次挛缩,效果不佳,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专门用于后鼻孔扩张的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鼻腔扩张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鼻腔扩张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孔扩张器,其包括放置在后鼻腔内用于对后鼻孔进行扩张的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靠近前鼻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扩张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从后鼻腔向外穿入鼻腔内,所述通气管的外端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从所述后鼻孔向外穿出前鼻孔后用于将所述扩张管固定在后鼻腔内。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通气管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鼻中隔的厚度,两个所述通气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系带,两根所述系带分别从左右两个鼻孔内穿出后在所述鼻中隔的外部连接或胶结以将所述鼻孔扩张器固定在鼻腔内。

优选地,所述系带为扁平结构的系带。

优选地,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由硅胶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扩张管为硅胶管。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扩张管的端部或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扩张管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外端管壁与所述扩张管的管壁呈夹角或弧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扩张管和所述通气管为柔性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鼻孔扩张器可较长时间放置在后鼻腔内,可长达3个月,放置后患者鼻腔可自由通气,进而促进恢复。由于本装置可在鼻腔内长时间放置,进而使伤口在术后恢复时始终处于被扩张的状态,避免了因伤口愈合时因疤痕挛缩造成后鼻孔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促进了伤口愈合恢复,保证了呼吸通畅。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鼻孔扩张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鼻孔扩张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扩张管;2-通气管;3-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鼻孔扩张器,其包括放置在后鼻腔内用于对后鼻孔进行扩张的扩张管1,所述扩张管1的靠近前鼻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的内腔与所述扩张管1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2从后鼻腔向外穿入鼻腔内,所述通气管2的外端设置有系带3,所述系带3从所述后鼻腔向外顺次穿出鼻腔、前鼻孔后用于将所述扩张管1固定在后鼻腔内。本实施例的所述通气管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通气管2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鼻中隔的厚度,两个所述通气管2的外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系带3,两根所述系带3分别从左右两个鼻孔内穿出后在所述鼻中隔的外部连接或胶结以将所述鼻孔扩张器固定在鼻腔内。本实用新型的鼻孔扩张器可较长时间放置在后鼻腔内,可长达3个月,放置后患者鼻腔可自由通气,进而促进恢复。由于本装置可在鼻腔内长时间放置,进而使伤口在术后恢复时始终处于被扩张的状态,避免了因伤口愈合时因疤痕挛缩造成后鼻腔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促进了伤口愈合恢复,保证了呼吸通畅。

本实施例的所述系带3为扁平结构的系带,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系带与所述通气管2由硅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扩张管1为也采用硅胶管,如此则可保证装置内部是光滑的柔软硅胶面,能有效防止管内结痂块和潴留分泌物。

本实施例的所述通气管2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扩张管1的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通气管2与所述扩张管1用硅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通气管2的外端管壁与所述扩张管1的管壁呈夹角或弧形设置,参见图2,将通气管2与扩张管1呈夹角或弧形设置主要是为了适配后鼻孔与鼻腔的构造,以便使本扩张器的结构更加适合后鼻孔与鼻腔的构造,降低异物感,保证通气顺畅,患者佩戴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所述扩张管1和所述通气管2为硅胶材料的柔性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其他柔性材料制成,只要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求即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鼻孔扩张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459.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30417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A61M 29/02

专利分类号:A61M29/02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申请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人地址: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发明人:王杨;刘业海;田春辉

第一发明人:王杨

当前权利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代理人:周红力

代理机构:1177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瀚方律师事务所 1177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鼻孔扩张器论文和设计-王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